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站在了义佛法的立场,无论是谁,只要他能够通达三乘菩提的真实义理,他就是“胜义僧”,即便他身穿“白衣”,反之而言,即使身穿金边袈裟,声闻四海,却错会佛意,误导众生,他不过是个“狮子身中虫”,徒有虚名而已,《佛藏经》说,这种人就连一杯水的供养都承受不起!表相僧宝与真实义僧宝http://www.sanmodi.cn/book/1/893.html出家是出哪个 三摩地

2018-07-22

佛藏经》舍利子言。我等云何离诸诽谤。不生邪见。常生中国。见佛闻法。修声闻行。如是语已。佛告舍利子。善哉善哉。汝能问于如来如是法义。舍利子。若诸有情乐习世间外道典籍。不应为说。若于佛法恭敬信解。志乐修学即当为说。何以故。舍利子。若于世俗外道典籍而不远离。我则说为斗诤根本。是佛法难。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坚固信解不生放逸。于长夜中寻伺观察。于诸有情心 三摩地

2018-07-22

鸠摩罗什菩萨译有《维摩诘所说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金刚般若经》、《妙法莲华经》、《大智度论》、《佛说华手经》、《成实论》、《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首楞严三昧经》、《十住经》、《坐禅三昧经》、《弥勒成佛经》、《弥勒下生经》、《十诵律》、《十诵戒本》、《菩萨戒本》、《佛藏经》、《菩萨藏经》等等。有关翻译的总数,依《出三藏记集》 admin

2018-07-22

】例如我们在前一集节目探讨生忍、法忍、无生法忍中,举出了《佛藏经》圣教开示:【如来所说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因为这是一切世间所不能信的微妙甚深无上法,对于这种因为不是世间人可以思议,因此难以信受的佛法,菩萨如果听闻了,必须先能安忍,有了信根,然后安住于进一步生起的信力中,所谓:【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如果不能安忍住于信力之中, 三摩地

2018-07-22

佛先举例说:有人在无量世中,以无量的财宝施给无量的人,可是始终都无法证得解脱分法,譬如佛在《佛藏经》中曾说自己无量世来供养过无量佛,而且都是做大供养;但是无量劫来很多世供养了无量佛,诸佛却都不为他授记何时可以成佛,行大施的结果是无量世来当过很多世的转轮圣王,很多次来往天上、人间,享尽人间、天上的福报,可是始终没有被佛授记证悟成佛:一直到燃灯佛时才为 三摩地

2018-07-22

佛藏经卷第一诸法实相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僧俱,皆是众所知识,及无边大菩萨摩诃萨众,无量无数。尔时,舍利弗从三昧起,行诣佛所,偏袒右肩,头面作礼,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佛告舍利弗:“汝见何利叹言希有,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舍利弗 三摩地

2018-07-21

佛藏经卷第二净戒品第五佛告舍利弗:破戒比丘有十忧恼箭,难可堪忍。比丘成就十忧恼箭,则于佛法不可滋味,憎说法者不乐亲近。何等为十?舍利弗,破戒比丘见僧和合不生喜心。何以故?‘和合布萨必驱我出!’是恶比丘自知有过,常怀忧恼,于持戒者嗔恨不喜。舍利弗,是名破戒比丘初忧恼箭,必堕恶道。复次,舍利弗,破戒比丘,众所憎恶,不欲亲近;如恶牛利角,人所舍 三摩地

2018-07-21

佛藏经卷第三净法品第六佛告舍利弗:“昔迦葉佛豫记我言:‘释迦牟尼佛多受供养故,法当疾灭!’舍利弗,我法实以多供养故,后当疾灭。’“舍利弗,譬如贫人得大宝藏,心则大乐。如是,舍利弗,未来世中多有比丘,亲近白衣受其供养,渐相狎习而与执事,心便欢喜以为悦乐,犹如贫人得大宝藏。如是痴人,贵于世利,世乐奴仆。若见比丘多人供养,心便谓 三摩地

