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念头(没有语言文字的妄念)为什么会出现?其实是由意根的攀缘执著而出现的;意根--末那识--无始以来就具有的遍计所执性,祂从无始以来就不断地在执取一切法;这个不断在执取的,就是你自己。我们且先不说这个不断在执取的你,先来说一说大家所知道的自我--意识;大家都没有真的认识意识,老以为意识就是自己;所以往往以这个能知能觉的见闻觉知心为自己,将意根的自己以为是不可 三摩地

2018-07-23

发觉这种如理作意之思惟有自我心理暗示之效,也即末那识之遍计所执性被意识所说服,而从根本去改善气动与头疼之烦恼。走笔至此,末学不得不由衷地赞叹萧导师之善巧方便之睿智与仍坚守岗位之各亲教师(须自备广大福藏以便承担末法众生之业力)。但愿十方诸佛菩萨能加被他们,令正法久住。阿弥陀佛!(原标题:无相忆念拜佛是修观行的最佳动作) 三摩地

2018-07-23

发觉这种如理作意之思惟有自我心理暗示之效,也即末那识之遍计所执性被意识所说服,而从根本去改善气动与头疼之烦恼。走笔至此,末学不得不由衷地赞叹萧导师之善巧方便之睿智与仍坚守岗位之各亲教师(须自备广大福藏以便承担末法众生之业力)。但愿十方诸佛菩萨能加被他们,令久住。阿弥陀佛(原标题:略说观行) 三摩地

2018-07-23

五阴身毕竟空寂,是依遍计所执性而虚妄构画的缘故。又如山谷中的回音,皆是虚妄显现的缘故。又如船舶,如果没有船师在掌舵、划桨,那么就会漂流沉没。此五蕴身又如一台运载财宝的大车。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能藉著五蕴身来修行,乘于大乘法船到达菩提之彼岸的缘故。最后佛陀告诉我们,出家菩萨如此日夜观察有漏身的三十七种不净之相,并非是要我们不爱惜自己如此不净的五阴 三摩地

2018-07-23

第二节制约行为横跨三世这一切包含身、口、意行的制约行为,其实是由意根的遍计所执性主导的,而这其中更牵涉到意根末那与意识觉知心的交互运作。业习的启动是由意根末那主导而启动,而业种的造作是由意识观察、思惟、造作后,加上意根思心所的同意之后而形成。其实,不管意识如何造业,不管它如何的思惟造作而形成多少的新习气,基本上都是由潜藏于如来藏中的潜意识末那之无始 三摩地

2018-07-23

乃至于说,在未证种智所说的三自性,也就是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跟圆成实性之前,更不应该妄说三无性;那这样就很可能会妄谤甚深的了义法,那么这个结果的果报是非常令人堪虑的。第五个是俱舍宗。俱舍宗乃是梵语里面阿毘达磨俱舍音译翻译过来的。因为这个宗所修的四谛、八正道跟十二因缘,都只是限于二乘法里面,都只证二乘菩提而已,不跟佛菩提果有关系,所以是属于小乘宗。第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是天马行空一般的梦境,那只是过去的曾习境,由末那的遍计所执性而使得见闻觉知的意识心在那里面游玩,与生命的实相和机锋或警示,完全无关,和你的生活上的事物也没有什么关系;那只是像写小说的作家在构想一些小说情节一样,对于修行上来说,没有什么意义。问︰您刚才所说那些梦境的状况,六七识各有什么差别?第八识有何不同?答︰在梦的过程当中,第八识、祂是不管这一 三摩地

2018-07-22

乃至于说,在未证种智所说的三自性,也就是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跟圆成实性之前,更不应该妄说三无性;那这样就很可能会妄谤甚深的了义法,那么这个结果的果报是非常令人堪虑的。第五个是俱舍宗。俱舍宗乃是梵语里面“阿毘达磨俱舍”音译翻译过来的。因为这个宗所修的四谛、八正道跟十二因缘,都只是限于什么?二乘法里面,都只证二乘菩提而已,不跟佛菩提果有关系, admin

2018-07-22

修学佛法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断除人我与断除法我:断除人我最主要就是要断除我见还有我执;法我的部分其实就是要断除因为意根对于诸法所产生的遍计所执性,而妄执诸法为我。所以这一部分都是因为有如来藏心,所以才会有这些法相的产生。如果要了解这些法相的话,必须要先证悟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心,才有办法进入断除人我还有法我的修行过程;也才有办法透过断除人我还有法我, admin

2018-07-22

六经十一论宣示了唯识所说的最重要的五法三自性:宣示了相、名、觉想、正智、如如,宣示了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宣示了五法三自性,而以《百法明门论》摄尽了一切佛法,正确的显示出人我空还有法我空的真理。透过《百法明门论》的修学,透过《瑜伽师地论》的修学,能够摄尽了一切佛法;因为透过这样的修学,能够了知人我相,也能够了知法我相;因为能够了知人我相, admin

