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而这净念相续不绝的功夫,不正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的种种妄想、妄念,都回归到意识、意根的忆佛念佛的念来,这就是都摄六根。这时候不想任何杂念,只有一个忆佛的念,这叫净念相继。因此,佛教正觉同修会平实导师教导学人无相念佛,就是忆佛念佛,是以无相念佛来锻炼动夫,礼佛的过程中色身一 三摩地

2018-07-23

(经中此类开示不胜枚举,略取一斑)《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楞严经》云:有漏微尘国,皆依虚空立;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净极光通达,寂照涵虚空,反观此世界,犹如梦中事。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佛说法集经》卷4云:见法唯是心远离于分别不舍真如行以得 三摩地

2018-07-23

】(《楞严经讲记》第七辑页250-251)【庄严佛土的事情,得要从自己的自心如来的庄严开始;当自心如来庄严够了,证悟的条件就成熟了。条件成熟以后便证悟了,再转依如来藏,更快速的加以清净;心中的种子越来越清净了,佛土就越来越庄严。佛土庄严够了,表示你度化的有缘众生非常多,大家的如来藏共同变现出一个清净佛土来,那就是你成佛的时候到了!】(《金刚经宗通》第二辑第 三摩地

2018-07-23

祖师们的公案,我还没有找到这么一个例子,只有在《楞严经》里面,有个香严童子,闻香而悟。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人,鼻根不利,所以很难悟。但是有个香积国,只要闻到饭的香味,一个个都悟了,鼻根猛利的缘故。第四门:舌尝味而悟入。《楞严经》里面有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因为尝味而悟入。祖师的公案里面,我只见到一则跟舌头有关的,但是也没有悟入。有个当官的人,姓韦,他的 三摩地

2018-07-23

楞严经》中讲七处征心,实际上,六根六尘,无一处不可以入道。关键是,学人的见地是否到位,功夫是否到位。若到位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无不可成为发机开悟的因缘。那么,如何才算见地到位呢?自回禅师一则上堂法语:参禅学道,大似井底叫渴相似,殊不知塞耳塞眼,回避不及。且如十二时中,行住坐卧,动转施为,是甚么人使作?眼见耳闻,何处不是路头?若识得路头,便是大 三摩地

2018-07-23

楞严经》中讲七处征心,实际上,六根六尘,无一处不可以入道。关键是,学人的见地是否到位,功夫是否到位。若到位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无不可成为发机开悟的因缘。16、饶州荐福悟本禅师。投礼江西云门大慧宗杲禅师座下。当时,宗杲禅师座下英俊毕集,受其印可者甚多。而悟本禅师虽是久参,却一无所得。悟本禅师想到自己是宗杲禅师的侍者,每日不离宗杲禅师左右,反倒没有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是无相念佛法门呢?这个就是《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所说的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这个人呢,通常他是具有深厚的善根福德,能够去深入的思惟念佛法门,而且能够知道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念佛的层次。虽然说他是主修念佛法门,可是他也知道这个定要如何来修,也能够摄取这个修定的知见,知道说这个定就是要制心一处要净念相续,也就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会无相念佛,忆佛念佛之念恒存,就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也是事一心。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作事相上的戒,也叫作定共戒。当这三种念佛的三昧正定成就的时候,那就是定;在静中住于定中,动中也不离定,这叫作定力。念佛在动中修,所以有相的念佛三昧也好,无相的念佛三昧也好,只 三摩地

2018-07-23

楞严经》卷四: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馐,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着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 三摩地

2018-07-23

」【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谈到因果,我说两件故事来证明。(请看智慧加油站--有趣故事六、七)(二)严持戒律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生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行三昧,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 三摩地

2018-07-23

楞严经指出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淫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淫淫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总为魔眷。命终之后。必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经中说九生百世者。一生一百年。一世三十年。今佛历已是二千九百八十二年。就是百世魔 三摩地

2018-07-23

楞严经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又以此心,研究精极。遗教经夫心者,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楞伽经若欲了知,能取所取,分别境界,皆是心之所现者,当离愦闹昏滞睡眠,初中后夜,勤加修习。杂譬喻经波罗奈国,一人出家,自誓,不得应真,终不卧息。昼夜经行,三年得道。又罗阅只国,一沙门布草为褥,坐其上,自誓云,不得道终不起。但欲睡眠,以锥刺髀。一年之中,得应真(罗汉)道。 admin

2018-07-23

我们再来看看同样一只羊,佛教方面我们又是如何来面对这样的一只羊?《楞严经》卷4佛对富楼那尊者说:【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噉,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 三摩地

2018-07-23

目录【第一篇】悟前第一章前方便第一节闻法阅经建立知见第二节闻时记忆闻后思惟第三节培植福德广结善缘第四节受持佛戒发菩提心第五节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第六节忏悔业障深信因果第七节消除慢心第八节发大愿心第二章正修行第一节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第二节正修功夫第三节深解第一义经典第四节参究的方法第一目简介话头第二目简介公案第三目参究的方法第五节禅法知见第一则建立信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楞严经》里面,佛告诉阿难说:“你要教世人修三摩地,一定要先断淫心;这是第一决定清净明诲。”佛告诉阿难:“修学大定的人,当断淫心,不止身不行淫,连心都不能起淫念,这样才能够修得首楞严大定。佛世尊如来就是以这样的清净明诲传导下去,十方诸佛教导众生修习禅定的时候,也要求他们一定要先断淫心,让身心清净。所以,如果我们要修禅定,但是我们的淫心如果不断 三摩地

2018-07-23

如在《楞严经》当中,同为阿弥陀佛胁侍的大势至菩萨有开示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就好像母亲忆念孩子一般;但是若是孩子只想逃开,那么母亲虽然不断的忆念着孩子,又有何用呢?但是,如果孩子也像母亲忆念着孩子那般,时时忆念着母亲的话,那么这对必定是生生世世常相左右而不相远离的。由此可以知道,诸佛菩萨都是时时刻刻不断的怜念众生的。只是,虽然诸佛菩萨没有一刻不想摄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在佛法中容易感情用事者,情执较重者,相较无情、理性者所犯之过失为大,若不思悔改者,其所犯的过失,将会如滚雪球般愈滚愈大,其情执重者在楞严经亦有开示: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沈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已。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沈入阿鼻狱。 三摩地

2018-07-23

』(楞严经卷八)以上四食的解释,导师在《真实如来藏》中有详细的解释,欢迎阅读,一饱纯正甘露法雨,滋养宝贵法身慧命,福慧增上,早证菩提!(原标题:我们在吃什么?)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一个有解脱功德受用的菩萨,他的烦恼一定越来越少,他对世间事情也不会太在意,会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一个菩萨还不用到开悟,只要他的净念相继功夫很好,可以像《楞严经》中说的纯想即飞,必生天上,那他就几乎不食人间烟火了,他几乎一天到晚都是在忆佛的净念中,这样他的烦恼一定非常的少!他可能就是每天去上班,回家带小孩!上班的时候就处理事情,可能边处理边忆 三摩地

2018-07-23

《圆觉经、法华经、首楞严经、大般涅槃经》乃至《楞伽经、菩萨处胎经》等,又如《鸯掘魔罗经、不退转经》等等,这些经典亦是善知识。除了研读上述经典外也应听闻善知识说法。善知识说法有许多种:有说定、说禅、说念佛法门、相唯识、说真正密意、说真正之金刚乘等,说法无量。但参禅人应有所拣择、对于求明心见性有益之善知识说法,应摄取听受,对于求明心见性用不着者,譬如为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