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这个部分也是在告诉我们说,不管是在家菩萨,或者是出家菩萨,都要注意到:为什么要畜养?不是为了要求自己的名闻利养,不是为了求自乐,不是为了求大家的恭敬,而是真正的要去利益众,要来摄受众。这样的一个前提,佛陀说这样的话,才是真正摄受的根本,为什么要来摄受教化?我们前面有讲到说,菩萨以法布施来教导,远离诸恶、增诸善法,这个是属于四摄法中的布施,是法布 三摩地

2018-07-23

祝福大家:学法无碍,福慧双增,道业猛进,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38集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不同在那里?》正钧老师主讲(原标题:断了“我见”会怎样?) 三摩地

2018-07-23

其实刚才说福报有大小的差异不同,譬如说,也许某乙就说:唉呀!你看啊!某甲就是有修啦,所以你看,他今世的福报才会这么好啊!也许言谈之中,又对某甲露出了一分羡慕或者是忌妒的眼神,某乙所谓的福报好与不好、或者是大或小,世间法之中,可以从哪里显现出来呢?我们不妨先把范围缩小在人世间的善法之中的福报,来谈谈这件事,假如某甲平常在家中,不管是作什么事,家人都是 三摩地

2018-07-23

等身体不好之类的!那往世如果有偷盗的业,相应的就是财富常常会缺乏,或者自己也常遭遇小偷!往世如果有邪淫的业,相应的就是此世的配偶不贞洁,可能配偶也会水性杨花或会外遇等!如果福德很好加上自己有发愿选择,那就会遇到菩萨眷属!那如果自己故意选择不好的眷属,那人生也会很痛苦!所以福德好又有智慧的菩萨,应该要选择受戒又心性好的菩萨眷属,如此人生会比较幸福!除 三摩地

2018-07-23

首先说身有三道,身的三道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在家指邪淫,出家则是指行淫);口有四道,就是妄语、两舌、绮语和恶口;心有三业而非道,也就是贪、嗔、痴(痴就是无明的意思)。这样总共有十个法相,也就是身三、口四、意三业,总共有十个。这十个恶法就是十种恶业的根本,这十个恶业则是一切众罪的源头。但这其中有三个只叫做业,而不同时叫做道,是业非道。是哪三个呢?就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出家以后修学佛法来教导众生,于众生有恩,所以是报恩田,众生在僧宝身上种福田,是在报恩田中种福田;众僧也都或多或少有其功德,从未得暖法的凡夫僧,到已得暖法乃至已得四向、五果,甚至菩萨僧与究竟佛地(因为诸佛也摄属僧数),所以在声闻僧与菩萨僧身上种福田,都是在功德田中种福田;众僧也是贫穷田(但是示现在家相的诸地菩萨僧除外),因为众僧都不经营事业赚钱, 三摩地

2018-07-23

众僧也是贫穷田——但是示现在家相的诸地菩萨僧除外——因为众僧都不经营事业赚钱,他们修道所需的一切物资都由众生来供应,当然不可能赚钱来回报你的供养,所以同时又是贫穷田。不过,这个贫穷田如今在、已经不同了!本来佛的规定是:僧众不许积聚房舍财产,也不许经商。但现在你们看凡夫众僧,四大名山有多少财产?完全不同了!也有出家人经营饮食、书店 三摩地

2018-07-23

须陀洹人胜于一切外道异见,斯陀含人胜于一切须陀洹果,阿那含人胜于一切斯陀含果,阿罗汉人胜于一切阿那含果,辟支佛人胜于一切阿罗汉果,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优婆塞戒经》卷一)中所说的说,外道他断欲而且发起禅定,证得禅定以后,他所得的这种天福,胜于在欲界一切众生所修的福德;一切众生在世间,在欲界世间所修的福德,都不如这个外道断欲修的禅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僧以在家者居多,遍及法界六道之中。在人间亦多示现在家相,不住于寺庙,不近佛而住。声闻僧多示现出家相,为近佛故,住于寺院。三、自性三宝:(一)真如之理,自性开解,名为佛宝。(二)自性正真,德用轨则,名为法宝。(三)自性清净,动无违诤,名为僧宝。一切三宝皆由自性三宝所含摄,所以归命自性三宝,不仅是归命自己的自性三宝而已,同时也归命宇宙一切自性三宝。第二、 三摩地

2018-07-23

」白话解释:「第三种布施是言辞施:对于父母、师长、出家修行人与在家修行人,凡有所言说皆是温言软语,不口出暴厉恶言。这样布施的人,他捨寿以后,未来世受身时,他是言辞善辩而了达;凡是他所言说的话语,众人普皆信受;未来成佛更得四种无碍的辩才,是名第三种布施的果报。」平实导师著的《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p229-230「四摄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菩萨要利益众 三摩地

