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晚年转复没刀刀,奋金刚椎碎窠窟。他时要识圆悟面,一为渠侬并拈出。”“聱头”,又称“聱叟”,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倔老头”,坚持原则,认死理,不听取意见,富有乖忤之精神。克勤禅师平生对来参者要求极严格,不轻易印可人,决不拿佛法当人情。故自称“聱头”。克勤禅师回四川后,景元禅师独自回到浙东一带,混迹人群,和光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避开声色,潜入山林,作为修行的一个阶段,固然不可缺少,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到声色中来淬火,以显示其金刚之性。“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于此极尽欢乐之地,能否透得过?若透不过,说一千道一万,也只是知见。 (原标题:265中竺中仁禅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倘问到方外,即今之周金刚也。”[周金刚就是当年的德山宣鉴禅师,俗姓周,四川人,在参礼龙潭崇信禅师悟道之前,一直以讲经为业,精通《金刚经》,故人称周金刚。]于是,祖觉禅师便欣然罢讲,泛舟出蜀游方,后投钟阜圆悟克勤禅师府下参学。一日,祖觉禅师入室请益。圆悟禅师遂为他举罗山道闲禅师的一则接众法语——罗山道:“有言时,踞虎头,收虎尾,第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德光禅师二十一岁的时候,一天,忽然听见有人诵《金刚经》,悄然有省,遂生出世之志。不久,便依本郡东山光化禅寺足庵普吉禅师落发出家。一日,德光禅师入室参礼。普吉禅师便问:“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甚么?”德光禅师茫然无对,于是心中便生起大的疑情来。他回到寮房后,左思左想,也想不出一个合适的答案来,以至通宵未曾合眼。第二天早晨,德光禅师又来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金刚经》讲,“不可以身相见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妙峰禅师的这段上堂法语,正是对上述的活用。]宗鍪禅师一听,言下豁然大悟。宗鍪禅师悟道后不久,即辞别妙峰禅师,到吉水旁边的东山佛顶隐修。那儿曾经是修山主的故址。在那里,宗鍪禅师长年影不出山,过着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明本禅师九岁丧母,十五岁出家,曾燃臂礼佛,誓持五戒,日诵《法华》、《圆觉》、《金刚》等经。后登灵洞山顶修习禅定。一日,明本禅师阅读《传灯录》,当他读至庵摩罗女问曼殊,明知生是不生之理,为甚么却被生死之所流转这一段时,忽然疑情顿起。后在沙门明山禅师的指点下,前往天目山院子院,参礼高峰原妙禅师。当时,原妙禅师于西天目师子岩隐修。此地壁立千仞,崖石林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秉金刚剑,吞栗棘蓬,截断衲僧舌头,坐却毗卢顶□(ning,头顶),竖一径草作丈六金身,将丈六金身作一茎草。直教寸丝不挂,月冷秋空,寒灰发焰。到者(这)里唤作佛法,入地狱如箭射,唤作佛法,入地狱如箭射。仁者,竟作么生会?不见船子和尚道,不亦诸毕`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虽然恁么,正眼观来,尽是闲家俱。衲僧分上,料掉(料想、推想)没交涉。 (原标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德宝禅师接众期间,曾有人入室请益《金刚经》中“为人所轻贱”之语——“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随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德宝禅师于是问那僧:“汝有疑否?”那僧回答道:“有疑。”德宝禅师道:“有疑则为人轻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慧经禅师出生时难产,他的祖父为之诵《金刚经》,遂得分娩,因而起名“经”。慧经禅师生得形仪苍古,天性淡然,无有所好。九岁入乡校,读孔孟章句。一日,慧经禅师问乡校老师“浩然正气是个甚么?”乡校老师感到非常诧异。慧经禅师从十七岁开始弃学,对世间功名之事,了无意趣,向道之心却日渐浓厚。二十一岁那一年,慧经禅师偶然来到一居士家,见案头上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受具足戒后,一日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恍然有省。从此以后,他开始行脚游方,初礼博山来禅师,次参密云圆悟禅师。初至金粟,天色已晚。本豫禅师问圆悟禅师:“夜宿投人时如何?”圆悟禅师道:“者(这)里歇不得。”本豫禅师道:“岂无方便?”