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基本上,我们一般人只要听说修定,直接想到就是要把腿盘起来坐在上,就好像老入定一样。大家总以为说用七支坐法,有模有样的正襟危坐着,不许别人来打扰,以为这样就是在修定,其实这样叫作定相,是修定的一种表相。透过这样的定相,我们应用一些方法,譬如说数息法、观心法、观念的起处,或者是持名念佛等等方法,使我们的心渐渐的安定下来了,妄想就渐渐的变少。到后来连妄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一般人只要听说修定,直接想到就是要把腿盘起来坐在上,就好像老入定一样。大家总以为说用七支坐法,有模有样的正襟危坐着,不许别人来打扰,以为这样就是在修定,其实这样叫作定相,是修定的一种表相。透过这样的定相,我们应用一些方法,譬如说数息法、观心法、观念的起处,或者是持名念佛等等方法,使我们的心渐渐的安定下来了,妄想就渐渐的变少。到后来连妄念也很少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一个例子是古时候的黄蘖禅师,他是禅宗公认的证悟者,内容如下:【昔日黄蘖和尚路逢异同行,乃一罗汉。至天台,值江涨,不能济,植杖久之。异以笠当舟,登之浮去。黄蘖指而骂曰:这自了汉,我早知汝,定捶折其胫。异乃叹曰:道人猛利,非我所及!】(《古尊宿语录》卷四十八)解释如下:有一天,黄蘖禅师在路上遇见一位奇特的人,这个人是个阿罗汉,而且是有神通的 三摩地

2018-07-23

三藏才见师,便礼拜,立于右边,师问曰:“汝得他心通耶?”对曰:“不敢!”师曰:“汝道老即今在什么处?”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去西川看竞渡?”师再问:“汝道老即今在什么处?”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在天津桥上看弄猢狲?”师第三问,语亦同前。三藏良久,罔知去处。师叱曰:“遮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藉由诵经也能够逐渐让自己具足对于佛法的信心,以及发起菩萨大愿。单单从这个面向来看,如果能藉由读诵经典,发菩提心,生起菩萨性,那就已经有非常广大殊胜的利益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有许多人诵经的关系,使得经本可以继续流传在人间,有利于现在或未来的有缘人,可以有比较多的机会接触经典,进而进入佛法中修学,因此无形中也等于是在接引众生。而且有许多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离欲与正淫并不互相冲突,一位离欲的初禅人,其色身的功能仍然与正常人无异,若其配偶并未想要修离欲行,恐眷属对于佛法修行有怨言,则菩萨仍然可以被动配合眷属而有一般正常夫妻间的正淫之行;最后身菩萨及妙觉位的维摩诘菩萨,在成佛前都还示现娶妻生子,可见是仍有欲行而无欲心,因为他们都是在二大阿祇劫前就已入地而离欲了,也在一大阿祇劫前就已断尽欲爱的习气种子了 三摩地

2018-07-23

近代高虚云和尚说: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要紧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人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做不到,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从以上虚云老和尚的开示,便知参禅必须具备一念不生的工夫。而这一念不生,是对一般人而说的,真有这种工夫的人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信根之四预流支,首先要亲近善士听闻佛法,对佛法如理思惟后,产生了信心与出离的欲念,成就了对佛、法、、戒四不坏净,依四圣谛与八正道,法随法行的完成解脱涅槃之道。如偈云:信地为根基四谛慧日照八道甘露水时时勤浇灌身心法常念四禅定苗身所作不唐捐幼苗成幢树如因陀罗柱八风吹不动四双与八辈三七道所成日种之所说宝山勿空回每年从秋入冬,北方大批成群候鸟,皆会迁 三摩地

2018-07-23

在上一节中,说到阿罗汉与菩萨的重大的差异:阿罗汉所断的是一念无明,若是利根精进者,一生便可取证阿罗汉者而解脱生死,菩萨则不同,菩萨要在三大阿胝劫中努力摄受众生、护持正法,在度他的过程中而成就自就,如此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而双断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而成就佛果。无论是修行的时劫,还是摄受众生、住持正法,阿罗汉皆无法与菩萨相比拟,菩萨三大无量数劫精勤地以正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也不会有一天,所有的菩萨都入圣位了,结果其中有一个人他还在谈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还在对于他过去的世间故事还在津津乐道,这样的人根本还离圣位很远很远,所以我们的眼光要远大啊,不要这样懈怠啊!那什么时候,这个跨越第一大阿祇劫的光景才会到呢?答案是这很快就会到,你要去想,那个光景很快就会到!就是说,你会在菩萨摩诃萨的位次上,和其他同见同行的菩萨摩诃 三摩地

