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心经》所论述的解脱道并非是以二乘菩提由现观十八界和五蕴的虚妄而断我见我执,取证声闻缘觉的解脱果,证得无余涅磐出离三界的轮回。乃是以证得自心如来藏后,现观十八界、五蕴之虚妄不实,依大乘无我之观行,证知一切法界体性实相的智慧,获得分证解脱或满证解脱的功德受用,最终成就究竟佛菩提果。《心经》以菩萨所证得第八识的总相智之根本无分别智,来说般若别相智&mdash | admin 2020-06-26 |
|
”你说,究竟是易解或者难解呢?真的难解啊!大乘法入门是这么难解,那不然,谈浅一点的好了,说缘觉菩提好了。“缘觉菩提?我知道啦!就是十二因缘啦!不过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病死、忧悲苦恼嘛!这我还不知道?”“问题是,你知道了,为什么还不是辟支佛?这还能叫作知道吗?”原来还是不知道。可是这因缘法为何那么难证?它都还不必 | admin 2020-06-20 |
|
’然而世尊以前早就知道我们这些大阿罗汉们心里面只是贪著这一些粗弊的法义,爱乐于声闻缘觉等解脱道小法;所以便暂时让我们这样安住下来,而不为我们分别说:‘你们这些大阿罗汉们将来都有获得如来知见宝藏之分。’说我们每一个人将来都有分,可以拥有如来知见宝藏,因此世尊就以方便力来为我们宣说如来所得的智慧,我们这些大阿罗汉们追随著佛陀,得到了声闻 | admin 2020-06-20 |
|
那么如果有人心中有慢,他不愿意让人家认为他是在佛的座下证因缘法成辟支佛,他希望在未来无佛之世,自己独觉成为辟支佛,所以在佛世听闻如来演述因缘观的时候,他不肯努力观行,因为不想在那一世证得缘觉果。接著他就转到未来世去,佛陀也已经示现入灭了,然后他自己去思惟十因缘、十二因缘,最后他成为独觉,叫作无师独觉,就是辟支佛,这时才具足因缘观。那么你来看看,他未 | admin 2020-06-20 |
|
可是他仍然有“不善之暗”,因为他有一天问菩萨说:“那如果我舍报的时候,把自己全部舍了;我的色蕴舍了,受、想、行、识也都舍了,十八界全都舍了,那里面的境界叫作无余涅槃,那无余涅槃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时菩萨告诉他说:“就是这么回事啊!”他就追问:“那到底是怎么回事?”菩萨依旧答他:“是这么回事啊!” | admin 2020-06-20 |
|
若人遭苦,厌老病死,为说涅盘,尽诸苦际;若人有福,曾供养佛,志求胜法,为说缘觉;若有佛子,修种种行,求无上慧,为说净道。文殊师利!我住于此,见闻若斯,及千亿事;如是众多,今当略说。我见彼土,恒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或有行施:金银珊瑚、真珠摩尼、砗磲马瑙、金刚诸珍,奴婢车乘、宝饰辇舆(niǎnyú),欢喜布施,回向佛道,愿得是乘,三界第一,诸 | admin 2020-06-14 |
|
是诸子等若心决定,具足三明及六神通,有得缘觉不退菩萨。汝舍利弗我为众生,以此譬喻说一佛乘。汝等若能信受是语,一切皆当成得佛道。是乘微妙清净第一,于诸世间为无有上;佛所悦可一切众生,所应称赞供养礼拜。无量亿千诸力解脱,禅定智慧及佛余法,得如是乘令诸子等,日夜劫数常得游戏,与诸菩萨及声闻众,乘此宝乘直至道场。以是因缘十方谛求,更无余乘除佛方便。告舍利弗 | admin 2020-06-14 |
|
知无漏法能得涅盘,起六神通及得三明,独处山林常行禅定,得缘觉证是中药草。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药草。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决定无疑是名小树。安住神通转不退轮,度无量亿百千众生,如是菩萨名为大树。佛平等说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同,如彼草木所禀各异。佛以此喻方便开示,种种言辞演说一法;于佛智慧如海一渧,我雨法雨充满世间;一味之法 | admin 2020-06-14 |
|
知众乐小法,而畏于大智;是故诸菩萨,作声闻缘觉;以无数方便,化诸众生类。自说是声闻,去佛道甚远;度脱无量众,皆悉得成就;虽小欲懈怠,渐当令作佛。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少欲厌生死,实自净佛土。示众有三毒,又现邪见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众生。若我具足说,种种现化事;众生闻是者,心则怀疑惑。今此富楼那,于昔千亿佛;勤修所行道,宣护诸佛法。为求无上慧,而 | admin 2020-06-14 |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人求佛慧,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数,行五波罗蜜;于是诸劫中,布施供养佛,及缘觉弟子,并诸菩萨众,珍异之饮食、上服与卧具,栴檀立精舍,以园林庄严。如是等布施,种种皆微妙,尽此诸劫数,以回向佛道;若复持禁戒,清净无缺漏,求于无上道,诸佛之所叹;若复行忍辱,住于调柔地,设众恶来加,其心不倾动;诸有得法者,怀于增上慢,为此所轻 | admin 2020-06-14 |
