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很多人在学佛,学佛的目的是为什么呢?通常学佛的人会告诉你说:是为了要了脱生死、消除烦恼。那为什么要了脱生死、消除烦恼呢?无非是因为死亡的恐惧;无非是因为这个恐惧所带来的内心的苦痛;为什么会有死亡的恐惧呢?因为死之后要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自己努力奋斗了几十年的事业家产,而死亡之后到底是什么?会到哪里去?死亡之后还有我的存在吗?这一些对于死亡之后的那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到了晚上钻进被窝,我就忽然感觉少了点什么,该死的是我又手贱点开了以前的照片,于是,我崩溃了......重点不是剪完之后好不好看,重点是我觉得我特别狠心,为了找新感觉就这样决绝地把陪伴了我三年的长发抛弃了,甚至失去它的当下我都没有一点点的心疼,我怎么可以这样呢?作家王尔德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它陪伴了我三年,1086个日夜,我细心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有人开车不慎撞死了人而不逃避,除了赔偿其眷属以外,并与亡者深结法缘,为他助念、超度、植福、迴向,使他因此而得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亡者到了西方满心欢喜,到达位不退以后,必定会心存感恩而想要报答这个恩人。从表面上看起来,撞死人是恶业,却因为缘的转变,最后却成就了净果。又譬如,不管过去我们造了多少恶业,听闻佛法以后一心向善,开始远离恶缘,广造众善,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里所说的三障是指:一、烦恼障(含摄性障)障碍有情出离分段生死的烦恼,也就是见惑与思惑,由于这两种烦恼不能断尽,使得众生无法出离三界生死苦。其中所含摄性障,性障则是指五盖,也就是贪欲、瞋恚、睡眠、掉悔和疑等,这五个法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或者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所以称为五盖。二、所知障因为对法界实相正理的无知,导致无法证知法界的真实相,无法证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是尽力行已,然后始能无愧于心,然后始能舍寿时坦然面对世尊,岂以贪生畏死之心而可自居菩萨位?岂以乡愿之行而可自言菩萨行?岂以和稀泥之不直心而可谓为菩萨心?岂以坐视无辜众生被表相大师误导而故作人情者可以将来坦然面圣?无是理也!是知彼诸和稀泥、作人情者,以及要求余停止破邪显正之法师与居士等人,皆非真正之菩萨。今时诸方师悉皆不从法义而作辨正,皆由世俗之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亦如惟觉法师兴建超大型寺院,并于全台普设精舍,常年举办禅七共修,然竟完全不解佛法二主要道,错解大乘佛菩提道及解脱道同于常见外道修定之法,坚决主张清楚明白之意识心性为佛性,坚决主张处处作主之意根为真如心,如是常年累月误导众生同堕大妄语业中;又贩售纳骨塔,为众生作死亡超度经忏…等;时日既久,众生辄以为修定、令心无念而能作主之修行寺院,为众生作命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哇!那你有停车位喽?一定贵得吓死人对不对?」「你怎么跟日本人一样笨!先租个停车位,等车子挂牌后,再把停车位退掉,不就解决了?」几天后,换成日本朋友招待我,待遇沦为两条腿加地铁。他客气地说:「东京养车容易,养停车位难。所以只好委屈你挤地铁了。」我马上向他传授「破解之道」。没想到他没有闻而狂喜,只淡然说:「真要钻漏洞,其实到处都是,比如家母住在乡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后不管怎么样,在这过程中,她到了树下就生产了;毒蛇闻到这生产的这种腥味,就引起一个骚动,骚动以后就出来,那她先生刚好在熟睡中,不小心就被毒蛇咬死;然后接下来她很难过,可是还是继续要,路程继续要走呀!回她娘家,结果要过一个大河的时候,刚出生这个小孩和旁边这个大儿子没有办法兼顾,于是她就抱着小的先走过去,结果后来大的他自己要过河的时候,就被水冲走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谨愿末法一切有志佛道之诸菩萨众们,都能谨尊圣意,依循真善知识之教导,学法弘法,利乐群生,誓令佛陀之根久住于此娑婆大地,愿无边众生都能有福有慧闻熏修学此真实了义佛法,离生死苦,得涅槃乐!)(原标题:末法众生之福祉的衰微与久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且这些经典在古代必需要千里迢迢去到印度,再从印度带回来,需要心性非常慈悲勇猛的菩萨,经历九死一生才能够完成的;再加上从古代历经战乱,流传至今,真的是非常的珍贵。因此现在有经典可以读诵,真的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对于经典心存恭敬,就已经有第一分的功德了。