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么我能否认为教里面在家人始终比出家人殊胜?另外,我认识的告诉我,出家不能摄受实体明妃,但可以观想,请问这个观想怎么解释呢?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看看他是如何说的:已明说无上瑜伽的双修是男女交合!说:在无上瑜伽续中,即使是第一步的接受灌顶,都必在男性和女性佛交抱的面前成办。五方佛必须有明妃陪伴。……此外,密续提到在次第的修行过程中,行者在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出家僧人的四事供养一切所需,都是在家居士的民脂民膏,即使自身之力,也应该用在修行学法,并以所学之佛法利益大众实证解脱智慧与实相智慧,不应该专在世俗法上用心。如果出家僧人聚集大量善款用于建大庙,而且所住所用竟然比捐献善款的信众精美富贵,显示出家僧人不在法上用心,而是贪图世间享乐,专在世俗生活上思虑。这是期与像法期不可能看见的现象,也是佛陀所不许可 三摩地

2018-07-23

”〗讲记《优婆塞戒经》主要为在家菩萨说的,所以在布施的因果、原理与方法上有很多说明,很注重布施的原理与果报。既然细谈布施的因与果,就一定会谈到法供养;这在供养三宝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供佛与念佛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接下来说供养法。什么叫作供养法?佛开示说:供养十二部经就是供养法。供养十二部经又是什么意思呢?有两种供养:有愚人的供养法及智者的供 admin

2018-07-23

第一种布施是眼施:常常以柔和恭敬底好眼光来观视父母、师长,以及出家、在家的修行人,而不是以轻慢鄙视底恶眼来观视他们,这样的布施就名为眼施。舍寿后再受身时,会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即得天眼与佛眼,是名第一种布施的果报。第二种布施是和颜悦色施:对于父母、师长、出家修行人与在家修行人,不是皱眉嫌恶的表情面貌,而是常面带笑容。这样布施的人,当他舍寿后,未来世受 三摩地

2018-07-23

到了衙门,罽那的妻子向县官哭诉著说:我们两人一向缩衣节食,在家里过著贫穷困苦的日子,而我的丈夫却把赚得的钱财拿去乱花,毫不在乎家人的生活;请县老爷明察,还我一个公道!于是县官就问画师说:你为什么把赚得的钱财随便花用,而不拿回家照顾妻小呢?罽那回答说:我觉得人的一生就好像闪电、露水一样的短暂,刹那生灭、变异无常;我想到自己今生连穿衣吃饭都有困难,这都 三摩地

2018-07-23

有智慧的人,得到这些丰饶的财宝时,除了照顾自己的眷属之外,也会拿来广作有智慧的布施及救助,包括供养出家及在家修行人,或者种种德性高洁的人;并且广泛地救济度化一切有情,不会有贪爱吝惜的心念生起而觉得可惜。而因为广作布施利乐众生的结果,便种下许多福德种子,使得自己未来世也能广有资财,而继续行菩萨道。在这个故事里面叙述说:在波斯匿王时代,有一位婆提长者, 三摩地

2018-07-23

然后大家都说:菩萨他的修行教化,竟然能够让国王跟国家都达到这么美好的一个太平的境界,这是一个很好的事啊!佛就说:当初的那位在家的菩萨居士,就是过去世的我,国王就是弥勒菩萨,这个鳖它就是阿难尊者,然后狐狸就是舍利弗,蛇就是目犍连,至于溺水的难民他是提婆达多。菩萨就是累世用慈心来救护众生、来修集福德,乃至能够成佛,这个布施就是这样如实地作。所以这段故事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开示说:若以佛法布施,其中一者是教人受在家戒、出家戒、菩萨戒,或者是出家修道;出家修道就要白四羯磨,也就是一白三羯磨,共有三次羯磨,每一次羯磨之前都要禀白。法布施的目的是要为众生宣说,让其可以坏却邪见。众生在解脱道的邪见就已经是一大堆了,更何况是佛菩提道上的邪见;譬如说大师们常常教导众生:要以觉知心的一念不生而入于无余涅槃。可是这样子一来,涅槃 三摩地

