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不令有人生诤讼想。亦愿众生作大药树疗治一切诸恶重病。又愿众生拔出毒箭得成如来无上光明。又愿众生得入如来智慧大药微密法藏。世尊。菩萨如是已于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发是誓愿令诸众生悉无复病。何缘如来乃于今日唱言有病。复次世尊。世有病人不能坐起俯仰进止。饮食不御浆水不下。亦复不能教戒诸子修治家业。尔时父母妻子兄弟亲属知识。各于是人生必死想。世尊。如来今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唯物论者认为人死如灯灭,不信轮回,不信因果报应,这种人生理念若不加以正确引导,有演化成极端利己主义的可能。今多信仰唯物论,过于迷信科学。科学乃三界有为法,只能研究物质世界的一些现象,无法切入心灵层面,是以许多科学家——如居里夫人、生、牛顿等仍有宗教信仰,且不论他们所信仰的宗教正确与否。科学发展于造福人类的同时,应朝向揭示真理以提升人类道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好,我们简单地作一个归纳:众生因为我见、身见的关系,每一天早上睁开眼睛、张开耳朵就根尘触——眼根触色尘有眼识出生,耳根触声尘有声识耳识出生,这样的眼识、耳识乃至其他的这些虚妄转识出现,现行运作,就构成了我们一整天人生虚妄游戏的种种的这样子的身口意行的造作。众生正因为不了知六识的虚妄性,不了知意识的虚妄性,所以马上睁开眼睛就去简择:这是我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两种微笑都为人生增添了不少美丽的色彩,也润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这两种微笑的「启动之钥」是截然不同的,也正因为如此,形成这两种微笑的过程也不尽相同。而这其中,末那与意识各于不同过程扮演不同的关键角色,造就了人类生动的微笑文化。没有这两位主角的参与,人生就逊色许多,甚至于可以说根本就不会有人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应酬式的微笑」,这是心理学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阿赖耶识一体而三名,比如女人小时候叫女孩,生育后叫妈妈,年老后叫奶奶,三种名称其实是同一个人,只因不同人生阶段而有不同的称谓。此阿赖耶法身,无始即有,永不坏灭,本性清净而有染污种子,须由闻法修行净除染污种子方能成佛,因此明心的人所谓的真心真如,其实只是阿赖耶识,是真如的前身,为众生方便说为真如。第七识并没有遍一切处又遍一切时,遍一切处、遍一切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阿赖耶识一体而三名,比如女人小时候叫女孩,生育后叫妈妈,年老后叫奶奶,三种名称其实是同一个人,只因不同人生阶段而有不同的称谓。此阿赖耶法身,无始即有,永不坏灭,本性清净而有染污种子,须由闻法修行净除染污种子方能成佛,因此明心的人所谓的真心真如,其实只是阿赖耶识,是真如的前身,为众生方便说为真如。第七识并没有遍一切处又遍一切时,遍一切处、遍一切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精进的功能义理就是要断除恶业、修集善业,而明心亲证如来藏之功德,正是大善业,不单能够令人断除三缚结成就初果解脱的功德;同时能够令人生起般若实相智慧,非凡夫、声闻罗汉所能够了知和想像,依止此般若实相智慧可进修而成就佛道;也能够依于亲证如来藏的智慧而救度众生一起修行此大乘胜妙法,住持佛陀之而不被佛门凡夫、外道所破坏,由是之故,必须精进求证如来藏之明心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明白了梦也就明白了人生的意义! (原标题:梦境中六七识各有什么差别?第八识有何不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是领受舍觉时,也不必然就是乐,譬如舍觉常在而永不变易时,也将会成为苦,因为已经失去其他觉受而成为种子不具足的缘故,人生中必须拥有的其余功能性已经灭失的缘故;而且舍觉也不是能永远保持不变的,所以也有无常苦。而舍觉与乐觉也都如同其他三觉一样,都不离行苦,因为都属于无常变易之法,都不离行阴。若是在世间生活过程中,种种苦受也都是由识阴来领受的,生老病死忧 | admin 2018-07-21 |
![]() |
又如果意识是常住法,应该人生来就懂得种种法,也就是说,不管哪一种法,你应该生来就知道了,不应该去熏习、去学习才懂;可是大家所见所闻并不如是,都是要从头开始学习,于学习后才懂得这个技艺、这个知识等等,才能够在世间里面生活、生存。由此证明:意识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既然意识是生灭法,你就知道坦特罗佛教的乐空双运、乐空不二,以及在性高潮快乐的觉受遍全身而 | admin 2018-07-21 |
![]() |
