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2、打坐、念经就等于佛法吗?念经是为了给佛祖听的吗?有的人认为,每天打坐就是佛法;这个在现在佛教界里面,很多人天天打坐,甚至于如果没有打坐的话,那就认为这样子没有在奉行佛法。其实打坐本身也是助道法。从佛法的角度来讲的话,以大乘法来讲,真正要靠打坐来修行入定的话,并不是在外门修六度万行,或是开悟以后你所要行的。而四禅八定在佛菩提道里面,最主要是三地菩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提倡正信。佛教现存的经论有数千、万卷之多,所说的义理甚深,目的都是要人觉悟除迷。佛教的僧人为了探索生命的真相与意义,舍弃了世间的五欲享受而出家,僧人出家亦不求独善其身,而是要学有所成后救度一切众生;佛弟子不求征服天下,只求征服自己的贪瞋痴,……故信佛学佛是大丈夫行,非王侯将相所能为,怎么能说佛教是迷信,是消极厌世?有人说“如果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再仔细的回想一下,现在互联网、电视、社会上的各种情景,确实也证明了这个世界的在不断加重,这不能不让我们警醒,注重外在的环保,更需要加强心灵的环保,让我们一起努力!(原标题:佛教中佛经对雾霾的因果解释) 三摩地

2018-07-22

上面这些教法,才是正统佛教的清净修行法门,跟相似佛法所说的修行法截然不同,佛当依圣教而行,才能成就真实的解脱,证得涅槃,远离生死轮回之苦。------《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一)》<第056集《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四)>蔡正元老师(原标题:正统佛教的清净修行法门)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中所说的法,是指三界当中所有的事物统统都是法,法也是五蕴——又叫五阴。法又分为色法与心法,色法是色蕴,而心法则是识蕴、受蕴、想蕴及行蕴。对我们来说,所有一切的法都是由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乃至意识所感知而形成的,所以法也就是我们六识所成的境界。而六个识都各有其根、尘、识三者和合的运作,所以总共就是十八界,因此法又叫十八界。我们透过五根 三摩地

2018-07-22

并且除了佛跟法之外,我们还要相信,诸佛菩萨会在这个世界帮我们安排适当的善知识;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善知识传授佛教给我们,这就是要相信有大乘胜义僧宝的存在。所以,在十信位中培植第一个信心的部分,我们要透过听闻以及思惟简择,直到能够深信有三世轮回,有善恶因果以及大乘三宝的真实义理。如果我们已经对于三宝的真实义有了正确的认识,也已经对于佛法僧三宝发起了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讲到这里,我们就开始要把前面的两个方向把它结合起来了,在上上次的讲次里面,我们有谈到说,从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里面,有谈到字入门陀罗尼,就是透过梵语的四十二个根本字,来把佛教的义理摄持进去;所以单一一个字就代表了一个陀罗尼,就代表了一种的佛教的义理。那么从《瑜伽师地论》里面,我们提到咒陀罗尼的层次,谈到了菩萨因为要度人方便,所以也会宣说一些章 三摩地

2018-07-22

四阿含诸经为佛教之根本,也是世尊在初转法轮时期所说,摄属于五时三教之声闻教;所说法义虽然是为了方便接引畏惧生死之声闻种性众生,但却已处处隐覆密意而说大乘唯识、般若;但由于般若及唯识之意涵极为隐密,不容易为人所知、所触,又因为二乘学人多急于了生脱死求证解脱,所以往往会忽略了其中所隐含的密意。一直到成就了俱解脱果,自知不受后有之后,于解脱道之梵行已立、 三摩地

2018-07-22

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一切有情在还没有接触佛教三宝、听闻之前,可以说都称为具足各种缠缚的凡夫,对于什么是善恶完全不了解,对于因果也没有正确的知见;如果努力培植了足够的福德因缘,有机缘值遇佛教三宝,听闻了,生起了一念净信,乐于归依三宝,修学佛道,那么这就称为初发意的新学菩萨。如果十信位满足,愿意发起菩提心,修学六度万行直至成佛,那么这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要谈菩萨正行这个题目,首先当然要了解:什么是菩萨?在台湾、中国等华人地区的佛教,绝大部分都是以大乘法为主,所以在佛教徒之间,彼此以“菩萨”来互相称呼可以说是很平常的,但是到底什么是菩萨呢?有的人会说:这很简单啊!菩萨就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有情”。那么什么是“菩提”呢?又要觉悟什么东 三摩地

