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的境界;菩萨不但能像阿罗汉一样现观五蕴的缘起性空,并且能够亲证五蕴出生之根源所在——自心第八识如来藏,转依祂的清净体性,并且修习戒定慧三无漏学,逐渐转变七识心自身,将我见、我执、三界的贪爱断除成为菩萨阿罗汉,与此同时心无挂碍无所畏惧尽未来际常住世间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自度度人地地增上,这亦是《心经》中所说远离颠倒梦想的菩萨心,也是涵盖解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另外我们说:念佛俱足三无漏学。首先讲戒学:我们念佛念到事一心的时候,譬如说有相的念佛三昧,不管是持名的念佛三昧或者是观想的念佛三昧,或者说无相的,例如无相念佛还没悟之前,还没有见自性弥陀之前,这还是属于‘事一心’。不管是有相念佛或无相念佛,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做事相上的戒,也叫做‘定共戒’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外还要有定、慧的知见:知道佛法三无漏学大约的意旨,及以妄止妄的道理。譬如:打坐时数呼吸,从一数到十,周而复始;每一个数目字的声音就是一个妄念,数到十,共有十个妄念。以这十个妄念将日常生活中无尽无数的妄念统一起来,成为不统一中的一种统一现象。若有定的知见,就会知道一到十的这些数目也要舍掉,住于一种没有妄想妄念而定于一种清明的境界之中;若定的知见不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事修方面,就讲“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开示这些原则之后,就开始讲:戒杀、戒盗、戒淫(在家戒邪淫)以及戒大妄语,这叫四种清净明诲。然后告诉我们修行的三种渐次的阶段:第一要断五辛,不要吃五辛。第二要受净戒,渐渐断除杀、盗、淫、妄的心,不是断除杀、盗、淫、妄的行;这四种心如果能断,行就能断,就能够修学正定。第三要能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事修方面,就讲“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开示这些原则之后,就开始讲:戒杀、戒盗、戒淫(在家戒邪淫)以及戒大妄语,这叫四种清净明诲。然后告诉我们修行的三种渐次的阶段:第一要断五辛,不要吃五辛。第二要受净戒,渐渐断除杀、盗、淫、妄的心,不是断除杀、盗、淫、妄的行;这四种心如果能断,行就能断,就能够修学正定。第三要能 | admin 2018-07-20 |
![]() |
另外我们说:念佛俱足三无漏学。首先讲戒学:我们念佛念到事一心的时候,譬如说有相的念佛三昧,不管是持名的念佛三昧或者是观想的念佛三昧,或者说无相的,例如无相念佛还没悟之前,还没有见自性弥陀之前,这还是属于‘事一心’。不管是有相念佛或无相念佛,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做事相上的戒,也叫做‘定共戒’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个中品上生的菩萨,他在戒学上面,他是有努力的修行能够持守;也就是说他在三无漏学上面,他在戒的这个无漏的功德上面,他是很用功的。并且这里也讲到一个重点:他除了不谤大乘之外,他也不造五逆之罪。什么是五逆之罪?佛在经典有说:故心杀父、母、阿罗汉、破坏声闻和合僧事,乃至恶心出佛身血。诸如是等名为五逆。------《大方广十轮经》卷三〈相轮品〉第五这是在佛说《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那第三点说念佛可以具足戒定慧的这三无漏学。首先来讲这个戒学:一般人受戒的时候通常都是有戒相,譬如说受戒的时候向你说有十重戒----不可以杀生啊、不可以邪淫啊、不可以偷盗啊、不可以妄语啊、不可以喝酒啊……不管是这个十重戒或是五戒,这个都是有戒相的,所以它是属于相戒。不管是修习有相念佛或者是无相念佛,如果能够念佛到达事一心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三无漏学。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