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果你能用印度话赞叹,让当地的印度人听见,唤起他们对佛陀的记忆,功德、福德就更大了,因为他们现在都误以为释迦佛的证量与福德是不如湿婆神的,所以他们现在把释迦牟尼佛收编成印度教的四大神之一。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佛陀有什么伟大功德了,不知这是湿婆神永远都无法想象的。假使有人会印度话,去朝圣时就在那边唱给印度人听,唤起他们对佛的恭敬心,这个福德也是一样大的 三摩地

2018-07-21

佛陀祂是亲自示现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上,祂是正遍知觉。祂的正遍知是无远弗届的,不是只有在三千大千世界教化众生而已,祂在其他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一样没有休息在教化世间。佛陀已经远离了一切贪瞋痴、远离一切无明;祂不用休息,而可以尽未来际来救护一切有情来脱离这生死的苦海;佛陀的智慧是无上的,他没有一个止尽;佛陀对于一切世间的法,完全了解,这就是我们说的佛的 三摩地

2018-07-21

若是没有《华严经》所说的全部法义,成佛之道就不具足了;因为欠缺了成佛的过程与内容,没有具足五十二位阶的次第与内容可以依循修习而成佛了!那么这样一来,就是在指责佛陀还没有完成化缘,应该重新再来受生一次,把未讲的成佛之道次第与内容都具足讲解完毕以后,才可以离开这个星球再去别处度化众生。而我们也已经在前面讲解过了:南北传诸经所讲的阿含罗汉道,确实是无法使 三摩地

2018-07-21

有的人礼忏时见到佛陀示现放光,这个礼忏也是念化身佛。2、念报身佛所谓念报身佛:佛的报身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每一随形好放八万四千种光,每一种光有八万四千种好,这种佛的身量非常广大,不是凡夫众生的心量可以测知;譬如,观想念佛的第八观---想象观,和第九观---偏一切色想:观无量寿佛的身相光明、庄严、无量无边;又譬如蚂蚁无法测知人的身量多大,我们体 三摩地

2018-07-21

觉了二谛:世谛、真谛,名三藐三佛陀。修持净戒,具足三明,名明行足。更不复生诸有之中,故名善逝。知二世界:众生世界、国土世界,名世间解。善知方便,调伏众生,名调御丈夫。能令众生不生怖畏,方便教化离苦受乐,是名天人师。知一切法及一切行,故名为佛。能破四魔,名婆伽婆。〗(上承第四辑(息恶品)未完部分)讲记如来十号具足,当我们了解如来十号的由来,就大略了知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知道「即生成佛、即身成佛」这句话对于已经降神人间母胎的最后身妙觉位菩萨来说一定没有问题,因为最后身菩萨下生人间的目的就是要示现成佛,妙觉菩萨也有具足的功德来示现佛陀所说这些诸佛示现成佛的恒常法则;然而,换个角度来说,若有人夸口宣称自己在佛法中已经获得悉地了、已经成佛了,佛弟子们就应该要有智慧能够以圣言量这些事相上的道理来检验这个人出生时是不是真 三摩地

2018-07-21

佛陀具足三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智圆明等无量无边的真常功德,能够在十方世界来去自在,无有障碍,任运度化无量众生,永无尽期;而且具足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等十种称号。佛地的报身,则是为了成熟地上菩萨而出现的他受用身,报身常住不变,诸根相好,智慧光明,周遍法界,经常在色究竟天为诸地菩萨说 三摩地

2018-07-21

如能以善意行此四种布施供养,所获福报与供养佛陀没有差别。)佛言。有一比丘。坐得定意。有一优婆塞。见坐处不平。牵起示其安处。优婆塞后得五百劫不得安隐。何以故。断道念故。佛告诸。有说经慎莫其中断。断经罪重不可计。(佛说,有一个比丘正在坐禅入定,有一个居士看到他打坐的地方不平坦,就拉起比丘带他到一个平坦的地方,居士因此后世五百劫身心不得安隐,因为他打断了 三摩地

2018-07-21

 (原标题:佛陀身布施的例子---贫人本生) 三摩地

2018-07-21

在这些群众里,许多人有这样的疑惑:「世尊最初是因为什么样的因缘?发起无上菩提心,经过累劫修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成就佛道,利益无量无边的广大众生!我们也应当效法世尊,发心成道,来利乐安养众生啊!」阿难尊者了知众生心里的疑惑,就从座位上站起来,把身上衣服整理好,走向前对佛说:「世尊啊!今天在这里的大众,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疑惑:『世尊在最早以前,是因为 三摩地

