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夫三宝者,千生难遇,万劫难逢,皈依者,福增无量;礼念者,罪灭河沙。譬如灵丹之妙药,疗百病而蠲除。冥冥黑夜中,三宝为灯烛;滔滔苦海内,三宝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宝为雨泽。」(《瑜伽焰口施食全集》)由此可知皈依三宝的功德如此之大。5、没有皈依三宝会是怎样?答:没有皈依的人即使拜佛烧香,也只能算是佛教的尊敬者,不能算做佛弟子,如果是佛弟子,第一具备的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的佛宝就是指菩萨曾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证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得到般若实相智慧之后,能够不惜身命、勤修六度,直到万行,最后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断尽烦恼障以及所知障,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候如来藏当中的种子不再有变易,已经究竟清净,微妙寂静,这时就称为无垢识、清净法身。佛陀具足三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智圆明等无量无边的真常功德,能够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报身佛的意思是说,祂依于祂三大无量数劫所修的智慧跟福德所成就的这个报身,这个报身就叫做报身佛。报身佛事实上祂又有分:所谓的“自受用”的报身佛,跟“他受用”的报身佛。所谓的“自受用”的报身佛,是因为佛陀祂的功德十分广大,所以祂有祂的自己受用的报身,这个是自受用报身。在《华严经》里面描述:释迦牟尼佛祂的广大报身是无量无边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解脱道的主要范围就是出离三界生死,它的果德就是到解脱果——阿罗汉解脱果;佛菩提道的主要范围,它是要最后成就佛道,它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要历经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一一修学,最重要实证是要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这样的范围就是所谓的法本身的主要的梗概内——容,这个是第一个法智的部分。第二种义智,也就是譬如说解脱道以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悲经》卷三礼拜品说:阿难,我法中但使性是沙门,污沙门行,自称沙门,形似沙门,当有披着袈裟者,于此贤劫弥勒为首,乃至最后卢遮如来,彼诸沙门如是佛所,于无余涅槃界,次第当得入般涅槃,无有遗余。何以故?阿难,如是一切诸沙门中,乃至一称佛名,一生信者,所作功德,终不虚设。第一部经,是总说皈敬三宝的功德,后三部经,是各别赞说皈敬佛,皈敬法,扳敬僧的功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瑜伽论》说,听闻正法时,于法师所说的正法,应作五种想念:1、作宝想,我们从无始以来,在三界中生死流转,最缺的是善法财,佛法是能够于生死中求拔我们出离三界的宝物,百千万劫难遭遇,现在遇着了,任借他的力量,就可以超脱生死,证大菩提;故佛法是无上的至宝,今得听闻,应生极大的尊重心。2、作眼想,我们在三界中轮转,得善趣果报的时候少,随诸恶趣的时候多,更不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说到所皈依的法宝,“是殑伽沙等诸佛菩萨三无数劫六度万行所证之果”。说到皈依的僧宝是“第一义僧,所谓诸佛圣僧,如法而住”。由上经论所说,故知皈依三宝是皈依一切三宝。但是应该知道,若约依止和出家来说,则唯以一佛一僧为师了。(原标题:真实皈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三归是指归依佛、归依法、以及归依僧,归当然是回归或者归向,因为众生无始劫来在三界中轮转生死,佛陀以大智慧觉悟解脱生死的大道理,慈悲为怀,为了救护众生示现在人间成佛度众,就是希望众生回归到无生死的彼岸、归向涅槃。因此想要离开生死流转,必须依佛的开示,依教奉行,那当然必须归依于佛,首先对佛要能信受,相信佛所说的法,也就是说归依于佛的正法,如此才不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佛陀既然是四智圆明,祂有祂的智慧,那弥勒尊佛也有接近佛陀的智慧,所以说当这个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佛世的时候,预记弥勒尊佛在未来世增劫的时候成佛,弥勒尊佛没有提出异议呀!表示当时的弥勒菩萨祂也是完全同意释迦牟尼佛祂的预记啊!所以表示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祂是完全两个人意见是一致的,那哪有可能提前由弥勒菩萨掌天盘呢?所以从这个你就可以知道,那个也是自己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我们在这里用《长阿含经》来举证,《长阿含经》佛说:此界的过去劫诸佛,有佛一转法轮,有佛是二转法轮,有佛是三转法轮,又说:我释迦牟尼也是三转法轮(注)。