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等亦当发心成道利安众生。尊者阿难。知众所念。即从坐起整衣服。前白佛言。今此大众。咸皆有疑。世尊本昔从何因缘。发大道心。唯愿说之。广利一切。佛告阿难。善哉善哉。汝所问者。多所饶益。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时大会。寂静无声。风河江水。百鸟走兽。皆寂无声。于是大众。天龙鬼神。悚然乐闻。一心观佛。佛言阿难。过去久远。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大王。名大 三摩地

2018-07-21

一念无明为什么名为一念无明呢?这是因为它有一个现象——在无妄想之中,突然会有一念烦恼产生;由于这一念烦恼出现,就导致众生的受生而轮回生死,所以称为一念无明。在大乘法中,一念无明分为四种住地烦恼,第一种是“见一处住地”,也就是我见;因为不如理作意的邪思维而误认觉知心为常不坏之我,执著这个恶见,住于这种错误的见解之中,在这个境界中安 admin

2018-07-21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不愿意被人家误导,可是众生被误导的情形还是非常非常的多。所以说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要往成佛之道迈进的过程当中,我们都不希望被误导。因此说,检查每一个法的内涵和道次第是否符合佛陀“圣教量”及“三量”的内涵是很重要的。我们来看看,在我们说有哪些不是成佛之道呢?举例来讲,有的人他是以世间人天乘或者外道的修法,来当 admin

2018-07-21

因为佛法所说的就是平等的法,表示说在一切的众生里面,只要他按部就班来修学,他就可以按照这个步骤,来实证佛法的智慧。而佛法的智慧是四众平等的,也就是说对在家、出家、男众、女众这四众来说,都是完全平等而没有任何差异。所以不只是声闻菩提是四众平等,乃至缘觉菩提乃至大乘菩提,也都是一样四众平等的。因为这样才是平等法,因为佛法所说就是一切众生平等。既然说是一 三摩地

2018-07-21

为什么它叫作圣谛呢?圣谛,指这个谛实之理,它可以让一个众生,从凡夫的状况,因为修学四圣谛之后,成为解脱的贤圣而超凡脱俗;由此叫作圣谛!这就是修学四圣谛的道理所在。当通过苦圣谛的观察,了知三界六道皆是苦后就会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苦呢?苦的来源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苦呢?这就是苦集圣谛所要探讨的内容!为什么会有集呢?事实上是跟如来藏有关系,由于众生 三摩地

2018-07-21

为什么它叫作圣谛呢?圣谛,指这个谛实之理,它可以让一个众生,从凡夫的状况,因为修学四圣谛之后,成为解脱的贤圣而超凡脱俗;由此叫作圣谛!这就是修学四圣谛的道理所在。四圣谛里面的第一个苦圣谛:是说我们在三界六道中轮转的时候,这法界里面是苦的,而且这种苦,是里里外外都苦;所以在讲苦圣谛时,是从粗糙的观察逐步深入细微。苦圣谛里面有三苦、五苦、八苦,是从比较 三摩地

2018-07-21

佛教所说的解脱,就是使众生从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最重要的:是在三界六道背后有一个如来藏!这个千万不能忽略。三界六道是世间的因果,实证解脱果是出世间的因果;但不管任何因果,背后都是因为有如来藏的运作,才使得这些因果能够成立。在人间实证解脱果,首先要能够断除三缚结。三缚结:第一个断我见、第二个断戒禁取见、第三个断疑见。解脱果的初果须陀洹(声闻 三摩地

2018-07-21

世尊成佛之后,观察五浊恶世的众生,信根不够,而成佛的目标又太高深,如果直讲成佛之道,大多会知难而退,所以设立了前面这些阶梯,即(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后说佛乘的原因在此。也就是应众生根性说法。在《阿含经》里我们也看到,佛陀要度某人时,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如果此人能够接受这些道理,佛陀再为其解说声闻菩提及缘觉菩提,最后三转法轮时开演大乘 三摩地

2018-07-21

但不管是改变命运,或是来世这种更大的命运改变,可都没办法改变一个最大的命运----就是流转于生死之中的命运!因为一切众生最难逃脱的,就是流转于生死之中,如果我们可以在当世,解脱于生死流转,那么相对于改变命运或者,这两种比较简单的目标,也就轻而易举的达成了。因此,若能有解脱生死的智慧,不管在人间命运好与坏,或者是在天上,都不妨碍他最后的生死解脱。譬如声闻 三摩地

2018-07-21

b、别相智,就是在证得真如,有了总相智以后,再从真如的各种法相上面去加以观察、现观,从自己、别人、天主、蚂蚁蟑螂乃至地狱众生来看这个真如,这就是别相智,称之为相见道。这个别相智是相见道位的菩萨所作的悟后思维修。真如的总相智和别相智就是二转法轮般若经所说的般若智慧。c、种智,也就是菩萨证得般若之后,佛再为他开示我们这个真如之中有无量无数的种子,对种子具 三摩地

