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七)平常读书眼皮卡卡不听话或突然手指头、舌头、脸部卡卡麻麻的,则是小中风,先三天吃1粒,或一周1粒,一个月就好了。以后每周1粒,保持不阻塞。(八)小中风绝不能急速降血压,否则半身不遂。(九)其他:(此部分系整理者自行加入)1.银杏叶:药品。可调节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因此可增加血流量,作为末梢血行障碍之辅助治疗。此药具抗凝血作用。2.纳豆:保健食品。有清净血液、抗凝 | 三摩地 2025-03-22 |
例如,我们不会就「服务」中的内容、「服务」之特定功能及其可靠性、可用性和符合您的需求的能力,做出任何承诺。我们仅以「现状」提供「服务」。部分司法管辖区会规定应提供特定担保,例如对适销性、特殊用途适用性及未侵权之默示担保。凡法律准许时,我们均排除一切担保责任。对「服务」的责任凡法律准许时,「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对所失利益、收入或资料、财务损失或间接、 | admin 2025-01-10 |
|
![]() |
若供佛物属贵重物品,后时如果变卖,则应以卖价供佛,也就是要将变卖后之所得皆用在正法上,因为供佛后已属佛物,若将变卖所得用在自己身上即成为盗三宝物,成重罪,是故不宜。 根据上述原则,简单回覆您的提问如下: 不论是现在正在居住或是新购、新装潢完成的房子之房本(产权证明),除非若后时变卖,可全数用在护持正法上,否则皆不适合拿来供佛。若以房本供佛, | 三摩地 2025-01-09 |
步骤2事后观察,记录心行 事后在安静场所(不受干扰处)检讨观行:1、摄心清净,令定力现前,回溯今天需要检讨的事件(不论是否成功喊停):写下自己的所说所作,(对方部分只要略述;即对方是摄归为情境的一部分),须比步骤1的记录更详尽,若有出入也没关系(大致就好,是因为有时心行较乱,念心所又不敏锐)。2、回溯时,不怨恨,不迁怒,不悔恨:应知我们不是完 | admin 2024-11-03 |
|
![]() |
惟仅有意行意业时,便暂无异熟果),待促发口行身行,行毕即成就恶趣异熟因;须忏悔灭罪。故当时时警觉身口意三行。世人总想果报不过是一对一偿还对方而已,然这往往只是花报,并非正报。例如:世间杀人造业(仅一次),然因缘成熟(考量往昔三业),便为地狱众生每天死无数次,历长劫苦;此是正报。若就此杀人业因受报时不但次数不成比例,且受苦时间更是造业时间的无量倍!( | admin 2024-11-03 |
![]() |
3愛語《華嚴經》:「若菩薩於諸菩薩起一瞋心,則成就如是等百萬障門。」瞋恚報處,本在三塗。在正法道場以心性污穢而嫌棄於他毫不掩飾,惡意於他起瞋恚心而毫無自覺,如是瞋報皆在地狱。若於「不順心境處」(人事地物)習慣起瞋,當時常想「衆生本來如是,世間從來如此」,令自身寬懐,然後再起「愛語」面對,於歷緣對境隨时随處隨地隨人應用「愛語」(得遮止瞋恚相應時机)。 | admin 2024-11-03 |
譬如你受三归五戒时,佛就会派遣二十五位护法神暗中保护你,让你免除很多外在的干扰;这些外在的干扰,有很多是你不知道的。三归依的途中,这过程中,你已经得到36位护法神——等于36位菩萨在照顾你;等到你愿意受五戒,每一戒又有五位的善法神,所以你如果是受了五戒就有61位的这么多的菩萨在旁边在照顾着你,在照料着你的安危。如果你是一个真修行人,你就不应该去 | admin 2024-09-20 |
|
读书是为了指导行为,读得熟才用的上,法宝就更应如此。 悟了会生起念心所的功德,很容易胜解正义,法宝随意读皆可,无需我建议。未悟者,还是要扎扎实实阅读法宝,一字不差的安心阅读并如理思维。主要针对自己目前的修学程度,将有针对性的开示,反复读熟体验践行。 什么是读熟呢?当您在起心动念、临境遇缘时,有不如法事时,能马上想起法宝中相关开示,能马上纠正 | admin 2024-09-20 |
|
这正见本身不是知识,因为如果是知识的这种,就往往缺乏体验,这样你个人是没有办法断除我见、我所见的。因为知识它只是一个填充,他可以把它全部都倒给你,但是你到了一个时节,当你困惑的时候,当你遇到人生难题的时候,你会这样想:这些知识都没有用,一点帮忙也没有!我父母要走了,佛法不是说可以让我能够回向吗?为什么我父母还是要走?因此,知见没有办法变成真实的体验 | admin 2024-09-20 |
|
就向唐高宗申请到玉华宫去翻译。唐高宗同意了。 显庆四年十月,玄奘法师从京城出发,前往玉华宫,协助译经的高僧和门徒们也一同前往,所需各种物品完全按照京城的惯例供给,到达后居住在玉华宫的肃诚院。 显庆五年春正月一日,开译《大般若经》。这部经的梵本共有二十万颂,文字浩繁,学徒多次请求翻译时予以删略。玄奘法师准备接受大家的意见,如同当年鸠摩罗什译经 | admin 2024-09-20 |
