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所谓择灭无为是指行者以虚空无为为基础,而继续进修出世间法;由于无漏法之修学,产生了简择的智慧,因此就有了抉择力,而得以灭除种种导致分段生死之杂染;从此能以择灭无为之无漏智,而使烦恼障种子在现行时得以加以灭除;由于这种灭除烦恼障现行之无漏性,是依抉择力而产生,所以就立名为择灭无为。这显示出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的择灭无为种子已经开始生长了。如果依解脱果来 | admin 2020-06-08 |
|
什么叫作虚空无为呢?所谓虚空无为是说,众生本有的第八识如来藏其体性犹如虚空,是无为性,是无作性,非由他作,是不生性,是常性,是不坏性,是不老死性;由于藏识具有以上所说的种种体性,因此说其性犹如虚空、无为无作,就称之为虚空无为。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这是依凡夫众生分位来说第八识心体所处的境界。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是指一切有情自心藏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薄伽梵就是指佛,不光是娑婆世界有释迦世尊,也不光是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在十方无尽虚空的无量世界中,有无量诸佛,这都称为佛。修多罗则是指佛法,也就是佛所说的法,有修有证的菩萨,或有修有证的声闻、缘觉所说的法,都叫作佛法。所谓初中后善,甚深了义,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四悉檀——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和第一义悉檀。这四种悉檀包括世间、出世 | admin 2020-06-08 |
|
这一个境界为什么称为「非有想、非无想」呢?这意思是说,从无所有处转入非想非非想处的时候,那个境界是要把觉知灭掉的;然而他还没断除五阴我见,只断色阴我见,所以能够舍弃色阴而证得无色界定,终于进入无所有处定;因为他已经听闻善知识说涅盘中是要把所知心全都灭掉的,当他想要把自己所知的觉知心全部永远灭掉时,却又怕意识心断灭了会成为断灭空,因为他所知道的心就只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七住菩萨是站在真如的角度来看待色身、来看待见闻觉知心、来看待时间空间,七住菩萨所观察的一切事、一切物,都会跟苦、空、无常、无我相应。因为照见自性真如,它的真实、恒常不变,再来对照色身和受想行识,就会发现:识阴的七识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全部都是虚妄;有念的觉知心如幻,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 | admin 2020-06-08 |
|
「见、欲、色、有」四种住地烦恼,不是他刚刚解释的那样;见一处住地是指不明白五蕴空的实相,而执着于颠倒见--以世间的颠倒知见来看世间一切法,以及揣摩猜测涅盘实相而产生的错误见解,才是见一处住地,并不是说人人有知见。欲--所谓的欲有、欲爱,是指欲界的贪爱。而不是单指对性欲的执着。欲界爱住地,是说对于欲界六天和物质世间的色声香味触以及这五尘引生的各种法的贪着 | admin 2020-06-08 |
|
独处空闲冢间树下。当说是人为真比丘。若有随逐守护者行。当知是辈是秃居士。佛告迦叶。莫作是语言秃居士。若有比丘随所至处供身趣足。读诵经典思惟坐禅。有来问法即为宣说。所谓布施持戒福德少欲知足。虽能如是种种说法。然故不能作师子吼。不为师子之所围遶。不能降伏非法恶人。如是比丘不能自利及利众生。当知是辈懈怠懒堕。虽能持戒守护净行。当知是人无所能为。”&nb | admin 2020-06-06 |
|
![]() |
当知天童遗偈大慧,其意有二:一欲大慧度彼钝鸟弟子,谓其弟子空有四禅功夫而不求悟,能证俱解脱果而不求证,误认四禅功夫可以生死来去自如而谓为涅槃解脱生死,故承认其弟子为钝鸟。二为藉此提示大慧:一生智慧风发而为法忘躯,致无闲暇为己潜修三昧,则不能避免舍寿时病苦折磨;若能并修三昧,犹如钝鸟之易于离巢(舍弃肉身),则可免受舍报时病苦折磨也。然佛子当以佛之正法 | admin 2020-06-03 |
)随着5-6米的火星(顶多6米),我仰望星空,希望能看到一些奇异现象,可直到烧完都没有出现。第二天,就有一些言语在密宗弟子中传开了,说什么火化时,火星和天上的星星连成一片,甚是殊胜等。如此谎言,我真替他们感到悲哀!感到害臊!(此后,我又去色达。我借了一个空房住下,晚上我用木材生火时,我跑出去一看,火星比火化法王时更多,更高。)法会期间,天降舍利(我和同 | admin 2020-05-28 |
|
![]() |
