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雾峰无雾─给哥哥的信(辨正释印顺对佛法的无量误解) 【作者】游宗明老师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书号】978-986-6431-40-1 【开本】244页 【定价】250元台币 【目录】 第一篇雾峰无雾─给哥哥的信 一、修行勿等待、善知识难逢6 二、寻找生命的实相8 三、请哥哥对自己要好一点13 四、三归依18 五、为何要修行?2 | admin 2019-05-01 |
![]() |
这本书中所说的见性,是以父母所生眼,亲眼在山河大地上,也在虚空中看见自己的佛性;这种证量,自古以来就很少有人可以证得,到了末法时代的今天,要实证眼见佛性则更加困难;虽然如是,但在正觉同修会中却仍然有人可以实证,实在是难以使人相信,所以必须先举述世尊圣教作为证明,譬如《大般涅槃经》卷八〈如来性品〉中的记载:【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佛性如 | admin 2019-05-01 |
![]() |
餐后可汗请奘师说法,奘师为他们解说五戒十善及波罗蜜多解脱之业,并劝勉他们爱惜物命。大家听后均欢喜信受。叶护可汗聆师法益后,留奘师多住了几天。这期间,他劝师最好能中止印度之行,因为那边的气侯炎热,他怕奘师经不起高温,会热出病来。而且那边的人既黑又丑,并且粗野无礼,实在不适合奘师前往。奘师听了之后,害怕又发生像高昌王那样的事,马上回答说:“为了朝 | admin 2019-04-29 |
![]() |
长捷法师,不但法相庄严,而且通达教理,善于讲经说法。此时奘师虽然刚满十岁,但因跟随二哥一起住在净土寺,早晚诵习佛经,时时得到佛法的薰陶,奠定了日后出家与佛学的根基。【1.1.3破例准度】=>《慈恩》=>《行状》奘师十三岁时,正值炀帝下诏,要在洛阳招考,剃度二十七人出家为僧。为什么出家还需要皇帝下诏许可呢?原来在隋文帝的时候,曾经准许百姓自由出家当和尚。 | admin 2019-04-29 |
![]() |
这当然要有善知识的教导,并具足该有的知见、定力、慧力、福德等资粮,才有可能经由参禅破参开悟明心。然而,话说回来,这个真心如来藏从无始劫以来是跟众生的觉知心不相应的,一直要到起心想要探究生命的根源、法界的实相时,才会开始相应。可是在这之前虽然还没有相应,众生却仍然被无始无明所笼罩。因此,马鸣菩萨这段论文中所说的,会让众生引生无量身心大苦的无明,包含了 | admin 2019-04-24 |
![]() |
如是无始无明,从无量劫以来,乃是众生所不曾触知者;要须亲闻善知识开示,要须知有法界实相之后,起心欲加探究时,此无始无明方得初次与众生之觉知心相应。众生如是无始以来对于万法实相之无知,即是无始无明;亦名无明住地,一向住于无始无明之中而未曾了知无始无明故;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二乘有学无学圣人,悉皆不离如是无始无明所遮障故;唯有真正明心之人方是打破无始无明 | admin 2019-04-24 |
![]() |
什么有呢?就是在四空定中已经除去了种种粗细念之后,所剩下的一念不生的极微细觉知心,这个极微细的定中觉知心就是无色界有;由于执着这个觉知心我,不肯自我舍弃,不肯自我灭除掉,所以不能进入涅盘,不能出离三界生死;如果是真正有智能的人,听善知识开示这个道理而能信受奉行,便可以断除「有爱」,成为慧解脱者,舍寿时便可以不再贪着自己,便可以进入无余涅盘。这四种住 | admin 2019-04-24 |
![]() |
佛陀说:【云何无明?谓于前际无知,于后际无知,于前后际无知;于内无知,于外无知,于内外无知;于业无知,于异熟无知,于业异熟无知;于佛无知,于法无知,于僧无知;于苦无知,于集无知,于灭无知,于道无知;于因无知,于果无知,于因已生诸法无知;于善无知,于不善无知;于有罪无知,于无罪无知;于应修习无知,于不应修习无知;于下劣无知,于上妙无知;于黑无知,于白 | admin 2019-04-24 |
![]() |
而这一念无明的根源呢,就是阿赖耶识中蕴集的无量无数四种住地烦恼的善恶业种子而生起的无明;因为阿赖耶识里面含藏无始劫以来造作熏习的善恶业种子,这些种子归纳起来就是四住地烦恼。阿赖耶识里面的这些烦恼种子尚未转化清净的缘故,所以随时随地会生起一念妄想、妄念,因此称它为一念无明;也就是说,一念无明四住地烦恼,它是从阿赖耶识中与七转识相应的烦恼种子而来,并不 | admin 2019-04-24 |
![]() |
至于想要打破它,就得自己参究禅宗的“明心”;或者在善知识的帮助下,不管是善知识着作的书籍,或者善知识当面教导,而在正确知见为前导之下努力的参禅;有一天,证悟明心找到如来藏了,终于知道“原来一切法都从这里开始!”然后,你可以现前观察、体验如来藏,就会证实:一切的烦恼都从祂开始,出世间罗汉法也依此而有,所有的佛法也都依此而有,修证成 | admin 2019-04-24 |
![]() |
