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若欲具足大神通者。当受是经。欲雨法雨润渍枯槁。当读是经。若遭大病亦当受持。所以者何。此经即是一切大病之良药也。此经能断一切诸毒。大陀罗尼是大三昧。此经即是涂末烧香微妙净华。善男子。汝今当然大智慧灯。破诸众生狂愚黑闇。而诸众生常言。如来无常无我无乐无净是磨灭法。如是众生即是饮毒被大毒箭。澹饮发动狂醉失心无明所覆。声闻缘觉如羸老牛。是故汝当广宣分别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欲令长大渐令服苏。诸佛世尊亦复如是。梵天。已为众生兴发此问。我当至心听受其义尔时大云密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此经中说四百三昧。其义甚深难可得解。惟愿如来分别解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问。欲疗众生杂恶秽垢。令得忍辱正信之心。正精进心念心定心。欲令未来薄福之人生福德故。故发此问。善男子。若有国土城邑聚落四部之众。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如是经者。时旱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欲灭是经当于阎浮提中具足流布。佛涅槃后初四十年亦当流布。垂灭余四十年复当流布。行恶之时。谤方等时。恶王治时。我诸毁禁戒时。遭值荒乱世人轻时。四部。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无明狂痴习放逸时。凡所造作同畜生时。不随和上师长教时。违反上座耆宿长老。当尔之时我诸。于是经中不能信受。轻笑讥呵互相呰篾。云何邪见说为方等。剃头之人名为沙门。云何反读邪见经书。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亦能除断一切众生贪欲嗔恚愚痴等病。住是三昧菩萨摩诃萨。无内身无外身无内外身。无死生身得甘露身。甘露身故。能断众生贪欲嗔恚愚痴等病。复次善男子。住是三昧菩萨摩诃萨作变化身。为断一切诸恶鸟兽及三恶道。犹如药树。若有人言诸恶鸟兽遇菩萨身到三恶道。无有是处。若言舍身转至人天见诸佛者。斯有是处。复次善男子。若言四众住是三昧。则得亲近无量诸佛。亦有是处复次善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觉世尊将欲涅槃。一切众生若有所疑。今悉可问。为最后问。尔时世尊。于晨朝时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明杂色。青黄赤白颇梨马瑙光。遍照此三千大千佛之世界。乃至十方亦复如是。其中所有六趣众生遇斯光者。罪垢烦恼一切消除。是诸众生见闻是已。心大忧愁。同时举声悲啼号哭。呜呼慈父。痛哉苦哉。举手拍头捶胸叫唤。其中或有身体战栗涕泣哽咽。尔时大地诸山大海。皆悉震动。时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少欲是道。多欲非道。广说如是八大人觉。有犯罪者教令发露忏悔灭除。善知菩萨方便所行秘密之法。是名凡夫非第八人。第八人者不名凡夫。名为菩萨不名为佛第二人者名须陀洹斯陀含。若得正法受持正法从佛闻法。如其所闻闻已书写受持读诵转为他说。若闻法已不写不受不持不说。而言奴婢不净之物佛听畜者无有是处。是名第二人。如是之人未得第二第三住处名为菩萨已得受记第三人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贪欲嗔恚愚痴憍慢。若有病因则有病生。所谓爱热肺病上气吐逆。肤体[病-丙+习][病-丙+习]其心闷乱。下痢哕噎小便淋沥。眼耳疼痛背满腹胀。颠狂干消鬼魅所著。如是种种身心诸病。诸佛世尊悉无复有。今日如来何缘顾命文殊师利而作是言。我今背痛。汝等当为大众说法。有二因缘则无病苦。何等为二。一者怜愍一切众生。二者给施病者医药。如来往昔已于无量万亿劫中修菩萨道。常行爱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这里为什么弥勒菩萨要说菩萨得要有菩萨的咒陀罗尼呢?那纯粹就是因为有情毕竟就是从刚开始学佛,毕竟就是很难以完全离开了所有一切的欲求跟希望的;所以如果碰到适当的时候,需要用到这样的方式帮有情解除灾患,乃至于说度他入门,那菩萨是可以偶尔用这些方式来帮助众生的。再者也是要看菩萨本身的愿力,比方说,如果菩萨的愿力是要接引许多广大的初机学人,也许对于初机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网名悲智者所著《悲智破斥邪师萧平实邪见魔说专集》页20-21)这段文字虽然很短,可是错误非常多,因为他对于无想跟所谓的无想定,乃至所谓的净无想道,其实他产生非常多迷惑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净无想道,这是《中阿含经》在佛陀的施设里面,祂施设解脱道要能够速出三界,也就要从欲界生到色界,然后生到无色界,然后脱离三界入无余涅槃去,所以这一条是一个清净的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有情众生之所以沉沦六道,皆是因为我之意识和末那识妄心不明实相,以虚妄影相为真实法而攀缘三界五欲,因此产生未来世再生后有的种子,所以佛告诉我们生因识有。