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然末法时代真善知识难寻难觅,凡夫众生不具择法眼故,全赖往世所植福德因缘始得遇见亲近真善知识,亦能亲近无上正等正觉微妙。为求开悟明心之学人当努力修集三福德:一者布施,二者修定,三者修除性障。若能具足如是三种福德,不问修道时劫远近,皆成久学菩萨,能超越众人。菩萨道的成就,是以福德为基础,始于十信位之广修外门六度万行,或三贤位之内门六度万行,或初地乃至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上述方式广结善缘,能遇真善知识而增益知见,以此作为修禅之助缘。但不可执着福德,避免被福德耽误而不能获得解脱。六祖大师云: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所以福德因缘既然已经具备,应暂时放下修福之行而专修禅之慧业。普贤十大愿王有偈云: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我皆供养行,以普贤行悟菩提。意即三世一切如来最殊胜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久劫生死中,能得人身又能听闻的机率如同盲龟遇浮木孔,人身难得今已得;得人身已,不一定能闻;难闻,如今既得既闻,就要好好珍惜,慎选真善知识,听闻,如理思量,如理修证,很快的就可以证得法界实相得无生忍,就可安稳而不堕三恶趣。并且进一步趣入第一义谛,证得无生法忍。生生增上修,地地增上学,最后成佛,这才是真正增上生与决定胜。现代所谓「学佛人」,由于过去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原标题:真善知识实难值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这佛道毕竟如来已经显示无遗,将善知识于人间出现的时节因缘都安排好了,可是这世间人却是不断地怀疑三宝,乃至有的很愚痴的人,竟然会相信三宝中没有大乘法,轻易地毁坏大乘法,将实相法从佛法中剔除,这样的人即使身上穿的是袈裟,也无法真正受用如来的任何一分的功德,所得到的福报都是从如来那儿偷窃来的,将来就是要在无尽的时空里去偿还这广大的福德,所以今天不信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瑜伽师地论》卷32)如果没有寻求真善知识的正确教导,不懂得调伏欲界世间五盖等贪忧而盲修瞎练的缘故,那是不可能证得初禅。所以正信的佛弟子应该知道:要修初禅,性障要消伏、五盖要修除,对定力的增长与修证是有很大的关系;性障以及五盖的消除和禅定的实证是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性障伏除,定力就会增加;五盖伏除,就能够更微细地除掉深细的性障。所以智者大师才会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探讨到此,电视机前面的观众朋友应该已经非常清楚了,就是佛法的修学,其实是不必要、也不应该逃避世俗而隐居闭关修道;唯除是先跟真善知识闻熏修学,已有了正确的知见之后,为了锻链功夫定力以求见道的阶段,应该要减少外务的攀缘之外;反而要在种种世俗烦恼中,才比较有见道及种种佛法证悟的因缘。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30集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正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没有真善知识指导的情况下,穷尽一生精力去苦修禅定而极难具足四禅及四空定,反不如轻松的修学智慧来求断我见;我见断除以后,加修未到地定,同时下定决心来断除欲界贪爱,自然就会发起了初禅,五种下分结即得断除,成为心解脱的三果人;这时只要再对五上分结深入了知,藉由观行而将我慢等法断除,立时成为慧解脱阿罗汉,不必须穷尽一世苦修四禅八定而仍无法证得初果解脱,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众生没有正知见,不了知神通与智慧无关,常为神通所迷惑,轻视没有神通但已明心而发起般若智慧的菩萨,不知道菩萨是以般若智慧广度学人,与真善知识擦肩而过。因此智者大师说的好:神通度俗人,智慧度学人。作个总结:神通是三界中有为法,是有境界法,是生灭法,与般若智慧无关;因此有智慧的佛弟子们,不应该以修学神通为标的,应该以修学没有境界的般若智慧为主,能够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并且,这类人往往自认为掌握了很多佛法知识,易升起大慢心,而对佛法做种种自以为是的意识情解,生出很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和说法来,排斥真善知识的真悟见解,这就是狂慧,不是如实的智慧。