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又这个圆成实性的如来藏和涅盘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如《大宝积经》卷119所说:是故世尊!如来藏者与不离解脱智藏,是依是持,是为建立,亦与外离不解脱智诸有为法,依持建立。世尊!若无如来藏者,应无厌苦、乐求涅盘……此段中已明说,如果没有如来藏,一切法悉不能建立,也没有贪染喜乐及乐求涅盘的境界出现;乃至一切外道们正在诽谤如来藏只是假名施设而非实有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世尊所说的佛法,从解脱道到佛菩提道,由头至尾就是以真如如来藏来贯穿整个三乘佛法。二乘解脱道所入的涅槃就是灭尽五阴、十八界,灭尽妄心七转识,而只剩下如来藏独存的境界;说是境界,实在是无所境界,这就是入涅槃。但是阿罗汉只是断尽了一念无明的见惑与思惑,至于无始无明上烦恼的部分,则是不证也不知;所以解脱道在整个佛菩提道当中,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一个方便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佛就得用种种方便善巧来引导、开导众生,或者引导众生修学解脱道,以解脱道为方便,如《法华经》所说的化城,让他能够安住下来;接着再为菩萨解说般若中道,乃至再解说方广唯识、增上慧学的种种成佛之法(让阿罗汉们同时听闻,诱引阿罗汉们转入菩萨道)。所以诸佛菩萨来到人间所说的法都是以无上正等正觉成佛的法为目标!而不是只说成为阿罗汉的阿罗汉法!这一部分让我们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者,这位妇人算是很有福报的,遇到世尊为她开示,让她得法眼净,成为声闻的初果人:未来舍寿时,人天七次往返,可以入无余涅槃,究竟解脱。然而,在没有佛陀的时代,众生福薄,没有办法遇到佛陀开示,也没有机会遇到真善知识教导如何建立正知见,所以在世间虚妄造作了许多善业与恶业,在三界六道中虚妄地承受种种果报。由于世间人知道:出生了,未来就要死亡,没有一个人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慧,我说如来藏者,为诸外道执著于我,摄取彼故说如来藏;令彼外道离于神我妄想见心执著之处,入三解脱门,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慧,以是义故,诸佛如来应正遍知说如来藏。是故,我说有如来藏,不同外道执著神我。是故,大慧,为离一切外道邪见,诸佛如来作如是说。汝当修学如来无我相法。《入楞伽经》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修多罗中说如来藏本性清净。常恒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复依妙观察智,于自他一切有情蕴处界中,普观一切有情之自心如来藏皆同一性:离见闻觉知(不与六尘相到故)、离思量性(从不作主故)、能了知众生心行(为众生造一切业故)、无我性(不了知自身故)、非有性(无形无色无十八界故)、非无性(具十八界种、三界六道种、世间出世间种故)、无智性(离见闻觉知故,不入法尘境故)、无无明性(离思量执着性故)、无增减性(不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要成佛,一定要将所有烦恼习气种子与随眠完全清净,并断除所知障,成就一切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功德。成了佛以后,佛与佛之法身理体还是同,但是所成就的福德与所庄严成就的国土与众生有同有异,所引述的也已经说明了这样的道理。佛法甚深极甚深,未有慧眼(亲证自心如来)及法眼者(证得道种智),对佛经中各种不同的论述,无法融会贯通、理解其真实义理。因此,应亲近真实善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离于不解脱智一切烦恼。世尊。不空如来藏。具过恒沙,佛解脱智不思议法。世尊。此二空智诸大声闻。由信能入。世尊。如是一切声闻独觉空性之智。于四倒境攀缘而转。是故一切声闻独觉。所未曾见亦未曾证。」(CBETA,T11,no.310,p.677,a20-28)《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卷1:「有二种如来藏空智。世尊。空如来藏。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恼藏。世尊。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真正如法的南传佛法之内观禅,设使可以使人修成法念处观,断尽有爱住地,从此不再以四空定中之微细觉知心为我、为我所,我见完全断尽而得慧解脱,成为阿罗汉,舍报以后能够取证无余涅槃;却仍然无法了知菩萨修祖师禅,于见道时身见、我见俱断,所证得涅槃本际、中道实相的境界。由此来看,南传佛法如法修学者尚且无法了知涅槃本际如来藏,何况不如法修学者之落在意识定境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它最初的目的,就是和第一义追求解脱有关,也就是从性行为里面可以得到解脱。根据《吠陀经》所说的,我们这个肉身并不是真实的。婆罗门教结合了印度医学,发展出微妙身(Subtlebody)的思想,又叫做内身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得见、摸得到自己的这个身体,它是外在的、是粗糙的,在这个肉体身的背后有着另一个微妙身。在我们内在的这个微妙身呢,它是由轮(Chakra)、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拙火修成后,修行者很快就能获得五神通、获得解脱,也是实现“即身成佛”的主要途径。