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陀则是已经断惑证真,祂的一切修行能够自利利他,不但自己已妙出世间成就佛果,更有种种的智慧方便善巧,能够救度众生出离漫漫长夜,去往解脱彼岸,不再退没于生死大海,因此称为善逝。第六是世间解、无上士。世间解是说,佛陀善知因果,因此对于一切有情世间,就是一切种类有情的五阴、十八界、六入的无量过去、现在、未来,都已经完全了知、完全通达;乃至于对于东西南北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前面说修学佛法,要能够了生脱死,这个生死大海浩瀚无边,修学佛法的人站在岸边,看着浩瀚的生死大海,如果没有对佛法有着坚定的信心,怎么敢冒然地进入这生死的大海当中呢?----如果不是对于佛法真实能够让大家解脱生死之苦,度到解脱的彼岸,没有这个信心,怎么敢冒然地就下到这生死大海,说想要度生死海到解脱呢?所以学佛首先就是要有信根,要信!另外说信为道源功德母。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摩诃的意思是大,般若的意思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智慧,那波罗蜜呢?就是到彼岸——就是渡过生死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那么佛法对于生死以及烦恼的看法,说要摩诃般若波罗蜜,意思就是说要依着大智慧去改变认知,然后来了生死、来除烦恼。因为你有了大智慧,你的认知会转变,认知改变了,对于生死的恐惧、烦恼的苦也就自然懂得如何安处了。那么什么是大智慧呢?我们再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复语,时将欲过,我欲灭度,是我最后之所教诲。(原标题:佛遗教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前面说修学佛法,要能够了生脱死,这个生死大海浩瀚无边,修学佛法的人站在岸边,看着浩瀚的生死大海,如果没有对佛法有着坚定的信心,怎么敢冒然地进入这生死的大海当中呢?----如果不是对于佛法真实能够让大家解脱生死之苦,度到解脱的彼岸,没有这个信心,怎么敢冒然地就下到这生死大海,说想要度生死海到解脱呢?所以学佛首先就是要有信根,要信!另外说信为道源功德母。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摩诃的意思是大,般若的意思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智慧,那波罗蜜呢?就是到彼岸——就是渡过生死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那么佛法对于生死以及这个烦恼的看法,说要摩诃般若波罗蜜,意思就是说要依着大智慧去改变认知,然后来了生死、来除烦恼。因为你有了大智慧,你的认知会转变,所以说要依着摩诃般若波罗蜜来了生死、来除烦恼。那么这个也许大家还有点疑问,我们再举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修学佛道想要成佛的菩萨们,当以亲证此心为最首要;能够证得此心如来藏,就是证得般若波罗蜜,也即是过越生死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假使能于五阴生死之中,转依不生不灭的实相心,就可以永远不受生死轮回之苦,同时也可以开始迈向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的佛菩提道,究竟成佛将是指日可待。相反的,如果不证此心如来藏,则将永远徘徊于成佛大门之外,永远都只能停留在资粮位培植福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乃云:如诸菩萨,善能游涉生死大海,乃至能以神通度众生海,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无上胜长者。〔二十三参〕,善财承教,至可乐城,参无上胜长者。为说一切处修菩萨行清净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具足一切自在神通,悉能遍往一切佛刹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师子频申比丘尼。(刹,梵语具云刹摩,华言土田。)〔二十四参〕,善财承教,至输那国,迦陵迦林城,参师子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男子!若人欲度生死大海,应当至心受持五戒。是五戒中,四于后世成无作戒。唯爱难断故不得成,以是因缘淫欲缠绵;应当至心,慎无放逸。若有说言:‘更有无量极重之法,过去诸佛何缘不制,而制于酒?’善男子!因于饮酒,惭愧心坏,于三恶道不生怖畏,以是因缘则不能受其余四戒;是故过去诸佛如来,制不听饮。若有说言:‘如来已说酒多过失,何故不在五戒初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慈悲伟大的佛陀祂非常善于譬喻,祂说:这个如来藏法身,过于恒河沙的时间为无边烦恼所缠,从无始世来随顺世间,就如同波浪漂流,往来于生死大海中。这个就是众生。