|
(十三)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十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十五)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十六)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十七)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 | admin 2020-06-14 |
|
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huā)光。时佛敕(chì)十方众僧,皆先为 | admin 2020-06-13 |
|
文殊师利!根本二部,从大乘出,从般若波罗蜜出,声闻、缘觉、诸佛悉从般若波罗蜜出。文殊师利!如地水火风虚空,是一切众生所住处,如是般若波罗蜜及大乘,是一切声闻、缘觉、诸佛出处。』……佛说此只夜:摩诃僧只部,分别出有七;体毘履十一,是谓二十部。十八及本二,悉从大乘出;无是亦无非,我说未来起。】根本二部就是上座部(体毘履)及大众部(摩诃僧只部 | admin 2020-06-10 |
|
第二种是缘觉圣人,生在无佛之世,不必经由别人开示,他自己推断出一定是有一个本识,才能有这个名色引生的十因缘、十二因缘法;因此他也愿意灭尽自己而不受后有,捨寿时灭尽自己而取无余涅槃。第三种贤圣可就不一样了,这些人都是菩萨摩诃萨;菩萨并不是像声闻圣人只是相信,也不像缘觉圣人只是推断确定,而是要亲证那个本识的实际存在;菩萨得要把本识找出来,必须现前观察: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法所谓的佛菩提、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其实本来都是从唯一佛乘中分析出来讲的,三乘菩提都应该摄归一佛乘,所以唯一佛乘的道理其实就是第一义乘。(节录自平实导师着《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首刷,页281。)大乘法乃至三乘菩提的一切法,都是以如来藏这个第八识法身为中心而贯串的;是包括二乘菩提的缘觉法、声闻法在内,全部都贯 | admin 2020-06-08 |
|
七地菩萨于人间现有受想行觉,而念念入灭尽定,非声闻缘觉俱脱圣者所知,虽佛性不断,而未离佛性种之变易流注,仍非真常。三、八地已去虽离分段死,多不于人间示现;以二种意生身受变易死故,佛性恒现不断,方便说常;以佛性种子流注不断,仍非真常。四、佛地真如,具净八识聚,其佛性种之流注已尽,方得名为真常、真乐、真我、真净,其真如能与二十一心所相应,究竟无功用行, | admin 2020-06-08 |
|
从这里可以了知,菩提就是觉悟真心如来藏,菩提道就是佛菩提的法道,是让菩萨成佛的法道,不是成就二乘声闻缘觉的法道。--------《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67集菩萨如何自利利他?(一)》游正光老师「复次舍利子!夫菩提者其性寂静。何等名为寂静二法﹖舍利子!于内为寂,于外为静;何以故﹖眼性是空,离我我所;如是耳鼻舌身意、意性是空,离我我所。若如是知,名之为寂;如 | admin 2020-06-08 |
|
能修学佛法的人有三种:第一种是声闻种姓的自了汉,第二种是缘觉种姓的自了汉,第三种人则是可以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种姓。凡是出家以后只想自己赶快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寺院,一心想要大家出钱出力为他成就,但是对于佛法在人间的永续流传,对于众生广被误导的事情却丝毫都不关心,这就是声闻性的自了汉;在法上而言,若是只对缘起性空有兴趣,当他听到常住的如来藏心时,却完全不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说这个僧他所传授给你的只是声闻缘觉的解脱法,那么这个僧宝本身他就不能传授给你佛法,这个你要知道。也就是说,僧宝本身你要知道:“他是能传给我佛法的菩萨僧呢?还是他只能传给我解脱法的声闻僧?”所以,我们对于僧宝也要知道,你才能够说你要依止于佛法僧三宝,然后来长养自己的信根。那么你能知道说,原来在佛法中的僧宝还有分,还有分声闻僧,还有分菩萨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我们要再加以细分的话,二乘罗汉跟缘觉虽然有漏尽通,但并不一定就具有五通。因为二乘证得四禅八定具足的俱解脱圣者,虽然不修习神通,也不作神通法门的加行,那他往世也没有修习神通,虽然他已经是俱解脱,已经有漏尽通了,也还是没有五通。只有俱解脱的大阿罗汉或缘觉,往世曾修五通,今世证得二乘菩提以后,报得五通;或者是说往世未曾修习,今世成为俱解脱以后,再加修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