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故弟子多年以来所亲见闻者,师父一向以多加方便、广所指引,唯求救拔广大芸芸佛子为务;然而无始以来异生的凡夫性坚固不能拔除,即使是师父努力将之一一拔离泥淖,也会有众生不能堪忍于断我见的空相、真如的无我性、见性所证的如幻性,而又选择了跳回泥淖之中,方能满足妄心于多劫以来的“安全感”,此乃悟后会退失的根本原因。这些道理,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说 | admin 2024-07-01 |
|
(四)大心佛弟子應有的供佛作意─末法萬年精勤護法娑婆世界充滿困苦,唯有大心菩薩可以忍受此界眾生的種種無理折磨;此世界名為「娑婆」─堪忍,乃是為諸大心菩薩而立名。6 因此在此娑婆護持正法特別殊勝,如來開示我們:在此世界護持正法一須臾(48分鐘)7的功德等於在清淨世界修行一大劫8。極樂世界一日即娑婆世界一大劫,以娑婆世界三百六十五日為一年、數百億年 | admin 2023-04-19 |
|
(四)大心佛弟子应有的供佛作意─末法万年精勤护法 娑婆世界充满困苦,唯有大心菩萨可以忍受此界众生的种种无理折磨;此世界名为“娑婆”─堪忍,乃是为诸大心菩萨而立名。[6]因此在此娑婆护持正法特别殊胜,如来开示我们:在此世界护持正法一须臾(48分钟)[7]的功德等于在清淨世界修行一大劫[8]。极乐世界一日即娑婆世界一大劫,以娑婆世界三百六十五日 | admin 2022-06-23 |
|
您的大愿,诸佛如来无不欢喜赞叹! 当知在这五浊恶世,一切小行菩萨都会在末法时期却步或离开,就犹如火劫来临时,江水河流大小百川都先乾涸;只有志节像大海一样广阔的大心菩萨,才能奋勇住世,捍卫如来最后一分法教,任凭横逆逼迫,都能堪忍而不退却! 在正法最后即将灭没之际,愚痴顽徒环伺一旁、恶口骂辱,衣服饮食汤药因陋就简,环境恶劣、无一可乐,然而大心菩 | admin 2022-06-23 |
|
”】语译:世尊接著又开示说:【“华德啊!这位妙音菩萨,是能够救护这个堪忍世界众生的人。这位妙音菩萨像这样子种种变化而显现各种色身,在这个娑婆国土的世界中,为种种众生演说这一部经典,但是神通变化智慧上面却不会有所损减。这位妙音菩萨,以许多种不同的智慧,很清楚分明地照耀这个娑婆世界,使得一切众生各自随著他们的程度而分别获得不同的所知;不但在堪 | admin 2020-06-20 |
|
佛藏经净戒品第五之一佛告舍利弗:破戒比丘有十忧恼箭,难可堪忍。比丘成就十忧恼箭,则于佛法不可滋味,憎说法者,不乐亲近。何等为十?舍利弗,破戒比丘见僧和合不生喜心。何以故?和合布萨必驱我出。是恶比丘自知有过,常怀忧恼,于持戒者瞋恨不喜。舍利弗,是名破戒比丘初忧恼箭,必堕恶道。复次舍利弗,破戒比丘众所憎恶,不欲亲近。如恶牛利角,人所舍远。是恶比丘自知有 | admin 2020-06-14 |
|
到已,下七宝台,以价直百千璎珞,持至释迦牟尼佛所,头面礼足,奉上璎珞而白佛言:世尊!净华宿王智佛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否?四大调和否?世事可忍否?众生易度否?无多贪欲、嗔恚、愚痴、嫉妒、悭慢否?无不孝父母、不敬沙门、邪见、不善心、不摄五情否?世尊!众生能降伏诸魔怨否?久灭度多宝如来在七宝塔中,来听法否?’又问讯‘多宝 | admin 2020-06-14 |
|
三界五趣只有人与天人是比较安乐的堪忍之处,名为二种善道(阿修罗遍于五趣中受生、时善时恶);其余畜生、饿鬼、地狱三道众生,皆不可堪忍,名为三恶道。以三恶道不同于善道的人及天人故,名为异生;若人尚未断尽身、口、意恶业者,未来世中将仍会沦堕于三恶道中,即是具足异生性的凡夫,是故凡夫都仍有异生性,故说凡夫未离异生性。举凡二乘菩提解脱道中之断除三缚结者,不论他 | admin 2020-06-08 |
|
因此这才有了修学佛菩提道中菩萨的一切施时不生忧悔,也当然就会有见众恶事而能堪忍了。--------《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96集菩萨为什么应观福田与贫穷田而布施>章正钧老师 | admin 2020-06-08 |
|
而不顾存亡弃舍身命,要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名初担,重于一切众山积聚;凶恶像类非优婆塞,以一阐提而毁骂之,闻悉能忍,是第二担,重于一切大水积聚;无缘得为国王大臣大力勇将及其眷属说如来藏,唯为下劣形残贫乞堪忍演说,是第三担,重于一切众生大聚;穷守边地多恼之处,衣食汤药众具麁弊,一切苦触无一可乐,男悉邪谤女人少,域郭丘聚丰乐之处不得止住,是第四担, | admin 2020-06-08 |
|
![]() |
因为祂对于这些能够忍受的原因,所以这一生能够示现佛果,示现在这个娑婆世界、在这样痛苦的世界----众生种种糟蹋违逆,乃至于说种种受用不足、乃至于寿命短少的世界、百岁的世界----成就佛果,来摄受众生,就是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本愿的时候,并没有舍弃任何一个众生而愿意来行忍辱行,所以能够在这世界形成这堪忍的世界,就是可以在当初在无佛的世界,可以随意化现忍辱仙人,以种种忍 | admin 2020-02-21 |
