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目录一、学佛者修习定力的重要性1、禅宗修行不离定力2、净土宗修行不离定力3、大心菩萨成佛度众生不离定力4、小乘修行不离定力二、禅定基本知见1、什么是禅定?2、定力与定境的区别3、禅宗之禅与禅定的关系4、动中定与静中定5、禅定通外道6、修定与修除烦恼习气之间的关系7、定力与神通的关系8、日常生活中的用心专注与修定不同三、禅定修行的次第1、禅定修习的次第2、禅定次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北传杂阿含659(七)经记载何等为精进根?已生恶不善法令断,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未生恶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未生善法令起,生欲方便,摄心增进;已生善法,住不忘,修习增广,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是名精进根。北传杂阿含力相应678(六六六)记载何等为精进力?谓修四正断。在五百大阿罗汉等造.唐三藏法师玄奘译的《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一卷云:五根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三种初学菩萨的障碍,是被世间法上的种种俗务所缠缚住了,所以无法精进的修习佛菩提。第四种则是被种种的病苦因缘所逼迫,以致无法精进的修学佛菩提。概略的说,初学菩萨有这四种精进学佛上的障碍。什么样的初学菩萨有重罪恶业的障碍呢?譬如极少数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他们很聪明,在各道场修学种种法都没事,但是当他们来到正觉同修会学了义法时,就会有很多事:不是事业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通过前面章节的解说,我们已经知道精进是十一善法善心所法之一,精进的道理是要精勤地去断恶以及行善,也知道五根中的精进的道理,也知道六度中精进度的道理,我们通过精进的修学,而达到断除恶业以及染法,增长善业的修习,直到成佛而断尽恶业染法和善业的修习。精进的事例中,声闻法的难陀比丘的精进思惟修学,一生很快便证得阿罗汉果,而菩萨法中大精进菩萨的事例则不相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欲离一切习气故。修行精进。欲悉分别一切众生故。修行精进。欲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修行精进。欲知一切众生烦恼习故。修行精进。欲知一切众生种种希望故。修行精进。欲知一切众生诸境界故。修行精进。欲知一切众生诸根故。修行精进。欲知一切众生心心所行故。修行精进。欲知一切法境界故。修行精进。欲知诸佛实法故。修行精进。欲知诸佛平等法故。修行精进。欲以善方便知三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菩萨要养成习惯:在外面买了一罐鲜奶回家,先别忙着喝,先供一下;买了一包饼干、一块面包回来,先供上去。这也不必让你多花钱,反正你自己要吃,佛又不偷吃了你的(大众笑……)。但是当你供上去时果报已定,为什么不做呢?何乐不为呢?今天从佛的开示中,诸位又学到这个好办法,得要好好用,不必另外多花钱,又让你得到广大的福德。能如法供养,你就可以成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他把随烦恼都断尽了,也已经可以任运的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了;所知障的无明随眠也断除很多了,所以这样的大菩萨,绝对不会用下巴看人,绝不会对任何人生起轻视的心。 (原标题:云何修精进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一时甚或很久对这些问题思维不清楚的原因,我们会很郁闷,也就会被迫地渐渐习惯去观察这些问题的起因和落谢,以完成自己思维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思所成慧会持续增强,观行的修所成慧也会相应慢慢增强,心念转细、心量转大,证所成慧也会水到渠成。这个道理,佛在《胜鬘经》里讲得很明白。(原标题:超劫精进的诀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只要不断地反复熏习,也就渐渐能懂;如果都不听闻熏习,就永远都不懂。学法要有长远心,听不懂没关系,先把了义正法的种子种入心田里,有因缘时再亲近正法道场修学第一义佛法,总有缘熟的一天,将来菩提种子一定会发芽,一定有明心开悟的机缘,这是法忍的部分。第三无生忍,什么是无生忍?无生忍分为二乘无生忍以及大乘无生忍。二乘法是说要把五阴十八界统统灭尽入无余涅槃,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只要不断地反复熏习,也就渐渐能懂;如果都不听闻熏习,就永远都不懂。学法要有长远心,听不懂没关系,先把了义的种子种入心田里,有因缘时再亲近道场修学第一义佛法,总有缘熟的一天,将来菩提种子一定会发芽,一定有明心开悟的机缘,这是法忍的部分。第三无生忍,什么是无生忍?无生忍分为二乘无生忍以及大乘无生忍。