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当我们的心念更多的关注自身的无始无明时,证明我们在佛菩提道上已经在持续进步了,相应地,一念无明就会在关注无始无明心念的无量功德下渐渐伏除,心量、证量也会迅速提高--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为什么无始无明的关注会渐渐转依一念无明呢?因为,一念无明的起因就是对无始无明的不了解所造成的,在消除无始无明上烦恼的过程当中,会兼除一念无明的烦恼种子现行,对无始无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界上有人很盲目啊,他说,不会啊,有的鬼神他知道说他以前以前怎么样怎么样;而我们在这里就直接将这个说清楚,即使这只鬼知道,这还是以现在新的意识,来探索了知这个旧的意识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还是不同的意识啊!就算是能知道以前怎么样怎么样的一切,那还是叫作是「故事」,那叫「过去」,那叫「传说」,那叫「假像」,那叫「生死」,那些故往的事情根本无济于事!那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个人心里想:当初我被困在山谷时,差点饿死,现在如果没有吃东西也会饿死,这样和困在山谷底有什么差别呢?于是心中起了恶念:我应该把这只猕猴杀来吃,来救济自己的性命,也没什么不可以啊!于是他拿了一块石头,猛力地捶打猕猴的头部;猕猴立刻头破血流,地上都被鲜血染红了。猕猴受到突然而来的攻击,惊吓地从地上站了起来,就跌靠在一棵大树旁,心里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个人心里想:当初我被困在山谷时,差点饿死,现在如果没吃东西也会饿死,这样和困在山谷底有什么差别呢?于是心中起了恶念:我应该把这只猕猴杀来吃,来救济自己的性命,也没什么不可以啊!于是他拿了一块石头,猛力地捶打猕猴的头部;猕猴立刻头破血流,地上都染红了鲜血。猕猴受到突然而来的攻击,惊吓地从地上站了起来,就跌靠在一棵大树旁,心里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同情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又跟他互骂?还气得脸都铁青、浑身发并,你这是干什么呢?你也许回答说:我就是忍不住、嘛!那么请问:为什么忍不住呢?因为不能接受的缘故。正因为不能接受对方的辱骂,所以说是忍不住嘛!如果能接受,那就不会忍不住,所以忍的意思就是接受。世间忍是接受什么呢?就是接受世间对你的不公平待遇,接受世间对你的不合理待遇,接受世间对你的恶劣待遇;你如果能够接受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个人心里想:当初我被困在山谷时,差点饿死,现在如果没吃东西也会饿死,这样和困在山谷底有什么差别呢?于是心中起了恶念:我应该把这只猕猴杀来吃,来救济自己的性命,也没什么不可以啊!于是他拿了一块石头,猛力地捶打猕猴的头部;猕猴立刻头破血流,地上都染红了鲜血。猕猴受到突然而来的攻击,惊吓地从地上站了起来,就跌靠在一棵大树旁,心里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同情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这事情和修证忍波罗蜜有关?接下来佛就开示四句差别:有人所做事情是忍辱,但没有波罗蜜;也就是有忍辱而不能到彼岸,没有与解脱相应;有人是有解脱相应,但是没有忍辱:有人是有忍辱也有到彼岸的解脱受用;有人是既没有忍辱,也没有到彼岸。佛解释这四句差别:既是忍辱,但不是到彼岸的,这是世间法上的忍。譬如我们佛教有慈0功德会,外道也有很多行善团体,包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什么是忍辱?梵语羼提Ks!a%nti,译曰忍辱,忍受诸侮辱恼害而无恚恨也,六波罗蜜之一。{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也叫六度,就是六种到彼岸的方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经过布施除贪,持戒而心不躁动,忍辱而能够精进,加上修学禅定的法门,而产生禅定的功夫。一.世间人最重的就是面子!可是佛教却让人忍辱,这其中的道理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许多人不能接受我的法,不是因为他笨,而是因为他有憍慢心,这有两种人;一种人是:“我出道比你某某早,我为什么要信你的。”我以前接触过几位居士都是这样,有的居士也蛮有名的,但都是这样。另外一种是因为他出家了,他想:“你一个居士,懂什么?”有侨慢心就无法接受胜妙的正法。有瞋心也无法生忍:“本来离念灵知就是真心,我本来就是开悟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又跟他互骂?还气得脸都铁青、浑身发病,你这是干什么呢?你也许回答说:我就是忍不住、嘛!那么请问:为什么忍不住呢?因为不能接受的缘故。正因为不能接受对方的辱骂,所以说是忍不住嘛!如果能接受,那就不会忍不住,所以忍的意思就是接受。世间忍是接受什么呢?就是接受世间对你的不公平待遇,接受世间对你的不合理待遇,接受世间对你的恶劣待遇;你如果能够接受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这个世界叫作娑婆呢?