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复次,大慧禅师亦是知恩而且平等之人,对于世俗利益,他总不想与人计较;譬如他的弟子万庵禅师,曾述说大慧宗杲破斥邪说不遗余力,但是对私人利害之争,却是无所计较;乃至座下弟子对他作了不当的劝言,他也没有抱怨责怪。有文为证:【万庵颜和尚曰:“妙喜先师初住径山,因夜参,持论诸方及曹洞宗旨不已〔评论当代的诸方禅师及曹洞宗旨的错误而不曾停止〕。次日音首座 三摩地

2018-07-19

由斯五位百法之次第,归结于八识心王;若无八识心王,万法悉不能生,譬如七转识灭已--入无余涅槃位中;即是《般若心》所述之“是诸法空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智亦无得……”。何以故?谓七转识若灭,尚无觉知者,何况有智有得?何况有“无明尽”?万法俱泯故,阿赖耶识亦不复受生, 三摩地

2018-07-19

筵首席。或论集前驱。或参问禅宗。或附丽律匠。其志渊旷欲皆吞纳之。年临不惑尚住神都。因受旧相房公融宅请。未饭之前宅中出函云。相公在南海知南铨。预其翻。躬亲笔受首楞严一部。留家供养。今筵中正有十僧。每人可开题一卷。悫坐居第四。舒见富楼那问生起义。觉其文婉其理玄。发愿撰疏。疏通义。及归院矢誓写文殊菩萨像。别诵名号计一十年。厥志坚强遂有冥感。 三摩地

2018-07-19

属奘师译。始预其间。后因笔受证义润文见识不同而出译场。至天后朝传译首登其数。实叉难陀赍华严梵夹至同义净复礼译出新。又于义净译场与胜庄大仪证义。昔者炖煌杜顺传华严法界观。与弟子智俨讲授此晋译之本。智俨付藏。藏为则天讲新华严。至天帝网义十重玄门海印三昧门。六相和合义门普眼境界门。此诸义章皆是华严总别义网。帝于此茫然未决。藏乃指镇殿金狮子为喻。因撰 三摩地

2018-07-19

年二十五应诏译。讲通大小乘教三十余本。创意留心勤勤著述。盖切问而近思。其则不远矣。造疏计可百本。奘所译唯识论。初与昉尚光四人同受润色执笔捡文纂义。数朝之后基求退焉。奘问之。对曰。夕梦金容晨趋白马。虽得法门之糟粕。然失玄源之醇粹。某不愿立功于参糅。若意成一本。受责则有所归。奘遂许之。以理遣三贤独委于基。此乃量材授任也。时随受撰录所闻。讲周疏毕。无何 三摩地

2018-07-19

宋高僧传卷第三 译篇第一之三(正传十四人附见三人)唐京师总持寺智通传释智通。姓赵氏。本陕州安邑人也。隋大业中出家受具。后隶名总持寺。律行精明论该博。自幼挺秀。即有游方之志。因往洛京翻馆。学梵书并语。晓然明解。属贞观中有北天竺僧。赍到千臂千眼梵本。太宗敕搜天下僧中学解者。充翻馆缀文笔受证义等。通应其选与梵僧对。译成二卷。天皇永徽四年复于本 三摩地

2018-07-19

宋高僧传卷第二译篇第一之二(正传十五人附见八人)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传(达摩掬多)释善无畏。本中印度人也。释迦如来季父甘露饭王之后。梵名戍婆揭罗僧诃。华言净师子。义翻为善无畏。一云输波迦罗。此名无畏。亦义翻也。其先自中天竺。因国难分王乌荼。父曰佛手王以畏生有神姿宿赍德艺故历试焉。十岁统戎。十三嗣位。得军民之情。昆弟嫉能称兵构乱。阋墙斯甚。薄伐临戎。流矢 三摩地

2018-07-19

俾修高僧传与新译同入藏者。臣等遐求事迹博采碑文。今已撰集成三十卷。谨诣阙庭进上。益琅函而更广。延玉历以弥长。臣等诚忧诚恐兢惕之至。臣等闻浑仪之外别有释天。法海之中多生僧宝。释天可则。阿难记事而载言。僧宝堪称。慧皎为篇而作传。猗欤我佛号大遍知。知教法之无依。委帝王之有力。当二千载之后。属一万年之初。伏惟应运统天睿文英武大圣至明广孝皇帝陛下。神龙在天 三摩地

2018-07-19

htm  5、吉林开山屯镇(26号文件)     净空及其“净空学会”打着弘扬佛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旗号举办的各类交流、培训、讲座及私自印刷或未有关部门允许大肆散布宣扬净空个人思想的印刷品、音像制品及其他宗教用品等形式的各种渗透活动。    点击:http://www.ilj.gov.cn/zwdtSjgl/Directory/showDir.jsp?k 三摩地