2018-07-23

第四、不应忍受众生谤佛以及诽谤大乘胜义。这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谤法、谤贤圣的那些人。四阿含诸经中常常会看见:有时候阿罗汉会击椎——也就是打云板——打云板就是要召集所有的众;击椎的声音散出去以后,佛陀就以佛眼观察,就跟阿难讲:阿难啊!某某阿罗汉今天要师子吼了!我们都去现场吧。去到那边,等到佛一坐定,比丘也都集定了,那位阿罗 三摩地

2018-07-23

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瞋痴等悉能忍之;能忍“难忍、难施、难作”,名出世忍。善男子!菩萨若值他人打骂轻贱,毁呰恶口骂詈,是时内心无加报想,菩萨虽作如是忍事,不为现在,但为后利。有善报之,恶则不反。善男子!有是忍辱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是忍辱,有是忍辱是波罗蜜,有非忍辱非波罗蜜。是忍辱非波罗蜜者,所谓世忍;声 三摩地

2018-07-23

”经中提到,当时诽谤打骂常不轻菩萨的佛门四众,之后受报两百亿劫,都无法遇到佛、法、三宝;然后还有千劫的时间,在阿鼻地狱中受苦;终于到了无量劫后释迦牟尼佛时代,才来到佛座下听闻《法华经》,还是被常不轻菩萨——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所度了。释迦世尊就是以大悲为生因发菩提心,然后以大悲心修忍辱,才能够疾得成佛。因为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快 三摩地

2018-07-23

面对这样的危险,这个穷人,就是这位修行的菩萨,他是没有丝毫的恐惧,他只是一心一意地忆念着三宝的功德,能够归依佛、归依法、归依,严守戒律不敢有所违犯;每天早晚三次,都能够诚心地忏悔自己的身口意三业的过失,能够自责其心、永不复作。因为有慈心的关系,又自己能够愿意发大愿,他发的这个大愿,就是希望十方所有的众生身心都能够解脱自在,没有烦恼恐怖,不会像我现 三摩地

2018-07-23

依正信正解,信就是信佛、法、和深信因果,知道一切业悉有果报;解就是解心。信佛、法、是佛开示持戒清净的第一个妙法,能够深信佛法三宝,是迈向佛菩提大道的第一步。修学佛法最基本的行持就是信,信则能入,佛说那是菩萨因的初发心,能长养最胜智慧门,长养一切善根。我们对佛法要有信心,生活在这个五浊世间,不论遇到的是顺境、逆境,知道那都是本无今有,一时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为什么会是尊贵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130中,佛就已经这么开示了:「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独觉菩提,所获福聚不如有人教一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憍尸迦!若教有情令趣无上正等菩提,则令世间佛眼不断,所以者何?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如来应正等觉,证得无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在《贤愚经》中对阿难尊者的开示说:过去久远阿祇劫之前,在这南阎浮提洲有一个大国,国王名叫慈力,他统领了南阎浮提洲八万四千个小国王,手下有佐助大臣一万多名,王宫里也有后妃、眷属、侍女二万多人。慈力王人如其名,具足了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永远都以慈悲心愍念一切众生,从来不曾有所懈怠厌倦,并且时常教诲臣民百姓要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 三摩地

2018-07-23

)五、炉香赞    炉香乍爇(ruò)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六、顶礼十方大乘三宝(三称三拜)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尊法 &nbs 三摩地

2018-07-23

这里要说明的是,八关斋戒又称为八关戒斋,是指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二众,于一日一夜暂时离开家庭去到出家团中居住,以学习出家人的生活;在这一日一夜中必须严守八种禁戒,就是:第一、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淫,因为是学习出家生活,当然就连夫妻间的正淫也不可以;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饮酒;六、不涂饰香鬘及歌舞观听,就是不涂脂抹粉、插花、戴珠宝,不看不 三摩地

2018-07-23

」「说四众过、自讚毁他」两戒主要乃是避免成就破和合的过失。因此团中调查事情,应当「如实说」而非隐覆片段说,如实才是维护团和合的重点。为护制,乡愿不说亦是有犯之嫌疑。【若诸菩萨为欲贪求利养、恭敬,自赞毁他,是名第一他胜处法。】——《瑜伽师地论》卷40〈10戒品〉【菩萨为贪利故,自叹己德毁呰他人,是名第一波罗夷处法。】——《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