![]() |
虽然别人表面上看不出来他跟平凡人有多大的差异,可是他的道业却是在快速前进中,因为菩萨已经融入六尘中而行菩萨道了;如果能够摄护诸根,内心安住于正念,就能够依据佛菩萨的教导,而能身四威仪不作诸恶,能堪众苦不作邪命,就是在身四威仪行住坐卧中绝对不造诸恶,凡是对众生有害的事情都不做,因为既然已经走上修行之道就要不作诸恶,否则就违反了当初自己的发心,并且要成 | admin 2020-02-21 |
![]() |
有慈有悲,对于五浊恶世众生就觉得堪忍,如果慈心不够、悲心也不够,就无法忍受五浊众生的恶劣,舍报时就会说:我发誓绝不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了!只有觉得众生堪忍,才敢发愿证悟之后再来;如果发愿不愿再来人间,就是因为慈与悲都不够,所以无法生忍,不能忍于众生的恶劣。第四、心不放逸就能生忍。如果一心在法上用功,任凭别人怎么诽谤,他都不去关心;当他完全不关心时,对 | admin 2020-02-21 |
![]() |
也就是说,对于他人的损害恼乱,都能够堪忍,而不生起嗔心,反而生起慈悯心要去饶益他。例如不信受如来藏正法的人,他们对平实导师不理智的谩骂以及毁谤,平实导师都能够不起嗔心,反而想要饶益他,广作种种法义的申论写作成书,让不理智生起谩骂毁谤的人,能够藉由书籍的阅读,生起拣择的机会,远离不理智的谩骂,以及毁谤的过失,同时能够接触正法。对于忘恩负义者不舍弃,而 | admin 2020-02-20 |
![]() |
也就是说,对于他人的损害恼乱,都能够堪忍,而不生起嗔心,反而生起慈悯心要去饶益他。例如不信受如来藏正法的人,他们对平实导师不理智的谩骂以及毁谤,平实导师都能够不起嗔心,反而想要饶益他,广作种种法义的申论写作成书,让不理智生起谩骂毁谤的人,能够藉由书籍的阅读,生起拣择的机会,远离不理智的谩骂,以及毁谤的过失,同时能够接触正法。对于忘恩负义者不舍弃,而 | admin 2020-02-20 |
![]() |
这边的回答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娑婆世界,是一个难以堪忍的一个世界,众生的根器差别非常的大,有的人他是属于贪比较炽盛,有的人则是瞋恚比较炽盛,有人是无明深重,他特别没有办法如理来思惟,与人家讨论的时候,他往往都流于情绪,而且许多的众生他是刚从三恶道而来,你也没有办法对他们作种种的奢求、苛求以及要求。所以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如果和人家起一些争执,就应 | admin 2020-02-20 |
![]() |
因此在此段经文中,世尊开示我们要能够摄护六根,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不造作恶事,并且堪忍于种种的苦,而不做不正当的谋生事业;即使生在恶时,譬如五浊恶世连很小的戒律也不应违犯,不让烦恼污秽了自己的心,反而要修集忍辱行,也要远离恶友,并且教导被误导的众生们都要离开恶劣的邪见,同时自己要知恩报恩,也要教导众生知恩及报恩;如果有人能够这样具足修行,一直都奉行不 | admin 2020-02-20 |
![]() |
因为我们悲心特重的释迦世尊所发的大愿,是不弃舍种种贪瞋痴,以及造作五逆恶业的众生,而发愿要在五浊恶世成佛,广度无量众生;也愿意为此堪忍世界的众生,承受种种的痛苦与悲难;同时祂的大悲愿,也成为十方世界诸菩萨的典范。亦如在《佛说阿弥陀经》卷1中的开示,诸佛皆赞叹释迦世尊说:“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 admin 2020-02-20 |
![]() |
就是说,只要对方能够堪忍你离开现场,你就应该直接先告个假,然后方便从那里脱身,不要让他的瞋恚之心再起来。所以,忍辱就是看自己的瞋心是不是能够降伏。本来,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这样我们就要知道说,应该来安忍众生的种种不可爱的种种的性障;可是,但是在这过程中有时候却是没有办法,因为七转识的运作非常的迅速,会让你措手不及,一句话就已经开口了。本来,其实 | admin 2020-02-20 |
![]() |
他对于一切的世间苦都能够堪忍、耐受,不会生起忧悔之心。他在精进波罗蜜多的性相上,可以看到这位菩萨本性就是精勤不懈;他向来早起晚睡,不会贪爱睡眠,凡是所作之事总是尽心尽力;对于没弄清楚的事,他总是不断的思惟整理,一直到弄清楚为止。而这位菩萨所作的事,如果还没有完成,一定不会半途而废的;他对于第一义谛的追求也非常的坚定,绝对不会轻言放弃;而他对于菩萨所应作之事,不但 | admin 2020-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