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宋钦宗、孝宗分别封其为“日大师”和“大慧禅师”,圆寂后,孝宗再赐谥“普觉”。遭“罪”流放,不忘法克勤禅师从京都天宁寺回四川后,传法时与在四川组织抗金的右丞相张浚相友善,积极向张浚推荐徒弟宗杲,并嘱咐道:“杲首座真得法髓,奇不出,则无支临济宗唉!”张浚回朝后,于高宗绍兴七年(1137),邀请宗杲担任临 三摩地

2018-07-19

宋钦宗、孝宗分别封其为“日大师”和“大慧禅师”,圆寂后,孝宗再赐谥“普觉”。云游四方,学法传法宗杲生于北宋元祐十年(1089)十一月十日。10岁时便能阅读《华严经》。13岁入乡校,仅13天,“因与同窗戏,以砚误中先生帽,偿金而去”。崇宁四年(1105),宗杲17岁入宁国县山东慧云寺,依慧齐法师出家,并于次年受足戒(剃度)。 三摩地

2018-07-19

法演中有“三杰”,即“果”克勤、“鉴”慧勤、“眼”清远,时称“东山三”,而以“果”克勤最为著名。后来,法演去五祖山驻锡,克勤留住太平(今安徽省当涂县,一说今安徽省太平县。)宋徽宗崇宁初年(约1104年),以老母年迈,返回成都。翰林郭知章请他开法于六祖寺(今成都市昭觉寺)、大觉寺(今成都市宝光寺)等地 三摩地

2018-07-19

《大慧禅师赞》[宋]释慧远参禅阙典,学无功。破杨岐道,灭临济宗。直下单提,祖不犯令。掣颠掣狂,住双径峰。等闲拈却衲僧定命索,将错就错,名闻九重。阿呵呵,见也麽?竹篦触背,失钱遭罪。天道不放还,骊珠绝瑕颣。《大慧禅师真赞》[宋]陆游平生嫌遮老子,说法口巴巴地。若是灵利阿师,参取画底妙喜。大慧禅师赞[宋]释智遇前无释迦,后无达磨。骂雨骂风,祗要做大。黑漆 三摩地

2018-07-19

未悟者,未来开悟也,诚实为禅师之本,故名未悟禅师!一、阿育王寺和天童禅寺2013年,后学我工作之余,一个人先后游历了浙江省宁波市的阿育王寺和天童禅寺,当时阿育王寺正在大规模修缮重建,参观者很多,天童禅寺相对安静,坐落于山腰之上,古色古香,惊讶于宁波居然有如此古朴之寺院……可当时游历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两个寺院在中国教禅宗传承史上曾经起到的 三摩地

2018-07-19

到靖康元年,丞相吕舜徒奉赐大慧宗杲禅师紫衣,赐号“日大师”。宋高宗绍兴七年,受宰相张浚之请,主持杭州径山寺。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发生了至今教人唏嘘不已的事件。我们都知道,当年岳飞被十二道金牌招回,并被秦桧安上了“莫须有”罪名的故事。但少有人知道,在岳飞即将被押往风波亭处斩前,在整个朝廷都被秦桧压制的情境下,有一位出家人,全然 三摩地

2018-07-19

”下联对得天衣无缝,但希运禅师说的是法道理,而李忱谈的却是自己未来的龙庭之志。后来,李忱果然继皇位,是为唐宣宗,不知是不是黄檗这片灵山秀水使他东山再起了。山之有水,犹人之有灵。山之水何来?必得茂盛之植被。远望黄檗诸山,但见群峰重峦,古木参天,遥遥看去,直觉得树比山高,气象万千。有人总结出黄檗有六大景观:道场塔林、峡谷飞瀑、清泉幽径、奇石险峰、古木香茶、名 三摩地

2018-07-19

身为一代高僧,大慧宗杲禅师推动了中国禅宗教思想的发展。大慧宗杲禅师是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人,大慧宗杲禅师原姓奚,是安徽宁国人士。7岁时,大慧宗杲禅师前往东山慧云寺出家,第二年,受具足戒。不久之后,大慧宗杲禅师外出参访,期间,大慧宗杲禅师拜访过湛堂文准、洞山微等众多家名士。宣和年间,大慧宗杲禅师和圜悟克勤在开封生活,等到大慧宗杲禅师大悟之后,就跟随 三摩地

2018-07-19

”诸与众生,惟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蹤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惟此一心即是,与众生更无别异。自慧能起,“即心即”说便为天下学禅者普遍接受,成为人所共知的事实,从达摩来东土传法,即倡导直指人心,见性成 三摩地

2018-07-19

临济宗是中国教中禅宗五家之一,由于此宗的开创者义玄,在河北镇州(今河北省正定县)的临济禅院举扬一家的宗风,后世就称它为临济宗。义玄(?——867)是六祖慧能下的第六代,曹州南华县人,出家后广究毗尼及经论,既而到各处参学。首先参谒洪州黄檗山的希运禅师,问“如何是法的大意?”三度发问,三度被棒打,于是向希运告辞,希运叫他到高安滩头去参谒大愚禅师。 三摩地

2018-07-19

宣宗重兴法。召入对御前草圣遂赐紫衣。仍预临洗忏戒坛。号十望大德。性情节操矗然难屈。老思归乡。终于本寺。弟子鉴宗敕署无上大师。亦得闲之笔法。闲常好将霅川白纻书真草之踪。与人为学法焉。唐高丽国元表传(全清)释元表。本三韩人也。天宝中来游华土。仍往西域瞻礼圣迹。遇心王菩萨指示支提山灵府。遂负华严经八十卷。寻访霍童礼天冠菩萨。至支提石室而宅焉。先是此山不容 三摩地