|
现在我们就来看今天要介绍的这则故事内容,经典是这么说。《撰集百缘经》〈菩萨授记品第一〉: 【佛在毘舍离,弥猴河岸重阁讲堂。尔时世尊着衣持钵,将诸比丘入城乞食,到师子家。时彼长者有一儿妇,字曰名称,见佛威颜种种相好,庄严其身,前白大家:“如此之身,叵可得不?”姑即答曰:“汝今若能修诸功德,发于无上广大心者,亦可获得所有相好。& | admin 2024-09-19 |
|
所谓的菩提心也是佛法的正见,也就是在四不坏信里面当然隐含着许多应该具备的观念。譬如说,一个人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得到真正的解脱。可是真正的解脱是什么?真正的解脱就是没有解脱可说,所以才称为解脱。也就是说,解脱并不是有一个束缚你的一个东西在那里,而是你要找到真正有一个常法,就是一个本在、本自、本住这样的一个法。祂这个常住法本身,祂是没有一个东西捆 | admin 2024-09-19 |
|
世尊不同于一神教的神,竟然胡扯说自己可以造万物,祂只是一切真相的发现与验证者;更不同于世间鬼神,只要有供养、收了好处,就不分青红皂白,没有原则的帮你办事;更不同于黑社会大哥,你投靠他,就没原则的罩着你,我的小弟随便耍,你碰我小弟就不行。而是会从长远考虑,从你综合因素的长远利益为你考虑,到底怎样才是对你最好!同时也不会硬改变你的定业,因为 | admin 2024-09-19 |
|
死亡是个极其重大的课题,没有哪个生命是不需要面对的,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没来得及做任何功课,就手忙脚乱的接到死亡降临通知了。而在这之前,除了悲伤感触,便是避讳逃避,内心深处,只觉得束手无策,乃是凡夫公认的无解之谜! 然而,提前对死亡做功课,直接面对它并深入了解,不逃避,不恐惧,对智者来说,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事情。 这个世界,太多事情学校不 | admin 2024-09-19 |
|
虽然现在佛法之真实禅法,不能互相比兴于大陆,但学人应知,这是业缘所感,不该怨天尤人,尤不应埋怨佛菩萨不灵,一点点这样的念头都不能够生起!因为若非“佛法”面临到存亡危急之秋,“一代时教”到此残破不堪之窘境,如何能因势利导,令此佛菩萨的大慈大悲,感召萧导师的无上殊胜愿力,我们哪里有可能,有任何一丁点可能,可以闻悉正法,离开重重迷雾, | admin 2024-09-19 |
|
如《持世经》所说,跋陀婆罗菩萨及数千菩萨一起持守如是悲愿直至末法万年;且如《持世经》所说,这些菩萨众不是今世才发愿,而是过去生就已发愿,未来世也会继续发愿,一世一世乘愿再来,于每一尊佛的正法、像法、末法三时,弘护菩萨藏、利益众生,直到正法灭尽。鸠摩罗什大师深知此理,所以为我们选译了揭示菩萨志行的经论,正是昭示我们:若是慢心瞋心轻微、于如来藏第一义心 | admin 2024-09-19 |
|
还记得其后某次禅三自己功夫不足却报名见性,当然是什么都见不到(求见性者若思侥幸,则必无法眼见,乃至解悟而自误,此生就难以得见了),禅三结束当日,与师兄们共乘一车返回台北,在车上阳明精舍的张东海师兄高谈阔论,说:“明心是没有受用的啦,要等到见性才有受用。”车上其他阳明精舍的师兄们并无反驳者。弟子当时心中即不以为然,因为以自己所亲身领受者,明心之后于现前五 | admin 2024-07-01 |
|
”接著世尊便开示流离王与释迦族被灭的因缘关系:“当时的迦毘罗卫城渔民们,就是现在的释迦族人;名为拘璅的鱼,就是现在的流离王;名为两舌的鱼,就是现在的梵志好苦;被渔民捕捉的众鱼,就是流离王的四部兵众;当时在岸上看见鱼跳著而打鱼头的八岁小孩,就是我释迦牟尼前身。由于渔民竞相捕捉水族众生,所以死后堕在地狱受苦,后来辗转得以出离三恶道,今世成为释 | admin 2024-06-16 |
|
这一政治现象,杜牧幼年即已耳闻,因此他受到祖父的影响非常之大,所以在少年时期就经常感慨当时的政治腐败与藩镇割据的嚣张跋扈,以是,其忧国忧民之情怀,每表现在诗歌的创作上。敬宗宝历元年(公元八二五年)著名的〈阿房宫赋〉,就是他借古讽今的作品;他以叙述阿房宫1富丽堂皇,秦始皇嬴政(公元前二四七~二一○年在位)的穷奢极侈,不恤黎民,搜刮民脂民膏,致使百姓苦 | admin 2024-06-15 |
|
(20240403)今天早上宝岛发生了25年来最大的地震,吓死人了!我们人生无常,结论就是每天要好好修行往佛道迈进,因为再怎么快乐都是空欢喜一场,富贵如浮云,而恐怖的是天灾人祸随时可能降临。《佛说八大人觉经》中说:「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八大人觉经》中说世间无常,国土危 | admin 2024-0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