兹分述如下:一正见:正见的意思是正确的见解,亦即是正确的人生观。作为一个崇信三宝的佛弟子,要正确的认识善恶业报,深信三世因果。并且要孝顺父母、和睦亲族、守五戒、行十善,这是世间的正见。二正思维(正志):思维是思量分别,正思维是由正见所引起的正确的思量分别;这是指无欲心、无瞋心、无害心三种想法,主要是针对身口意三业中的意业而说。亦即是在思维上远离一切 | admin 2018-07-21 |
![]() |
譬如一个人生病了,你再怎么吃药,如果你没有找到病因,你即使短时间内,把这个病给压制了,但是呢这个病因还在,他还是不可能根除的。所以如果说要把我慢给断了,一定要断三缚结(中的我见)。那么把我见断了以后,是不是我慢就当场就断了呢?不是这样子。一个人生病,把病因拿掉了以后,他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他的病才会好。所以说,当一个人把三缚结断了以后呢,佛说最 | admin 2018-07-21 |
![]() |
缘此,传法之人若不能善观因缘;不能熟知佛道修学次第与内涵;不能长时间带领学人共修熏习增上戒学、增上定学、增上慧学;不能教导学人第一义知见、参禅知见;不能转易调柔学人慢心、瞋心、贪心等恶习心性;不能使学人善于观行蕴处界虚妄而断我见,不能多方劝导学人发菩提心、起菩萨性,不能善巧引导学人生起菩萨悲愿,又无悟后指导学人进修之能力,亦不具有摄受已悟学人的能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猜测的过程中,神是不需要去理会的,因为有的人是以意识心的伶俐思惟去想象的,那种最后还是不知道为何要学佛,这样的人的慢心无比地高涨,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不论是自己去宣泄密意,或是不泄漏密意,但是以自己开悟而产生一个我见,以为是中有一个「我的开悟」来当作一个自慢,以此「我所有的开悟」作为自己的一个「我所」,因此还是陷入于「我见」、「我所」之中,虽然话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是领受舍觉时,也不必然就是乐,譬如舍觉常在而永不变易时,也将会成为苦,因为已经失去其他觉受而成为种子不具足的缘故,人生中必须拥有的其余功能性已经灭失的缘故;而且舍觉也不是能永远保持不变的,所以也有无常苦。而舍觉与乐觉也都如同其他三觉一样,都不离行苦,因为都属于无常变易之法,都不离行阴。若是在世间生活过程中,种种苦受也都是由识阴来领受的,生老病死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样的人,说得好像是也有些道理,但是一到了他父母病痛,心中就是连心,泪眼不止,哪里没有动摇呢?更有的父母过世,人生顿感空虚,哪里可以不动摇,哪里可以说自己自得自在,只是虚语而已。真正学佛的人,会知道,如果有真正善知识,说出了真实般若智慧的道理,如此根据佛陀经典阐述义理,而不是在那里把文字翻译,或把文字添油加醋,或是扯到别的故事,而是就佛陀的意旨,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南柯一梦不就这样子吗?遇到下雨不能上路时,在旅店中煮玉米,等着等着就睡着作梦了;在这一梦之间,他从考试中了状元、作到宰相,位极人臣,后来年老归乡,等到醒过来时刚好黄粱煮好了,原来只是个梦;在一个短短的梦中已经过完一生,可是他在梦中的一生还真的是几十年的实在感觉而一一过去了(这似乎也可以说是长劫入短劫吧!)(大众笑……)(这当然是方便说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这种灰身泯智的平等,如何能让人生起慈悲心来?只是,一般菩萨虽然依明心发起的初品少分平等性智,能现见一切众生的根本平等所在,却要如何进一步转为三大阿僧祇劫救度众生的大慈大悲?这应该就是读书会当天那几位明心菩萨提问的疑惑所在。首先末学认为:那还是要回到前述如来藏的无漏有为性来观察。前面说如来藏无时无刻、无私无我地配合著七转识运作,乃至无时无刻、无私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精进的功能义理就是要断除恶业、修集善业,而明心亲证如来藏之功德,正是大善业,不单能够令人断除三缚结成就初果解脱的功德;同时能够令人生起般若实相智慧,非凡夫、声闻罗汉所能够了知和想像,依止此般若实相智慧可进修而成就佛道;也能够依于亲证如来藏的智慧而救度众生一起修行此大乘胜妙法,住持佛陀之而不被佛门凡夫、外道所破坏,由是之故,必须精进求证如来藏之明心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吾人生来不曾触外五尘,无始劫来一向如是;谓吾人所触五尘乃是内相分五尘。导师又于世亲菩萨《唯识三十颂》阿赖耶识中、异熟一切种,常触且作意,具足受想思;此中唯舍受,是无覆无记,恒转如暴流,阿罗汉位舍。针对密宗的严重误解佛法,提出法义辨正(见法义辨正的丛书《狂密与真密》第一辑第六章〈如来藏见〉)。以期重新弘扬世尊,并开导那些出佛身血者速速转念、坏其极重之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