如上所述,因为古代与现代文字的关系,便有许多人希望透过阅读经论的注解,来了解经典;但是要提醒诸位的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目录【第一篇】悟前第一章前方便第一节闻法阅经建立知见第二节闻时记忆闻后思惟第三节培植福德广结善缘第四节受持佛戒发菩提心第五节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第六节忏悔业障深信因果第七节消除慢心第八节发大愿心第二章正修行第一节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第二节正修功夫第三节深解第一义经典第四节参究的方法第一目简介话头第二目简介公案第三目参究的方法第五节禅法知见第一则建立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佛说罪福报应经》里面也这么说:祂说喜淫他人妇女的人,死了入地狱,男的抱铜柱、女的卧铁床;出生了以后,堕入鸡、鸭之中,这样的一个罪福是跟着人如影随形的。我们说,不要去看这样的画面,不要去看这样的影片。但是,我们来看密宗里面的佛像,都是双身抱佛的佛像,所以当每天拜的时候,每天恭敬渴仰看望佛陀的时候,看到的却是双身交抱的密宗佛像!这样的一个修行人,他每天所看的不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龙树菩萨曾造《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又名<亲友书>),道尽了他发心的因缘:禅陀迦王应当知,生死苦恼多众过,悉为无明所覆障,吾欲为彼兴利益。譬如刻画造佛像,智者见之宜恭敬。我依如来说,大王亦应深信受。汝虽先闻牟尼言,今若听受转分别,犹如华池色清净,月光垂照踰輝显。佛说六念常修习,所谓三宝施戒天,修行十善净三业,离酒放逸及邪命。观身命财速危朽,应施福田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智度论》卷14)从经论中佛菩萨的开示,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嗔恚心念对我们的伤害真的非常大!嗔恚的果报会导致自己现世失去善缘而痛苦,死后还会下堕三恶道。假如您是从自己身上亲历这个果报,您一定会有刻骨铭心的痛,这当然不是我们所愿意见到的。如果您能有智慧把他人因嗔受报的教训作为自己的借镜,努力降伏自己的嗔习,您世间道乃至菩提道的修行也将会愈加顺畅少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表弟是那种一根筋的男人,他喜欢上一个人,不管怎么样,就会死心塌地认准这个人。当时他和他老婆好,两家人都不同意。女方家嫌弃我表弟家境没有她们家好,觉得低就。表弟父母觉得对方嫌贫爱富,而且知道女孩曾经为情过,怕心理不健康。两家都不同意和对方在一起,但是两个人爱得死去活来,我表弟更是做牛做马都愿意,总之就是雷打都不会散,从来没有一刻动摇过在一起的决心。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或者是对欲界、色界、无色界境界的贪爱执着,于是长远劫在三界六道的善道、恶道中,生死轮回不已。或是对于造作未来善恶报偿的诸业因缘加以爱着;对于会感生未来现行,诸多染污业行的种种烦恼因缘加以爱着;对于会带来将来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及五蕴炽盛等种种苦的因缘加以爱着。有了这些对自我,及种种境界的贪爱执着,就会引生欣乐厌苦的强烈欲求或渴望,就难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戴安娜若不是因为太优秀,就不会成为王妃,也就不至于死得那样仓皇,而天底下有几个女人,能在最初拒绝王妃这个名分的?相反,那些不完美的人,面临的就少多了,因为不美不聪慧甚至不健康,你就没那么多机会,你必须逼迫自己做那些优秀的人不想做的事,吃他们不愿吃的苦,从而激发出自身仅有的潜质,获取自己想要的成功,而这些内在的、深层的、出来的特质,往往蕴含着巨大的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您觉得应该怎样去保护和弘扬这样的文化瑰宝?张公仆老师:这个文化瑰宝的确是当初玄奘法师不畏生死,到印度去把这样的一个瑰宝带回中国,而且发扬光大,所以影响我们中国人非常的深远,跟我们儒家的思想结合起来。就像主持人刚刚您提到的,我们一般人都是会在现实的生活中追求名声啊,追求财富啊,啊,那佛法就是说我们有一个真实的如来藏心,那个心是绝对清净的,我们的五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指的就是说,要自己思惟自己与释迦如来在无量劫以前都同样是凡夫,可是现在世尊成道以来,已经过了尘沙数劫这么久了,我们还是互相沉溺染著在六尘中,流浪生死永无出期。想到这件事情,应该感到这个是天下最为惭愧羞耻的事了。第二种生起恐怖心。指的是说,既然是凡夫身、口、意业会常常与罪业相应,以这样的因缘来看,命终之后,应堕地狱、畜生、饿鬼道中受无量苦,要为此感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旧约》圣经中的记载,上帝如果要毁坏祂的仇人,就把他打死、烧死、淹死。但是被打死以后,上帝的仇人妄心断了,他转到未来世去,又会出生了另一个全新的妄心,上帝却不知道这个道理。就算祂知道了,也是无可奈何啊!没有办法把仇人的妄心永远断灭掉啊!只有佛法中的二乘定性圣人,可以把自己见闻知觉性的妄心永远地断灭掉,进入无余涅槃;别人是做不到的,所谓万能的上帝,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