对于修行人来说,欲界爱的住地烦恼范围就很广了,有些修行人喜欢炼丹─炼内丹、炼外丹─希望能够求长生不死;有些修行人喜欢炼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希望能够成仙成道;有些修行人希望能够升到天国去;有些人喜欢修五戒行十善,希望未来世能够有大富贵,或是未来世能够生天享乐;有些修行人喜欢神通的境界;有些人喜欢求佛菩萨的感应,或是鬼神感应的境界 | admin 2019-04-24 |
![]() |
底下跟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众生因为一念无明而生死轮回呢?因为这一念无明会让众生生起贪瞋痴,有了贪瞋痴之后就会去造作种种的善业、恶业或者是不动业,所以众生之所以会造业,就是这一念无明。另外,众生也是因为这一念无明而生起中阴身,众生在死亡的时候,意根跟如来藏就是因为这一念无明而变现出中阴身,使众生在未来世投胎的过程里面有一个中途站──中阴身,所以这个中 | admin 2019-04-24 |
![]() |
”必须跟随平实导师这样的大善知识修学,建立正知见以后,在身口意行当中把意根找出来,确认意根的所在,才能少分体验意根的运作。意识与意根的基本不同,主要在于意识只作了别、观察、思惟、分析、归纳等工作,这些工作做完以后,再交给意根去作决定,作决定的永远是意根,但是意根未必完全依照意识所提供的讯息去作决定,意根往往依习惯而作决定。二乘解脱道的修行,先 | admin 2019-04-24 |
![]() |
”比丘们听到之后,赶紧前往阻止荼帝比丘说:“你不能这么说,不能诬谤世尊,诬谤世尊的人不善,世尊也不是这样子说法,你要赶快舍弃这个恶见。”但是荼帝比丘不听劝阻,依旧坚执这个恶见。于是比丘们前往觐见佛,向佛禀白这件事情。世尊听闻之后,告诉一位比丘说:“你前往荼帝比丘所在的地方,跟他说世尊呼叫你。”这位比丘听到世尊的教示,立刻从 | admin 2019-04-24 |
![]() |
然深究其因,都是因为认定五蕴十八界为真实有,不会变异,所以愿意不辞劳苦地追求自认为是有价值的人、事、物,并为此造作诸善的或恶的身、口、意行,因此而流转生死却不自知。那么,五蕴十八界为什么不是真实有?五蕴十八界又有什么过患呢?下面我们略作说明。(一)色蕴无常色如聚沫。色身是由于如来藏阿赖耶识的执持才能不变坏与生长。最初,色身的生长是因为意根和阿赖耶识 | admin 2019-04-24 |
![]() |
大众称呼这个上帝——假设真的有上帝,他的意识既然不具有大种性自性、不能接触物质,又如何能制造我们的色身呢?而上帝至今仍不知他自己的如来藏何在,连他自己在欲界天中的色身,是如何产生出来的他都不知道,何况能制造出我们的色身呢?再观察初禅天的大梵天王,他也只是依其行善及具足修得初禅而往生的果报,他也是在三界中受报而被动性的被出生者,当然也没有能 | admin 2019-04-24 |
![]() |
云何名为行?所谓行者:能有所成,故名为行;为成何等?或成恶行、或成善行,故名为行。云何名为识?所谓识:识别是非,亦识诸味,此名为识也。诸天子!当知此五盛阴,知三恶道、天道、人道。此五盛阴灭,便知有涅槃之道。”(《增一阿含经》卷28)在此段经文中佛解说了五阴的内容以后,又举列说明五阴中每一阴的定义。所以说明了色阴之色是包括寒、热、饥饿、渴等触尘的 | admin 2019-04-24 |
![]() |
”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圣!”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复问曰:“贤圣!阴,说阴盛。阴,说盛阴;阴即是盛阴、盛阴即是阴耶?为阴异、盛阴异耶?”法乐比丘尼答曰:“或阴即是盛阴,或阴非盛阴。云何‘阴即是盛阴’?若色,有漏有受;觉、想、行、识,有漏有受,是谓‘阴即是盛阴’。云何‘ | admin 2019-04-24 |
![]() |
由于众生不了知五阴的虚妄,为五阴所遮盖,就在这五阴和合运作当中所产生的种种行,造作了种种的善恶业,因此不断地在三界当中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 有智慧的人,譬如二乘人当中的声闻,听闻佛陀的开示,因此透过了四圣谛等法来修行,断除了三缚结而证得初果,乃至断了五上分结而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因为相信佛语开示,知道入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本际存在,因 | admin 2019-04-24 |
![]() |
因为崇信三宝,平日奉行佛法,行善不倦,又坚守五戒,因而感得在佛世出生,蒙佛说法而出家修行,从此生生世世奉持不懈,因此德行、福慧日渐增广,而成就无上的佛果。那时,隔壁的邻人,从不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道理,因此不学无术,四处为恶,还供奉鬼神,施放蛊魅。平日一有空闲,就是吃喝嫖赌、饮酒作乐。自此之后的轮回中,佛陀所生之处,都是清净的处所,能够听闻佛法 | admin 2019-0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