玄奘大师将众生这两个字另译为有情,也就是,凡夫在三界流转生死的染着缠绵,这个染着缠绵就是情欲,一切人身的受想行识都不离开这样的欲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修行的正见,他对什么事都没有,那么他的生活就没有了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假设我们今天有万斤的大石头,如果这个万斤的大石跟刚才的小沙子比,放在生死大海里面,按理说它也必然会往下沉;可是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有一艘船--一艘足够大的船--能够把这个石头载起的话,那石头就算是千万斤重,它还是能够浮得起来,还是能够超脱于生死大海。所以,这个例子就是我们常常用来讲念佛殊胜的地方,为什么念佛会有这么殊胜的力量,乃至于它不仅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佛陀说法完毕离开之后,毘舍离打开了波斯匿王所送来的盒子,看见盒子当中竟然是她三十二个儿子的头颅;由于毘舍离听完佛陀开示以后,心中已经没有情爱的执著了,所以她并没有悲伤,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以平静的语气说:有情众生有生就会有死,但是一般的人无法了知无常的道理,所以没有办法断除这些恩爱情执,因此一直沉沦在六道轮回的生死大海当中,无法得到究竟的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男子!若人欲度生死大海,应当至心受持五戒。是五戒中,四于后世成无作戒。唯爱难断故不得成,以是因缘淫欲缠绵;应当至心,慎无放逸。若有说言:‘更有无量极重之法,过去诸佛何缘不制,而制于酒?’善男子!因于饮酒,惭愧心坏,于三恶道不生怖畏,以是因缘则不能受其余四戒;是故过去诸佛如来,制不听饮。若有说言:‘如来已说酒多过失,何故不在五戒初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波罗蜜是指渡过生死大海,到达不生灭的彼岸。所以第一种有布施而没有波罗蜜,指的就是一般世间的布施;像是号称为佛教的某个功德会,虽然在寺院当中有佛像,但是却从来不曾谈到不生灭的如来藏第一义谛。所有的一切世间法都是生灭无常的,包括一切有情的五蕴身也同样都是生灭无常的,唯有世间万法的根本——一切有情的如来藏心,才是永不生灭的波罗蜜彼岸。如果我们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男子!若人欲度生死大海,应当至心受持五戒。是五戒中,四于后世成无作戒。唯爱难断故不得成,以是因缘淫欲缠绵;应当至心,慎无放逸。若有说言:‘更有无量极重之法,过去诸佛何缘不制,而制于酒?’善男子!因于饮酒,惭愧心坏,于三恶道不生怖畏,以是因缘则不能受其余四戒;是故过去诸佛如来,制不听饮。若有说言:‘如来已说酒多过失,何故不在五戒初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即于佛前说偈问曰云何得长寿 金刚不坏身复以何因缘 得大坚固力云何于此经 究竟到彼岸愿佛开微密 广为众生说云何得广大 为众作依止实非阿罗汉 而与罗汉等云何知天魔 为众作留难佛说波旬说 云何分别知云何诸调御 心喜说真谛正善具成就 演说四颠倒云何作善业 大仙今当说云何诸菩萨 能见难见性云何解满字 及与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能度众生于三有流生死大海是名为圣。又复阿者名曰制度。修持净戒随顺威仪。又复阿者名依圣人。应学威仪进止举动。供养恭敬礼拜三尊。孝养父母及学大乘。善男女等具持禁戒。及诸菩萨摩诃萨等是名圣人。又复阿者名曰教诲。如言汝来如是应作如是莫作。若有能遮非威仪法是名圣人。是故名阿亿者即是佛法。梵行广大清净无垢。喻如满月。汝等如是应作不作是义非义。此是佛说。此是魔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修学佛道想要成佛的菩萨们,当以亲证此心为最首要;能够证得此心如来藏,就是证得般若波罗蜜,也即是过越生死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假使能于五阴生死之中,转依不生不灭的实相心,就可以永远不受生死轮回之苦,同时也可以开始迈向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的佛菩提道,究竟成佛将是指日可待。相反的,如果不证此心如来藏,则将永远徘徊于成佛大门之外,永远都只能停留在资粮位培植福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修学佛道想要成佛的菩萨们,当以亲证此心为最首要;能够证得此心如来藏,就是证得般若波罗蜜,也即是过越生死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假使能于五阴生死之中,转依不生不灭的实相心,就可以永远不受生死轮回之苦,同时也可以开始迈向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的佛菩提道,究竟成佛将是指日可待。相反的,如果不证此心如来藏,则将永远徘徊于成佛大门之外,永远都只能停留在资粮位培植福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修学佛道想要成佛的菩萨们,当以亲证此心为最首要;能够证得此心如来藏,就是证得般若波罗蜜,也即是过越生死大海,到达解脱的彼岸。假使能于五阴生死之中,转依不生不灭的实相心,就可以永远不受生死轮回之苦,同时也可以开始迈向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的佛菩提道,究竟成佛将是指日可待。相反的,如果不证此心如来藏,则将永远徘徊于成佛大门之外,永远都只能停留在资粮位培植福德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