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另依《佛光大辞典》,《云栖法彙》系于明熹宗朱由校天启4年(1624年)由居士王宇春等十六人校订印刻;于清光绪25年(1899年)重刻,增补云栖遗稿等数部。 [7]明末《嘉兴藏》于明神宗朱翊钧万曆7年(1579年)发起造刻,于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15年(1676年)完成。在嘉兴藏造刻之前,流传寺院的各种日诵仪轨当皆有所出入,如莲池袾宏法师(1535-1615年)于万曆28年(16 admin

2022-06-23

  又如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词条“酥”:【(饮食)是牛羊等乳鑽抨成之。或以草叶药而成之。所谓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而醍醐最为上药。《大智度论》曰:“牛乳驴乳,其乳虽同,牛乳抨则成酥,驴乳抨则成粪。”】至于醍醐,当是比牛乳提炼出的酥油、黄油更加精炼的乳製油品;可参考市面上的“草饲酥油”( admin

2022-06-23

  〈普供养真言〉 梵文音译简易罗马拼音意义 唵om极赞、发语词誐誐曩gagana虚空三婆嚩sambhava出生(梵汉大辞典:有性交的意思)伐日囉vajra金刚,金刚杵斛hoh(同呼) 4.〈天厨妙供〉中的梵语音译咒语 梵文音译简易罗马拼音意义 户唵hoh-om极赞、发语词苏噜sru(甘露)流出萨哩嚩sarva全部的、一切的怛他阿誐多tathagata如来怛你也他tadyatha即说咒曰 admin

2022-06-23

  ]这段史实见于日本史料《元亨释书》,今日在《中华电子佛典》(CBETA编制)也可查到这史料(于2016年6月15日新增完成);丁福保亦将道昭的事迹及玄奘菩萨“我有禅宗”(证量)等语,节录到他编纂的《佛学大辞典》中[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道昭】:“(人名)日本人,入唐谒玄奘三藏,三藏加意教诲。告曰:经论文博,劳多功少,我有禅宗,汝可承此法传于东 admin

2021-02-02

  (参见《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此处借以譬喻弟子众辅佐法主共同荷担复兴佛法之大业。],令正法得以广布,进而使大乘佛法之真实意旨得以昌盛于世界寰宇,这才是平实导师领秉世尊教诲而慨然承担护持末法大业的大愿。是教团诸弟子们,自应与师父同一心志,深思如来深切付嘱,坚定地护持法主弘护世尊最后一分妙法!任他时局严厉迁变,吾等心志无退!有为者当如是!令我有诸 admin

2021-01-02

  但是我慢最难理解,连佛学大辞典的编辑群都会弄错了,可见那些编辑者都是尚未证得解脱果的凡夫,那么初机学人跟随著那些佛学辞典的错误解释而修学佛法,又怎能确实的理解正法而向上修学呢?譬如《佛光大辞典》如此解释我慢:我慢乃七慢之根本慢。於五蕴假和合之身,执著我、我所,恃我而起慢。(到这里是依文解义的部分,并无错误,但是他们依自己的意思解释以后就错误了,下面 admin

2020-06-08

这时如果有人毁谤这位转如来正法轮的菩萨,那不就成了破转法轮僧的逆罪?像丁福保编撰的《佛学大辞典》中解释破法轮僧,说:“止于佛在世,佛灭后无转法轮故。”意思是说佛入灭后就不再有转法轮了,认为破法轮僧仅止于佛陀在世之时才会发生,当然是有过失的,否则佛弟子常常祈愿法轮常转,岂不是毫无意义?至于破转法轮僧与破法的差异,主要就看行为人的根本为何?也 admin

2020-02-20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首刷)原标题:菩提(法相辞典 admin

2018-12-27

)原标题:空性(法相辞典 admin

2018-12-27

)正觉法相辞典总表连结转依真如行布施 你一定要去找出你自己身中那个真如心,祂是真、是如、是实、是常、是自性清净,祂就是涅槃;你把祂找出来了,确认自己是生灭而虚妄的,笃定地否定了自己;你转依了祂,不再以自己为真实法。你转依祂以后,因此每次才刚布施完了随即就忘了,不再去记挂谁欠了你的情,也不再去记挂自己未来世能得多少福德;这样事上有布施、有布施者、 admin

