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一、佛为什么被称为无上尊(同无上士)呢?佛在《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中说:如来从观不净,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庄严地至解脱地,胜于声闻辟支佛等,是故如来名无上尊。也就是说,由于佛在因地时(即成佛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从最基本的不净观往上进修种种法门到最后成佛;从庄严地(即庄严佛菩提的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通达位、十地位)一直到究竟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次,佛于一切诸功德皆已摄尽故,乃至诸烦恼习气永尽无馀。何以故?诸善德消诸烦恼故。诸阿罗汉于此功德不尽得故,但断世间爱,直入涅槃。复次,佛断结使智慧力甚利,用十力为大刀,以无碍智直过故,断诸结使尽无复遗馀。譬如人有重罪,国王大瞋,诛其七世根本,令无遗馀;佛亦如是,于烦恼重贼,诛拔根本,令无遗馀。以是故说:「欲以一切种智断一切烦恼习,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乃至今日成佛。亦为利养,出佛身血。生入地狱。提婆达多。常怀恶心,毁害如来。若说其事,穷劫不尽。而如来常以慈悲力。愍而哀伤。我以值遇提婆达多故。速得成佛。念其恩故,常垂慈愍。』尔时如来,即遣阿难往到地狱,问讯提婆达多:『苦可忍不?』尔时阿难,受如来教,至地狱门外,问牛头阿傍言:『为我唤提婆达多。』牛头阿傍言:『汝问何佛提婆达多?过去诸佛,皆有提婆达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陀说:没有一位有情,可以超越这样觉悟的境地,尽未来际乃至于过去。这一个就是究竟的正等正觉,而且是无上的正等正觉。所谓的正等正觉,就代表说:佛所说的一切法,能究竟利益安乐,而且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这和其他宗教是不一样的。其他宗教所歌颂的就是不平等因,就是我是最大的,你不是究竟的,你只是我下属的,你只是我的子民,你是我所出生的,你将来要臣服于我,你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次,佛于一切诸功德皆已摄尽故,乃至诸烦恼习气永尽无馀。何以故?诸善德消诸烦恼故。诸阿罗汉于此功德不尽得故,但断世间爱,直入涅槃。复次,佛断结使智慧力甚利,用十力为大刀,以无碍智直过故,断诸结使尽无复遗馀。譬如人有重罪,国王大瞋,诛其七世根本,令无遗馀;佛亦如是,于烦恼重贼,诛拔根本,令无遗馀。以是故说:「欲以一切种智断一切烦恼习,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些大乘出家菩萨们,为了除尽贪著别人恭敬供养的习气种子,所以乃至已经成为等觉菩萨了,都还是不示现声闻僧相,穿著世俗衣服而示现在家相;但祂们都是有能力出三界的,而且也有无生法忍而进入圣位了,当然更有资格称为出家人。这意思是说,是否为大乘法中的出家人,是依心出家来定位的,不是依身出家来定位的。但是,如果三贤位中的菩萨,出家剃发著染衣,或者仍住在世俗家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外依有情一心说有三身:前六识说为应化身,一切有情悉能与悟者之前六识相感相应故;第七识说为庄严报身,一切异生乃至初悟之人,悉皆不知不觉悟者及自身之意根末那识故,唯除已受真善知识之教导者;第八识说为真如法身,一切凡夫异生及与二乘无学圣人,悉皆不知不解七住菩萨所悟真如阿赖耶识故,说为法身;此名依一心三身,说佛有三种。复依藏通别圆四教判果,说有四种佛: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499,b18-c10)〖如来从观不净,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庄严地至解脱地,胜于声闻辟支佛等,是故如来名无上尊。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悲、观十二因缘,皆悉为利诸众生故。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具足获得微妙,名阿罗呵。能受一切人天供养,名阿罗呵。觉了二谛:世谛、真谛,名三藐三佛陀。修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知道「即生成佛、即身成佛」这句话对于已经降神人间母胎的最后身妙觉位菩萨来说一定没有问题,因为最后身菩萨下生人间的目的就是要示现成佛,妙觉菩萨也有具足的功德来示现佛陀所说这些诸佛示现成佛的恒常法则;然而,换个角度来说,若有人夸口宣称自己在佛法中已经获得悉地了、已经成佛了,佛弟子们就应该要有智慧能够以圣言量这些事相上的道理来检验这个人出生时是不是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不作这三种布施,或是作了却不具足,菩萨就无法成佛;乃至十地的布施而入了等觉位以后,还要整整一百劫之中全力修布施行。所以等觉菩萨最后百劫中,无一处非舍命处,无一时非舍命时,生命都可以舍了,何况身外之财?有这最后一百劫的内、外财布施,才能成就三十二大人相,每一相都是由无量的福德修集而成的。