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问一、何谓道共戒及定共戒?又我见、我执及身见的差异为何?在《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中引用《成唯识论》(四)及《大乘义章》(六)解释「我见」,据其说法则我见即身见即我执。又导师在《楞伽经详解》第五辑(第10~12页)中说:「俱生身见为俱生我执?-?-妄想身见故名分别我执,见道所断之我见」,据此则身见即我执。(第10页)「对于五阴之见闻觉知性及能取六尘性,生于我见,执我不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时如果有人毁谤这位转如来正法轮的菩萨,那不就成了破转法轮僧的逆罪?像丁福保编撰的《佛学大辞典》中解释破法轮僧,说:“止于佛在世,佛灭后无转法轮故。”意思是说佛入灭后就不再有转法轮了,认为破法轮僧仅止于佛陀在世之时才会发生,当然是有过失的,否则佛弟子常常祈愿法轮常转,岂不是毫无意义?至于破转法轮僧与破法的差异,主要就看行为人的根本为何?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关于性空,佛学辞典《三藏法数》(各种《佛学辞典》里面的注解并非全部准确,学人引用时须注意)释:谓一切诸法(此处的一切诸法是指三界万法,不包括出三界之法身如来藏)自性本空,皆从因缘和合而生,若不和合,则无是法。如是诸法性不可得,是名性空。性空与本来而有、非因缘所生之第八识如来藏空性内涵截然不同。是故将性空当成空性者,实是误会。七、真如第八识心体所显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夜,翻阅佛学大辞典有关念佛三昧之解释,共有念佛法身、报身及化身三种不同之念佛三昧;另又看到一段罗什大师的话语,略谓:“称佛名号才符合弥陀本愿…”,似属念化身佛,念化身佛若不知转折,恐难见佛性,于是在佛像前表示:“罗什大师最好在梦中指点我,用意安在?”即默默地找“周公”去啦!八十一年十一月廿八日清晨约五时卅分左右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父亲知道我在用功,适时给我一本佛学辞典,省了我很多事。但是,慢慢的,我发现:每一个问题都会衍生出好几个问题。如此,像滚雪球一样,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为了吸收更多的知见,我开始翻阅各家的论述。同时因为父亲给我一套一百多卷,慧律法师讲的无量寿经录音带,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听了近千卷慧律法师的录音带,包括《楞严经、百法明门论、金刚经、六祖坛经》等,学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公案的文句、用词都是艰涩难懂的古文,相信辞典都查不到它的意思;可是导师居然会懂,熟悉得就好像在说自己的母语;对每一位禅师的生平事迹、传法风格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如果他不是再来人,不是亲历其境,怎么会这么清楚?前两天晚上的公案时间,没有什么人笑,大部分的人都是莫名其妙;第三天晚上的公案时间,因为已经有几个人破参了,就比较有反应。三天的讲公案时段,每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儒家笔语体高辞典。又擅一隅之美。时少伦儗。其褊懆之性不与人类。尝于一公少因不足。亦有舍和尚之讥。由是游方服勤。凡云律筵无不预者。自责己曰。天下行半少有如我本师者。还会稽。一公犹老。当其僧大集时。击木唱某再投和尚摄受。时一公诟骂。江雨泪而忏悔曰。前念无知后心有悟。望和尚大慈施与欢喜。苟不许收则越人不可以强售章甫也。一公悯其数四求哀。乃曰。为汝含垢。遂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其辞典丽。清净佛国境物庄严。临文若现前矣。礼师读讫顾左右诸德曰。奇才秀句吾辈莫能测也。自后服膺窗案昼夜精励。辩给难詶善于立破。礼师仰其风规。尝于稠人广众中宣言曰。氤之论端势若泉涌。从此闻天供奉朝廷。玄宗幸雒。敕与良秀法修随驾。御史李竫同请氤于天宫寺讲净业障经。其疏亦氤之著述也。时一行禅师国之师匠。过虑将来佛法谁堪捍御谁可阐扬。奏召天下英髦学兼内外者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