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你嗅到的香还是你自己的法,哪里有嗅到外香?哪里有外法可得?没有!又有人说:“怎么没有外法?你看科学家都可以发明原子弹、氢弹、核子弹、中子弹,未来乃至可能发明核融合的技术。搞不好到了哪一天,普遍化以后,我们汽车只要加水就可以开了。核融合都可以做得到,这不是外法是什么?”我告诉你:这也是心内之法,不是那个物质本身有那个法。是因为你的心产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若不是这个包括视丘、下视丘、杏仁核(amygdala)、海马回(hippocampus)的边缘系统(limbicsystem)提供重要的支持,若不是各式各样的神经蛋白元与神经传导物质的释放,制约行为是不可能形成的,大脑皮质上的神经联系也不可能如此牢固的。边缘系统是大脑的发电厂,负责产生食欲、动机、、情绪和心情,并驱使我们所有的行为。这个区域正是潜意识末那运作的反应区,而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渐渐地,修行者明白了禅宗的核心是修慧,却开始出现了重慧而轻定的倾向。到了宋朝以后,人们的根性越来越差,对修定也越来越不重视,禅门修行者的定力也越来越差,无法满足参禅的需要。禅宗祖师无奈才施设了看话头的方便法门,以快速提升参禅者的定力,同时锻炼思维观的能力而可以参禅。什么是话头?虚云老和尚说:“什么叫做话头?头,就是未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 | admin 2018-07-21 |
![]() |
中国佛教主要表现为大乘形态,而大乘佛教的核心内容在于菩萨道的实践。对此,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第二·譬喻品第三》说:“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这就 | admin 2018-07-21 |
![]() |
我们接下来要探讨一下,三乘菩提有没有一个核心呢?没有错!三乘菩提它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所讲的八识论。也就是说在探讨我们有情,每一个生命都有八个识,也就是要有眼睛的眼识,同样还有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除了前面这六识之外,还会有第七识末那识,也就是意根,还有第八识,叫作如来藏,或者叫作阿赖耶识!也就是说我们有情,就是具有这八个识,可是一般人 | admin 2018-07-21 |
![]() |
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自古以来即有诸方大师所施设的种种分位差别,虽然分位的角度也许有诸多差异,但不管是依何种角度、何种面向契入,总是以生命实相心如来藏为核心;必须依自心藏识之修行,而生起般若慧之总相智、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之后,才能圆成究竟佛果。如果离开了实相心如来藏,就没有佛菩提道的修证可说,当然也就没有佛果可成了。这是因为如来藏心含藏一切法种,祂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自古以来即有诸方大师所施设的种种分位差别,虽然分位的角度也许有诸多差异,但不管是依何种角度、何种面向契入,总是以生命实相心如来藏为核心;必须依自心藏识之修行,而生起般若慧之总相智、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之后,才能圆成究竟佛果。如果离开了实相心如来藏,就没有佛菩提道的修证可说,当然也就没有佛果可成了。这是因为如来藏心含藏一切法种,祂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空性如来藏的所在一向被列为大乘核心机密,随意讲说,有害无益,故金刚藏菩萨有言,“空性随应说,不应演非处;若演于非处,甘露即为毒”(《大乘密严经》卷下),可谓善说。(原标题:实修大乘之行门--参禅开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自古以来即有诸方大师所施设的种种分位差别,虽然分位的角度也许有诸多差异,但不管是依何种角度、何种面向契入,总是以生命实相心如来藏为核心;必须依自心藏识之修行,而生起般若慧之总相智、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之后,才能圆成究竟佛果。如果离开了实相心如来藏,就没有佛菩提道的修证可说,当然也就没有佛果可成了。这是因为如来藏心含藏一切法种,祂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并不核对参加的人有没有缴钱,只要报名了,就列入超度的名单中;所以有些人可能并没有护持过一毛钱,我们照样为他们的祖先平等的办超度。你们如果护持道场,那是你护持道场的功德,把那个功德去回向给你的祖先,而不是拿钱来买我们作这个给他;我们超度他,但是他的功德不足,你们帮祖先做护持的事情,因为护持的功德大呀!所以把这个的大功德回向给他。但这是两回事,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我们要从除了二乘解脱道的断我见开始,而且最主要的核心议题是什么?就是大乘的佛菩提道要能够实证法界实相心,能够明心见性;乃至在明心见性以后,透过三贤位的相见道位,能够修集让见道圆满进入初地;乃至成就道种智,最后成佛成就一切种智。所以说,整个成佛之道从这个角度的观点来看,只有大乘佛菩提道才是成佛之道。因为大乘菩提道双具两个主要道,而且能够圆满 | admin 2018-07-21 |
