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他细心谛听,越听越觉大乘佛法实在太胜妙了,其义理完全没有脱离佛陀精神。大乘的不少般若妙义是自己在过去所没有听过的,当下已感到自己确实对大乘存有偏见了。世亲初学大乘法味,正合心意。于是天天出席讲堂,听兄讲解大乘。遇有不明的地方,晚上再请兄长开示。世亲是绝顶聪明之人,深得法味后,越听越领悟,不等哥哥讲完,已经回小向大,成为大乘佛法的忠实信徒了。有一天, 三摩地

2018-07-21

佛陀也在《菩萨地持经》当中曾经这么说:具足发起菩萨性的有情,会显现出六波罗蜜多性相,让众生知道他是一位菩萨;譬如性种性的菩萨在布施波罗蜜多性相上,是本性就乐于布施不倦,无论自身的财物有多少,都能够平等的惠施给众生,心中总是欢喜而没有悔恨;如果没有财物可以布施的话呢,心中就会觉得很惭愧!看到他人布施也总是随喜赞叹;而对他人遭遇各种灾难而产生的恐惧,也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想要回复佛陀时代的大乘寺院气象,所以我们正觉祖师堂将来会有四位常住:三位是比丘,一位是童子(平实导师依据演讲当时正觉祖师堂常住人数说明,后来人数有陆续调整中)。将来正觉寺建好了,这个规模当然将会扩大,寺中的常住人员将会有童子、童女、比丘、比丘尼等四众,全部都是菩萨僧,要使佛世的大乘气象重新恢复过来。-----平实导师《人间佛教》第四章第一节<菩萨散处 三摩地

2018-07-21

佛陀说:智方四者:一者庄严菩提、二者离对、三者自利、四者利他。庄严菩提者,因修智慧获得初地、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庄严。修智慧故远离无明,令诸烦恼不得自在,是名离对。除烦恼障及智慧障,是名自利。教化众生令得调伏,是名利他。佛陀接着说,要供养智波罗蜜,要供养智方,事实上还有四个事情:第一个就是要庄严菩提,庄严菩提,佛陀就有说,是因为修智慧而获得 三摩地

2018-07-21

本电子报前几期已分别介绍了自公元世纪初开始,大约五百年间,在古印度的土地上,马鸣、龙树、无著及世亲菩萨们血脉相承,弘传佛陀的经过。今本篇所将述说者,则是大约在同一段历史进程里,发生在另一块土地上,即东土(中国)的佛法传承因缘。这一阶段大约是自东汉明帝(公元世纪初)开始,至东晋时代或齐末梁初(公元500年前后)之间。我们将以被尊称为万世译经师的鸠摩罗什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将以佛陀的第一义谛作为检择标准,来阐述龙树的菩萨行之典范。正如导师所说,今天的龙树菩萨修持境界,经由地地增上,当然更高于此间所述者。龙树菩萨行化事迹公元五世纪初,鸠摩罗什在长安译出了《龙树菩萨传》,这部传记是目前所见最早有关龙树生涯的描绘。龙树菩萨生于公元二世纪左右,南印度国婆罗门种族的后裔,自幼接受非常严格的婆罗门僧侣教育,天资聪颖,博学多闻 三摩地

2018-07-21

圣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阐明“如来藏法”,乃是在佛教刚刚步入像法时代之初期,他不但适时赓续了佛陀的正法,同时也是改写了后来佛教历史的关键人物。历代中国僧人憨山大师、慈舟大师、蕅益大师等等,及日本人汤次了荣,对此论均有著作阐述,此论萌发了中国及日本大乘佛法的种子,后世藉此因缘启蒙,而皈依三宝者甚多。公元2004年初夏,导师鉴于台湾广大佛弟子众 三摩地

2018-07-21

这就是世间佛陀、佛法、佛教僧人,佛门三宝的由来。《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诸佛境界不思议,一切众生莫能测;普令其心生信解,广大意乐无穷尽。」「佛不思议离分别,了相十方无所有;为世广开清净道,如是净眼能观见;如来智慧无边际,一切世间莫能测;永灭众生痴暗心,大慧入此深安住;如来功德不思议,众生见者烦恼灭;普使世间获安乐,不动自在天能见。」《菩萨优婆塞戒 admin

2018-07-21

所以佛陀说:有为法是依无为法才能存在的,而无为法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所依,所以称为法身。如果没有如来藏,就没有二乘菩提可说,因为二乘菩提是依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来观察的,具足现观了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才能断除我见、断尽思惑,所以缘起性空观是依蕴处界而有的;可是,蕴处界却又依如来藏而有,佛在《阿含经》说:这个“识”─如来藏─来入胎、住胎, admin

