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而缘觉的解脱果,虽然也是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但是他们是经由缘起性空的现观而证得解脱果,所以不同于声闻。那什么是缘起性空呢?所谓缘起性空,就是修“十二支缘起法”——所谓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这就是所谓的“此有故彼有”,这也正是众生生死 | admin 2018-07-21 |
![]() |
六种凡夫法界指的是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和地狱,即中国佛教和民间通常所说的六道轮回中的六道;四种解脱法界指的是声闻、缘觉、菩萨和佛。在佛法中,人只是十法界中的一种,而且是生死凡夫;菩萨法界指的是证得了初地及其以上果位的菩萨摩诃萨,这种菩萨摩诃萨虽然在各种世间普度众生,但是他们本身并不属于轮回中的“人”的范畴。由于维摩诘居士和善财童子的 | admin 2018-07-21 |
![]() |
有人可能会问说:佛教不是有谈“五乘”吗?为什么只谈“三乘菩提”呢?没有错!佛教是有五乘,也就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还有佛菩提乘”,一般宗教或者心灵成长的团体,都有在人间教人家如何改变命运,譬如有些人他的命运非常坎坷,他希望能够在当世改变命运!也有人在教人升天的方法,因为在人间里物质非常的缺乏,如果能够往生到天堂 | admin 2018-07-21 |
![]() |
所以佛法才有完整的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真正的佛法是一个的佛法,并不是一个支离破碎的佛法,是具足了声闻道、缘觉道,还有佛菩提道的。佛法我们大概来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解脱道的部分,另外一个就是佛菩提道的部分。解脱道的部分就是涵盖了声闻菩提与缘觉菩提,佛菩提道的部分就是除了解脱道,还有实证的部分,连佛所成就、最后的一切种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就是要依于这三句话来修证四宏誓愿、四预流支、四种法要的;菩萨优婆塞(就是指男居士),优婆夷(就是指女居士),要如何在三归五戒之后,依于四种修:亲近善友、听闻,然后如理思量、如法修证,慢慢地趣向于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乃至完全转依于大乘来修学佛法,终究成就佛地的一个道理。《梵网经》菩萨戒的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简单来讲:佛性常住,佛性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况且,谤菩萨藏是无间地狱业,因为等于把佛法根本推翻了,把二乘声闻缘觉解脱道的佛法推翻了,同时也把世间法推翻了。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世间法如果没有如来藏,也根本不可能存在啊!因为,一切众生的五蕴十八界,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的;那把这个根本法都推翻了,那不是等于也推翻了世间法吗?所以,为什么说诽谤菩萨藏,诽谤如来藏是外道神我,这就是属于无间地狱业;因为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能修学佛法的人有三种:第一种是声闻种姓的自了汉,第二种是缘觉种姓的自了汉,第三种人则是可以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种姓。凡是出家以后只想自己赶快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寺院,一心想要大家出钱出力为他成就,但是对于佛法在人间的永续流传,对于众生广被误导的事情却丝毫都不关心,这就是声闻性的自了汉;在法上而言,若是只对缘起性空有兴趣,当他听到常住的如来藏心时,却完全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藏第一义谛法,不同人天善法、声闻菩提法、缘觉菩提法。人天善法,人人可教、人人可学、人人可传。二乘菩提法,在佛世时须具有品德、道德观念之人,能信因果,乐于布施,不悭贪之善人,佛才会为其说解脱之法。而佛菩提如来藏妙法,佛更是于弟子们修学二乘菩提十余年后才传授。兹因如来藏乃众生本具,日用而不知!是“法”,众生难信、难悟、难修、难转依,故佛对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则声闻缘觉法与大乘般若空性之争执化为乌有,融合,此第四时第三教——如来藏唯识教也。佛灭前,为示华严法界真实,故说法华,而三教,此第五时也。阿含中之二乘法乃第二时第一教,然已隐含大乘法教于其中,今人不明,妄以如来藏非真,妄以唯识为假想观,非悟者也。唯识如来藏经典既是最后说,应是最究竟法。乃竟以先说之方便化城法而非议后说之究竟法,宁有斯理?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般涅槃经》佛说:声闻缘觉定多慧少,以是因缘不见佛性。如果完全没有慧力,根本看不见佛性,想看见佛性,除了定力以外还要慧力,所以佛说:十住菩萨眼见佛性犹未了了,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能得明了。