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来世还要接受恶色、恶力、恶名,他在地狱的色身是很容易被毁坏而且丑陋的,也没有什么力气,所以狱卒轻轻把他一踢就踢走了,根本无力抵抗;后世的地狱境界中也是恶名声:狱卒们一天到晚吆喝他们、辱骂他们,精神上也同时承受种种痛苦,下堕地狱要受这些长寿、长劫的尤重纯苦,这叫做后世的恶业恶果。如果地狱受报完了,去饿鬼道受苦;饿鬼道中受完苦报了,还要去畜生道受苦;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盘,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楞严经卷六》★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戒者,谓在家或出家修习佛菩提道者,为求三大阿僧祇劫以后得成佛菩提果,究竟成佛,是故受持菩萨戒,一受永受,尽未来际。声闻戒唯受一世,戒体不至后世;若到后世时,必须重受方能重获戒体;菩萨戒则是有受无舍,一受永受,随于菩萨尽未来际,是故寿终后戒体不失,穷未来世直至成佛。菩萨戒者少诸戒相,不类声闻戒之繁琐,重在心地戒之受持;即使身口无犯,若是心中犯者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淫欲之罪吾今当说汝等一心听淫浊恶万行没溺诸禅定障蔽解脱道善男子女等欲求解脱道远离三界狱火坑五欲河汤火寒冰山解脱生死畏持心如诸佛当持不淫戒欲求长寿天寿命无量劫梵天转轮王富有七财宝持心如诸佛当持不淫戒欲得见诸佛闻法证道果具足六神通游诸十方国持心如诸佛当持不淫戒淫有十过患。何等为十。一者贪淫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释受五欲乐。心如偷食狗常醉不醒。没于五欲驶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来世还要接受恶色、恶力、恶名,他在地狱的色身是很容易被毁坏而且丑陋的,也没有什么力气,所以狱卒轻轻把他一踢就踢走了,根本无力抵抗;后世的地狱境界中也是恶名声:狱卒们一天到晚吆喝他们、辱骂他们,精神上也同时承受种种痛苦,下堕地狱要受这些长寿、长劫的尤重纯苦,这叫做后世的恶业恶果。如果地狱受报完了,去饿鬼道受苦;饿鬼道中受完苦报了,还要去畜生道受苦;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咒盗:盗因、盗缘、盗法、盗业,乃至鬼神有主物、劫贼物,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缘、淫法、淫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萨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将来如果要回归在家身相,要过将近一大无量数劫再来回归,开始让众生磨,让众生诽谤,你去习惯它,这叫作除习气种子。可是在初地之前,你最好是以出家身去修行,遮障会比较少。这当然不是指现在佛教界的情况,因为现在佛教界的情况,出家求悟真的很困难,各道场都会限制你:你只能修师父教你的法,别的统统不许学,更不许去外面受学。但一般而言,在三贤位中的修行是以出家身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智度论卷十三则举出:不恼害、不劫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绮语、不饮酒等八者。诸经中举出多种有关持守八斋戒之功德者,例如中阿含卷五十五持斋经、增一阿含经卷十六均谓,受持者于命终后必生于欲界六天,不堕三途八难;优婆塞戒经卷五之八戒斋品亦云,可除去五逆罪,并灭除其余一切之罪障。(斋戒引申)我国儒家自古亦有斋戒之说,论语谓:‘斋必变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故劫初圣人,教人(在六斋日)持斋修福,以避凶衰。在六斋日修六念法门一、念佛:佛为慈悲导师;二、念法:法为诸佛之母。(念三十七道品诸法、四弘誓愿等)三、念僧:僧为人天福田;四、念天:天上长寿安乐;五、念戒:持戒三业清净;六、念施:普施一切贫穷;受持八关斋戒的时限一、受持时限为一日一夜。如果要三日、四日持此戒,必须舍而重受。不得一步到位,非终身戒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时,宝藏如来知彼比丘心中所念,即时便笑,口出五色光,而告之曰:’汝今,比丘,将来无数阿僧祇劫当作佛,号曰灯光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时,长老比丘欢喜踊跃,不能自胜,身心坚固,意不退转,颜色特胜,不与常同。“时,彼牟尼女人见彼比丘颜色殊常,即前问曰:’比丘,今日颜色极为殊妙,不与常同,得何意故?‘比丘报曰:’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时,宝藏如来知彼比丘心中所念,即时便笑,口出五色光,而告之曰:’汝今,比丘,将来无数阿僧祇劫当作佛,号曰灯光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时,长老比丘欢喜踊跃,不能自胜,身心坚固,意不退转,颜色特胜,不与常同。