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又例如毕陵尊者仍有慢的余习未尽,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佛教历史典故。声闻人和缘觉人的种子习气还在,所以他们的解脱仍不究竟,不能称之为佛。诸佛不仅断烦恼现行而且能断烦恼习气种子,能够拔除一切烦恼习气的根源,就一定不会有余习存在。五、断疑的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善男子!疑有二种:一、烦恼疑,二、无记疑。二乘之人,断烦恼疑,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例如毕陵尊者仍有慢的余习未尽,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佛教历史典故。声闻人和缘觉人的种子习气还在,所以他们的解脱仍不究竟,不能称之为佛。诸佛不仅断烦恼现行而且能断烦恼习气种子,能够拔除一切烦恼习气的根源,就一定不会有余习存在。五、断疑的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善男子!疑有二种:一、烦恼疑,二、无记疑。二乘之人,断烦恼疑,不断无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公案中,佛陀并没有责骂大迦叶,只问他说:“你要赶出那个文殊?”克勤大师就拈来说了:“正当那个时候,如果大迦叶把云板敲了,你文殊还能逃得出去吗?”说文殊其实还是在这里面,究竟是在哪里面?当然是在如来藏里面!可是这个公案有谁参得出呢?这得要来同修会好好学过以后再去参,才有办法悟啦!但是,由这个实际发生过的公案可以看得出来,再从其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例如毕陵尊者仍有慢的余习未尽,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佛教历史典故。声闻人和缘觉人的种子习气还在,所以他们的解脱仍不究竟,不能称之为佛。诸佛不仅断烦恼现行而且能断烦恼习气种子,能够拔除一切烦恼习气的根源,就一定不会有余习存在。五、断疑的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善男子!疑有二种:一、烦恼疑,二、无记疑。二乘之人,断烦恼疑,不断无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同时也失去这种语言当中所包括的若干的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物的知识和思考。这里一个重点是说:信息都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如果这一些记忆真的是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人们的记忆、人类的记忆又是依于什么而建立呢?你如果问一个凡夫俗子,他一定会说:我用我的头脑记。乃至进步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先生就说:“如是!如是!我们的身体里面装的是三十六种不净之物,有什么可以贪爱的呢!”从这个历史故事当中我们知道,初果人断我见之后,再来就是要断除欲界爱;能够淡薄欲界爱(或降伏欲界爱),就成为二果斯陀含人;能够断除欲界爱,就成为三果阿那含人。所以从初果到三果的过程当中,是减少的法而不是增加的法,是欲界爱的贪着越来越淡薄的法,不是越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先生就说:“如是!如是!我们的身体里面装的是三十六种不净之物,有什么可以贪爱的呢!”从这个历史故事当中我们知道,初果人断我见之后,再来就是要断除欲界爱;能够淡薄欲界爱(或降伏欲界爱),就成为二果斯陀含人;能够断除欲界爱,就成为三果阿那含人。所以从初果到三果的过程当中,是减少的法而不是增加的法,是欲界爱的贪着越来越淡薄的法,不是越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呢不管这世间上有多少个人,总是有菩萨一个一个会冒出来;因为有那么多的佛曾经在历史上出现,你就算是说你只信受小乘阿含好了,可至少你也知道七佛,你也知道现在这个贤劫里面有四尊佛,未来还有弥勒佛;这还只是一个佛世界,那其他的佛世界无量无边,十方世界既然无量无边的话,有这么多尊佛,就有这么多的菩萨行者,他们都是要靠菩萨法来修学的,怎么可能说还要靠小乘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形像是佛,则一切寺院及佛所供奉的佛像都应变成佛,乃至禅宗里有一则很有名的公案:“释迦、弥勒,犹是他奴,他是阿谁?”二千五百多年前出现的释迦牟尼佛和数千万年后将在此世界出现的弥勒佛(注十),还只是他的奴才,教你参一参,“他”究竟是谁?意思是说,在历史上真实出现在世间的释迦牟尼佛,只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所示现的应化身而已。当来下生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其实从各个国家以及中国古代的历史以来,早就有所谓的的名称留传下来;这意思也就是说,某一个教派的教义乃至说它的所作所为,是会对善良的社会及风俗,是会有所妨碍乃至会有所伤害,所以有时候就会受到国王或国家加以明令地禁止乃至消灭。