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菩萨见已,作意思惟;勿令心恚多生非福,若随其欲便得自在,方便安处令种善根,亦当令其舍不善。住慈愍心,行非梵行,虽习如是秽染之法,而无所犯,生多功德。出家菩萨,为护声闻圣所教诫,令不坏灭,一切不应行非梵行。《瑜伽师地论》这在无著菩萨的《摄大乘论》也有明确的说法。虽然末学不是很理解教为什么要这么修行,但双运法真的违犯大乘戒律吗?-------------第一,楼 三摩地

2018-07-23

而且有些所谓的、上师不畏因果,以诱骗威逼强行与一些所谓的明妃佛母发生关系,满足自己淫乐,甚至多人共一个明妃或一人找多个明妃,置社会伦理、世道人心不顾,造无量报。一些被密教迷惑的女众基本佛学常识都没有,以为供所谓的师傅双修就是空行母、佛母,自误误他,成为泄欲的工具而不自识。虽说也是报使然,终究佛法慈悲,机缘成熟,终有助众生解脱之道显现。今欲于此将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欲为不净是说,因为修福生到欲界天,很容易就会沉迷在天界的胜妙五欲当中,一直到把往世所修的福德都享用完了,那时候就只剩下以往所造的小恶要受报,所以就会因此又下堕恶道受苦去了,因此世尊就提醒我们欲为不净。在欲界天的四天王天和忉利天的男女欲,是像人间一样要两两相交,但是没有不净物流出;夜摩天则是互相拥抱就够了,兜率陀天只要互相牵手就满足了,化乐天则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说我们的先人、亲友,他在世时没作过恶,也没有毁谤贤圣或,而且一生行善布施,那么你就知道,他绝对不可能堕落到饿鬼道,那么就不需要来为他追福了,因为他一定会往生到欲界天或人间,所以就得不到追福的受用,而且也不需要。当然我们还是可以照例,在他的生日、忌日或节日来上供,但这只是作人基本的行谊,他未必会来受供的。至于佛陀在《佛说盂兰盆经》当中所开示说: 三摩地

2018-07-23

但我却看到有很多受了皈依的佛教居士在贩卖佛像,并以此为。让我很困惑。那么,贩卖佛像究竟是否为正当职呢?答:《妙法莲华经》卷一:「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所以建造佛菩萨形像功德无量无边,但是这段与您所提「《梵网经》中云:菩萨见有恶人贩卖佛菩萨形像,当赎回。有很多受了三皈依的佛教居士在贩卖佛像,并以此为。」这其中并不冲突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地狱众生所见到的地狱,他们所受的地狱苦,是他们自己的力所变现出来的。各人的因果各人自己受,他人无法承担,也就是即使菩萨想代众生受地狱苦也不可能。但经中为何又说菩萨代众生受地狱苦?答:经中有说不可思议的菩萨摩诃萨,修大方便引接众生,其受生死无量大苦不以为患,也就是说菩萨摩诃萨故意示现逆增上缘来显发成就诸佛无量功德,如经中说提婆达多菩萨摩诃萨示 三摩地

2018-07-23

经中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第八识将众生所造之完好保存,所以因果定律才能成立。那为什么经中又说念一声佛号,能消八十劫的呢?未受报之前,种既然完好地被第八识保存,那它就不应被佛号消除才对。2.另外,杀人犯念佛号,能将其第八识中贮存此世杀人的种消除吗?哪些种可以通过念佛号来消除?哪些种不能被佛号消除?答:1.佛在 三摩地

2018-07-23

末学深感身心之苦大大障碍断除我见之观行,遑论求开悟,这似乎属于因果问题,请问上面的方式有帮助吗?(因为因果不可违,布施种下的福田应不能抵销过去的恶。)答:1.行者诵经的功德福德都是无量的!从理上来说,「此经」乃是指真心实相,唯有亲证实相转依如来藏以后才是真正的诵经行经者,经上常常说:「受持读诵思惟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在事上来说,一般 三摩地

2018-07-23

问、在《正觉电子报》第27期〈般若信箱〉问六,有人提出自杀犯不犯杀问题,解答非常详细清楚,真是受益匪浅;今联想到另一个问题,恳请解答。就是一般(未受五戒)人自杀,根据一些所谓灵学大师或有阴阳眼之人皆说:「自杀之人其灵魂皆留在原地每天重复演出自杀动作,受尽痛苦。」请问是否真有其事?又其中阴身为何不随第七识去轮回呢?------------------------------------ 三摩地

