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为菩萨的修行不是说自己不杀就好,如果是声闻人他自己不杀,他能够解脱三界的生死轮回,对他来说,他就能够实践他的解脱。可是菩萨不是只是独善其身还要能够推己及人,还要能够度化一切众生。所以我们自己在摩洗父母师长的时候,我们起了离杀思之后,我们还要劝导思。譬如说:如果我们父母有曾经造一些不好的业,我们就要劝导我们的父母不要再杀生,也要劝导我们的父母师长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制戒为的就是要让佛弟子解脱生死轮回,不是为了要生天享福或者是为了被人恭敬供养。所以所制定的佛戒是为了遮止弟子众们造作落在生死业中,或者烦恼执著中的种种有漏业,如果能够受持佛戒所制的戒相而不违犯,那就是持戒清净了。那在制戒以后,假如弟子众的身口意行为,符合制约不应犯而违犯的内容要项,那就成就了犯戒的行为。对于佛陀所制的戒,佛弟子们需要先发起增上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探究道教最高的境界,也只不过是欲界天的境界而已,仍然在三界中,根本没有出离三界,还在生死轮回当中。说穿了,这样的境界仍然是凡夫境界,又有什么尊贵可言?象这样的三宝,有受等于没有受,还不如不受,不是吗?接下来探讨佛教的三宝内涵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让人于未来,能够亲证二乘菩提而了生脱死,乃至能够亲证佛菩提,而度化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今天刚好借着这个 | admin 2018-07-22 |
![]() |
出世间三昧的意识所缘境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藉由心一境性,而止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并且审细正确观察一一蕴、一一处、一一界,尤其是彻底观察识蕴意识我的虚幻是无常空,所以是生灭变异空相;既是无常生灭变异空相,于是对于五蕴我不再有所希求贪爱执著;既然对五蕴我无贪无执,就无愿无作而心得决定弃舍灭尽五蕴,最后就可以舍报证入无余涅槃,令后世五蕴我不再出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于这种无明妄想,导致渴爱欲求不断(贪爱色身我、觉知心我、渴求五尘五欲等),使得众生在三界中生死轮回而无出期。经由不断闻熏如来藏第一义谛法,知见具足,深刻了解后,就会对如来藏生起欣羡仰渴之心了。过去当我们赞叹宇宙星球之浩瀚,大自然力量之伟大,身体之奥妙,动物之奇观;这时悟了,就转而知道要赞叹如来藏之胜妙了!如来藏虽隐而不见,却是一切生命事物之根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这毕竟还是在三界之中,依然不离开生死轮回。当我们了解这个道理之后,也许又会这么想说:啊!太好了,我希望来世都能够这样快乐的生活的原因了,我已经知道了,而我也希望世世都能够这样快乐的生活着。所以就开始努力的去修福。正当你努力修福的过程中,也许会突然想到:我一世努力的修福,下一世快快乐乐的生活,那不是又把此世修福的福业用掉,然后我又要重新开始反复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今天我们探讨的内容,大家可以对于十善业与业报因缘有多一分的认识,也有助于大家对于惑业苦引生生死轮回之了解;而其中如果对于因果业报,有更深入与广泛的了解,其实它对我们的修行是会引起很大的力量,能够使我们精进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此就能够逐渐心地清净;并且对于佛菩萨的教导能够依教奉行,能够对于正理有多一分的了解,就能够多出生一分修行的力量;同时对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这毕竟还是在三界之中,依然不离开生死轮回。当我们了解这个道理之后,也许又会这么想说:啊!太好了,我希望来世都能够这样快乐的生活的原因了,我已经知道了,而我也希望世世都能够这样快乐的生活着。所以就开始努力的去修福。正当你努力修福的过程中,也许会突然想到:我一世努力的修福,下一世快快乐乐的生活,那不是又把此世修福的福业用掉,然后我又要重新开始反复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诸恶积聚生死轮回。转一切众生于三恶趣中。如轮随迹。是故说于福迟缓者心乐于恶法。复次文殊师利。如知乳有酥故方便钻求而不钻水。以无酥故。如是文殊师利。众生知有如来藏故。精勤持戒净修梵行。复次文殊师利。如知山有金故凿山求金而不凿树。以无金故。如是文殊师利。众生知有如来藏故。精勤持戒净修梵行。言我必当得成佛道。复次文殊师利。若无如来藏者空修梵行。如穷劫钻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意印顺法师如是聪明,仍堕佛所预破之无因论中,否定藏识因,成诽谤见;又恐人责彼为断见,复建立意识细心不坏,为生死轮回之三世前后连结者,又成建立见;以如是诽谤见及建立见,妄说缘起性空之法实有不坏、是究竟义;不知缘起性空之法依蕴处界有,蕴处界法暂有非实,析之亦空,故缘起性空之法随之亦空,非有实法不坏,依「蕴处界有」而有。犹如兔无角法依牛有角法而有,牛角 | admin 2018-07-22 |