2018-07-23

以下的开示,是世尊在两千多年前,依照印度天竺当时、当地的状况,为了大众行旅的方便,来为在家菩萨说明,可以怎样去作布施。这在现在看来,或许已经不太合时宜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佛陀的开示当中,体会并且学习到菩萨道的精神,是应该如何因时、因地的为众生来设想以及付出。所以,今天我们还是把当时世尊所作的开示来作个说明。首先,世尊开示说:【道路凹迮,平治令宽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如果在家菩萨们,能不论家中所有的好坏财物,只要众生需要,他都能够乐于布施出去,而且常常以欢喜心来布施,毫无吝惜、执着之心,布施之后也从来不后悔,这样就叫作一切施。一切施的福德最大,这是因为他能够舍弃一切的贪爱,同时又具有功德,不只是大福德而已。而不思议施则更不容易,是要能够把自己的内财—也就是身上的各种器官&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当我们看见有出家或是在家的修行人,他们在衣、食、住、行等等生活上所需要的用具、资生之具,如果有朽烂,或是用旧了快要坏掉,不太好用了,那么就应该为他们修补、整理一下。譬如说像是所穿的靴子,或是布鞋、草鞋、衣裳等有破洞,就帮他们缝补一下;如果他们所穿的僧衣旧了,就帮忙洗干净,再重新染过色;或者是沾到臭味洗不掉了,就用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五)我们从世尊这一段的开示,就可以了解到:原来世尊祂并不认为,法布施是出家二众—比丘、比丘尼—专有的权利;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男女居士,只要是证悟了,而且有能力弘传,能够教导其他人对佛法具足信心,教导持戒、布施、多闻,甚至能够使他出生菩提智慧的话,一样都可以作法布施的。这是因为大乘菩萨的法道,和着重出家表 三摩地

2018-07-23

最后,世尊把从云何菩萨自他庄严起这一段的开示,作了一个结论: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二庄严,是不为难;在家修集,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多有诸恶因缘所缠绕故。(《优婆塞戒经》卷2)佛法上有所谓的四悉檀,世尊的开示中,有时候是针对某些人,有时候是在事相上或者是在义理上来说明,而更常常的是事相上、义理上都同时兼顾。可是,一般众生往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五)我们从世尊这一段的开示,就可以了解到:原来世尊祂并不认为,法布施是出家二众—比丘、比丘尼—专有的权利;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男女居士,只要是证悟了,而且有能力弘传,能够教导其他人对佛法具足信心,教导持戒、布施、多闻,甚至能够使他出生菩提智慧的话,一样都可以作法布施的。这是因为大乘菩萨的法道,和着重出家表 三摩地

2018-07-23

罽夷罗本来是应该出去工作的,但是就是为了准备这些食物——供养三宝的食品,所以就在家里不断地工作。国王一看到以后就劈头大骂,就说:你到底是什么样的胆子啊!你就不会选择后天?竟然跟我来抢日子;我的侍者来了三次,你竟然还有意见。你不知道你的小命是在我手里吗?罽夷罗就说:小的不敢,大王!我实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我只剩下明天可以来供养三宝,以后恐怕 三摩地

2018-07-23

又譬如布施给出家人,也是应该要做的事,因为在家人本来就应该供养出家人,因为供养时可以获得很多福德。然而在末法时代,供养时要注意这位出家人是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因为佛在经中曾开示:出家的僧人可分为四种:胜义僧、世俗僧、哑羊僧以及无惭愧僧。所谓的胜义僧,就是指佛、菩萨、独觉、初果到四果等七种;这七种出家僧人不一定要现出家相,只要是三乘菩提见道的人,都是胜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如果在家菩萨们,能不论家中所有的好坏财物,只要众生需要,他都能够乐于布施出去,而且常常以欢喜心来布施,毫无吝惜、执著之心,布施之后也从来不后悔,这样就叫作一切施。一切施的福德最大,这是因为他能够舍弃一切的贪爱,同时又具有功德,不只是大福德而已。而不思议施则更不容易,是要能够把自己的内财—也就是身上的各种器官& 三摩地

2018-07-23

在家庭利益中,最明显的一点是家庭和乐,生活安宁。周遭的朋友、邻居们,对末学父亲的评价是非常慈祥,对孩子的评价是很绵软稳重,而末学的同修也以孝顺老人而广得善名。这样的家庭氛围,在末学没有学佛之前是不的;而在学佛之后,但还没有追随萧平实导师学佛之前,也是波折不断的;甚至是在学佛初期,因为观念错误,几乎导致了家庭的破裂。可能有些人也和末学一样,有过类似的 三摩地

2018-07-23

这时候商人不由得怒火中烧:这个不守妇道的女人,趁我不在家,竟然作出这种不知廉耻的事情!怒不可止地到厨房,拿了一把菜刀回到房间,正当商人要举起菜刀时,突然耳边响起了老先生卖给他的那一首偈语,不由得喃喃地念了起来,在床旁前进三步,又退后三步,来来回回地反复思量;这时候妻子被商人的脚步声给吵醒,看见丈夫站在床前,先是惊愕了一下,接著高兴地问道:你怎么这么 三摩地

2018-07-23

佛在《大宝积经》卷90也开示:唯有无生法忍的菩萨——指初地满心以上的在家或出家菩萨,可以作头目支分布施;这种布施,是为大布施、极妙布施,这种布施不是无生法忍地上菩萨以下的人,所能办到的。而且佛开示,在家菩萨财施有两种:有外财布施,指的是财物等布施;内财布施,指的是护持正法而牺牲身命等布施。以上可得知,佛在教导菩萨行布施时,会依众生学习佛法的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