如《阿含经》中说:“如来在兜率天上欲来生时,净居天子自来在此相告,普敕世间,当净佛土,却后二岁,如来当出现于世,是诸辟支佛闻天人语已,皆腾在虚空……是时,诸辟支佛即于空中烧身取般涅槃。所以然者,世无二佛之号,故取灭度耳。一商客中终无二导师。一国之中亦无二王。一佛境界无二尊号!”我们所熟知的文殊菩萨,在它方国土早已成佛,称&ldquo | admin 2020-04-28 |
![]() |
彼说真心妙体云︰“真心本体超出因果,通贯古今,不立凡圣,无诸对待,如太虚空,遍一切处。”然一切有情真心非能遍一切处示现,未到佛地故。《八十华严》卷30云:“譬如真如遍一切处。”乃是佛地境界,非菩萨七住明心或初地明心所得境界,恐众生误会故,于卷30内又云:“譬如真如是佛境界。”虽已提示,依然有许多人误会。若道每一有情众生之真 | admin 2020-04-15 |
![]() |
如果以现在而言,不能去很多的群聚处,那事务或许忙碌跟以前又不一样了,比较空闲,但是您的心态要不变!譬如说,加强忆佛拜佛啦,多阅读书啦!汇整思惟以前未曾通达的法义,甚至体验一下四摄法,跟家人、朋友相处是否能任运。因为要多多帮忙家人、朋友的所需,这时候您看看您的心态,会不会大事小事或者简易困难与否,不断地挑剔、选择。其实我们应该还是要持平菩萨心态。菩萨 | 三摩地 2020-04-12 |
这在理论上似乎是可以成立的,其实不然;因为他们心中又怕变成断灭空,所以其实依旧保持一分极微细的觉知,只是不反观自己罢了!于是住在好像没有觉知的「枯槁乱想」之中。因为这种想法是虚妄想,所以名为「乱想」;而这个境界是「枯槁」的,了无生机而完全没有智慧,对一切法也都不了知,如同无情一般,因此而说是「无想羯南」。这有一点儿类似非想非非想定,可是因为他们从来 | admin 2020-04-08 |
|
![]() |
勿着二边迷于空有。于诸善品渴仰无厌。三解脱门善修智慧。常求出离勿住生死。于诸众生起大慈悲。愿得速成三种身故。善男子。我已为汝说四真谛十二缘生六波罗蜜。今更为汝及诸国王王子大臣后宫妃后天龙人鬼说浴像法。诸供养中最为第一。胜以恒河沙等七宝布施。若浴像时。应以牛头栴檀。白檀紫檀沉水。熏陆郁金香。龙脑香。零陵藿香等。于净石上磨作香泥。用为香水置净器中。于清 | admin 2020-04-07 |
![]() |
虚空无穷愿无尽,同入恒沙觉有情。 ------------- 历经多时的规划与拍摄、制作,“玄奘文化千年路”影集已在海外平台上线隆重推出,此影集共计七集,主要以动态插画方式呈现故事的情节,辅以访谈叙事桥段铺陈出玄奘大师传奇的一生,他如何出家?如何在一十三岁时即能上座开演大乘经论,使僧俗四众听闻大为惊叹与敬服?他如何克服重重险阻远赴天竺取 | 三摩地 2020-04-06 |
![]() |
佛即使祂示现在三十二相当中,有一个所谓的马阴藏相,好像有男根相,实际上您去看一下大乘经典的描述,佛的男根相不是一般欲界的男众所拥有的那个低劣下俗的依之而修于无上瑜伽,这样子的乐空双运所说的那个所谓的美化美称为金刚杵的那一种相。佛的马阴藏相是莲花相,而这莲花相当中,您如果有天眼可见,祂是无量无边的宝剎,有无量无边的诸佛菩萨示现而为来演说佛法,所以请菩 | admin 2020-03-21 |
![]() |
如是他方诸佛不说无常、苦、空、不净。所以者何?诸佛国土法应如是。彼诸如来为诸菩萨作如是说:‘奇哉难行!释迦牟尼世尊于五浊国土出兴于世,为苦恼众生种种方便说《大法鼓经》。是故,诸善男子!当如是学。’彼诸菩萨咸欲见我、恭敬、礼拜,故来会此。既来会已,或得初住、乃至十住。是故,《大法鼓经》甚难值遇;是故,十方大菩萨众为闻法故普皆来集。”】& | admin 2020-03-19 |
![]() |
修证唯识增上慧学者,入门之前即是加行位,先要建立下列正见而观修之:谓所取的五色根及六尘等相分,都是自心空性如来藏;能取的七转识见分亦是自心空性如来藏。因为所取的六尘等相分及能取的七转识等,都是自心空性如来藏中的一部分,故说所取空、能取空。由此证明有情的六识心从来不曾接触外六尘,所触知的六尘都是内相分,即是佛于阿含诸经中说的“内六入”。如是正理,即是 | admin 2020-03-17 |
![]() |
那我们要请问:植物你如果要把它判断它是属于没有涅槃法种性,请问它有哪一种身口意行呈现出来,让你这样判断?一定要真实的身口意行来判断,不能凭空而说。所以说,假设主张山河大地、植物草木都有佛性,那么我们就说,那你不应该称它们为无情,应该称它们为“有情”;因为它们有这个佛性,那你怎么会叫它无情呢?那如果不是无情,它们是有情,那我要再给大家一个问 | admin 2020-03-12 |
![]() |
法师于二〇〇四年八月开始个人静修,仅用三个余月时间,静心阅读完四大部阿含经,对小乘的空观有了很深的体悟。随后又用数月时间专心恭读六百卷大般若经,对般若的空与有的思想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悟。同年十一月中旬即断我见,薄贪嗔痴,证得小乘二果的果位。二〇〇五年四五月间由于心地清静,发起了初禅。同年九月,在湖北荆州菩提寺受三坛大戒时,蒙受佛力慈悲加持,又证得了二 | admin 2020-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