同时,由于他自认多闻,慢心很重,便难于反观和修除自己的种种贪嗔痴习气,不但修行难于进步,性障甚至会进一步加重,而且容易未悟言悟、未证言证,错讲佛法甚至谤法,自致大妄语业。因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既然不得违背,菩萨本身就得一一亲证,无所欠缺;当然也就必须法门无量誓愿学,让自己能真正成为众生的真善知识,不是恶知识也不是假名善知识。《杂宝藏经》中世尊就说了一则故事:从前在山林里住著两只猕猴,各自拥有五百只大小猕猴眷属。有一天遇到王子上山打猎,一群猎人向猕猴栖息的山林围捕过来。这时有著正确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善猕猴,就向另外那只知识经验不丰富、不正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你想要开悟,我帮不上忙,你现在有了基本的知见了,再去找一位真善知识求悟,就有机会开悟了!像这样的师长是很难得的,不会让你堕于大妄语业中,也不会让你落到谤法恶业中,这种师长非常难得,当然应该先于和上而供养;除非他已害你大妄语,除非他误导你学佛的方向,害你走错路,否则应该先供养他。纵使后来你找到大善知识帮你开悟了,但原来的师长还是应当先供养,然后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信受正法(佛陀所说的真实义),依止真善知识,尊师重道,依教奉行。”这是我去求受上品菩萨戒之行中体认最深的,也是我们修学佛菩提道的一个重要而且是基本的心态与观念。过去我看平实导师的书,曾多次在书中看到平实导师提起“同修会曾经发生过三次法难”;当时的我,认为那是同修会的事,与我的关系不大。这次在学戒的课程中,张老师说:“平实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37集学佛者如何课诵? (原标题:亲近真善知识,做双赢的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知见的来源非常重要,所以还没有因缘能来正觉讲堂上课的朋友,建议先上网多请购平实导师的著作,因缘成熟的,就赶紧来正觉讲堂上课啰!因为阿,难寻,真善知识更难遇阿!阿弥陀佛!-----多劫好兄弟 (原标题:法布施的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前我们说过:如果不继续讲《成唯识论、楞伽经》以及《集》,那么将有一半的人会退转掉---因为信力不具足、慧力不具足、福德因缘不具足者,若没有真善知识摄受,明心的部份会自我否定而退转;不是他自己愿意退转,而是自己无法确认所悟其实无讹,所以会自己退转掉了。如《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菩萨进入第六住,修学般若空;如果悟后般若正观现前---般若就是如来藏的空性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宗门而言,依经解经、像文解义并非真善知识,故云:依文解义,三世佛怨;离经一字,即同魔说。第六、有大愿心,已发愿帮助佛子究明心性者。第七、能指导禅子悟后起修者,并非徒以明心为已足;并且有禅定功夫,也通达经教,能教导悟后起修的方向及禅定功夫;也能帮助已悟的善修解脱道、佛菩提道,通达无碍者,这样的善知识,是可遇而不可求,极难值遇。第八、遇真善知识,应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四者像末之世,真善知识难求。所遇之师皆自称禅宗正统,亦有显赫传承,然观其禅法:或以定为禅,或以无念为禅,或以见闻觉知之灵觉心为禅,或以声闻禅为禅,皆非菩萨。此际真善知识难求是第四难也。五者末法佛子,世智辨聪,慢心深重者甚多,苟无显赫传承及大名声,虽有方便善巧及真实修证亦不被信受。为有此五难,故余多年以来,凡遇学佛人,多劝其念佛,求生极乐。《央掘摩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学人能够检查自己说我是有这样的胸怀,我不会只是为了自己解脱生死来修学佛法,那么这位学人就可以仔细去选择真正的善知识,跟真正的大乘了义的道场,去亲近真善知识,这个时候他就应该要去归依三宝。为什么要归依三宝呢?因为如果要修四加行的话,事实上还要有广大的资粮。也就是说,一个具足菩萨种性的菩萨他要修四加行,当他有了菩萨的种性的时候,他还要有广大的资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妙法难逢难闻,有的闻而难信,光看书,智慧不足,还是难以达到妙用,此所以亲教师之教导不能少也;行者若真能缘念无上法门,缘念真实道场,缘念真善知识,则学法必成,愿共勉之。(摘自--正觉电子报第18期--「我见」游明宗/文)(原标题:“断我见”才是“了生死”的法)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