2018-07-21

佛藏经卷第四了戒品第九佛告舍利弗:有三种人,闻说是经,心不喜乐。何等三?一者、破戒比丘,二者、增上慢人,三者、不净说法及贪著我者。是人远离于此随顺实相深经,具足充满生盲部党。是故,舍利弗,我以是经重嘱累汝。所以者何?是经于如来灭后,能令清净持戒比丘心生喜乐。如是深经,清净戒者常所摄持,毁破戒者常所远离。所以者何?痴人闻说真实正语,则以为苦。舍利弗, 三摩地

2018-07-21

6、悟后必须请阅全部的了义经典印证我们说参禅悟了以后必须请阅全部的了义经典譬如《楞伽经、佛藏经、如来藏经、无上依经、不增不减经、金刚三昧经、深密解脱经、解深密经》等等,还要请阅《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来做印证。悟得真的人读过以后,会使他的悟境更深入,提升悟的层次和内容。如果是悟错了的人,他读了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悟错了。开悟的人如果不能用这些书自我印证 三摩地

2018-07-21

佛藏经》内念佛品念法品中说:念无分别,修习念佛、清净念佛、真实念佛等,都是属于念法身佛。因为念佛时无语言、声音、形相,所以称为无相念佛。唐朝怀感大师着《释净土群疑论》卷六云:「得有相念佛三昧,念报化身佛。得无相念佛三昧,念法身佛。」即是此意。(原标题:佛之三身) 三摩地

2018-07-21

佛藏经》内念佛品念法品中说:念无分别,修习念佛、清净念佛、真实念佛等,都是属于念法身佛。因为念佛时无语言、声音、形相,所以称为无相念佛。唐朝怀感大师着《释净土群疑论》卷六云:「得有相念佛三昧,念报化身佛。得无相念佛三昧,念法身佛。」即是此意。五、佛之十种名号《瑜伽师地论》卷38〈7菩提品〉:「又诸如来略有十种功德名号随念功德。何等为十。谓薄伽梵号为 三摩地

2018-07-21

佛藏经》内念佛品念法品中说:念无分别,修习念佛、清净念佛、真实念佛等,都是属于念法身佛。因为念佛时无语言、声音、形相,所以称为无相念佛。唐朝怀感大师著《释净土群疑论》卷六云:“得有相念佛三昧,念报化身佛。得无相念佛三昧,念法身佛。”即是此意。无相念佛法门分为因地无相念佛和果地无相念佛二种:一、因地无相念佛---《佛藏经》上说:“是念佛 三摩地

2018-07-20

限于篇幅,仅举佛藏经(大正藏、经集部第二卷)所载部份为例,可窥一斑:“舍利弗,云何名为念佛?见无所有、名为念佛。舍利弗,诸佛无量(无质量也)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以是义故,见无所有,名为念佛,实名无分别。诸佛无分别,以是故言:念无分别即是念佛。”“复次,见诸法实相,名为见佛。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空、毕竟无所有。以是毕竟空无所有法 三摩地

2018-07-20

佛藏经》内念佛品念法品中说:念无分别,修习念佛、清净念佛、真实念佛等,都是属于念法身佛。因为念佛时无语言、声音、形相,所以称为无相念佛。唐朝怀感大师着《释净土群疑论》卷六云:「得有相念佛三昧,念报化身佛。得无相念佛三昧,念法身佛。」即是此意。(原标题:日常如何修念佛之三身) 三摩地

2018-07-20

佛藏经言。当一心行道随顺法行。勿念衣食所须者。如来白毫相中一分。供诸一切出家弟子。亦不能尽。由此言之。勤修戒行至诚护法。由道得利以道通用。乃至云。俗教尚谓忧道不忧贫。况出家之士高超俗表。不忧护法而忧饮食。其失大甚也辩烧身指大小相违资持云。义净三藏寄归传。广斥世人烧身然指。意谓菩萨大士之行。非出家比丘所宜。古来章记相传引诫。讲者寡闻用为口实。此由不 三摩地

2018-07-19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56条/3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