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而不顾存亡弃舍身命,要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名初担,重于一切众山积聚;凶恶像类非优婆塞,以一阐提而毁骂之,闻悉能忍,是第二担,重于一切大水积聚;无缘得为国王大臣大力勇将及其眷属说如来藏,唯为下劣形残贫乞堪忍演说,是第三担,重于一切众生大聚;穷守边地多恼之处,衣食汤药众具麁弊,一切苦触无一可乐,男悉邪谤女人少,域郭丘聚丰乐之处不得止住,是第四担, admin

2020-02-18

 第十三辑-摘录精华篇 经文:【佛告舍利弗:“破戒比丘有十忧恼箭,难可堪忍。比丘成就十忧恼箭,则于佛法不得滋味,憎说法者,不乐亲近。何等为十?舍利弗!破戒比丘见僧和合不生喜心,何以故?‘和合布萨必驱我出’,是恶比丘自知有过,常怀忧恼,于持戒者瞋恨不喜。舍利弗!是名破戒比丘初忧恼箭,必堕恶道。”】 语译:接著来进入〈净 admin

2019-09-02

复有三事:一者虽具烦恼而能堪忍,二者知烦恼过、乐而不厌,三者自具烦恼、能坏他结。复有三事:一者见他得利欢喜如己,二者自得安乐不乐独受,三者于下乘中不生足想。复有三事:一者闻诸菩萨苦行不怖,二者见有求者终不言无,三者终不生念:我胜一切。”“善男子!菩萨若能观因观果,能观因果、能观果因;如是菩萨能断因果,能得因果。菩萨若能断、得因果,是名法果 三摩地

2019-07-20

而不顾存亡弃舍身命,要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名初担,重于一切众山积聚;凶恶像类非优婆塞,以一阐提而毁骂之,闻悉能忍,是第二担,重于一切大水积聚;无缘得为国王大臣大力勇将及其眷属说如来藏,唯为下劣形残贫乞堪忍演说,是第三担,重于一切众生大聚;穷守边地多恼之处,衣食汤药众具麁弊,一切苦触无一可乐,男悉邪谤女人少,域郭丘聚丰乐之处不得止住,是第四担, admin

2018-12-27

亦如火炙难可堪忍。无能为喻。难陀。彼胎虽在如是粪秽坑中众多苦切。由利根故心不散乱。复有一类薄福有情。在母腹内或横或倒。由其先业因缘力故。或由母食冷热碱酸甘辛苦味不善调故。或饮浆水过量。或多行淫欲。或饶疾病。或怀愁恼。或时倒地。或被打拍。由是等缘母身壮热。由身热故胎亦烧然。由烧然故受诸苦恼。由有苦故便即动转。由动转故。或身横覆不能得出。有善解女人。以 三摩地

2018-10-14

阿弥陀佛!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和大家来谈谈“菩萨为什么应观福田与贫穷田而布施?”知道菩萨有了福德与智慧庄严的妙用之后,接下来,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 admin

2018-08-15

也就是说,对于他人的损害恼乱,都能够堪忍,而不生起嗔心,反而生起慈悯心要去饶益他。例如不信受如来藏的人,他们对平实导师不理智的谩骂以及毁谤,平实导师都能够不起嗔心,反而想要饶益他,广作种种法义的申论写作成书,让不理智生起谩骂毁谤的人,能够藉由书籍的阅读,生起拣择的机会,远离不理智的谩骂,以及毁谤的过失,同时能够接触。对于忘恩负义者不舍弃,而能够包容 三摩地

2018-07-23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和大家来谈谈菩萨为什么应观福田与贫穷田而布施?知道菩萨有了福德与智慧庄严的妙用之后,接下来,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 三摩地

2018-07-23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和大家来谈谈菩萨为什么应观福田与贫穷田而布施?知道菩萨有了福德与智慧庄严的妙用之后,接下来,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 三摩地

2018-07-23

有慈有悲,对于五浊恶世众生就觉得堪忍,如果慈心不够、悲心也不够,就无法忍受五浊众生的恶劣,舍报时就会说:我发誓绝不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了!只有觉得众生堪忍,才敢发愿证悟之后再来;如果发愿不愿再来人间,就是因为慈与悲都不够,所以无法生忍,不能忍于众生的恶劣。第四、心不放逸就能生忍。如果一心在法上用功,任凭别人怎么诽谤,他都不去关心;当他完全不关心时,对 三摩地

2018-07-23

有慈有悲,对于五浊恶世众生就觉得堪忍,如果慈心不够、悲心也不够,就无法忍受五浊众生的恶劣,舍报时就会说:我发誓绝不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了!只有觉得众生堪忍,才敢发愿证悟之后再来;如果发愿不愿再来人间,就是因为慈与悲都不够,所以无法生忍,不能忍于众生的恶劣。第四、心不放逸就能生忍。如果一心在法上用功,任凭别人怎么诽谤,他都不去关心;当他完全不关心时,对 三摩地