2018-07-22

证信就是说你证信,你可以利益自己,可是菩萨不是只有这样啊!佛教导我们的菩萨道是这样:可以自利利他,利众无边,自觉觉他,觉行。所以我们不只是要有证信,我们还要进到下一个阶段,来学佛菩萨一样要有智信,因为智慧而相信,这个智慧是说:你有这个智慧可以利益跟你有缘的人。佛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但所有的众生都跟佛有缘,只要你发愿跟佛结缘,都是有缘;我们每一个人未 三摩地

2018-07-22

约在二十年前,看到大部分人对佛教那种有所求以及不知所以的盲目随从与迷信,使得原本对事情就喜欢理性思考的我,在这样的疑惑思虑作意下,所以造成我对于他人所传授的有所怀疑的佛法并无法接受,只是认为他们所要传达的是一种人人可以自由选择的信仰观念而已,但是并不是我内心深处所想要解决有关生命问题的探讨范围,然而对于其中的一项法界的因果观念个人则是非常的相信。记 三摩地

2018-07-22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错误的佛法,或是披着佛教外衣的那一些邪法外道法充斥在坊间,只要我们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努力了一辈子但始终都没有进步,甚至是走入了邪法之门,反而种下了下一生的三恶道种子。还有一个部分就是要除我们的性障,这个部分其实它是属于福德的一部分,但是因为特别会影响到我们的修行,我们把它独立拿出来。性障简单的来说,就是对于欲界、对于三界的贪爱&mdash 三摩地

2018-07-22

佛事二字,从字面上说是关于佛教的事,或者是关于佛陀的事,而佛教就是佛陀的法教,所以,佛教的事可以说就是佛陀的事。我们在前面讨论过佛为什么要度众生这个题目的时候,也曾经说到说,度化无边众生,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这是诸佛于因地行菩萨行的时候所发,乃至于成佛之后也不舍弃的殊胜大愿。所以,佛陀所施作的佛事,可以说都是为了教化众生,为了利乐有情。就像《华严 三摩地

2018-07-22

那为了要帮大家更进一步的厘清什么是佛教呢,我们不妨以佛在当年,佛在最后要入涅槃的时候,给们的训示,我们从这里切入。佛陀给们的训示有两句话:一个是以戒为师;一个是以法为师。一个是戒,一个是法。从以戒为师来看,我们就提醒大家,因为佛戒——不管是声闻戒或是菩萨戒,佛所制定的戒法本身就是完全清净的戒法;所以,以戒为师这句话,实际上我们就可以了解到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96集:佛教相信在劫难逃、在数难逃之说吗?》正旭老师为什么我们会称为减劫的时代呢?那就是因为佛陀在经典里面说,在劫初的时候,有种种的一些经过,其中里面祂有作一个譬喻:譬如当时有光音天人下来之后,有种种的地味、地皮、地麸之后,又有所谓的自然粳米,这个自然粳米就是很类似我们现在所吃的稻米;自然粳米它是可以自己成熟的,不需要人 三摩地

2018-07-22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6集十信位----具足对佛教三宝及佛法的信心>陆正元老师(原标题:三业端正的人,才能具足福德资粮进入佛道中修学!)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修学佛法应该要进入正确的佛法殿堂里面,进入真正的佛教里面,因为佛教这个名称它不是专利权,因为没有人能够来验证这个,所以很多人就可以假冒佛教的名义来欺骗众生,所以我们在五浊恶世里面就要具有这个智慧,来区别善恶,来分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佛教,什么是外道的徒众,什么是外道之法。那我们要知道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之后,我们还要知道这个三宝它本身是有戒法 三摩地

2018-07-22

】(《长阿含经》卷二)所以长久以来,中国的佛教界都错会了世尊所交代,真正的福田是证得向初果以上的四双八辈,而不只是穿着袈裟的世俗僧。因为后者只是表相上的三宝,而四双八辈才是真实的福田。因此在这里,世尊再次的交代,如果能布施给向须陀洹,从这儿开始才算是真正的福田,将来可以获得千亿倍的果报;当然再往上,如果能布施给真正的见道者,也就是须陀洹初果人,那么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透过上面的解说,也许有人还不是很能够体会,我们不妨再来探讨一下:佛教跟其他的宗教信仰究竟有什么差别?用这样的探讨来加深诸位菩萨对这个信念的理解。一般人常常认为佛教其实只是种种的宗教信仰中的一种而已,跟其他宗教信仰并没有差别。常常有人认为修学佛法的目的跟信仰一般的宗教一样,就是要求平安、要求快乐、要求健康富足。所以说在家的学佛人就是追求家庭和乐、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