这是《长阿含经》中说的,那他们要怎么说呢?这不就有三转法轮了吗?若阿含中说有三转法轮,那第二、第三转法轮的般若系、唯识系诸经,不正是佛陀亲说的经典吗?印顺他们为何还要处处暗示是佛入灭后的菩萨们集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菩提道分为五十二个阶段,第一阶段被称之为信位,这个信的建立就需要一大劫乃至一万大劫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才慢慢具备对于生命的、佛陀、佛法、正行僧的信心,这在马鸣菩萨所写的《大乘起信论》中有详细的记载。因此,信佛还是信佛法是不同的。如果因为自己觉得受到佛菩萨的护佑就开始信佛,有一天如果出了车祸就可能在心里埋怨佛菩萨怎么不护佑自己,开始对佛菩萨升起埋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种攀缘心,相对于其他攀缘而言,已经较细,却是众生从无始劫以来,随眼根而有的习气,极难对治。以目前的工夫而言,尚不足以克制。唯一的方法便是暂时把眼睛闭起来,不让它看。等到以后工夫更强时再开眼。行者到此地步可进入第三阶段。三、闭目无相忆念拜佛:闭目无相忆念拜佛,可对治眼根之攀缘。精神容易集中,工夫增强较为迅速。观察拜佛时之心念也较为清晰。但某些人闭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师真的是只能去当「大师」,去去去,不是可以来说法的!所以喜欢乐于胡乱说法者,就是世间大师、世间错解佛门的大师,因为这些大师对于佛门的真正知见是不清楚的,一方面是没有好的老师,一方面是因为对于佛法僧太轻慢,不知道尊重,以为自己有嘴巴,就是可以说法,没有人反驳我,就是我对;如此愚痴!不知道经典处处在在都在反驳自己,都是声声厉厉地大声斥责,可是自己的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我们在这里用《长阿含经》来举证,《长阿含经》佛说:此界的过去劫诸佛,有佛一转法轮,有佛是二转法轮,有佛是三转法轮,又说:我释迦牟尼也是三转法轮(注)。这是《长阿含经》中说的,那他们要怎么说呢?这不就有三转法轮了吗?若阿含中说有三转法轮,那第二、第三转法轮的般若系、唯识系诸经,不正是佛陀亲说的经典吗?印顺他们为何还要处处暗示是佛入灭后的菩萨们集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诸佛累劫所修的福、所证的慧,已经全部具足了,不但是三界中尊,而且是一切阿罗汉、一切菩萨之所皈依;所以菩萨知道了这个道理,真正信受了这个道理之后,他们就能够常乐顶礼诸佛。甚至不管是不是有真正的佛来示现,只要看到诸佛的形相就喜欢礼拜。有些菩萨受生以来就是这样,他们小时后也没人教他怎么礼佛,他自己就会礼佛,见了佛像就拜,这就是累劫累世熏习来的习气啊!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皈依三宝每一众生的第八识如来藏都是无始以来就已经存在,故经论中说为「无始时来界」,乃是本自具足不是经由修行或造作才出生;因第八识如来藏的常住不坏,才能有世、出世间一切法之出生,也因此才有利根众生随佛修学而悟得出世间佛法,再经久劫修行而成佛。当佛依于悲愿慈愍而出现于世间,应世间众生之根器而有四种悉檀的三乘法要开示;也因为法雨普润的畅演,就会有众多有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报身佛的意思是说,祂依于祂三大无量数劫所修的智慧跟福德所成就的这个报身,这个报身就叫做报身佛。报身佛事实上祂又有分:所谓的“自受用”的报身佛,跟“他受用”的报身佛。所谓的“自受用”的报身佛,是因为佛陀祂的功德十分广大,所以祂有祂的自己受用的报身,这个是自受用报身。在《华严经》里面描述:释迦牟尼佛祂的广大报身是无量无边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彼等阿罗汉若回心而入大乘别教法中,则唯能入住六住满心位中,要待亲证第八识实相心,发起般若根本智时,方入大乘别教第七住位中;其慧解脱果固然同于初地满心菩萨,或者俱解脱果同于六地满心菩萨,然其般若智慧仍在七住位中,距离等觉位实遥;莫道等觉位,欲入初地已极遥远,要须再历几近一大无数劫之后,方得入于初地心位,方能获得初分道种智也。是故不定性之二乘圣人回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在《阿含经》里面,很清楚的说到这个太阳它也是三界法里面的一个物质的法,所以它也会灭尽啊,所以劫灭尽的时候,火劫来的时候很多的太阳,可是最后还是一样是灭尽。所以在佛法中不会误会太阳跟佛陀的境界,也不会误会太阳神跟阿弥陀佛的功德有所混淆,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太阳神也就是《阿含经》里面所说的这个日天子,他不可能是阿弥陀佛,而阿弥陀佛的功德,祂的无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不空,则当从本以来不空,不住于空,当不生灭,否则必入十八空中,当成虚妄,以涅盘如实,小乘得入,涅盘以无世间所知之一切法,何况有我,因此涅盘中「本际」当为真实我,以常而不变异故!所以即使阿罗汉不知「本际」,在生不知,死后不知,亦无碍于解脱,是以有一真实法,从来不为阿罗汉所知所了,惟信佛语,所以不畏惧断灭,而入涅盘,于生死中因为惧怕诸苦,生涅盘贪,所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