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时候商人不由得怒火中烧:“这个不守妇道的女人,趁我不在家,竟然作出这种不知廉耻的事情!”怒不可止地到厨房,拿了一把菜刀回到房间,正当商人要举起菜刀时,突然耳边响起了老先生卖给他的那一首偈语,不由得喃喃地念了起来,在床旁前进三步,又退后三步,来来回回地反复思量;这时候妻子被商人的脚步声给吵醒,看见丈夫站在床前,先是惊愕了一下,接着高兴地问 三摩地

2018-07-23

或者有一些人,他是从小在家里因为父母的习惯都是大声讲话、大声谩骂,所以他也习惯了大声讲话、大声谩骂,但是他不一定就是在生气,而是他习惯于这样说话的方式。我们如果要调整自己,面对境界的时候,我们如果用世俗法的一个方式来讲,例如闽南语有一句话说:仙人打鼓有时错,脚步踏错谁人无。所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我们如果能够为别人保留一分转圜的余地,那也能为自己 三摩地

2018-07-23

还有一种是比较不严重,但也是嗔,就是他会发起很大的脾气来,也会产生辱骂,可是呢他不会想要这个人离开他;就好像一般人在家里看到夫妻两个人吵架,吵得非常凶,但虽然吵得非常凶,也不会想要把对方赶离自己的这一个家。我们在看到人生气的时候,常常会有哪一些的原因造成他的生气?会生气,就是因为心里面对这一个境界相起了分别心。一般来说,这个分别心的起行,就是他对这 三摩地

2018-07-23

也许你会有一个疑问说:照你出家跟在家的定义,那么看起来,出家证了出家法以后,好像就有一种让人家觉得是修学事毕的感觉,毕竟你出家的定义是比现在佛门里面的标准是高很多。依于现在佛门里面的状况,你当然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我要请你静下心来思惟说:解脱道是不是在断我见以后就真的已经修学事毕?其实,它后面还有断我执跟断我所执,还要进一步去进行。 三摩地

2018-07-23

如是十种境界相中之觉知心,皆是意识心,计此为常者,皆属常见外道所知所见,名为佛门中之常见外道,不因身现出家相、在家相而有不同。如圣教所言,成佛之道以亲证阿赖耶识心体(如来藏)为因,《华严经》亦说证得阿赖耶识者获得本觉智,则可证实:证得阿赖耶识者方是大乘宗门之开悟者,方是大乘佛菩提之真见道者。经中、论中又说:证得阿赖耶识而转依识上所显真实性、如如性, 三摩地

2018-07-23

明心就是大乘法的见道,见道之后还得通达见道位的别相智以后,才有可能真正的进入修道位中,所以大乘法修行的第一步目标,本来就是要寻求开悟明心;如果说不想开悟,那又何必辛苦的修行禅宗的禅?只要每天在家中享受就好了,何必那么辛苦的常常跑道场?然而,明心、见性,明的究竟是什么心?看见的又是什么性?又如何来求明心与见性?佛法的修学次第有哪些?明心所明白的真心又 三摩地

2018-07-23

从俞道婆所作之颂及应对大德之勘验的作派来看,她虽是一个在家女众,却大有临机不让师的丈夫气概。]20、张栻居士,丞相张浚之子。因上疏议论时事而遭权臣忌恨,一度退职隐居。张栻居士在任期间,曾经参访过东林道颜禅师。张栻居士问道颜禅师:见即便见,拟思即差,又作么生?道颜禅师道:还同不知有。张栻居士又问:正当知有时如何?[宗门中,常把已明心见性的人,称之为知有 三摩地

2018-07-23

于是自己在家里打七,奋志参究此公案。至第四天半夜时分,因听到窗外呼呼的风声,恍然有所悟入。67、台州通玄林野通奇禅师。于当湖闭关,研读经教。因为患痢疾,濒于死亡,始知经论之学,非究竟法,不能抵挡生死。于是便放弃经教学习,栖心宗门。一天,通玄禅师偶然阅读天童圆悟禅师的参禅偈,其中有一句一念未生前,试看底模样,当下便疑情顿起。在疑情的推动之下,通玄禅师遂 三摩地

2018-07-23

”佛告金刚慧菩萨言:“善男子!若在家出家善男子、善女人,于此如来藏经典法要,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为他广说,得福无量。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余菩萨,为于积集如来智故,精勤供养一切如来,于一一世界,成就如是色三摩地;由此色三摩地威力,过恒河沙诸佛世界;过恒沙数俱胝那庾多现在诸佛,于一一佛所供养承事,并及菩萨声闻僧众。如是乃至过五十恒河沙诸佛 三摩地

2018-07-23

若出家若在家。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书写供养。广为人说如来藏经。所获功德不可计量。金刚慧若有菩萨为佛道故。勤行精进修习神通。入诸三昧欲殖德本。供养过恒河沙现在诸佛。造过恒河沙七宝台阁。高十由旬纵广正等各一由旬。设七宝床敷以天缯。为一一佛日日造立过恒河沙七宝台阁。以用奉献一一如来及诸菩萨声闻大众。以如是事普为一切过恒河沙现在诸佛。如是次第乃至过五十恒 三摩地