如果不在这百劫之中全意修集福德,三十二大人相就不能成就,因此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七地满心念念入灭尽定,寂静极寂静,烦恼障习气种子已断除极多,全无执著,此时必取无余涅盘;但于入涅盘前,佛来传授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而不入涅盘,转入八地,以愿波罗蜜的缘故,不断的到十方世界利乐有情,只需生起作意而不须加行,即能于相、于土自在;直至最后身菩萨位,观察人间因缘而诞生人间,示现为凡夫相而出家学道,乃至于菩提座上以手按地时明心,夜后分目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僧,而且受持清净的禁戒;另外也常变化成佛门四众,以种种善巧方便,将无量无数的有情安置于人天善法之中,乃至于让他们得到三乘佛法的涅槃解脱果证。虽然说佛共有三身,但全部都要摄归于无形无色的清净法身。因为法身就是因地的如来藏,只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宗通之教示,乃为真正修行之人而说,所说皆是第一义——法界之实相;令诸证悟佛子于般若慧日益增上,乃至成就佛菩提果。说通之教示,乃为接引及度化初机学人解知佛法;犹如塾师为诸学童授三字经及百家姓等,说通之目的乃在启发佛法中之童蒙,建立正确知见,为未来之证悟而作准备。菩萨通达自宗(自心藏识)已,当以般若慧为依,而为初机学人说法,是则应修说通 | admin 2018-07-21 |
![]() |
有的人同样的把花道、茶道或者书画道----写书法、画国画,乃至于有的厨艺道,以这种当作是修学佛法,那就是误会了。所以这也是摄属于“世间道”来说。另外一种就是外道的所谓的“恶不善法”、“恶不善道”,基本上是把恶法,把不善的法当作是佛法,假藉佛法的名号。譬如说,有的人说“这个是佛法啊”,可是实际上怎么会是佛法?譬如外 | admin 2018-07-21 |
![]() |
】这段说佛陀所说的内容微妙第一,下至女人亦能受持是说,以前在古印度的时候,是有种性差别,也有男女高下差别;可是在当时,比男人地位还要低的女人,还是可以实证佛陀所说的所有微妙的法,乃至在声闻的十大弟子里面,也看到有首陀罗身份的,也可以实证佛法。所以,在佛法中是不管他的身相,只要他的智慧到达,一样可以实证。所以不管出家、在家,不管是男众、女众,也不管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一切有情在三界六道轮转,乃至想要解脱出离生死,或想要成佛,都一定要受如来藏的法性限制。所以如果有人想要解脱生死,或者想要最后成就佛道,就一定要依于并顺于如来藏的法性,才能够解脱乃至成佛!从这个道理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如来藏本身,祂才是法界的主宰!所以如果用无我法,来含摄三法印,对于如来藏的部分,或者涅槃的部分,就不能产生适用。所以用无常、无我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谛实之理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它的确是法界里面真实的道理,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世界,这个道理都完全成立;乃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样成立,所以叫作谛实之理。为什么它叫作圣谛呢?圣谛,指这个谛实之理,它可以让一个众生,从凡夫的状况,因为修学四圣谛之后,成为解脱的贤圣而超凡脱俗;由此叫作圣谛!这就是修学四圣谛的道理所在。当通过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谛实之理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它的确是法界里面真实的道理,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世界,这个道理都完全成立;乃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样成立,所以叫作谛实之理。为什么它叫作圣谛呢?圣谛,指这个谛实之理,它可以让一个众生,从凡夫的状况,因为修学四圣谛之后,成为解脱的贤圣而超凡脱俗;由此叫作圣谛!这就是修学四圣谛的道理所在。四圣谛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甲乙双方在晚上作战,甲方打了一个,把乙方杀死了,甲方他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等等,都不能了知乙方,乃至他的意识也不了知到底杀了谁。同样的乙方,也不知道是被谁所杀,因为他们的前六识都不能了知。由此可知,一定是有除了六识之外的识(识也称为心),来让因果成立。同样,我们在修学三乘菩提,所谓出世间因果时,也是要按照有真实心第八识如来藏这个道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说,假设是杀人好了,譬如说可能是两个对方,在晚上作战,那结果甲方打了一个,把对方杀死掉,结果杀的人他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等等,都不能了知对方,乃至他的意识也不了知,他到底杀了谁。那同样的对方,如果被杀了之后,他也不知道他是被谁杀了,因为他的前六识也都不能了知。所以我们从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一定要有除了六识之外的其他的心,来让这个因果能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