2018-07-23

有慈有悲,对于五浊恶世众生就觉得堪忍,如果慈心不够、悲心也不够,就无法忍受五浊众生的恶劣,舍报时就会说:「“我发誓绝不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了!”只有觉得众生堪忍,才敢发愿证悟之后再来;如果发愿不愿再来人间,就是因为慈与悲都不够,所以无法生忍,不能忍于众生的恶劣。第四、心不放逸就能生忍。如果一心在法上用功,任凭别人怎么诽谤,他都不去关心;当他 三摩地

2018-07-23

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专求;既求得已,堪忍专着。复有三种:欲爱、色爱、无色爱。复有三种: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就是爱着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我及我所。或贪爱五欲境界而一心一意专志追求,求得之后更是专注沉醉其中,无力分辨己身已经被五欲境界深深地系缚住,难以出离。或者是对欲界、色界、无色界境界的贪爱执着,于是长远劫在三界六道的善道、 三摩地

2018-07-23

能忍恶口诽谤骂辱,苦加身心,亦当堪忍。设其有苦,能为救解;除其弊恶疑网之心。利行最殊胜的就是让不信者能够生起善根,而入于正信;让悭贪者能向往布施的果报与功德而入于布施行;让邪见者能服于无罪过之正理,而入于正智,并建立正知正见。如是种种都需要运用佛陀所说的十二部经来教导。十二部经指的就是遍于声闻藏、缘觉藏、菩萨藏中的内容有,契经、应颂、记别、因缘、譬 三摩地

2018-07-23

种福田时特别要注意到的三件事一、什么是福田?福田的种类?〖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生怜愍故给施贫穷;舍烦恼故施于福田,成功德故施于贫穷;增长一切乐因缘故施于福田,欲舍一切苦因缘故施于贫穷。〗讲记:菩萨如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说,对于他人的损害恼乱,都能够堪忍,而不生起嗔心,反而生起慈悯心要去饶益他。例如不信受如来藏正法的人,他们对我们的导师不理智的谩骂以及毁谤,我们的导师都能够不起嗔心,反而想要饶益他,广作种种法义的申论写作成书,让不理智生起谩骂毁谤的人,能够藉由书籍的阅读,生起拣择的机会,远离不理智的谩骂,以及毁谤的过失,同时能够接触正法。对于忘恩负义者不舍弃 三摩地

2018-07-23

二、不堪忍诸同法者,呵(hē)谏(jiàn)驱摈(bìn)教诫等故,违背所有可爱乐法立瞋恚盖。三、由违背奢摩他故,立惛沉睡眠盖。四由违背毘钵舍那故,立掉举恶作盖。五、由违背于法论议无倒决择审察诸法大师圣教涅槃胜解故,建立疑盖。】所以,所说的性障消伏,不是说断除,而是因为凡夫证得初禅时,其实还没有办法断除我见,因此五盖只能伏除而不是断除;断我见 三摩地

2018-07-23

能有堪忍,不为种种欲寻思等诸恶寻思扰乱其心,如是等类当知名为离欲者相。」(CBETA,T30,no.1579,p.470,b22-c4)正觉讲堂很厉害的行门就是平实导师教导的无相念佛功夫,我们在正觉讲堂上课,刚开始亲教师们都会教我们无相念佛、拜佛的功夫,会教我们不要攀缘!其实这都是修定很重要的关键!所以大家在脸书上要少攀缘,要常常把心安定在道业上!日常生活中都要提起忆佛的念,如果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说,对于他人的损害恼乱,都能够堪忍,而不生起嗔心,反而生起慈悯心要去饶益他。例如不信受如来藏的人,他们对平实导师不理智的谩骂以及毁谤,平实导师都能够不起嗔心,反而想要饶益他,广作种种法义的申论写作成书,让不理智生起谩骂毁谤的人,能够藉由书籍的阅读,生起拣择的机会,远离不理智的谩骂,以及毁谤的过失,同时能够接触。对于忘恩负义者不舍弃,而且能够包 三摩地

2018-07-23

这意思就在说,娑婆的世界取这样的名,能够叫作堪忍,是因为这个世界有在行佛菩萨道的、行佛菩提道的,发起庄严菩提心的这样的行者、这样的菩萨出现;这样的善男子和善女人已经供养无量的诸佛,然后成就中间需要在这个世间能够具备的忍辱的功德,所以他不会恶意对众生来相向,而能够护持有情,也能够自己善加调伏自己的贪瞋痴。即使是的有情拿了许多危害他的事情来逼害他、来逼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96条/5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