2018-12-27

)原标题:广论(法相辞典 admin

2018-12-27

”(节录自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5月初版再刷) 原标题:中道、中观(法相辞典 admin

2018-12-27

」(详见《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纂天华实用佛典丛书)2.《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九载:「问:诸威仪中,皆得修善,何故但说,结加趺坐?答:此是贤圣常威仪故,谓过去未来…诸佛及佛,皆住此威仪而入定故。复次,如是威仪,顺善品故(即:自然而生诸般殊胜善品),谓若行住,身速疲劳,若倚卧时,便增惛睡,唯加趺坐,无斯过失。…复次,如是威仪,违恶法故,谓余威仪,顺淫欲 三摩地

2018-07-23

」(详见《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纂天华实用佛典丛书)2.《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九载:「问:诸威仪中,皆得修善,何故但说,结加趺坐?答:此是贤圣常威仪故,谓过去未来…诸佛及佛,皆住此威仪而入定故。复次,如是威仪,顺善品故(即:自然而生诸般殊胜善品),谓若行住,身速疲劳,若倚卧时,便增惛睡,唯加趺坐,无斯过失。…复次,如是威仪,违恶法故,谓余威仪,顺淫 三摩地

2018-07-23

』(参考数据:《佛光大辞典》「常住」)〔注2〕出坡佛制比丘以乞食维生。教法东传后,为切合中土民情故,祖师创立农禅制,以农养禅,亦寓禅于农,〈百丈清规〉所谓「行普请法,上下均力」是也。「普请」,禅宗丛林又称为「出坡」,即全山大众,除日常功课而外,须共赴劳务农作等生产之事。僧门赖此得以自给自足。〔注3〕过堂又作赴堂、上堂,指佛门僧众赴斋堂用膳。《禅林备用 三摩地

2018-07-23

丁福保主编的《佛学大辞典》里这样解释禅定一词:禅为梵语禅那之略,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思惟修者思惟所对之境,而研习之义,静虑者心体寂静,能审虑之义。定者,为梵语三昧之译,心定止一境而离散动之义。即一心考物为禅,一境静念为定也。……今总别合称而谓之禅定。由以上解释可以看出,禅与定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禅是禅那的简称,又译作静虑,从字面上理 三摩地

2018-07-23

二、禅定基本知见1、什么是禅定?丁福保主编的《佛学大辞典》里这样解释禅定一词:禅为梵语禅那之略,译曰思惟修。新译曰静虑。思惟修者思惟所对之境,而研习之义,静虑者心体寂静,能审虑之义。定者,为梵语三昧之译,心定止一境而离散动之义。即一心考物为禅,一境静念为定也。……今总别合称而谓之禅定。由以上解释可以看出,禅与定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禅是禅 三摩地

2018-07-23

注释:注一:非人(引述自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杂名)对于人而谓天龙八部及夜叉,恶鬼之冥众,总为非人。《法华经》〈提婆品〉曰:「天龙八部,人与非人。」《药师经》曰:「无有非人,夺其精气。」注二:具足戒(节录自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为比丘、比丘尼当受之戒,别解脱戒中之至极也(案)。比丘为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为五百戒,戒之总数诸律不同,宜视后世之作为 三摩地

2018-07-23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也叫六度,就是六种到彼岸的方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经过布施除贪,持戒而心不躁动,忍辱而能够精进,加上修学禅定的法门,而产生禅定的功夫。一.世间人最重的就是面子!可是佛教却让人忍辱,这其中的道理在哪里呢?世间人重面子——大丈夫可杀不可辱!可是佛教恰恰相反,《四十二章经 三摩地

2018-07-23

主角年轻婆罗门的名字,《杂阿含第一一五二经》作年少宾耆迦;《别译杂阿含第七五经》作摩纳卑嶷(依《佛光大辞典》第六○七四页,「摩纳」有特别指青年婆罗门的意思),《相应部第七相应第二经》作婆罗堕婆闍婆罗门。虽然人物、地点记载有些分歧,但故事主要内容,三部经的记载是一致的。三、《相应部第七相应第二经》一开始,出现两位名叫婆罗堕婆闍的婆罗门,让人读来不知所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28条/2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