2018-07-21

此非佛陀于法吝惜不施,乃因藏识极为平凡实在,极为现成,极为亲切,故难思议;若未先修四加行、断除我见,若无参究之过程及领受自性之体验,加以多世熏修之善根慧力,闻之往往不信,便生嫌谤,谤正法故,成地狱罪,难以救度;悯此众生,防其谤法,世尊故作遮止,不许弟子明说密意。是故向上一路,自古以来千圣皆不明说,不可思议故,难信难受故;是故一切弘法者必须谨防密意泄 admin

2018-07-21

我们可以从所说的内涵以及所讲述的道次第,是否符合“三量”的标准,举例来讲,看是否符合佛陀“至教量”“圣教量”的说法,是否符合“现量”实证的内容,也是否符合“比量”逻辑推论的这个道理。所以必须要符合“三量”。我们相信每个人都不愿意被人家误导,可是众生被误导的情形还是非常非常的多。所以说我们在 admin

2018-07-21

阿支罗迦叶是在家居士,阿支罗迦叶命终之后,这些声闻比丘就向佛陀请示,阿支罗迦叶被牛抵触而死之后,他是往生到哪里去了呢?他有没有证果呢?因为这是修学声闻菩提,想要实证佛法的人最关心的事情。释迦牟尼佛说:阿支罗迦叶已经般涅槃了,因为他已经知道法、次法。所以佛为阿支罗迦叶授第一记。什么是第一记呢?就是声闻的最高果位,就是阿罗汉果,表示这个阿罗汉已经可以般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声闻人,从根本上了解这个道理,他会相信并听从佛陀所说如来藏之理。为什么我们会有五阴呢?为什么会有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呢?就是因为众生都喜欢这个五阴。人类喜欢身体能够追赶跑跳碰,喜欢身体有力气,希望将来获得一个有力气的身体。,由于天身可以飞行,所以天人也贪着他的色阴。这样,如来藏就依于众生的这种贪着,帮众生出生了色阴,人间就出生人间的色阴 三摩地

2018-07-21

当时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里面,有一位阿那律尊者,因为佛陀呵责他懈怠,他就努力用功不休不眠,结果眼睛弄坏了;当这个眼睛、眼根弄坏之后,就跟这个可爱的眼根爱别离了,这就是苦。声闻人通过从三苦、五苦、八苦的观察,了知在这三界里面,没有一处可乐的,都是苦。再比如,出生时是一个有缺陷的(身)根,这就是怨憎会苦。我们这样观察后,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在三界六道里面 三摩地

2018-07-21

在《阿含经》里我们也看到,佛陀要度某人时,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如果此人能够接受这些道理,佛陀再为其解说声闻菩提及缘觉菩提,最后三转法轮时开演大乘法。佛菩提乘它是包含了前面四乘的内容。从五乘的道理,可以明确知道三乘的关系:由大乘之中,再分出的四乘来作为阶梯,这事实上都是佛陀为了度化众生最后成就佛道,而从人乘一直到佛菩提乘的施设。我们接下来探讨一 三摩地

2018-07-21

在《阿含经》里我们也看到,佛陀要度某人时,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如果此人能够接受这些道理,佛陀再为其解说声闻菩提及缘觉菩提,最后三转法轮时开演大乘法。佛菩提乘它是包含了前面四乘的内容。所以有人认为,先有声闻、缘觉,后面才有大乘,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还是有人说:大乘似乎是在部派佛教之后才兴起的。意思说:大乘成佛法道是在部派佛教之后才铺设完成的,这个 三摩地

2018-07-21

再看《阿含经》,在《杂阿含经》第八十经,佛陀说到圣法印,并讲圣法印可以令修学佛法的人知见清净。只是在说圣法印内容时,谈有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所有三昧。有些人就认为佛陀在这里是说三三昧,没说三法印。其实,三三昧就是三法印的意思。查阅《阿含经》其中的经典,有非常多关于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所有三昧,或是空、无相、无愿,或者空、无相、无作,阐明三三昧就是三 三摩地

2018-07-21

佛陀所教的真理里面,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更大的范围叫作佛菩提道。佛菩提道的范围谈到的菩提,里面有菩提这两个字;关于菩提,我们说,我们可以用《心经》上面所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些叙述的文字来描述菩提。其实菩提谈的就是,我们在《心经》上面所看到的,每一个人本来都具有的清净本心。这个本心本来具有的性质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本心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佛陀说:有为法是依无为法才能存在的,而无为法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所依,所以称为法身。如果没有如来藏,就没有二乘菩提可说,因为二乘菩提是依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来观察的,具足现观了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才能断除我见、断尽思惑,所以缘起性空观是依蕴处界而有的;可是,蕴处界却又依如来藏而有,佛在《阿含经》说:这个识─如来藏─来入胎、住胎,才会有色身,才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