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问、求教关于如何增长福德资粮之事:1.诵经回向属于法布施吗?能增长现世之福德吗?(萧老师言因果多属来世报,故有此一问。)2.回向之对象可以同时含括冤亲债主与法界众生吗?(某期〈般若信箱〉说助修行宜回向前者,求福报宜回向后者,故有此问。)3.《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可以持诵的真经吗?(萧老师言,除根据法义外,不得以考证等方式判定佛经的真伪,故求问。)4.以持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自从萧平实采用唐朝玄奘大师法义公开辨正的方式,要求与佛教界一些著名人士辨正佛教法义正邪后,揭开了佛教界一千多年以来混淆明心见性目标、你好我好大家好混日子的铁幕,真实还原了佛教了义的本来面目;打破了佛教界南郭先生吹竽表面相安无事、实则共同损害中国佛教文化的局面,同时,也揭露了一些表相大师贻误众生的真实面目,在佛教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成为戳穿皇帝的新衣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大家总是对萧平实居士的书一再诽谤?(文/心悟法师)本文作者为中国杭州佛学院老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天竺路112号法净禅寺内杭州佛学院)好久没有发表博文了,最近一直在忙着唯识学研讨会的筹备,最近我也一直在深思一个问题,学术和信仰之间的关係。现在很多的出家人都在搞学术,总是用一些文本考证的方法在考证佛陀的教法。有的时候,理性的想想,佛教毕竟是佛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正觉总持咒: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总持咒涵盖一切法,此一切法有五种: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五位法中,首位是八识心王。因为一切世、出世间法都由八识心王直接或间接出生和显现,是三界及出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萧平实掀起新判教议题的时代意义(下)(佛教是什么?)上半篇导读:判教,在期由佛陀在《阿含经》中建立三会、二会、一会说法之判教典范。像法期则有不正确的判教夹杂其中,但在中土名师辈出的判教风潮背景下,形成唐宋大乘佛教的复兴。于现代末法期,萧平实提出世俗化、法义浅化二个属于什么是佛教的判教议题,并且提出外道化、密意失传、道次第混淆三个属于佛教是什么的判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摘要判教是帮助世人认识佛教的重要方式,故有《阿含经》释迦牟尼佛亲自示范的期判教,南北朝与隋唐之像法期判教。现代则由萧平实提出了富有时代意义的判教议题,本文称之为新判教,期使末法期众生正确认识什么是佛教及佛教是什么,以畅佛本怀。一、楔子多年前阅读了髻智比丘所撰写的《佛陀传》(TheLifeofTheBuddha)。髻智比丘是一位英国人,俗名是欧斯博·莫尔(Osbert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摘要任何生活中的情景都可能是禅宗公案。因为人类及有情能够生活在世界上,这件事的本身就是个难解的奥秘。因此生命能够存在于宇宙中就是一则不可思议的大公案,也是佛教所要探讨的核心命题。一、楔子萧平实先生在1990年开始弘法不久,写了第一本书《无相念佛》,介绍现代人如何快速修定的方法。不久之后,1995年写出介绍如何参禅的《禅─悟前与悟后》。这是一本关于禅宗如何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楔子萧平实的学术思想核心,在其第一本著作《无相念佛》中对自己的介绍,可以一窥全貌。该书的作者介绍说:「作者早年游于世务,厌恶迷信,中年归命三宝,矢志求道」。这样的自我介绍,直到现在从来没有改变过。由此可见萧平实虽然他的著作经常归类于宗教,可是他的真正精神,其实是科学而非迷信。宗教信仰与学术研究的差别,在于宗教信仰只是纯然的相信而没有科学的证据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布施的种类可分为财施、法施及无畏施三种。佛在《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开示说:善男子!复有三施︰一以法施、二无畏施、三财物施。……自于财宝破悭不吝,若好若丑若多若少,牛羊象马房舍卧具,树林泉井奴婢仆使,水牛驼驴车乘辇轝,瓶瓮釜镬、绳床坐具、铜铁瓦器,衣服璎珞灯明香花,扇盖帽履机杖绳索,犁鎒斧凿、草木水石,如是等物,称求者意随所须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布施也是如此,各种不同的布施可以让我们得到不同的果报。在上一节举出《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的提到: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是人因是众乐见闻,既见闻已,生爱重心;若好触施,是人因是得上妙触。受者受已,则能获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佛说以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法布施给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布施还有许多要注意的方便善巧,可以让果报更加殊胜。