就好像早期不是也有一个教派叫作鸭蛋教吗?后来不是也因为前面所说的原因而被禁止了吗?所以一直以来,都有可能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选择本愿念佛法门乃是日本战国时代所塑造出之心灵依托,因此于日本历史戏剧中,或者日本战国历史小说中,必然会出现选择本愿念佛法门之门徒(或称为一向宗门徒或者本愿寺门徒)于战场上参与杀戮战斗,这是令修学佛之与念佛之人所不能理解之处。恩师平实居士发现到,此选择本愿念佛非是真正佛法中之念佛法门,日本法然上人之《选择本愿念佛集》有许多错误之见解及历史背景,因此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本书精选了中国历史上480位禅宗大德开悟见性的因缘故事。一则悟道因缘,一个精彩的故事,一个回味无穷的意境,一个向往解脱者心灵的跌宕,一个修道者的经验和教训,一条通向智慧和解脱的光明之路。生活中,你会不时地陷入四山相逼的境地。请记住禅者无门之门的教诲——生命之途原本是鸟道,上下左右,何处不是出身之路?修行中,你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是六祖惠能大师把如来眼藏微妙法门付给与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二位最显著大德高僧的历史。在六祖惠能禅师把眼藏的如来慧命,传付给怀让和青原以后,禅宗的法派就从这二支发展起来,一是从南岳怀让禅师再传与马祖道一禅师(公元709——788年)二是从青原行思禅师再传与石头希迁禅师(公元700——790年)。又从马祖和石头二位大师以后,法水长流,智灯永耀。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则公案非常有名,历史上有不少禅者因为专门参究此公案而悟明心性。道恒禅师对这则公案也很感兴趣,并生起大的疑情,所以他便向法眼禅师请教。当他述说此公案,提到“不问有言,不问无言”这一句时,法眼禅师忽然大声喝道:“住!住!汝拟向世尊良久处会那(耶)?”[不少参禅者都从“世尊良久”处拟著。想毕道恒禅师当时亦有此倾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听了这一段历史因缘之后,法演禅师产生了疑问:“冷暖则可知矣,作么生是自知底事?”于是便向讲经的法师请教:“不知自知之理如何?”讲经法师无法解决他的疑问,便诱导他说:“汝欲明此,当往南方,扣传佛心宗(禅宗)者。”于是,法演禅师便负笈出关,游方参学,凡见尊宿,无不以此疑问请益。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参学,但是,他心中的疑团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种情形,在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克勤禅师在四川传法的时候,与右丞张浚相友善。他曾经嘱咐张浚道:“杲首座真得法髓,苟不出,则无支临济宗者!”[知子者莫如父,知者莫如师。克勤禅师慧眼识人,宗杲禅师禅师不负师恩。此二人实为禅门双碧。参禅入门者,讲得最详细的,莫如宗杲;修行途中对种种歧路审察谛当者,莫如克勤。得此二人之教法,禅修路上可放心前行矣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稗官所说历史,名为“稗官野史”,非是正史;然而“稗官野史”,有时却是较诸正史更为正确之历史,尤其是在暴君当政之时。至于星云所说之禅、所写之禅、所印行之禅籍,则皆是禅门稗官之禅也,绝非真正之禅,故名“稗官野禅”;而“稗官野史”偶有正史所扭曲而由“稗官野史”加以补正、修正者;星云之“稗官野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星云法师对此公案,也曾解说:《慧(惠)明在六祖惠能言下觉悟,但如果没在弘忍大师门下多年,可能不会有今日的觉悟?木有本,水有源,当下的一刻,原来是从历史时间中得来的。所谓“因缘成熟”,也就是这个意思了。》(佛光《没时间老》页211)平实云:星云法师其实不懂禅宗之禅意,亦只是依文解义之徒。惠明将军因卢行者而开悟之后,即认卢行者为师;为尊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南宋的历史背景下,积极支持抗金卫国,反对投降。年事已高,然抗金热情并未因遭罪流放而稍减,隆兴元年(1163)三月,宗杲病中得知宋军打了胜仗,收复失地,得胜回朝,欣然做偈:“氛埃一扫荡然空,百二山河在掌中。世出世间俱了了,当阳不昧主人公。”并命阖山僧众齐诵《华严经》,钟鼓齐鸣,祝两宫圣寿及国泰民安。在他一生不懈的努力下,在很大的程度上挽救了禅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广德灵山历史上亦是一处佛教名山。“宋代佛教领袖宗杲大师,也因佛缘来到灵山修行并任住持,使灵山名声大振。”(广德今人李传明语)约在建炎二年(1128),宗杲到江苏虎丘寺访问绍隆禅师(同为克勤禅师的弟子,他随克勤习禅20年),家乡好友吴晦之有《送杲上人游金山》诗。之后,宗杲又云游安徽九华山,并在化城寺传授临济宗禅法,使得临济宗在九华山成为大宗。他的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