2018-07-23

一些法师、信众对此事甚为关心,并没有以讹传讹,私下向我咨询此事真假,我都一一作了答复,鉴于此事体大,在此,以我在宗教工作的经历、经验对这份名单作说明:一、从文章的提头看,就知道不专,甚至是错误的。中国民宗局这个称谓,在国家层面是国家宗教事务局,基层一级才简称为民宗局(全称是民族宗教事务局),所以,称中国民宗局,似是而非;目前,并没有国务院反办公室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居士的悟道是属于根利无遮,即是前世修行的基础还在,此生只要听闻佛法,就可以破除惑,证得果位。佛教的传承,因该分为两种,一种是师长的传承、一种是经论的传承。这两种传承都是可以证的果位的,若是以师长传承来否定经论传承,则文字般若不能起观照般若,观照般若则不能悟入实相般若。所以这种责难是不合理的,不符合经论所说,是故我们应该正确的面对平实居士。(2 三摩地

2018-07-23

回向×××色身康泰,福慧增长,善根增长,道增上,护持正法,弘扬正法,摧邪显正,早证菩提,求护佛向正道,早成佛道。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愿把无相忆佛拜佛、持诵×××、发愿、忏悔等修学正法、护持正法的殊胜功德回向无始劫来的冤亲债主、父母师长、兄弟姐妹、夫妻子女与他们解 三摩地

2018-07-23

意根非自在心,不能持无色界天种(异熟种),要依第八识阿赖耶方能现行运作故(此理详见平实居士所著《真实如来藏》此略不述),是故无色界天不能离于六七八识而有;要依六七八识之现行运为,方能有无色界天有情及境界故。次如:色界四禅天境界,必须有第八识所变现之色界天身,而后六七八识于等至位中安住,方有色界四禅天等至境界。必须有第八识所变现之色界天身,而后八七 三摩地

2018-07-23

能够具足这样的三种供养就称为广大供养,这样供养才是的供养;因为对未来佛的道,你也帮上了一分力气,未来的因缘果报可就难思议了。——摘录于平实导师著《实相经通宗》第五辑 (原标题:法供养的功德无量无边)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单单有正知见还是远远不够用的,因为理论研究作得再好再彻底,离开了实践,都只是一纸空谈,无法真正利益到自己的道;如果把持不好,还会因为拥有了这些知见而生慢心,趾高气昂的成为修行路的遮障。跟随萧平实导师修学佛法,让我觉得非常的踏实、安稳,因为从理论上,我知道了佛法是要真修实证的。比如,佛法中说有八个识:前六识和第七末那识、第八如来藏,而所谓的实 三摩地

2018-07-23

(萧平实著,《佛教之危机》,台北,正智,2002,页210)前面讨论世俗化与法义浅化,是将佛教的建立,定义在寺院建筑、医疗、环保或人天善法之中,因此以外显的世间法与人天善法,当作是佛教的弘法事。而佛教是什么的内涵性议题,则是依贤首法藏之判教,讨论佛教之教、理、行、果的内涵。换言之,如果有人穿上僧服、住在寺院、口说佛法名相,那么他就是佛教的法师吗?就是宣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萧平实对于诸方大师动辄劝募信众大量善款,到处兴建美仑美奂的庞大建筑,或者兴办高资费的贵族学校、医疗机构,或者名义是环保回收,实际却剥夺低收入捐献者的谋生职,完全违背佛陀慈愍众生的本怀。律部经典记载,一位叫达尼迦的比丘,建筑了精美的住处被佛陀看见,佛陀责备兴建这样精美的建筑,超出一般人居住所需,是没哀愍心的,因此派比丘们拆了该建筑。《弥沙塞部 三摩地

2018-07-23

虽然记忆在下一世因有隔阴之迷而暂忘,但自我与他人之关系而形成的「」(记忆的另一个佛教术语),仍然完整地保留在阿赖耶识中,作为一切因果成立的基础。萧平实的著作及演说全部围绕在上述科学实证的八识论的阐述与说明,因此达到以下广大的影响。第一,将概念性定义(conceptualdefinition)转化为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definition)。以往文史哲学门领域对于永恒事物的 三摩地

2018-07-23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三摩地

2018-07-23

由于众生的需要,所以就由共有情的第八识变现了山河大地器世间的外五尘,再由五根接触外五尘而由第八识变现内六尘,有了六根与六尘相接触的结果,识阴六识就出现了。识阴当中的意识,祂能够分别万法,所以就有万法的出现,譬如说茶道、花道、电脑、飞弹等等;由于万法是由意识所分别,意识却为识阴六识所摄,识阴六识却是六根、六尘相接触而出生的法,而六根六尘都是从第八识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