2018-07-23

每天在家都可以供佛,供养佛塔、佛像的功德跟供养佛的本尊(应身佛)的功德是一样大的!因为佛是最大的功德田,也是最大的报恩田!是福田中最殊胜的,所以功德最大。而我们自己如果把供佛的功德回向早日成就佛道,那我们也成就施主殊胜,如此回向造成果报更加殊胜。这样施主胜×福田胜=果报殊胜。《瑜伽师地论》卷45〈17菩提分品〉:云何菩萨方便善巧令诸有情以少善根感无 三摩地

2018-07-23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念佛心,是不为难;在家修集,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欲知大意,敬请收看正觉教团弘法视频——三乘菩提——菩萨正行(一)——124集至128集,息恶法则(一)至(五),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原标题:修念佛心,离内外诸恶不净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有人不管别人的感受,喜欢在家里唱卡拉OK,而且唱得很大声,吵得邻里不得安宁,规劝也不听,导致别人对他的印象非常不好;未来世有因缘见面了,就会莫名其妙地讨厌他,对他所说的话不会信受;既然所说的话别人都无法信受,更不可能冀望别人会帮助他了。又譬如有些人喜欢妄语,能够颠倒黑白,后来别人知道那都是不如实语,就会对他有所戒心;未来世有因缘遇到了,就会觉得这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自天竺东传来华,隋唐以前,中土以仍风尚坐禅之故,《比丘尼传》所表六十五人当中,志心禅寂者亦有十数,都精勤勇锐,犹胜须眉;且能导引在家善信,劝发渴仰,王妃女眷,咸慕禅修,尝启建禅七,克期取证〔注三〕。唐宋以降,至于今时,女众结加趺坐之事,典籍中已鲜有载录矣!间或有之,亦如凤毛麟角〔注四〕。今古之所以迥异如斯,考其原由,「道心唯微」,人皆畏难怕痛, 三摩地

2018-07-23

张处长始终是个在家人,不懂得惜福。当他在吃饭时,掉了好几粒米饭在地上,老和尚看见了也不说话。等吃完饭后,他才自己弯下腰来,一粒粒地把那些米饭从地上捡起来,放进口里吃下去。使得那位张处长面红耳赤,很不自在,他一再劝老和尚说:『老和尚,那些米饭已掉在地上弄脏了,不能吃了。』老和尚说:『不要紧啊!这些都是粮食,一粒也不能蹧蹋的。』处长又说:『你老人家的生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当有善知识出现的时候,自己也很明白自己的学识、修证都差之甚远,对于佛法呢,自己又是无法自圆其说,自己所说的和乡野间的老生常谈实际也无太大差别,顶多是多了些佛法的名相,也不想想自己也天天没有什么真正的功课,终日不知何谓是用功,对于佛法有许多疑惑,连根本佛法是什么,都无法真正地了解,因为自己的种性是有问题的,所以根本就不会去寻访这样的善知识,甚至跟 三摩地

2018-07-23

汝当为在家菩萨,戒施俱修。如谢灵运之俦也。”师曰:“然理虽如此,于事何益。傥垂摄受,则誓遵师教。”如是三请,皆不诺。时韬光坚白鸟窠曰:“宫使未尝娶,亦不畜侍女。禅师若不拯接,谁其度之。”鸟窠即与披剃具戒。   师常卯斋昼夜精进。诵大乘经而习安般三昧。寻固辞游方。鸟窠以布毛示之悟旨。时谓布侍者。鸟窠章叙讫。暨鸟窠 admin

2018-07-23

已经证悟之佛子,悟后进修如是四法;因此四缘具足的缘故,方能成为初地圣人;不论是出家或在家,只要是具足这四法,即能无畏于二乘圣人之质难或请法,无畏于一切外道之法义质难,就能够真实的绍继如来家业使其永不断绝,故名之为生如来家,成真佛子,如此之人即是大乘胜义菩萨僧中之圣者,非如大乘三贤位中之胜义菩萨僧只成贤者。大乘别教菩萨证得如来藏时,虽已胜妙于声闻教中 三摩地

2018-07-23

常常会有年轻的学佛人,对于学佛与婚姻之间的取舍,心中产生困惑,而问到:在家居士是不是一定要结婚生子?自己没有断烦恼,如果结婚生子肯定会有更多的烦恼,担心会因此而堕落;但是如果不结婚,由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又怕周围亲朋不能理解,因而对佛教产生了不好的看法。(一)众生成就之时,就是菩萨成佛之时要探讨这个问题,必须先确认: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学佛的 三摩地

2018-07-23

有一次我的油灯不小心弄洒了,把我的手烫起了几个大泡,搁现在家长估计得心疼死,但在当时,无论自己还是家长根本都不当回事,因为这实在太常见太普通了。 小学的考试是这样的:老师在黑板上出题,学生在下面做题。有时候题目太多,老师写完一黑板,就等大家一会,等大部分同学表示做完了,再擦掉继续出题。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原来试卷是可以用油墨印的。 等我上初中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