所以修炼拙火,对坦特罗佛教行者而言,它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是无庸置疑的!可是这样的说法,却与世尊所说的完全颠倒!为什么?世尊告诉我们:佛菩萨要成就三大无量数劫,要将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断尽,才能成为报身佛。然而,坦特罗佛教行者却专注在色身上,观想将身中的中脉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尽大地是个解脱门。头头物物皆证入无边刹海如来藏。」(2)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第二十四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又佛谓富楼那曰。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如来藏即此心此性也。」(3)永嘉证道歌唐慎水沙门玄觉撰「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令离妄见入三解脱。速得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佛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若欲离于外道见者。应知无我如来藏义。这段是大慧菩萨和佛陀一问一答。末学想分为三段来讨论。第一是铺垫,第二是问题,第三是回答。1、铺垫——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修多罗中说如来藏本性清净。常恒不断无有变易。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为蕴界处垢衣所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入三解脱门境界。悕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所说之我。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卷1「故胜鬘经中在缠名如来藏。出缠名法身。约位因果得名别。故但可说证不可说成。初地以上分亦证得。佛果圆证。自受用身新修所起有情分别事体异故。从凡夫位但有无始无漏种子。由近善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入三解脱门境界。悕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所说之我。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楞伽经》佛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大慧。我说如来藏常。不同外道所有神我。大慧。我说如来藏空实际涅盘不生不灭无相无愿等文辞章句。说名如来藏。大慧。如来应正遍知。为诸一切愚痴凡夫。闻说无我生于惊怖。是故我说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没有亲自亲证佛教里面的解脱智慧跟实相智慧,可是我们应该要信受而不要来毁谤贤圣,那这样才能够有机会生天的。所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生天是要具备正见,如果不正见那就会导致毁谤圣贤的这种恶业。那我们要看看说,生天我们前面已经有举例说:有宗教说他可以以天道来贯穿串所有的宗教,然后说这个就是他们的法义,而且是以这样作为他们的教义的一个核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有二事:一者欲令一切众生悉得解脱,二者欲令众生解脱、胜外道等所得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不舍一切众生,二者舍离一切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众生现在苦恼,二者为遮众生未来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智慧障碍,二者为断众生身障。善男子!发菩提心有五事:一者亲近善友,二者断嗔恚心,三者随师教诲,四者生怜愍心,五者勤修精进。复有五事:一者不见他过,二者虽见他过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深知生死过患,所以乐处,为利众生受安乐故;菩萨了知解脱安乐,生死过患,而能处之,是名菩萨不可思议。菩萨所行不求恩报,受恩之处常思反报。善男子!一切众生常求自利,菩萨所行恒求利他,是名菩萨不可思议。菩萨摩诃萨具足烦恼,于怨亲所,平等利益,是名菩萨不可思议。善男子!若诸外道化众生时,或以恶语鞭打骂辱,摈之令出,然后调伏;菩萨不尔,化众生时,无粗恶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善知利根、中根、钝根——教钝根人,令生信心;中根之人,能令纯淑;利根之人,令得解脱。若能如是勤教诏者,名‘义菩萨’,是名善人、分陀利花、人中香象、调御丈夫,名大船师。善男子!宁受恶戒——一日中断无量命根——终不养畜弊恶、不能调伏;何以故?善男子!是恶律仪殃及自身;畜恶不能教诲,乃令无量众生作恶,能谤无量善妙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欢喜故,乃至获得真正解脱。是人现在得四果报:一者一切乐见乃至怨家、二者善名流布遍于四方、三者入大众时心无怖畏、四者一切善人乐来亲附。善男子!修行施已其心无悔,是人若以客尘烦恼故堕于地狱,虽处恶处不饥不渴,以是因缘离二种苦:一铁丸苦、二铁浆苦。若畜生身,所须易得,无所匮乏。若饿鬼身,不受饥渴,常得饱满。若得人身,寿命、色力、安乐、辩才,及信、戒、施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