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为单单是无意错说佛法的大法师们,若是依照阿含诸经的标准来算,那已经是得到无量罪了,更何况是为了维护名闻、利养、眷属等等法,而去故意诽谤说正法的大法师们,那又是怎么能够可以免除无量重罪呢?因为单单只是诽谤声闻法的正法的时候,那就已经是地狱罪了!更何况是诬谤……你所诬谤的乃是最胜妙的如来藏法、一切种智唯识增上慧学的法,而这样诽谤大乘胜妙法 | admin 2020-04-07 |
![]() |
因阿赖耶识○○○○○○○○○○,故纵使经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等等。九点半左右通知要验收,于是与其他四位学员一同入小参室报告。轮流报告完以后,主三和尚补充后又出一道考题:…………。这是因应二○○三年退转那批人,提出阿赖耶识由真如所生,故○○○○○○之状况而施设之考题。于是便回座位思惟整理。 | admin 2020-03-03 |
![]() |
(《优婆塞戒经》卷6)每个人的色身是不坚固的,百年后就会坏掉;所以要用这个不坚固的色身,拿来当作工具,去换取未来三大无量数劫后的坚固法身,乃至在这一世就要先换得第八识法身。也就是说,我们要用这个色身当作道器,修习六度波罗蜜,熏习第一义谛知见,锻炼动中定力以及参禅功夫,来寻找生命的实相──第八识如来藏。《优婆塞戒经》卷6接着又开示说:以不坚财易于坚财。( | admin 2020-02-21 |
![]() |
那你说他去地狱里面的话,就该死一次就好了吧?不是如此,地狱是自心境界所现起的,要在里面待多久呢?也是要看自己自心地狱里面的种种果报因缘,他有可能要在地狱里面经过长劫。那你说:好吧!长劫没有什么了不起,我就在里面长劫过这日子,但是这个对方我是一定要杀的。可是这边还要提醒,那里面的长劫的每过一天的二十四小时,却是属于天界的可能是非常多的岁月。那你说:非 | admin 2020-02-21 |
![]() |
因为忍辱,你要知道你要的目标是什么?我为什么能够忍辱?这我本身是不是存在呢?我在忍什么事情呢?我忍了这事情,对于我、对于他、对于这件事情有没有帮助呢?如果都没有作一分思惟,这样忍辱,你一定忍得非常痛苦,你一定没有办法自己可以在里面快乐地修学,更别提说你还可以在无量劫来修持忍辱了。所以忍辱的波罗蜜,是根据正理的;比如说一个人,他如果常常瞋恚,他会得到 | admin 2020-02-21 |
![]() |
但《优婆塞戒经》除了现报、生报、后报这三种业之外,又有说无报业,或许有人乍看之下会心生怀疑,那不是跟前集节目,引释迦世尊在《大宝积经》中告诫弟子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的圣教有所冲突?其实不然,因为《大宝积经》的偈中,已经设定了假设的情况,就是以假使经过了千百劫长的时间,而过去所造作善行恶行的业力还没有消除作为前提条件。这不也 | admin 2020-02-21 |
![]() |
释迦世尊在《大宝积经》中告诫弟子们:【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卷57)就是强调业力是无可逃避的,不管善业或恶业在没有失坏灭除以前,有业就会有果报;今生不受报,来生不受报,就是千千万万生,业力照样存在,只要因缘和合还是要受报的。像学佛人熟知的《慈悲三昧水忏》,它的作者唐朝晚期的悟达国师,曾经述说这一忏悔法门的缘起 | admin 2020-02-21 |
![]() |
换句话说,除了堕落地狱接受极重的纯苦恶报以外,一定会有同样的余报;什么样的余报呢?就是要去饿鬼道受无量苦,历尽多劫之后,再转到畜生道受无量苦,再历尽多劫才能够生到人中,生在人中的果报还是五根不具足、盲聋瘖哑,并且将会生在边地不闻佛法的地方,这个都是属于余报。正报最主要是在地狱的果报,说辗转是因为地狱报完仍不能马上回到人间,一定要受余报,所以说辗转。 | admin 2020-02-21 |
![]() |
堕入地狱道后回到人间其实是有顺序的,不是在地狱受完罪以后马上回到人间,而是在地狱受完纯苦重报以后,先去饿鬼道受生,多劫领受种种苦难而报尽了,再去畜生道多劫领受苦报受,报尽了才能够回到人间,都是依着这个顺序辗转回到人间来的;而且佛说初回到人间的时候,前五百世盲聋瘖哑,或当瞎子,或当聋子;耳朵聋了就只好当哑巴,甚至于不瞎不聋,就只是喉咙发不出声音。而且 | admin 2020-02-21 |
![]() |
过去无量劫来,心起嫉妒与众结怨,来世果报当然得到众生对于自己不被尊重的果报,于群众得不到敬重;也因见他人得利,心生恼热;见他人失利,见猎心喜;于他人好名誉起嫉恶心;若见别人失去名誉,心起大忻悦;如是习气相继熏染,故而在修行道业当然易起杂染,退菩提心、毁佛形像、退道业心;对于自己父母无心奉侍,也会对于贤圣者轻蔑教授,继而忌妒毁谤;障碍他人修学佛道,对 | admin 2020-02-21 |
![]() |