2018-07-21

佛陀的第二个名号是如来。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悲观、十二因缘,皆悉为利诸众生故。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我们除了讲到前面如来的名号外,另外这个地方又说到如来世尊修空三昧。三昧有很多种,我们前面已经稍微讲了,现在再简略地说一下。二乘人他所亲证的三昧、空、无相、无作三三昧,是因为亲证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八相如果是成佛选择跟我们的释迦牟尼佛一样,在五浊恶世成佛的话,那么这个成佛刚好就是具足这个八相,可以用佛陀成道的经历来讲。等觉菩萨百劫修相好已经完成之后,祂就会上生在兜率天,在兜率天的内院里面等待着人间的时机成熟。如果人间的时机成熟的话,祂就会从兜率天道直接下生人间,这个也是所谓的诸佛常法,也就是历来的诸佛都是会在兜率天里面观察人间的因缘状况, 三摩地

2018-07-21

佛陀具足三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智圆明等无量无边的真常功德,能够在十方世界来去自在,无有障碍,任运度化无量众生,永无尽期;而且具足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等十种称号。佛地的报身,则是为了成熟地上菩萨而出现的他受用身,报身常住不变,诸根相好,智慧光明,周遍法界,经常在色究竟天为诸地菩萨说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十无尽愿不是依着大悲心而发,而是只想着自我修证的私心而发,因为有私心就不是清净,那就不是《解深密经》所说的增上意乐清净,当然也永远无法成就究竟佛道,具足佛陀的果德。从这里来看,众生无边誓愿度,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既然是诸佛在因地行菩萨行时所发,乃至成佛之后也永不舍弃的殊胜大愿,那么诸佛成佛当然就不会选择像经典上所说的大部分众生都不得遇佛、不闻 三摩地

2018-07-21

佛陀是古代印度梵文Buddha的音译,简称为佛。为什么称为佛?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佛?首先要从佛的十号,就是佛陀的十种称号所代表的意涵来加以了解。佛陀的十号就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首先来说如来。如来是说,佛陀所宣说敷演的一切法教,都是依于亲证如实正慧而说,都是没有虚妄,没有变异,真实如理,没有颠 三摩地

2018-07-21

诸佛都是发言无二,凡是通达三乘法义的人,绝对不会愚于佛,也不会愚于法,也不会愚于僧;只有凡夫总是愚于佛、愚于法、愚于僧的;甚至有的人更是大胆的诽谤佛陀,说佛陀说法前后有二、自相矛盾,这些都是谤佛的说法。我们应当了解三乘菩提中的种种异同,就可以如实了知诸佛如来确实是正等正觉而且是无上的;所以,诸佛如来发言无二,因此应该称名为如来;而且,这个如来就是从 三摩地

2018-07-21

这九难的内容是什么呢?比方说,第一难是有所谓的孙陀利的梵志女毁谤佛陀,也毁谤五百阿罗汉;又譬如说,另外比方说是提婆达多从山上推山石下来,去压伤了佛陀的大脚趾;又或者说,佛陀有一次踩到了木头的尖刺,刺伤了脚;又或者说,在佛世的时候有所谓的毘楼璃王,他兴兵去攻打佛的自己的国家,那么把这个国家给灭了,也屠杀了不少的国人,那为了这个事情,佛陀也因此而头痛; 三摩地

2018-07-21

唯有解脱的佛陀,因为烦恼障与所知障都已经完全清净了,所以才没有任何的苦痛。接下来继续说:如果你不同意以上我的观点,那就是说,你认为佛身如同天人身一样会有苦吗?这就等同于愚痴人说:佛陀会生贪,而天人会生瞋一样。因为事实上,佛陀纯无所得,所以不会生起贪;而天人未离慢心的缘故,故有所得,有可能会生起瞋的想法;所以不可以说佛身造业,而天人身去受报。说同时有 三摩地

2018-07-21

这时候菩萨已永伏性障,并且成就一分道种智,就是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佛陀在《楞伽经》中所说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然后在佛前发十无尽愿,就是进入初地,成为通达位的菩萨,这就是见道通达的菩萨摩诃萨。进入初地以后,菩萨要修十波罗蜜多。分证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直到十地满心,生起了智云,成为了受职菩萨。菩萨进入初住位到十地满心 三摩地

2018-07-21

所谓出世间的三宝是指什么呢?就是指真正的佛陀、十方的诸佛!佛宝就有分法身佛、报身佛、应化佛(应化身佛)。为什么佛要这样来区分呢?因为这样才能够让我们了解什么是有情?因为在佛陀的境界来说,可以把这个有情的真正最后所成就的境界,能够让众生了解。所以我们要来简单说明一下佛的三身。譬如佛的法身,法身所指的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这个真心。这个法身是一切众生也都有,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八相如果是成佛选择跟我们的释迦牟尼佛一样,在五浊恶世成佛的话,那么这个成佛刚好就是具足这个八相,可以用佛陀成道的经历来讲。首先我们说生兜率是什么意思,这个意思就是说,当等觉菩萨百劫修相好已经完成之后,祂就会上生在兜率天,在兜率天的内院里面等待着人间的时机成熟。如果人间的时机成熟的话,祂就会从兜率天道直接下生人间,这个也是所谓的诸佛常法,也就是历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