2018-07-23

」白话解释:「第三种布施是言辞施:对于父母、师长、出家修行人与在家修行人,凡有所言说皆是温言软语,不口出暴厉恶言。这样布施的人,他捨寿以后,未来世受身时,他是言辞善辩而了达;凡是他所言说的话语,众人普皆信受;未来成佛更得四种无碍的辩才,是名第三种布施的果报。」平实导师著的《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p229-230「四摄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菩萨要利益众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出家以后修学佛法来教导众生,于众生有恩,所以是报恩田,众生在僧宝身上种福田,是在报恩田中种福田;众僧也都或多或少有其功德,从未得暖法的凡夫僧,到已得暖法乃至已得四向、五果,甚至菩萨僧与究竟佛地(因为诸佛也摄属僧数),所以在声闻僧与菩萨僧身上种福田,都是在功德田中种福田;众僧也是贫穷田(但是示现在家相的诸地菩萨僧除外),因为众僧都不经营事业赚钱,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我们以后供佛不管在家里或是讲堂都要有这个「增上意乐」和「净信俱心」,心里面要想说我们是在供养十方一切诸佛,这样功德是无量无边的!非常非常非常的广大!上说「当获无量大福德果」,还有无量广大的清净梵福,供佛的菩萨可以在无量劫中都不堕恶趣。所以我们以后每天都要努力的供佛,家里有佛堂就供佛,没有佛堂也要想办法弄个佛桌、佛像来供佛!真的都没办法弄到也要心 三摩地

2018-07-23

普入社会,使别人向善、向上,引发菩提心,这是一位在家大菩萨的形象。善财童子的参访善知识,表示了另一意义。善财所参访的善知识,初三位是出家的比丘;开示的法门,是念佛,观法,处众,正确的信解三宝,是修学佛法的前提。的善知识,比丘、比丘尼以外,有语言学者、艺术工作者、建筑的数学家、医师、国王、鬻香师、航海者、法官;总之,出家菩萨以外,在家菩萨是普入各阶层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种姓的人就不会专在身分上面用心,他可不管出家或在家,只要有,确定是,那就是他的老师、师父;如同善财大士一生证得五十二个阶位而成为等觉大士,就是不在身分表相上用心的菩萨种姓人;所以历经六位出家菩萨、四十六位在家菩萨总共五十三参之后,成为等觉大士。他若是执着于声闻身分(出家身分),而不依佛菩提道的法义修证为依止,就只能随从三贤位及凡夫位中的那六位出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种姓的人就不会专在身分上面用心,他可不管出家或在家,只要有,确定是,那就是他的老师、师父;如同善财大士一生证得五十二个阶位而成为等觉大士,就是不在身分表相上用心的菩萨种姓人;所以历经六位出家菩萨、四十六位在家菩萨总共五十三参之后,成为等觉大士。他若是执着于声闻身分(出家身分),而不依佛菩提道的法义修证为依止,就只能随从三贤位及凡夫位中的那六位出 三摩地

2018-07-23

问、学佛人的福报问题:现代人求名求利不择手段,虚名确实可以带来现实利益,学佛人往世福德不具者,今世为求佛法,自甘寂寞,自守清净,除了一些不该为的求财机会外,求正财之机会也少有之,在家居士福慧皆具者,才不失为弘法之典范也(易摄受众生),后学知之,无兴趣追逐世间利益,浪费时光,而现实确实需要一定的资财供养眷属基本生活之需,供养三宝护法弘法之用等,如何处之 三摩地

2018-07-23

六、生边地懱戾车: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谓之四众;若无实证之四众说法处,谓之边地;若是生在边地,如果还有少数在家居士说法,尚不构成无暇;如果是边地再加上懱戾车,就构成无暇;懱戾车是指下贱之地,种性下贱故,无可闻。七、性为騃哑:痴呆谓之騃,盲聋瘖哑谓之哑,此是指有人出胎时即无耳根的胜义根,成为生聋者;如果出胎后已听闻,因受外力影响而成瘖哑盲聋 三摩地

2018-07-23

在家菩萨却是凭自己应有的世间果报而多饶财宝,靠自己的积蓄来生活而不需要别人供养,这样出来弘扬佛法,甚至于有能力拿钱出来护持正法,这样就能自利、他利。第六、要具男子身。男子身的意思并不是从色身来看是男子身或女人身,所以女众们也不要妄自菲薄。男子身讲的是行事风格有丈夫气概,不小家子器,不扭扭捏捏的,这就是男子身。假使身为男人,心中却是小鼻子、小眼睛的, 三摩地

2018-07-23

""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出家,二者在家。出家修悲是不为难,在家修悲,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有恶因缘故。善男子,在家之人若不修悲,则不能得优婆塞戒,若修悲已,即便获得。善男子,出家之人,唯能具足,五波罗蜜,不能具足檀波罗蜜,在家之人,则能具足。何以故?一切时中,一切施故。是故在家应先修悲,若修悲已,当知是人能具戒、忍、进、定、智慧。若修悲心,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