![]() |
我们接下来探讨一下三乘菩提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大乘教法所讲的八识论。即每一个生命都有八个识,也就是眼睛的眼识,耳朵的耳识及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除了这六个识之外,第七识末那识,也就是意根,还有第八识,叫作阿赖耶识,或者叫作如来藏。一切有情,都具有这八个识!可是一般人只知道前六个识。(眼识、耳、鼻、舌、身、意识),对于第七识跟第八识,知道甚少,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乘菩提有没有一个核心呢?没有错!三乘菩提它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所讲的八识论。也就是说在探讨我们有情,每一个生命都有八个识,也就是要有眼睛的眼识,同样还有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除了前面这六识之外,还会有第七识末那识,也就是意根,还有第八识,叫作如来藏,或者叫作阿赖耶识!也就是说我们有情,就是具有这八个识,可是一般人都只知道六个识。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当您在外面听到动不动就说大乘的佛法谈的不外乎就是缘起性空,除了缘起性空之外,应该就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在;如果您听到是这样子的话,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家,这个里面缺少了最核心的、我们所谓的真如佛性的这件事情;因为真如佛性不是缘起性空所能函盖的,因为缘起性空只有看到事物的表相。那我们真正修习佛菩提道、真正要能够证悟这个本心的话,这些事情就必定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一个准则,是要以断我见跟我执为核心,然后来谈四圣谛的道理。请大家再次注意到,我这里说的是要以断我见跟我执为核心的四圣谛。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前面还要特别强调断我见、我执呢?那是因为,四圣谛的内涵是苦、集、灭、道四个大的项目,但是这四个大的项目,由于它的言词非常的简单——苦、集、灭、道,关于这个苦集灭道的实质的内涵的阐述,可以有不同的阐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我们要从除了二乘解脱道的断我见开始,而且最主要的核心议题是什么?就是大乘的佛菩提道要能够实证法界实相心,能够明心见性;乃至在明心见性以后,透过三贤位的相见道位,能够修集让见道进入初地;乃至成就道种智,最后成佛成就一切种智。所以说,整个成佛之道从这个角度的观点来看,只有大乘佛菩提道才是成佛之道。因为大乘菩提道双具两个主要道,而且能够。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小孩子最常见的如天花麻疹肺炎等,中年积劳成疾,什么胃溃疡关节炎肺结核,老了以后什么高血压心脏病,一年三百六十日,平安自在有几时?报上说心血管病几乎达成年人的三分之一。由感官触觉而产生苦触,这种苦触与心理感受同俱,于人身之中感觉痛苦称之为病,所谓病苦,是说我们生病时身体触到苦受,由于身体痛苦的缘故导致心也感到苦受,因为身心都在领受苦受,所以身心共同烦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首先要说明的是,因果报偿历历不爽的因果法则,是佛陀重要的核心教义,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教认为,因果酬偿的法性,正如同一切人可见种子种在田里,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结果的世间现象一样;因此佛教中就以田来譬喻,建立了福田这一个名词来说明因果酬偿的现象,以及因果酬偿过程中确实存在的法性。说人们在履践德行,也就是在造作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液体从核心由裂缝漏出。她们并言及腰痛(lumbago)、压迫到股神经(sciaticnerves)及骨盘脱位(herniateddisc)等严重后果。(BlandineCalais-GermainandAndreeLamotte,AnatomyofMovementEXERCISES,EastlandPress,1996,pp.14-16.)一般人在不自觉中练驼背功,而圆背拜佛功是刻意操习的动作,但拜者对背脊不适的感受认为本当如此、是正常现象。圆背拜佛功事实上是一种驼背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通过监香老师的审核后,等了好久,但却因为要解三了,时间来不及,没能第二次进小参室,虽然没能通过主三和尚的勘验,却是带著感恩又欢喜的心下山。来一趟禅三,收获很多,能够来到这样菩萨道场修学,真是好有福报,等我明心了,我也要来护三,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利乐众生。回来后遵照导师的指示,检查自己未能明心所欠缺的部分加以补足,求佛菩萨加持、至诚心发愿,仍旧每天拜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