在《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剎功德庄严经》里面说到:相庄严星宿积王菩萨言:彼娑诃世界诸有情等,毁骂捶打皆能忍受耶?佛言:‘善男子!彼佛世界诸有情等,少能成办如斯功德,而多随顺贪恚愚痴怨恨缠缚。’彼菩萨言:‘若如是者,彼之世界不应名娑诃也。’这地方在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写的娑诃,我们方便来念成娑婆),既然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什么都没做错,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对我?然而据我了解,他晋升失败是因为能力不足;朋友变少是因为他脾气太暴躁;就连妻子也不能再容忍他毫无缘由地情绪波动,争吵无可避免地出现。电视剧《欢乐颂》里有一句台词是这样的:一个人不理你,有可能是对方的问题。但是如果大家都不理你,就要从自身找问题了。他人是你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取决于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曾在一个佛学院旁听,就听到一位年轻的比丘尼举手问教授:我出家是希望能够解脱三界,是为了要知道如何成就佛道,我为什么要学康德哲学?我为什么要学哲学和佛法的关系?我为什么要学儒学和佛法的关系?我为什么要学佛教的演变史?我为什么要学佛教双身法的内涵?教授没有正答,就问她:那你为什么来上课啊?比丘尼说:是院长规定的。教授就说:那你应该去问你的院长。这位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杀生,通常我们说杀人,杀人就是夺取别人的生命,我们就称它作杀人;所以杀生,杀生就是夺取众生的生命,我们就叫作杀生。但是众生不是只有人,不是人的部分,还有六道轮迴的众生,所以说有人、有非人的部分;那非人的部分呢,有天、阿修罗、地狱、鬼还有畜生。天、阿修罗、地狱跟鬼,事实上我们是杀不到的,不是人的部分我们能杀到他的,只有畜生;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为什么会是尊贵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130中,佛就已经这么开示了:「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独觉菩提,所获福聚不如有人教一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憍尸迦!若教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则令世间佛眼不断,所以者何?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如来应正等觉,证得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10)手机改成可以随时都无线上网,那就变得觉得网络不用白不用,所以就不小心跟一两位好朋友过度攀缘了,好朋友生活上遇到烦恼或困难会问我,我们也彼此分享趣事或心情!那结缘久了就不小心变成过度攀缘,过度攀缘久了讲话就变随便,变得没大没小或者我就对他们起慢心或讲些绮语(无意义的话)!然后可能文字讯息上可能造成他们的误会,不小心伤害了对方而我自己也不知道,然后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时旁边的人就问他:你为何无缘无故打人呢?结果他大声地回答:我几时喜欢生气?我又什么时候作事匆忙、缺乏思虑?他怎么可以这样说我。理直气壮地说完了,旁边的人就反问他:你如今很生气地一进门不分青红皂白抓著人就打,喜欢生气并且作事匆忙、缺乏深思熟虑的习性,都已经如实显现在大家面前了,根本无从狡辩,你又想要隐瞒什么?这个故事中所说喜欢生气的那个人,不就像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经<业品>》讲记佛接着说明:戒的道理及戒的精神所在,也说明是以什么因缘而说为戒?戒有几个原理:第一、戒就是制。民俗中,若有人遇到某些事情不如意,就去道教的宫庙制一制,话叫作制,不是祭祀的祭(编案:台语的祭与制同音),制什么呢?要制鬼神,不再让鬼神来骚扰他,所以说要去制一制。同理,制就是制止别的恶法继续作用,所以才叫作制。戒为什么叫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是大树紧那罗王的糗事,佛把他公开出来!为什么他即将成佛,还会有不好的现象出现呢?这当然要把他的因缘说一说,不然诸位还是不懂。这大树紧那罗王菩萨,本来是无量劫以前,释迦菩萨座下的比丘,当时佛(释迦菩萨)告诉他:“这棵大树是药树,众生不能没有它,你不可以毁坏它,一定要保护它。”可是他需要柴火,心想:“我把它砍了作柴火烧,就不需很远去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经》卷七)这个的意思是什么?首先来说五戒。五戒是在家佛弟子应受持的五种禁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经中说:【五戒为人,十善生天,悭堕饿鬼,觝突畜生,十恶地狱。】(《普曜经》卷四)就是在说明众生出生五道的因缘:持守五戒不违犯的,未来就生到人道中;除了持五戒外,更加修十善,就转生为欲界天人;如再修禅定,则生为色界、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