《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善男子!至心施者,得何等果?若至心施者,是人则得多饶财宝金银、琉璃、车渠、玛瑙、真珠、珊瑚、象马、牛羊、田宅、奴婢、多饶眷属,至心施者得如是果。自手施者得何等果?自手施已,所得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节目,今天我们要以《增壹阿含经》中但食故福,更不造新福——婆提长者布施后悔因缘的故事,来与诸位探讨其中相关的法义。这个故事及其背后所显示的道理,对我们的修行来说,是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菩萨道必须懂得如何正确的布施,以及善用此世的资财来利益众生,并且也要知道如何让未来世也有足够的资财来行菩萨道。首先,我们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我们搜集了许多佛典故事,由本会多位亲教师在节目中为大家讲述,希望藉由佛在因地行菩萨道的事迹,使得大众听闻之后,能够深信因果,并且了解菩萨道的精神与内涵,种下修学的因缘。欢迎您继续收看!今天要跟大家介绍有关布施的故事,这是《六度集经》卷3的记载。从前有一位菩萨示现为鹿王,它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欢迎您收看《菩萨正行》的节目,我们在上一次的节目当中,谈到了,即使没有很多的钱财来作布施,但是可以教导其他有财富的人去作布施,或是自己前去帮忙他,共同成就布施行。我们也谈到了,应该如何为人治病以及瞻养病苦,才称得上是真求无上菩提之道的大施主。其实不是没有钱财布施的人,才需要去学习如何以医药或是照顾病人来培植福德;即使是很富有的人,也同样应该要修学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五、解脱道内涵及其修学次第佛法之内涵,唯有二主要道——解脱道与佛菩提道,除此以外,无别佛法。解脱道者谓:断除我见及我执,于声闻法中即是初果至四果所断之烦恼也。初果所断之烦恼为三缚结,即是我见、疑见、戒禁驭见;二果所断烦恼为减低欲界项恼之贪著,令贪瞋痴淡薄,名为薄贪瞋痴;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即是欲贪、瞋恚、我见、戒禁取见、疑见,四果所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六度集经》里面开示说:释迦世尊在因地行菩萨道时,勇猛精进修行,已通达法界实相真实理。菩萨观察世间万法都是生灭迁流无常的,一切荣华富贵以及寿命都难以久保,于是穷尽所有的资财用以布施济众。天帝释看到菩萨这样慷慨布施、慈心济度众生,如此功德勋业崇高伟大,威德厚重而震动十方法界;天帝释害怕这位菩萨将会夺走自己的天主宝座,因此他幻化了一个地狱相,出现在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无畏施就是施与众生无畏,例如不侵犯众生、不杀害众生,不让众生对我们产生畏惧之心;无畏施能得未来世健康长寿果报,而且众生乐于亲近,因为能够布施无畏给众生的人,心必定是慈悲不起瞋的,等视一切众生如父如母、如兄如弟,故能施无畏。《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第11〉: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量世中慈心不杀,以是因缘获得长寿。本节主要从放生的观点来谈无畏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经》卷5〈杂品第19之余〉: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财施名下,法施名上。云何法施?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能教他人具信、戒、施、多闻、智慧;若以纸墨令人书写、若自书写如来正典,然后施人,令得读诵,是名法施。如是施者,未来无量得好上色,何以故?众生闻法,断除瞋心,以是因缘,施主未来无量世中得成上色;众生闻法,慈心不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第11〉:无量世中常乐说法,以是因缘多饶财宝。《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中云: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法施、二者财施。法施则得财法二报,财施唯还得财宝报。菩萨修行如是二施,为二事故:一令众生远离苦恼、二令众生心得调伏。善男子!复有三施︰一以法施、二无畏施、三财物施。以法施者,教他受戒出家修道白四羯磨,为坏邪见说于,能分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舍利弗布施给佛一钵饭,而佛陀把这一钵饭布施给狗,请问这两个人谁得的福德比较多呢?答案是:佛陀布施给狗的福德比较大。虽然狗是贫穷田,但是因为佛陀是最上的功德田,所以施主的殊胜会让果报更加殊胜,这就是大福从心生的道理。如《大智度论》卷32〈序品第1〉中云:菩萨摩诃萨知诸法实相无取无舍、无所破坏,行不可得般若波罗蜜,以大悲心还修福行;福行初门,先行布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