![]() |
那《俱舍论》呢,总共分成九品跟三大部分:这个第一部分是讨论法的性质跟功能;第二部分是讨论众生生死轮回的因缘果报;第三个部分是说明如何透过修行来解脱烦恼的因缘跟果报。所以可以看到说,俱舍宗里面所修的部分,就是所谓的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法,自然它所证的部分也就是所谓的二乘菩提。它所没有的部分就是我们说的佛菩提果,也就是包含般若总相智、别相智、道种智 | admin 2018-07-22 |
![]() |
而如来藏—阿赖耶识本体,含藏着八识心王以及一切法的功能性,所以随着五色根的发展而功能逐渐具足,就能够让意根来触法尘,而由如来藏生起意识;在意识生起之后呢,则可以由意根的作意,而使得如来藏再生起眼、耳、鼻、舌、身识等前五识,而具足八个识;然后就依于前七识对六尘境界的分别以及好恶,在三界之中造作善恶业,并且在三界六道之中不断地生死轮回,受苦乐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可以很确定的是这一位众生也是由他方世界转生而来,与一般众生的生死轮回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不会因为他是某一器世间的第一位众生,便不会有无明烦恼。虽然如来藏本自具足如来一切智慧德相,但是因为众生有无明烦恼的缘故,因此众生便无法证得一切本自具足的智慧德相;所以虽然如来藏本来具足一切智慧德相,而某器世间之第一位众生仍然会有无明烦恼。然而在某些情形下,累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假定几十年为一世,将来到佛法灭尽,头出头没,还不知要受多少生死轮回之苦,还不知要受多少饥馑、灾病、刀兵、之苦呢!可是一切唯心造,如果人们从现在起,忍着眼泪!咬紧牙关!深信因果!恭敬三宝,发大勇猛心!精进心!诵大乘经,至心念佛,把自己的事,即生成办,虽然几十年比较是受苦,可是从此超出三界,永不受生死轮回之苦了。这是一个便宜事,希望大家不要把这便宜事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情世间在三界中生死轮回,无论苦与乐,不能出离生死本身那就是苦。那么有情世间的苦,菩萨怎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所说:若诸有情十资身具之所摄养,无所匮乏,身康无病,年未衰老,名为有乐有情世间。与此相违,当知有苦有情世间。世间众生少分有乐,多分有苦。(《瑜伽师地论》卷17)这一段论文弥勒菩萨说:倘若有情他能够得到衣服、饮食、卧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就是以一个人能否出离三界生死轮回,来界定他是一个凡夫,或者是一个圣人;出离三界生死轮回,应该可以说是佛教中界定大修行人的最基本条件。但是,如果要再进一步加以细分,佛教分为三乘,就是声闻乘、缘觉乘及佛乘:声闻、缘觉二乘合称为小乘;佛乘又称为菩萨乘,就是大乘。声闻、缘觉所修的是解脱道,他们是以入涅槃出离三界生死轮回为目标;而佛乘所修的则是佛菩提道,除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有情,都不离生死轮回,所以又称为有情世间。各位菩萨,除了以上所说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三界世间以外,还有十法界的五阴,也叫作世间。每一个人的五阴都是一个世间,因此,人间道、傍生道、饿鬼道、修罗道、地狱道,乃至四圣之住于三界而不取灭度者,都叫作世间,因为都有五阴的缘故。阿修罗则不单属于一趣,而是散布在五道之中,善恶不定;因为瞋心重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如果你叫他说,像阿罗汉那样死掉,进入无余涅槃,问他好不好?他一定说:不好!他不想取证无余涅槃的,可以免掉生死轮回欸!你怎么不要?我才不要呢,轮回好快乐,为什么我要入无余涅槃?因为他觉得有命是很好的,他的有命很好与菩萨的有命很好大大不同。菩萨的有命很好,是因为有命就可以修学佛菩提,一步一步迈向佛道,一步一步迈向佛的境界,同时可以利乐许多有缘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情世间在三界中生死轮回,无论苦与乐,不能出离生死本身那就是苦。那么有情世间的苦,菩萨怎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所说:若诸有情十资身具之所摄养,无所匮乏,身康无病,年未衰老,名为有乐有情世间。与此相违,当知有苦有情世间。世间众生少分有乐,多分有苦。(《瑜伽师地论》卷17)这一段论文弥勒菩萨说:倘若有情他能够得到衣服、饮食、卧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就是说这个五阴本身不是真实的,这个五阴的出生,是来自于因为自己贪爱这个五阴,所以系缚在三界中;因为有这个虚妄的、不真实的我见,所以需要把这个我见断除;他们知道:这个虚妄的我见才是生死轮回的根本,那么应该要灭除这个五阴在三界中生死的苦,才是真正的解脱。他们有这个智慧,所以证得五阴它原来是人我空、法我空,因此有解脱的智慧。那菩萨们在七住位的时候实证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