2018-07-22

第二种的方便说悟,他是悟得思量心,也就是悟到意根末那的我执性还有遍计所执性。因为悟到的这个意根的我执性还有遍计所执性,所以断除了我执,而成就了声闻或通教菩萨的四果。这个其实也是方便说是开悟、证悟,但是其实他还没有悟到佛菩提的真如本性,他是悟到了意根末那的我执性还有遍计所执性。所以声闻俱解脱阿罗汉、声闻四果人,或是说通教菩萨的四果人,他所悟的其实是悟 admin

2018-07-22

譬如我们对六根、六尘(包括外五尘相分及内六尘相分)、六识不了知其虚妄,妄生执着,以为是实有法,不知其自身以及五根六尘六识皆为依他起性,这种对依他起性而产生错误的执着,就是遍计所执性,也叫做妄想自性。此妄想自性是建立在不如理作意的误认缘起自性不坏性的基础上,虚妄建立了常而不坏的我与我所,这就是常见外道所说的常不坏我,因此世尊告诉我们诸法无我。什么叫做 三摩地

2018-07-22

乃至于说,在未证种智所说的三自性,也就是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跟圆成实性之前,更不应该妄说三无性;那这样就很可能会妄谤甚深的了义法,那么这个结果的果报是非常令人堪虑的。第五个是俱舍宗。俱舍宗乃是梵语里面阿毘达磨俱舍音译翻译过来的。因为这个宗所修的四谛、八正道跟十二因缘,都只是限于什么?二乘法里面,都只证二乘菩提而已,不跟佛菩提果有关系,所以是属于小乘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又说「心」遍法界,为何这嘴巴这个小小的法界没有「遍」,为何这嘴巴说不了法,为何开不了口?所以漏掉了嘴巴这个法界了吗?嘴巴不算是法界吗?如是诸根算是哪一个不是法界的「非法界」吗?我们的「心」哪里遍满法界,法界有极乐净土,有阿鼻地狱,那在哪里呢?漫说「遍」,事实上,根本不知道如何「遍」?漫说「充」(满),其实根本不知道如何「充」,如是之人只是根据经 三摩地

2018-07-22

当众生因为这样子了知有一个自性三宝的时候,而去求悟、证悟这个自性佛宝、证悟这个自心如来,而去了解自心如来里面到底有哪些法;那自心如来这个真如祂示现了世出世间法,祂示现了所有的世出世间法而无碍,这个就是这个真如体性祂本具的圆成实性;虽然众生的妄心祂本身有依他起性,有遍计所执性,但是如来藏在依他起上面、在遍计执上面一样的成就了祂的圆成实性,所以能够现出 三摩地

2018-07-22

如来藏不可知执受,是跟意根遍计所执性的这样子的执著性有关系。什么叫作不可知执受呢?这个情形展现在什么地方呢?譬如说,有的人这一世有某种病,从头到尾都没有办法医好,但是看了医生以后,又不知道是什么病;后来发觉他这个头痛的病,他头痛的病,发觉说这个是因为在有一次,譬如说有的人是因为催眠,或是说有的人是因为在特殊的因缘底下,知道说你这个过去世的子孙没有把 三摩地

2018-07-22

如来藏不可知执受,是跟意根遍计所执性的这样子的执著性有关系。什么叫作不可知执受呢?这个情形展现在什么地方呢?譬如说,有的人这一世有某种病,从头到尾都没有办法医好,但是看了医生以后,又不知道是什么病;后来发觉他这个头痛的病,他头痛的病,发觉说这个是因为在有一次,譬如说有的人是因为催眠,或是说有的人是因为在特殊的因缘底下,知道说你这个过去世的子孙没有把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我们对六根、六尘(包括外五尘相分及内六尘相分)、六识不了知其虚妄,妄生执着,以为是实有法,不知其自身以及五根六尘六识皆为依他起性,这种对依他起性而产生错误的执着,就是遍计所执性,也叫做妄想自性。此妄想自性是建立在不如理作意的误认缘起自性不坏性的基础上,虚妄建立了常而不坏的我与我所,这就是常见外道所说的常不坏我,因此世尊告诉我们诸法无我。什么叫做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我们对六根、六尘(包括外五尘相分及内六尘相分)、六识不了知其虚妄,妄生执着,以为是实有法,不知其自身以及五根六尘六识皆为依他起性,这种对依他起性而产生错误的执着,就是遍计所执性,也叫做妄想自性。此妄想自性是建立在不如理作意的误认缘起自性不坏性的基础上,虚妄建立了常而不坏的我与我所,这就是常见外道所说的常不坏我,因此世尊告诉我们诸法无我。什么叫做 三摩地

2018-07-21

那么就像圆成实自性也称为圆成实性,遍计所执自性也可以称为遍计所执性,那依他起自性也称为依他起性,这个三自性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当中则称为“妄想自性”、“缘起自性”,还有“成自性”。就像佛陀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当中,祂对大慧菩萨这样开示说:“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43条/3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