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例如:遭遇劫难未必是祸,丧子未必是凶,重病痊癒未必可喜,延寿未必可贺,得财未必是福,家难未必不幸,谋事得成未必可庆,谋事不成则未必可悲。因为世间法本来就是虚妄无常,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面对这些苦、空、无常、无我的世间法的变化当中,来参透这些道理,而逐步发起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的智慧。因为这才是学佛人最重要的目标啊!另外,身为佛应该都要知道,修学佛法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总之世间上有非常多科学证据可以证明有三世轮回,很多人铁齿不相信世间有鬼,到后来自己也经验到灵异事件了才相信;在我们所知的历史之中,其实早在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了,乃至过去不可数无量无量劫之前,许多过去佛也都已经开示过了,而佛绝不妄语,佛是如实语者,在我们自己没有能力观察的时候,就不应该一味的否定因果轮回的正理,因此我们不妨先保持宁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告诸弟子:你们当随顺我的教导,即可具知千亿大劫的生死之事,怎么做呢?当修行三十七道品:即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断除意识的垢染,消灭贪嗔痴三毒,疑惑结使瓦解消散,得到与佛一样的智慧,便知过去未来之事,如同揩净了的镜子,纤毫俱现。佛告诸弟子:世人所作善恶,死之后世,也都相互酬答报应,只是人没有得到清净的法眼,所以不见不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般而言,众生从初发心学佛,必须历经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信心;在十信位中必须经由闻熏,而发起信、进、念、定、慧等五种善根,在五根发起之后,再依这五根为基础,继续进修后面五信位的功德。如果没有修习这十信位功德的人,就是还没有发起菩萨种性的人。譬如二乘无学圣者们回入大乘别教以后,仍然要具足这十信位的功德,将来才能悟入诸佛的所知与所见;这是因为二乘无学法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如果过去生多布施声闻,今天就容易得到声闻之法,无法和菩萨法相应;听到菩萨要广度众生,他就皱眉头;听到菩萨要用三大阿僧祇劫来修行,他就畏惧;听到念佛法门就不相应;听到佛说菩萨不住涅槃,却从未离开涅槃,他只好搔搔后脑勺,这是怎么回事啊?反过来说,过去如果在大乘法中多结善缘、广行布施,今生听到念佛法门就心生欢喜,听到要参禅证真如就欢喜信受。这就是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关于这段,平实导师在《维摩诘经讲记》第一辑第202-203页中有如此开示:布施为什么会是菩萨的净土呢?因为菩萨在三大无量数劫中舍身、舍命、舍财、施法;以三种施利乐众生,如果不作财物布施、无畏布施、佛法布施,他就不能成就净土,因为这三种布施是成就净土的基础。如果不作这三种布施,或是作了却不具足,菩萨就无法成佛;乃至十地的布施而入了等觉位以后,还要整整一百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接下来,再简单来说说这个道理,为什么菩萨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终于十信入于住位,之前他在外门修学六度之时,其中有一项是可以令其作为来世亲证菩提的一个远因?因为信位的菩萨,尤其修的是要对三宝的信心,这也是在修福啊!但是已经不同于前面所说的,求五欲受用的福了。所以借着一世又一世的三归依,并从外相上去了解佛法僧的意涵,终于有一世所修的信心具足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接下来,再简单来说说这个道理,为什么菩萨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终于十信入于住位,之前他在外门修学六度之时,其中有一项是可以令其作为来世亲证菩提的一个远因?因为信位的菩萨,尤其修的是要对三宝的信心,这也是在修福啊!但是已经不同于前面所说的,求五欲受用的福了。所以借着一世又一世的三归依,并从外相上去了解佛法僧的意涵,终于有一世所修的信心具足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例如在《妙法莲华经》中,有提到无量无数劫前的常不轻菩萨,这位常不轻菩萨其实就是释迦世尊的前身。在无量数劫之前,当常不轻菩萨遇到佛门四众时,就会对他们礼拜赞叹;但是在遇到增上慢的佛门四众时,他们就会毁谤、怒骂常不轻菩萨,甚至会用木杖、瓦石来掷打他。但是当常不轻菩萨遭受到这样的屈辱时,却从来不会因此而起瞋,他只是避走开来,但是却仍然会对他们说:我不敢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常于无量劫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至心勤作一切善业,是故如来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报也。】(《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这段里面所说的摩诃萨,是指大菩萨的意思。