2018-07-21

《妙法莲华经》卷2〈3譬喻品〉言:佛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那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为什么不能称为佛呢?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无量无边,本章根据佛陀开示的原典,详细的阐述了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十八种 三摩地

2018-07-21

392,a11)所以唯有实际得到大涅槃者之如来,可以说有真正解脱境界,这解脱究竟境界根本不是小乘人所能够知道于万一的,真正的解脱道,真正的解脱实义,是不能够离开涅槃而有他说,所以如来世尊才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毕竟解脱即是如来!」因此为了安慰二乘人,所以便将非如实的二乘解脱,如是灰身泯智的修证,当作解脱而说!只有不清楚如来实义的人,才有可能在小乘法中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不愿意被人家误导,可是众生被误导的情形还是非常非常的多。所以说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要往成佛之道迈进的过程当中,我们都不希望被误导。因此说,检查每一个法的内涵和道次第是否符合佛陀圣教量及三量的内涵是很重要的。我们来看看,在我们说有哪些不是成佛之道呢?举例来讲,有的人他是以世间人天乘或者外道的修法,来当作成佛之道,这我们来说叫作世 三摩地

2018-07-21

5、法华涅槃时:再后八年,说《法华经》,会三乘于唯一佛乘;将入灭时,于一日一夜,说《涅槃经》,显佛地究竟涅槃之常、乐、我、净义,昭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是为法华涅槃时。三转法轮:和三会说法类似,表示释迦牟尼佛说法,有三个大的时期,所说佛法,有其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度化对象。1、初转法轮:也叫初会说法,以弘演声闻、缘觉所修的出离三界生死的解脱道为 三摩地

2018-07-21

为什么它叫作圣谛呢?圣谛,指这个谛实之理,它可以让一个众生,从凡夫的状况,因为修学四圣谛之后,成为解脱的贤圣而超凡脱俗;由此叫作圣谛!这就是修学四圣谛的道理所在。四圣谛里面的第一个苦圣谛:是说我们在三界六道中轮转的时候,这法界里面是苦的,而且这种苦,是里里外外都苦;所以在讲苦圣谛的时候,是从粗糙的观察逐步深入细微。苦圣谛里面有三苦、五苦、八苦,是从 三摩地

2018-07-21

《中阿含经》卷二十四,佛开示慧解脱与俱解脱云:【阿难!第一处(第一种入处)者,有色众生无想无觉,谓无想天。若有比丘知彼处、知彼处习,知灭、知味、知息、知出要如真,阿难!此比丘宁可乐彼处、计著住彼处耶?答曰:不也!阿难!第二处(第二种入处)者,无色众生度一切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是非有想非无想处成就游,谓非有想非无想处天;若有比丘知彼处、知彼处习 三摩地

2018-07-21

假使声闻道是佛法的中心,就以声闻戒为正统的解脱戒,那么佛教的全部都应只维持阿含法道就够了,其余所有大乘经法都应该废止了!但事实是这样的吗?难道佛只照顾声闻人,对其他种性的众生都不照顾吗?都不为他们施设戒法吗?不可以这样想,所以还要依佛法的根本思想而施设菩萨戒或人天戒,譬如三归戒、五戒、十善戒。出家戒只有人间才有,所以只有人间才有出家人,其余五道中都 三摩地

2018-07-21

聚居在岛上的众多佛子十余年来,因为慈济众生蔚为风气,但是因为广植福德却缺乏慧业;因为慈济众生,不免偏于人天善法而不识佛法。但是也有人说,佛法就是无非讲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三十七道品等等诸法,这个就是佛法;但是实际上佛法并不只是这些而已。那究竟什么是佛法呢?所谓的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已经成就究竟佛道的圣者,我们世尊释迦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说,大乘菩萨在为众生宣说四圣谛的时候,不会只从二乘法的角度来宣说四圣谛,他也会依大乘的密意来宣说四圣谛的法要。菩萨在二乘法中,除了为众生宣说苦的实质、苦的法相以外,并且还会为众生来剖析苦有八苦、三苦的差别。所谓八苦,是指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等,而三苦则是指苦苦、行苦、坏苦。然而,不管是八苦或者三苦,总括就是一个苦 三摩地

2018-07-21

以之能成佛,所以叫佛菩提;成佛時劫久远,自度度他故,所度众生甚多,所以叫大乘菩提;至高无上,究竟无比,不共二乘定性无学,所以叫大菩提;所证函盖二乘菩提,所以叫大菩提。二乘定性无学所证菩提,为什么不能令其成佛?只能成就阿罗汉果、辟支佛果呢?这是因为二乘菩提所觉悟的智慧,只能成就出离三界分段生死的解脱果,不能成佛,所以不能称为佛菩提。2、所度众生多寡不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