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不只是声闻菩提是四众平等,乃至缘觉菩提和大乘菩提,也都是一样四众平等的。因为这样才是平等法,因为佛法所说就是一切众生平等。既然说是一切众生平等,当然它的修证也都是一样的平等,只是有智能跟没有智能的差别。所以我们从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佛法的所有的内容,我们所说的三乘菩提的内容,是一切人都可以来修学;也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一同来修学,一同来实证。可 三摩地

2018-07-21

那么二乘的声闻、缘觉是如何断除我见我执呢?1声闻乘的修证佛法中的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十二处是六根与六尘,六根与六尘相触就产生了六种的入,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进入我们心中,这六尘、六入会产生六识。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法。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法都是无常、苦、空、无我。十八界中只有意根可以去到未来世 三摩地

2018-07-21

那何谓佛法呢?佛法必须要函盖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解脱道就函盖了二乘菩提,也就是缘觉菩提与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的部分,我们后面会作详细说明;我们今天要进入的是声闻菩提,要对声闻菩提作一个简单的说明。何谓声闻呢?何谓菩提?什么又是声闻菩提?所谓声闻,就是闻佛音声说法,或闻已证解脱圣的音声说法。说什么法呢?说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意涵。也就是,透过对闻 三摩地

2018-07-21

蕴处界诸法灭与蕴处界诸法依于如的这样子的道理,这个是圣人所有的,是圣人所知道的;因为不管是二乘声闻人或是说缘觉,都知道佛所开示的道理,佛所开示说我们众生都有一个如,都有一个本际,都有一个所知依;是因于这样子的本际,因于所知依,才能够去说我们蕴处界的贪着的灭除,这样子是说爱灭、苦灭的圣谛。所以,我们从上面《中阿含经》尊者舍梨子的开示的道理,我们可以归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从这边也可以了解,如果有人主张:“(藏传佛教)两性交合的这个当中,可以证声闻菩提,可以证缘觉菩提乃至证佛菩提。”你就知道那是大妄语,而且是误导众生非常严重的(因为乐空双运是无法断除三缚结的,而且是增长我见、增长欲界爱的)。既然你已经发起初禅,因为发起初禅,与欲界的第六天很接近,天魔就可以来干扰你!那天魔为什么要来干扰你?就是要让你退回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不只是声闻菩提是四众平等,乃至缘觉菩提和大乘菩提,也都是一样四众平等的。因为这样才是平等法,因为佛法所说就是一切众生平等。既然说是一切众生平等,当然它的修证也都是一样的平等,只是有智能跟没有智能的差别。所以我们从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佛法的所有的内容,我们所说的三乘菩提的内容,是一切人都可以来修学;也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一同来修学,一同来实证。可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不只是声闻菩提是四众平等,乃至缘觉菩提和大乘菩提,也都是一样四众平等的。因为这样才是平等法,因为佛法所说就是一切众生平等。既然说是一切众生平等,当然它的修证也都是一样的平等,只是有智能跟没有智能的差别。所以我们从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佛法的所有的内容,我们所说的三乘菩提的内容,是一切人都可以来修学;也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一同来修学,一同来实证。可 三摩地

2018-07-21

为了从痛苦中解脱,自古以来人们寻求各种解脱之道,却都无功而返,直到佛陀出现于世,人类从此才有了解脱痛苦的正确答案,但是有许多人对佛法产生误会,以为积德行善就是学佛,以为不停的打坐、修学禅定,使妄想杂念不再出生就能取证涅磐,以为保持无念就可以出离三界,就能解脱生死,实际上佛法分为三乘菩提,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解脱道”,另一部分是佛菩提道;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一节的第一目之中,我们要为大家略说:二乘圣者的解脱内涵,是断见惑、断思惑,二乘圣者的所断就是这两个,所证则是初果到四果与缘觉果。如果要勉强再加上一个,就是我所执着的断除。二乘圣人的修行分成四果与辟支佛果,我们演讲时间不够,就不谈辟支佛与声闻果的四向,只谈四果。这四果里面,初果所证即是断我见,也就是断身见;断了身见之后疑见跟着断,戒禁取见也会随着断 三摩地

2018-07-21

但今天我们在说的时候,为了要摄受声闻、缘觉这样的二乘人。因为他们心志很小,他们就是之前的第二种人:他们只希望解决掉自己的困扰,他们对于这世间到底会怎么样?这世界会不会毁灭?这世界会不会出生?这世界有没有地狱?有没有种种种?他们一开始都是没有兴趣;而且不只没有兴趣而已,他连自己的父母、子女到底以后会如何?以后会怎么样生死流转?他是漠不在意的,也就是说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也有菩萨的五盖,还没转入菩萨之前的缘觉也有他的五盖,一直到等觉妙觉,地地皆有五盖,慢也是一样。经中说毕陵尚慢,那就是说即使成为俱解脱的大阿罗汉,到了四果,五上分结之中慢的结已经断了,但是仍然还有余习未尽,还有一些残留的习气,但是慢的本身是不存在了。所谓慢的余习是说他的习惯性还存在。譬如说断瞋也是一样,瞋恚心断的人,因为过去有个习气在,所以他很用 三摩地