圆悟禅师拈拄杖要打。本豫禅师接过拄杖,往回一送,说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天,圆修禅师陪一位客人站立在涧边,提举《金刚经》。当时,通问禅师多嘴,说了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圆修禅师突然转身,向他逼拶道:“如何是其心?”通问禅师被这一问,顿时茫然自失。通问禅师二十四岁时,为婚事所逼。迎亲之夜,他偷偷地逃至武林,投南涧理安寺,从法雨石佛禅师落发。受具足戒后,通问禅师一度奋志用功,以求克期取证。夜间,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圆澄禅师彻悟后不久,即回到吴越一带,白天以乞食为生,晚上则宿于塔山金刚神像的脚下。一天,大学士朱金庭、太史陶石篑、太学张濬元等人,同游应天塔下的宝林寺。他们一行来到天王殿前,忽然听到圆澄禅师的鼾齁之声。于是上前将他弄醒,问道:“何人?”圆澄禅师道:“无事僧也。”接着,他们又与圆澄禅师酬问数语,大为惊诧,相顾说道:“语淡而味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光山十余年来,于所办中,于奉迎佛牙及佛指舍利之重要活动中,亦皆将藏密邪淫之安置于最重要、最显著之地位,并对新闻媒体渲染为“金刚法师”,以之作为迎佛牙、佛指舍利时之重要护持者。由上述种种事实以观,究竟谁人方是邪魔外道?究竟谁人所弘之法为有毒之法?究竟依谁学法者会于舍报后堕入地狱?有智之人自能明辨,岂受星云法师一人之言所遮蔽耶?岂受星云表面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者何?谓真如自性不必把握,本来自在,复永不失;假饶一神教之耶和华与阿拉,再加彼二人座下所有“圣众”之力合为一力,亦无能力毁坏一极小身有情(譬如一只蚂蚁)之真如自性;一切有情之真如自性皆是本具者,皆是本来已自清净者,皆是永住金刚性中,一切凡圣皆不能丝毫坏之、皆不能坏其自性令于一刹那之间不能运行。是故一切学佛之人,皆不须如星云一般“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今阅读平实之著作已,已知一念不生之知觉性乃是意识心之自性,乃是缘起性空之法,非是实有常住之金刚法,四阿含诸经明说之文俱在,第三转法轮诸唯识经佛语现在,则应殷勤探究第八识实相心之所在,求觅自身本有之空性实相心,求觅从来本离见闻觉知之实相心,求觅本来不曾稍起烦恼、本来不起妄念之第八识实相心,方能入于证悟贤圣之列,方入菩萨数中。若仍如今日之尚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朗州德山宣鉴禅师师本研教,精通《金刚经》,曾造《青龙疏钞》多卷,注解《金刚经》,以此疏钞常讲《金刚经》,由是缘故,未悟之前,时人谓之周金刚。本发愿往灭南方禅宗,却因南行欲灭南禅而悟;于龙潭崇信禅师座下悟后(详见拙著《禅门摩尼宝聚─宗门正眼》第69则拈提:龙潭吹火),次日礼辞而归。路过沩山时,入沩山法堂,从西过东,回视方丈;沩山禅师无语,师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然而现见星云法师对此完全无知,对第八识如来藏完全不曾证得,如何能“体会到了不生不灭的究竟安乐”?那位“美丽的小姐”对此第八识也完全不曾了知,更不必说亲证或体会了,星云法师竟然可以说她“体会到了不生不灭的究竟安乐”,岂不是佛门中最荒唐之事?星云法师误会佛法到此地步,对于二乘人所修证之解脱道内容懵无所知,竟然可以印证那位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既言明心,则知必定有一真心,是吾人所应亲证者;亲证此真实不坏之金刚心已,方可名为明心也!既言见性,则知必定有佛性可以眼见;亲眼看见佛性分明显现而无染污时,但觉世界如幻、身心如幻,唯有佛性如是真实不坏而又无隐无遮;如是眼见佛性者,即是见性也!合此明心与见性二门,即是禅宗行人所应努力进求之目标也!是故禅门行者,必须了知:禅门之宗旨即是明心与见性。既如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天当中,我们的心绪时而慈悲、时而贪瞋,不是天上、人间来往好多次吗?“消归一念无生处”,虽然十界俱在,要紧的是你不要任由妄想分别来来去去,要像‘金刚经’上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否则你心有所住,有所挂碍,日子就会不得安宁。“此意如何把似君”,这种无住才能安住的深意,要如何诉说?一切都要靠自己用心体悟,如人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样诽谤的结果,是要下金刚地狱的,是永远都不能离开地狱的。(编案:金刚地狱是藏密上师自己施设之法,用来恐吓藏密中之学人,佛法不曾说有此地狱。)”由是缘故,佛光山之比丘尼,亦曾有人在电视弘法节目中公开主张:密宗确实是佛教中之支派。如是支持邪淫之密宗。如今星云法师举说此一“公案”,难免令诸熟悉藏密内情又读过杂志报导之人,觉得有此意味;而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