因此,我们一直在倡导《楞严经》的首楞严三昧,我们倡导第二十四种忆佛念佛的方法,这也是首楞严定的一种;修学这个功夫以后,看见佛性就能了了分明。但是有的菩萨修到九地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一佛世界微尘数等,一一佛边所得功德,数如大海诸水渧等,供养无量声闻缘觉师长父母五通神仙,亦复如是。如我昔者为菩萨时,自以血肉供给众生,如是大悲,今诸罗汉悉无是心。」(CBETA,T03,no.157,p.229,b20-c2)菩萨于此经典中,述说前因,让我们看到菩萨布施功德成就的少分,便已经是如此的惊人,而且这些布施波罗蜜的成就,竟然还不是在甚深法忍的成就以后才去作的,可以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于心清净故,初地以上之菩萨于禅定三昧易修易成,现观所亲证之自心如来,于人我空及法我空之第一义谛中道观修诸三昧,例如:空、无相、无愿三昧及不生不灭诸三昧门,得三昧如山王;闻甚深法心不疑惧,常能修行,修诸清白之法,究竟菩萨诸波罗蜜,远离声闻缘觉之地,究竟一乘至于彼岸。观之三辈九品往生之果报相及修习次第相,佛已经将极乐世界之圣道门内涵与次第,铺陈于众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种般若慧与二乘法又有关连:证得总相智的人,不久之后会渐渐了解二乘法之内容--只要将二乘经典阿含诸经读过就知道了;所以我破参没几年就讲《悟前与悟后》那本书--那是一九九三年讲,到一九九五年才出版--那时已经读过阿含四部,已知二乘法,所以就讲二乘入道初门差别:声闻乘的见道、缘觉乘的见道、大乘的见道是不相同的。通般若时,只要有总相智,不用多久就会通达二乘;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通教:配以三乘共十地之阶位,即乾慧地、性地等十地,又称通教十地,为菩萨、声闻、缘觉等三乘人共修之十种阶位。2。别教:以《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五十二位为其位次。然将五十二位归纳成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等七科,又将七科总结为凡、圣两大项。即于五十二位中,以十信为外凡位(止伏三惑中界内之见惑、思惑;界,指欲、色、无色等三界),而以十住、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也有菩萨的五盖,还没转入菩萨之前的缘觉也有他的五盖,一直到等觉妙觉,地地皆有五盖,慢也是一样。经中说毕陵尚慢,那就是说即使成为俱解脱的大阿罗汉,到了四果,五上分结之中慢的结已经断了,但是仍然还有余习未尽,还有一些残留的习气,但是慢的本身是不存在了。所谓慢的余习是说他的习惯性还存在。譬如说断瞋也是一样,瞋恚心断的人,因为过去有个习气在,所以他很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大乘法中熏习而又遇到胜义菩萨僧,那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的发愿文才会求愿不遇声闻缘觉师,原因就在这里。佛接着又开示说:为什么这个人发心了就叫作菩萨呢?为什么不说他发心了叫作声闻,叫作缘觉呢?因为他是求大智慧的缘故啊!他所求的并不是二乘小法,二乘法的解脱道、因缘法在我们同修会来讲,它算很粗浅的;但是在外面,大师们都已经弄错了,都把解脱道误会了,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说真正的大乘是一佛乘,这一佛乘是函盖了声闻、缘觉的智慧,是含摄了二乘菩提乃至含摄了人天善法。也就是说,一佛乘其实是函盖五乘,是以佛菩提来函盖二乘菩提乃至人天法,这样子才是完整的一佛乘。而且要能够实证第八识如来藏之后,能够知道如来藏有种种的功能,这个功能叫作种子,能够遍知他的一切种,所以成就了道种智,才能够成就佛道,这样子才是能够庄严菩提。如果没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意识自己的思惟想像推测会是说,要将这个有染心转成无染心;如果说这样子就是佛智的话,那么二乘的圣者他已经将生死于三界的这个烦恼障都断除净尽了,应该是属于是无染心,可是声闻阿罗汉、缘觉辟支佛却不是佛;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说,这样的部分不是佛智,而是属于是意识层次的部分的想像,跟佛智部分是完全不相干的。那么入于佛智而有差别是,也是实证一切种智而有差别,所以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后有了三地的实证之后,进入了四地、五地、六地,所修的都是属于增上慧学;就是对于声闻、缘觉所修证的所谓四圣谛、三十七道品、七觉分乃至十二因缘等等诸法,能够更进一步的实证,而且所证的内容超越了一切的声闻缘觉。譬如说我们导师平实导师着作的《阿含正义》,祂就在《阿含正义》里面提出了十因缘,来说明十因缘跟十二因缘的差别;而这个十因缘的提出来,是一切的声闻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有的菩萨,他是声闻种性回心,有的菩萨他是缘觉种性回心,跳过眼见佛性阶段。这样的菩萨,他依明心的功德,渐次修到第九地还是未曾眼见佛性,因此《大般涅槃经》卷27里面世尊云:复有眼见:诸佛如来、十住菩萨眼见佛性。复有闻见:一切众生乃至九地闻见佛性。菩萨若闻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心不生信不名闻见。这一段就很清楚的告诉我们,有眼见佛性的菩萨,那是十住菩萨;就好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