佛子欲灭轮回之因和无明之烦恼所知障,必须从断除色身对五蕴的执着、对世间万法的贪欲入手,以证知实相心为入道之门,如若离了真心而学习佛法,犹如煮沙成饭终不可得。禅宗五祖大师说;不识自心,学法无益。如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证得《心经》中所说的自在真心后,观得除祂之外一切万法皆属因缘所生,无常空、变易空,唯有真心如来藏不生不灭真实存在,其体性虽空但随缘应物,不在六入而不离六入于一切法上不起分别,从此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转依真心体性,于五蕴十八界法中时时历缘对境,渐渐消除我见以及我执,身、口、意遂依空性如来藏而转为清净,不再以仅仅存在几十年的色身和意识心为真我,明白世间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后一节中说明相见道位应修的加行,再说明相见道位即将而欲入地前应作的加行,仍属于相见道位的加行;该加行完成时,需配合其他条件方能入地,方属大乘见道的通达位,此时初地入地心的功德已经实证而且能如实运转,名为初地入地心菩萨、证得初地真如。证真如是真见道位的菩萨境界,要由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现观祂的真实性与如如性,方能如实了知证真如之义。除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云何无色定?及与灭正受?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楞伽经》疏:佛子欲出三界,但断一念无明即足;欲求成佛,则必须加修增上心学及增上慧学。增上慧学谓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有二:一者般若空性——如来藏总相智,地前菩萨之胜行智也;二者唯识空性——如来藏别相智、地上菩萨之道种智与究竟佛地之一切种智也。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以四禅八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1、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根非有触尘之用,则如来藏生吾人色身何用?单凭如来藏与七识心就可以生活在人间或欲、色天界了!如是,则生此正报身又将如何受报?阿含部经中佛所言外六入,又将如何成立?故根、尘和合必生触,然非必有识现起;唯若识起,根识必触同一尘境;故法宣师不应说第六识与第七识所缘境不同。又经、论中亦云意、法为缘,生意识,则眠熟位中法尘必已存在,若意根不能触缘于五尘上所显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这三界中,欲界人间的众生有八个识,但是到了色界初禅天的众生就只剩下六个识,那是因为色界不需吃东西,那里的众生以禅悦为食,所以不会有鼻识和舌识。如果再深入进入二禅的等至位中,则只剩下知道定境法尘的意识,以及不知定境法尘的意根和阿赖耶识,总共只有三个识,眼识、耳识等前五识都不见了。在四禅八定中,从二禅以上,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定的等至位,都只剩下这三个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今人无智,更向误会天童之邪见中久坐,更认天童所破之离念灵知心为真,欲待何时可悟?又如《禅门锻炼说》卷一云:【是故从上古锥,论悟道者必贵乎机下也。马祖、百丈、黄檗、临济以至汾阳、慈明、东山圆悟、大慧诸老,皆大机大用,电闪雷奔,不可近傍:一锤、一掷、一捱拶、一回换,命根顿断,正眼洞明;大龙大象云兴雾拥,宗门斯鼎盛矣。至元代以后,列祖锻炼之法不行,止贵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非如欲等,定遍地故。立不定名。(《成唯识论》卷七)论文的意思是说:悔、眠、寻、伺等四个法,对于善、染、无记等三性,不一定属谁;它不同于触等遍行心所,一定是遍行于八识心王;也不同于欲等别境心所,一定是遍于三界九地,因此就建立不定的名义。以下就分别说明悔、眠、寻、伺等四法作简单的介绍。首先我们来说明什么叫作悔。悔就是恶作的意思,恶作的恶字是厌恶的意思,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取证声闻初果以后,继续努力的消除欲界法之贪、色界法之瞋以及无色界法之痴,这样就能够依序次第取证声闻二果、三果、四果之慧解脱境界,这都是属于无为法。能够这样取证无所有境界的人,一定可以取证出世间的果报,可以出离三界生死,所以名为无为法。又譬如通教菩萨,依照前面所说次第修学解脱之法,虽然可以出离三界,但是却发起受生愿,愿意再受来世的生死;来世虽然仍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佛教所说之能造三界的心、识不是一般人所感受到的那个有见闻觉知、能思考、能作主的心——意识、末那识,而是本心根本识——不生不灭、能生万法之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本心阿赖耶识能变现出四大极微,复能执持四大极微,使之积聚成宇宙器世间及有情的色身。有情有了色身,接触外境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