2018-07-21

意即: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乘的圣人;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乘的圣人;觉悟佛菩提者,即成贤位或圣位菩萨乃至成究竟佛。然而此中异同,错综复杂,绝非三言两语便可厘清。末法时期,由于一般修学佛法之人,对于三乘菩提普遍缺乏正知见,无法了知三乘菩提之异同;对于三乘菩提之共道与不共道懵无所知,因此导致久修佛法而不能突破、甚至停滞不前的情况,可谓彼彼皆是;更 三摩地

2018-07-21

即使是复名所立,此六识如何引生六根,六根位于触尘法,方有六识可说,如何颠倒建立,破坏自见?所以不当说此「识」即言「六识」,以不能引生有根身,不能为有根身的俱有依,既然不能为其俱有依,如何可以排列在前,为「色」的引生缘呢?如果立论其义,则缘起不成,以紊乱前后,无所安立,然佛说缘起诸义甚深,是以阿难圣者默然,以佛陀所说缘起深义,必当有言于外之者,即是隐 三摩地

2018-07-21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二:【尔时圣者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无三乘差别者,何故如来为诸众生说三乘法?而言此是声闻学乘?而言此是缘觉学乘?而言此是菩萨学乘?」佛告文殊师利:「诸佛如来说三乘者,示地差别,非乘差别;诸佛如来说三乘者,说法相差别,非乘差别;诸佛如来说三乘者,说人差别,非乘差别;诸佛如来说三乘者,示少功德,知多功德。而佛法中无 三摩地

2018-07-21

声闻、缘觉所修解脱道的见道是断我见,二乘人见道已,复经修道断除我执,即能成道。菩萨所修佛菩提道的见道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也即禅宗所说的开悟——明心见性,菩萨见道已,复经修道断除我执、法执,即能成道。三、修证方法不同二乘解脱道的基本修行方法,如安般、四念处、四圣谛、十二因缘等,都是基于观察现象界的苦、空、无常、无我,以断除我见、我执为目的。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有人久远劫以来所培植的善根非常微薄,而且烦恼深厚,常遮其心,虽然得以遇到诸佛及菩萨们,承接祂们所交代的事,依祂们所吩咐的事去做;或者提供诸佛及菩萨们生活上所需要的物品、金钱,所种的福德却是人天福德或者是声闻、缘觉的福德,不足以庄严菩萨在佛菩提道所应有的福德,所以无法发起菩提心。或者有人虽求佛菩提道,然其种性根器不定,虽然遇到修学佛菩提道的善知 三摩地

2018-07-21

将来,他终究有一天要和缘觉一样回小向大,还是要学念佛法门,终究要修菩萨行,所以他也可以念佛。菩萨根性的人更可以学念佛,因为菩萨不是开悟就不念佛了,乃至一直到十地,还是念佛。因为一切佛法里面的解脱法门最后都不离念佛法门,一切法门都含摄在念佛法门之内。那么等觉呢,也是修学念佛法门,是广义的念佛。因为等觉不是究竟觉,仍然不离念佛心,所以说念佛法门三根普被 三摩地

2018-07-20

修多罗是指佛法:佛所说的佛法、有修有证的菩萨或有修有证的缘觉声闻所说的佛法。所谓:“初中后善,甚深了义”。我们常提到四悉檀就是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和第一义悉檀,那就包含世出世间的一切法,从世间法一直到出世间究竟解脱的法都包括在内,故说修多罗。至于大乘菩萨僧,我们留待下面再讲解。所谓三宝,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叫同体三宝或叫自性三宝 三摩地

2018-07-20

”所谓十法界是指六道众生的法界以及声闻、缘觉、菩萨和佛的法界,同样是这个真如佛性,称为一相无相。一行三昧的这种修法,是大心菩萨所修,虽然名为系心一佛,专称名字,但这样修一行三昧的念佛人,不一定求生极乐世界。所以一行三昧的修法,在我们这个婆婆世界,既适合念无量寿佛,也适合念释迦牟尼佛,因为这是要明自真心,见自本性的修法;也就是念佛人所讲的,要明& 三摩地

2018-07-20

一切的法也是一样:或叫人天法或叫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善法、恶法……等等,这些名字乃至这些法,他们的自性本身是空、寂灭、无所有。二千五百年前,人们看见有释迦牟尼佛应化出世;可是,释迦如来真实的身相是什么?是无生、无灭。二千五百年前所示现的只是一个应化之身,但是真实的如来---空寂、无所有,是一个空性。本然的存在而不可见,不可触、不可摸、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