“时,彼牟尼女人见彼比丘颜色殊常,即前问曰:’比丘,今日颜色极为殊妙,不与常同,得何意故?‘比丘报曰:’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超越九劫出弥勒前。如是阿难。勤苦行道六十劫。布施手足鼻耳头目肌肉妇子男女好衣被饮食故。降伏六十亿魔。三十四亿得佛道。佛语阿难若使一切人知布施之福如我所知者。穷乏糊口得一食自饭继命。若不食此便死者。则当不自食与善人令受。阿难。我念昔世时所布施。用是故面色明好照曜。笑光从口出遍三千大千世界。佛说是经时。四千二百比丘起无余意得解脱。八十那术诸天人发无上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我们这个年代是五浊恶世:见浊、众生浊、命浊、劫浊、烦恼浊。在五浊恶世中,人寿大约不超过百岁,学到的教训都不够多,也因为福德较薄才生在此时,因此不是每个人都是好人,多多少少都会干一点小恶事,乃至有人专干大恶事。一般人则常常是尔虞我诈、细心提防恶人;正因五浊恶世人们心性不善良,所以在这年代一日一夜持八关戒斋,是对每一个人都有利益的:大众知道这一整天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受十善戒经十施报品第二佛告舍利弗汝今应当知一切受生者无不爱身命是故应行施普慈等众生视众如眼目是名不杀戒过去来今佛一切智所说恕己可为喻勿杀勿行杖若见杀生者如刀刺其心普视众生己无异持是不杀生天上常值诸佛菩萨众所以受持不杀戒为施一切无畏故命终生于忉利天象马玉女相娱乐梵天摩尼琉璃殿色如白银黄金花常坐七宝妙座上金机宝器七宝花无量天女作妓乐捧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无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十、临终欢乐有念佛的功夫,但尚没有得到一心不乱,担心临命终时没有把握往生的人,必须持此斋戒。《药师经》说,受持此斋戒的人,凭此种善根,如果听到药师如来的名号,临命终时,将有八位大菩萨来迎接他往生净土。(《药师经》云: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以此善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人明白逃过劫难,决定一起动身前往舍卫国觐见佛陀;在路上,遇到四百九十八位旅人,彼此打过招呼之后,方知一行人刚从佛身旁离开。「佛说的经教,我们实在听不懂,只好各自回家。你们呢?」二人把上述奇遇详加叙述之后,强调鬼神对戒行清高的人十分敬畏。,心开意解,决定一起回去觐见佛陀。于是,这五百人,见佛、听法、出家,漏尽意销,同证阿罗汉果。 (原标题:自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且持五戒的人,可以不再入三恶道受长劫的恶报;另外,每受一戒又有五位善神来守护,所以说持五戒的功德非常的大。我们前面提到,菩萨之前在修学人天善法的时候,就已经修学了五戒十善。那么,为什么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再受五戒呢?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有解释说:归依三宝之后再受五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尊所开示的第一义正理,所以这时候五戒就称为第一义戒;而如果没有依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且持五戒的人,可以不再入三恶道受长劫的恶报;另外,每受一戒又有五位善神来守护,所以说持五戒的功德非常的大。我们前面提到,菩萨之前在修学人天善法的时候,就已经修学了五戒十善。那么,为什么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再受五戒呢?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有解释说:归依三宝之后再受五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尊所开示的第一义正理,所以这时候五戒就称为第一义戒;而如果没有依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二所说:「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所以我们对于受戒的问题都是鼓励学子能受即受,因为受持菩萨戒能够超过三劫的生死之苦,所以应该受。那五戒又是比菩萨戒更单纯的戒律,也是更基本的戒律,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参加菩萨僧团之共修及弘法事务,亦当谨慎小心;菩萨僧团之成员,修证层次之高低有别,性障深浅亦异;有甫入七住十住之习种性菩萨,习性仍重、仍在熏习佛法者;有已入十行位之道种性者,有已入十回向位之性种性者,亦有已入初地以上之圣种性者,千差万别;是故于修共事之时,慎勿播弄是非,免造破僧断头罪;此罪犯已,戒体随失;不通忏悔,必下地狱;七十大劫受无量苦,三贤十地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