2018-07-19

浙江省佛教协会(浙佛[2016]50号)关于防范和制止藏传佛教在我省非法传播问题的通知各市佛教协会,普陀山佛教协会: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更好地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根据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要求,现就防范和制止藏传佛教在我省非法传播问题通知如下:1、未批准,不得允许藏传佛教僧人在我省住持或参与讲传法、灌顶收徒、火供等宗教活 三摩地

2018-07-19

大般涅槃卷第十六梵行品第八之二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所有思惟悉是真实。声闻缘觉非真实者。一切众生何故不以菩萨威力等受快乐。若诸众生实不得乐。当知菩萨所修慈心为无利益。佛言。善男子。菩萨之慈非不利益。善男子。有诸众生或必受苦或有不受。若有众生必受苦者。菩萨之慈为无利益谓一阐提。若有受苦不必定者。菩萨之慈则为利益。令彼众生悉受快乐。善男子。 admin

2018-07-19

大般涅槃卷第二十一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一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大涅槃。得十事功德。不与声闻辟支佛共。不可思议闻者惊怪。非内非外非难非易非相非非相。非是世法无有相貌世间所无。何等为十。一者有五。何等为五。一者所不闻者而能得闻。二者闻已能为利益。三者能断疑惑之心。四者慧心 admin

2018-07-19

大般涅槃卷第二十六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谶译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六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典。具足成就第九功德。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典。初发五事悉得成就。何等为五。一者信。二者直心。三者戒。四者亲近善友。五者多闻云何为信。菩萨摩诃萨信于三宝施有果报。信于二谛一乘之道更无异趣。为诸众生速得解脱。诸佛菩萨分别为三。信第 admin

2018-07-19

大般涅槃卷第三十一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师子吼言。世尊。如中说。若毗婆舍那能破烦恼。何故复修奢摩他耶。佛言。善男子。汝言毗婆舍那破烦恼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有智慧时则无烦恼。有烦恼时则无智慧。云何而言毗婆舍那能破烦恼。善男子。譬如明时无闇闇时无明。若有说言明能破闇。无有是处。善男子。谁有智慧。谁有烦恼。而言智慧能破烦恼。如其 admin

2018-07-19

大般涅槃卷第三十六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四善男子。如来复有随自意语。如来佛性则有二种。一者有。二者无。有者。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是名为有无者。所谓如来过去诸善不善无记业因果报。烦恼五阴十二因缘。是名为无。善男子。如有无善不善。有漏无 admin

2018-07-19

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真的不知道要怎么杀啦!有一天世尊因为灵山会上说法的时候,看见五千位比丘(编案:依据所引应为五百比丘,疑为手民﹝排字的工人﹞之误)已证得第四禅了,而且也发起了五神通了,可是他们一直都没有办法开悟,不晓得大乘的三三昧是什么内容;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金刚心如来藏,所以「未得法忍」。这五千比丘因为有四禅也 三摩地

2018-07-19

这是说,如来藏这个实相心,祂永远会随顺众生心行的因缘来运作,这也就是《维摩诘》所说“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的意思啦!那么众生在世间,由意识与意根在运作,总是会有所欲,也会有所厌恶;然而如来藏这个实相心,祂都能随顺众生意识、意根的心想而运作,从来不会自己决定要作或不作,所以祂是随缘的,不会自作主张。假使如来藏不是随缘的恒顺众生,而是自己 三摩地

2018-07-19

有一天,有个当官的人去拜访,接待就坐之后,他问玄沙禅师:“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禅师随口就说:“吃果子吧!”就把果子端给他,他就拿了个枣子吃啰!可是他吃果子时一直在想:“为什么我正在吃果子的时间这么长,禅师都没有为我回答?”好不容易三口并两口把果子吃完了,玄沙还是没有回答,他就赶快再问:“禅师啊!如何是日用而不 三摩地

2018-07-19

根据佛典的资料,无量世以来,在六道轮迴的一切有情(补特伽罗),都曾证得过四禅,因此这看似非常困难的禅定工夫,实际上每位众生都曾修得过。而「禅思」和「禅定」是绝然不同的两回事,「禅定」是专心致志地在捨离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境界地用心,当能捨离人世间的欲界爱染,就会得到初禅(第一静虑);捨离了初禅天的境界,就会得到第二禅,如是一直往上,但是 三摩地

2018-07-19

祖师们的公案,我还没有找到这么一个例子,只有在《楞严》里面,有个香严童子,闻香而悟。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人,鼻根不利,所以很难悟。但是有个香积国,只要闻到饭的香味,一个个都悟了,鼻根猛利的原故。第四门:舌尝味而悟入。《楞严》里面有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因为尝味而悟入。祖师的公案里面,我只见到一则跟舌头有关的,但是也没有悟入。有个当官的人,姓韦,他的 三摩地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