2018-07-19

东南海中诸国昆仑誓师子洲等。经过略遍乃达天竺。礼谒圣迹。寻求梵本。访善知识一十三年。咨禀法训思欲利人。振锡还乡独影孤征。雪岭胡乡又涉四载。既经多苦深厌阎浮。何国何方有乐无苦。何法何行能速见。遍问天竺三藏。学者所说皆赞净土。复合金口。其于速疾是一生路。尽此报身必得往生极乐世界。亲得奉事阿弥陀。闻已顶受。渐至北印度健驮罗国。王城东北有一大山。山有 三摩地

2018-07-19

许一时外学。颇精吟咏得骚推之体。翰墨工外小笔尤嘉。粉壁兴酣云山在掌。恒言。吾慕僧珍道芬之六法。恨不与同时。对壁连图各成物象之生动也。然真放达之士哉。或振锡而游纵观山水。或蹑屩而至历览市朝。意住则留兴尽而去。或东林入社。或南岳经行。悟宗旨于曹溪。宁劳一宿。访神仙于阮洞。拟到三清。事以志求时无虚度。此外采药于山谷。救病于旅僧。惟切利他心无别务。洎梁 三摩地

2018-07-19

生在家化行神甸。护珠言戒止水澄心。每嗟靳固之夫。不自檀那之度。乃于建中中造曼殊堂。拟摹五台之圣相。议筑台至于水际。竭惧伤生命俾立三日道场。咒其多足至无足。当移窜相避。勿成某梵行之难。将知至诚所感征验弗虚。掘土及泉了无蠢动焉。常以复素为漉袋。遇汲有虫投诸井坎。时号护生井。恒盈不涸。又观其飞蛾蠛蠓错认火明为可飞之路故犯之。乃铸铜蟾为息烟调。天下传其制 三摩地

2018-07-19

池上屋经楼皆成所造。穿池之际获古石铭云。百年为市而后为池。自隋朝置都立市。至于时正一百年矣。仪凤二年望气者云。此坊有异气敕掘之得石函。函内贮舍利万余粒。光色粲烂而坚刚。敕于此处造光宅寺。仍散舍利于京寺及诸州府。各四十九粒武后于此始置七宝台。遂改寺额。成公居之行其激劝。多以崇福为己任焉。唐五台山昭果寺业方传释业方者。即解脱禅师之法孙也。身长七尺五 三摩地

2018-07-19

有一室甚宽敞。人无敢到者。云鬼神居宅焉。尝有律师恃其戒行夜往念律。见一巨人以矛刺之。狼狈下山逡巡气绝。又持火头金刚咒僧。时所宗重。众谓之曰。君咒力无双能宿彼否。曰斯焉足惧。于是赍香火入坐持咒。俄而神出以手揽足。投之涧下。七日不语精神昏倒。虚闻之曰。下趣鬼物敢尔。即往彼如常诵经。夜闻堂东有声甚厉。即念十一面观音咒。又闻堂中似有两牛斗。像皆振。咒既 三摩地

2018-07-19

晚岁以迳直之门莫如念。每谓人曰。我闻经言。犯一吉罗。历一中劫入于地狱。可信。又闻经说。一称阿弥陀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则未之信。人难云。何故生大邪见。俱是言急须念。久则三昧现前。乃于国清寺兜率台上昼夜精勤念。忽预辞道俗云。生西方去。令亲识为吾设斋终日。于中夜无疾而化。时有金色光明来迎。照数百里江上船中。谓言天晓。迟久方明。始知智之往生矣。唐 三摩地

2018-07-19

而恒念弥陀号。虽巧历者不能定算数矣。确志冥心未尝少缺。及预知报尽谓瞻病者曰。山僧多幸得诸天人次第来迎。藏又言吾瞑目闻往净土聚诸上善人散花方回此耳。正当舍寿合掌念。安然而终矣。唐汉东山光寺正寿传(慥禅师)释正寿者。不知何许人也。风仪峻整节概高强。肩锡曳囊宗师皆谒。然以因缘相扣附丽有归。于南塔慥禅师门。决开疑网。密修资益。后寿杜默于随部山寺。人皆不识 三摩地

2018-07-19

或于寺观店肆壁书经道法。以至歌诗鄙俚之词。靡不集其笔端矣。与之语阿唯而已。里人以神圣待之。刺史于公患其惑众。系狱诘之。乃以诗通状。辞意在闽川之西东。然章句靡丽。州将异而释之。又详其旨疑在海中。得非杯渡之流乎。行旅经过必维舟而谒焉。辩其上下峡之吉凶贸易经求物之利钝。客子恳祈。唯书三五行。终不明言。其事微密验。时荆南大校周崇宾谒之。书遗曰。付皇都勘。 三摩地

2018-07-19

遂于仿多宝塔处。结庵而止。乃发愿曰。我依化院建置一所住持。日居月诸信施如林归依者众。遂召工匠有高价者。誓不酬之。乃于易州千里取乎玉石用造功德。细妙光莹功侔所见。其壁乃王府友吴道子之迹。六法绝妙为世所尚。此院前后工毕。因号法华耳。英说法住持。其齐整若剪裁焉后无疾召门人嘱付而终。春秋七十五。今坟塔存矣。唐五台山华严寺牛云传释牛云。俗姓赵。雁门人也。童 三摩地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