但是到底哪一阶位的菩萨才能称为摩诃萨呢?这在经典中会因时、因地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譬如说,在《大般涅槃经》中说,眼见佛性的十住位菩萨就是菩萨摩诃萨;有的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部分,后面佛还会再说到,我们这里就暂时不说;只说明因为它是福田,所以你下种一定时间后,就会有福德果报的回收,谁都无法来劫夺,因为这是你所独有的,因为不是与人共同种下的福田。既然发愿要修学佛道,那是很长远的事,要历经三大无量数劫。在三大无量数劫中,想要行菩萨道时一直都能轻松愉快,就该有世间的福德资粮;然而世间的福德资粮不是凭空而有的,也不是单靠聪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他在久远劫修学的过程之中,不但能得此殊胜的世间法,也能够证得出世间法;而此处又说菩萨摩诃萨,所以其最低的层次,至少应当是证得自心如来的七住位菩萨。换句话说,他又证得了世出世间法,最低层次的世出世间法的证得,表示他也如同二乘人一样,断了我见而证初果。既然是断了我见,就说他已经开始了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四个相,因为能够离开我等四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无畏施具足:云何名菩萨无畏施具足?菩萨自离刀杖亦教人离刀杖,于一切众生生父母想、男女想、亲友想,何以故?佛说一切众生从无始劫来无非父母男女,菩萨常于微细中舍身而与,况复余大众生,是名菩萨无畏施具足。菩萨自身远离暴力残杀之行,亦教众生离之,将一切众生视为自己之至亲父母、子女、亲友来看待。也就是菩萨知道无量世以来,众生之间互为眷属至爱,都愿意为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祂没有所谓的调伏与不调伏,无量劫以来祂一直都如此,祂无量劫以来不曾有一刹那住在调伏心中,也不曾有一刹那住在不调伏心中。菩萨转依如来藏这个境界而依止,就没有所谓调伏与不调伏心可说了;因此菩萨要离调伏心,也离不调伏心,两边都不住,这样才是真正的菩萨行。但是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不是像一般大师讲的:我们这个觉知心不要住于调伏心,也不要住于不调伏心。而是我们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子若不受此戒,永不能成佛道;受此戒已,得超三大劫生死,是故应受。菩萨戒在见道以前必须取相受。取相受者若想不犯戒比较困难,必须非常谨慎、非常清净,才勉强守得住。菩萨戒的意旨在于摄心,声闻戒则主要在于戒止身口之恶业,即使心动了,只要身口不做,就不算犯戒。而菩萨戒祇要有犯戒之念即为犯戒,所以要受持以前,须先将戒条了解清楚。一旦持戒后就须坚持到底。持戒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来世还要接受恶色、恶力、恶名,他在地狱的色身是很容易被毁坏而且丑陋的,也没有什么力气,所以狱卒轻轻把他一踢就踢走了,根本无力抵抗;后世的地狱境界中也是恶名声:狱卒们一天到晚吆喝他们、辱骂他们,精神上也同时承受种种痛苦,下堕地狱要受这些长寿、长劫的尤重纯苦,这叫做后世的恶业恶果。如果地狱受报完了,去饿鬼道受苦;饿鬼道中受完苦报了,还要去畜生道受苦;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看见过很多人是这样,所以这样的人未来世成佛的时间将会很长远:以一劫为一劫,来过完三大无量数劫。精进的人有时以一生为一大劫,一夜、一天、一世、一剎那为一大劫,这样过三大无量数劫而成佛,这叫作长劫入短劫。所以精进有这样的果报,因此我们大家应该要精进。菩萨得财应该如法,不如法所得的钱财,不是佛所认同的;有的人初学佛,是学佛以来只有十、百、千生,并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你们所有人在过去无量世以来,都得过定共戒了;你今天能混进正觉同修会来,那是已经学法很多、很多劫了,绝对不是百劫之内的事。如果是百劫之内才学佛,我告诉你:你进来同修会,即使明心了还是会退转的。且不说明心见道,光说《金刚经》就好了,相信《金刚经》而没有亲证的人,佛说“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rd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如法求物而布施,当有人来请求我们布施某种财物,但我们手里刚好没有,那就代他去向别人求,或者去买来送,不要推说没有,因为他可能求不到,而你去代求就能求得,就解决他的困难了!为人求施时,也不可用不正当的手段去取得,譬如廖添丁劫富济贫,是不正当的手段,也会有不同的因果。所以凡是布施时都记得要具足这五点:至诚心、亲自去做、要有信心、要把握时节,所布施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无畏施具足:云何名菩萨无畏施具足?菩萨自离刀杖亦教人离刀杖,于一切众生生父母想、男女想、亲友想,何以故?佛说一切众生从无始劫来无非父母男女,菩萨常于微细中舍身而与,况复余大众生,是名菩萨无畏施具足。菩萨自身远离暴力残杀之行,亦教众生离之,将一切众生视为自己之至亲父母、子女、亲友来看待。也就是菩萨知道无量世以来,众生之间互为眷属至爱,都愿意为亲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