二乘法是说要把五阴十八界统统灭尽入无余涅槃,未来世不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行位的菩萨,他时常修习忍辱之法,不会去伤害任何一个众生。他只想着如何让众生去除一切妖邪之法,让众生能够安住在忍辱、调柔的心中,所以就算有无量的众生化出无量的口,一一口中都说着非善法的言语、不可爱的话,来诋毁这位菩萨,然后又有无量的手来逼迫这位菩萨。三行位的菩萨会想说:“我如果因此心生动摇,没有安住在如来清净寂静当中,那我又怎么能够清净众生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只要不断地反复熏习,也就渐渐能懂;如果都不听闻熏习,就永远都不懂。学法要有长远心,听不懂没关系,先把了义的种子种入心田里,有因缘时再亲近道场修学第一义佛法,总有缘熟的一天,将来菩提种子一定会发芽,一定有明心开悟的机缘,这是法忍的部分。第三无生忍,什么是无生忍?无生忍分为二乘无生忍以及大乘无生忍。二乘法是说要把五阴十八界统统灭尽入无余涅槃,未来世不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们要学着习惯于别人的侮辱,习惯了就没事。你们站在我的立场来想想看:我辛辛苦苦把妙法写出来送给大家,结果他们被我救出我见深坑了,还回头来骂我。你们看网站上面多少人骂我?有时今天某甲下载一张给我,明天某乙又下载一张给我,我都把它当作是理所当然的,我是应该被骂的,所以就没气可生了。因为人家本来是开悟圣者的身分,我这些书写出来以后就把他的开悟圣者身分剥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菩萨便隐姓埋名,栖身藏影在荒郊野外的坟场中,修习种种的安忍行。坟场那儿有出生不久的小牛;在坟场里难以取得饮食,当菩萨饥饿或口渴的时候,就常常取小牛的屎尿作为饮食,而得以继续修行。即使衣不蔽体、露宿荒野,菩萨一点也不以为意,仍然一心参究,精进观行、深入思惟;如此勇猛精进、不修边幅的缘故,以致容貌显得丑陋乌黑,凡是见到他这幅模样的人都很嫌恶他。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然也得要有一些熏习,才能懂得很多修忍的方便善巧,这就是说,你可以从假想观上面去修。可是如实的修忍,那你就得常乐观察甚深句义,这就是无生忍和无生法忍的修行了。什么叫作无生忍?五阴空、十八界空、五阴无常无我,无常无我所以是苦,苦所以是空。十八界亦复如是,这样一一界一一阴(十二处也是一一处的观行)这样去现前观察,你能够这样现前观察,亲自证实它、领受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金刚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往昔无量劫前,曾于五百世中,依深般若而修习真正的忍辱行,所以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时候,心中无瞋也无恨。因为祂在因地能够这样持戒修忍辱行,这样当忍辱仙人而被节节支解的时候,都不起瞋恨,才能够快速满足三贤位的持戒行;只有像祂这样一切为众生而精进求道,才能够超越别人而提前成佛,否则是没有办法超越时劫来成佛的。而且自己心中生起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的修习佛法,无非就是修福跟修慧这两样。那先说修福,事实上在我们的戒、定、慧三无漏学里面,戒本身是一个福业,定也是一个福业,只有慧才是最上的一个修行方法。如果是细分叫作戒、定、慧,如果分大类叫作福跟慧。为什么五戒十善是一个福呢?这里跟大家讲五戒的内容:五戒可以得人身,为什么五戒会得人身呢?因为他能够持不杀、盗、淫、妄、酒,这些对象都是在人间的一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学佛人常彼此相互砥励,学习要如何清净戒行。常有人本来乐于学佛,但是一知道有许多戒律要守,就打退堂鼓了;也有人能安下来念佛,但是不敢受戒,认为受了戒就会被绑着,没有戒就不会得戒罪。这样想不能说有错,每个人都希望活得轻松,不要动辄得咎,也就是每个人都希望活得自在,追求无系缚解脱的生活,这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向着解脱、常乐我净行进的动力;只是都会产生颠倒的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般人也许会先自己作一下思惟,但是多半都无法完全了解,所以就应该亲近真正教授菩萨六度的菩萨法师,从布施度开始熏习修学。也许你会问:这是受戒,为什么要从布施度开始熏习修学?因为这是菩萨养成教育的第一步,一定要经由布施度中,一方面体认真正的菩萨情怀,一方面也应该思惟:「我行布施行以后,来世将会有可爱的福报,我会不会仗着福报、福业去欺压众生呢?假如有可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10)手机改成可以随时都无线上网,那就变得觉得网络不用白不用,所以就不小心跟一两位好朋友过度攀缘了,好朋友生活上遇到烦恼或困难会问我,我们也彼此分享趣事或心情!那结缘久了就不小心变成过度攀缘,过度攀缘久了讲话就变随便,变得没大没小或者我就对他们起慢心或讲些绮语(无意义的话)!然后可能文字讯息上可能造成他们的误会,不小心伤害了对方而我自己也不知道,然后对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