然而,其实三大阿僧祇劫之中,所应修的福德是很广泛的,这里只能举少数几个例子,也就短暂的一世、两世之间的因果,作一个简单的说明。当然还有其他的经论之中,也曾经提到这一些所施物与未来果报的关系,譬如说《佛说布施经》、《大智度论》等等;这个部分,就可以自己阅读参考了,然后看看有没有是自己可以受用的。------《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21集如法财施的果报 | admin 2020-02-21 |
![]() |
阿难尊者曾向世尊请示:何时迦毘梨才能脱离鱼身?经典里面是这样开示:【阿难问佛:何时当得脱此鱼身?佛告阿难:此贤劫中,千佛过去,犹故不脱。尔时阿难,及于众人,闻佛所说,怅然不乐,悲伤交怀,咸共同声,而作是言:身口意行,不可不慎。】虽然经过了千佛出世这么长的时间,迦毘梨都没有办法脱离鱼身,真的是值得我们警惕!因此无论落入三恶道中的任何一道,都是非常痛苦 | admin 2020-02-21 |
![]() |
但是假使有人造了极多的世间福德,但是因为诽谤正法,或者协助破坏正法而下了地狱,几十大劫、几百大劫以后回到人间来,还是可以享受这一世所造世间善业的福德,别人无论如何都无法拿走你的福德;因为这个善业种子在你心田种下去以后,种子在你心中,谁也抢不走。可是如果在行善之时又造作了帮助破坏正法的恶业,也一样要受果报,而且还得要先受报。这就是重业先报的法界定律。 | admin 2020-02-21 |
![]() |
在大乘法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在末那识上面做文章的,因为众生的解脱与轮回都是以祂的执着与否作为主要原因,而且一切种智的亲证与内涵,也都离不开祂的自性,所以说祂是佛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这个末那识也就是无始劫来不曾间断过背后的你!祂才是真正的你自己;虽然这个你也是可以灭除的,就好比定性声闻舍寿的时候,可以灭除意根而入无余涅槃一般;除此之外,祂会陪着你永不 | admin 2020-02-21 |
![]() |
但是一切众生唯除成佛,否则各自的第八识除了含藏会障碍解脱的烦恼障外,同时还有着会障碍成佛的无始无明所知障,因此第八识,在所知障的法执未破或破而未究竟断尽之前,就还有异熟性须受变易生死,只是在烦恼障的种子现行未断时,引生分段生死的阿赖耶性特别显着,所以称为阿赖耶识;等到烦恼障种子现行断尽,第八识舍去阿赖耶性,不再有分段生死,但仍有烦恼障习气种子未断, | admin 2020-02-21 |
![]() |
佛陀之所以能够成就这些功德,就是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辛勤地修佛菩提道,然后来利益众生;同时获得一切种智,已经除了一念无明、无始无明,让祂的自心如来,这个真如心究竟清净了。对于佛陀之所以成佛,要相信有这些功德,以及佛的福慧已经完全具足;因为这样子,所以对佛陀信能够坚固,而懂得要恭敬供养。那么这样的对佛陀产生信而恭敬供养,这种善根不可穷尽,可以让人因为这样 | admin 2020-02-21 |
![]() |
今天所要谈的是旃阇摩暴志谤佛,这个佛典故事来自于《生经》卷1的开示,其中旃阇摩本是婆罗门名,翻译为暴志,今世出家为比丘尼,于过去久远劫以前,因为买卖不成起瞋,而于今世毁谤佛陀的真实故事。所以佛借这因缘,诉说往昔的因果关系,其内容大致如下:有一天,世尊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千两百五十位弟子在一起,当时波斯匿王请佛及比丘们前往宫中,接受波斯 | admin 2020-02-21 |
![]() |
从上面说明可知,由于共业有情的如来藏,共同变现了山河大地的器世间,以及自己的如来藏变现了五根身,以此来摄取外境及作种种分别,因而造作了种种业,不论是善业或者是恶业,统统由自己的如来藏执持着,并且将这些业种带到未来世,纵使经过一百劫这么久,于因缘成熟时,还是要受果报,还是要受善业、恶业的果报。正如暴志比丘尼,前身是一位女子,因为珍珠被世尊的前身买走了 | admin 2020-02-21 |
![]() |
这些世俗上或连科学上都无法解释的奇怪现象,在佛法上都能得到解答,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心,从无始劫来就帮我们储存每生每世所造作无数善恶业的种子,这些种子当中有与他人具共业性的,会与他人心中的同类的共业种子互相牵引,促成未来世共业果报的现起,其他不与他人具共业性的别业种子,则会造就未来世与他人完全不同的生命现象。像那对头部相连的伊朗姊妹,因为过去生的 | admin 2020-02-21 |
![]() |
世尊说:我于无量百千亿劫,具足修行十波罗蜜摄取众生,建立令住未曾有乐,我从彼无量百千亿劫阿僧祇波罗蜜,生实际身。实际身就是以实际为究竟转依,而发起的毗卢遮那佛的法性身。但是一切深悟的菩萨们,都能现前观察自己所转依的第八识实际,都是无余涅槃的境界;而且现见无余涅槃的境界相,其实都是与无明众生同时同处。所以一切凡夫众生与声闻、缘觉、菩萨们都一样,都是住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