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专求;既求得已,堪忍专著。复有三种:欲爱、色爱、无色爱。复有三种: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就是爱著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我及我所。或贪爱五欲境界而一心一意专志追求,求得之后更是专注沉醉其中,无力分辨己身已经被五欲境界深深地系缚住,难以出离。或者是对欲界、色界、无色界境界的贪爱执著,于是长远劫在三界六道的善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开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生怜愍故给施贫穷;舍烦恼故施于福田,成功德故施于贫穷;增长一切乐因缘故施于福田,欲舍一切苦因缘故施于贫穷。当菩萨摩诃萨具足了福德与智慧的庄严之后,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意思就在说,娑婆的世界取这样的名,能够叫作堪忍,是因为这个世界有在行佛菩萨道的、行佛菩提道的,发起庄严菩提心的这样的行者、这样的菩萨出现;这样的善男子和善女人已经供养无量的诸佛,然后成就中间需要在这个世间能够具备的忍辱的功德,所以他不会恶意对众生来相向,而能够护持有情,也能够自己善加调伏自己的贪瞋痴。即使是的有情拿了许多危害他的事情来逼害他、来逼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界五趣只有人与天人是比较安乐的堪忍之处,名为二种善道(阿修罗遍于五趣中受生、时善时恶);其余畜生、饿鬼、地狱三道众生,皆不可堪忍,名为三恶道。以三恶道不同于善道的人及天人故,名为异生;若人尚未断尽身、口、意恶业者,未来世中将仍会沦坠于三恶道中,即是具足异生性的凡夫,是故凡夫都仍有异生性,故说凡夫未离异生性;而盗法及忘恩负义是三界中最大的恶业,死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二、不堪忍诸同法者,呵(hē)谏(jiàn)驱摈(bìn)教诫等故,违背所有可爱乐法立瞋恚盖。三、由违背奢摩他故,立惛沉睡眠盖。四由违背毘钵舍那故,立掉举恶作盖。五、由违背于议无倒决择审察诸法大师圣教涅槃胜解故,建立疑盖。】所以,所说的性障消伏,不是说断除,而是因为凡夫证得初禅时,其实还没有办法断除我见,因此五盖只能伏除而不是断除;断我见后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界五趣只有人与天人是比较安乐的堪忍之处,名为二种善道(阿修罗遍于五趣中受生、时善时恶);其余畜生、饿鬼、地狱三道众生,皆不可堪忍,名为三恶道。以三恶道不同于善道的人及天人故,名为异生;若人尚未断尽身、口、意恶业者,未来世中将仍会沦堕于三恶道中,即是具足异生性的凡夫,是故凡夫都仍有异生性,故说凡夫未离异生性。举凡二乘菩提解脱道中之断除三缚结者,不论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娑婆世界-堪忍世界—如此,您往生到极乐世界,一样不离开这个内相分的道理。然而内相分的道理,是由谁成立的一个具足存在而能够去显现的呢?当然不是依于生灭的六根,不是依于这生灭的六尘,是依于能够出生五蕴十八界的涅槃如来藏,也就是六祖在听闻《金刚经》以后,所证得的那一个本无所住,而我们要转依于祂,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修行的那个无所住心;也就是般若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再看看我们的当下,静下心来,把意识心只保留在当下的临在状态,就会发现我们一个接一个不停升起的心念有多少是清净,又有多少是染污!那些没有经过意识引导、自然升起的心念,几乎不是在六尘的贪中就是在六尘的嗔中……,是吗?……这就是我们!我们想做菩萨,也算是初级的菩萨,通过梦中前世的片段,通过今生学佛后的推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过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时节因缘不好,自己没办法堪忍,也可以求生到兜率陀天,早一点去见一生补处的菩萨,就是弥勒菩萨。所以,这世间并不是我们所想像的完全都没有办法自主,就是说要自主自己的佛道,还是可以勉励而为的。有的人会想,要生到弥勒菩萨的兜率陀天,一定要有很多的修持,不然恐怕很难达到。然而经典告诉我们只要有一天八关斋戒的功德,乃至于说你一直思念弥勒菩萨,就可以得生弥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要去想,众生虽然是苦,可是苦还是有个尽头;与其人生在一直算命或是卜卦,一直求这些吉凶之过程,不如好好归依佛法僧,然后对于自己产生信受;即使不能堪忍这个世界,也没有关系。佛说,不能堪忍的菩萨非常的多,诸佛因地都是如此,不喜乐这个娑婆世界;所以应当求生净土,这样的话,可以继续自己的法身慧命的成长。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51集佛教的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菩萨行者于这个末法世界,必须要能够在这事情要能够堪忍,就算是这中间有一些业果,但是菩萨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些业果,如果让家人来堪负的话,他们可能无法承受,但是你是一个学佛人,又是一位菩萨,你的修行的时间这么样的长,又能够继续在今生能够继续的吃斋、念佛,乃至于未来世你想要成就佛果,所以这件事情,你就应该打住,不要生起烦恼。那我们来看另外一个故事,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提婆达多即言:『善来!阿难,如来犹能怜念于我耶?』阿难言:『如来遣我问讯,苦痛可堪忍不?』提婆达多言:『我处阿鼻地狱,犹如比丘入三禅乐。』佛言:『菩萨摩诃萨,修大方便引接众生,其受生死无量大苦,不以为患!若有人言:提婆达多实是恶人入阿鼻狱者。无有是处!』如来尔时,即为大众显发,提婆达多微密妙行大方便!时无量百千菩萨得无生法忍。无量百千人发阿耨多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这才有了修学佛菩提道中菩萨的一切施时不生忧悔,也当然就会有见众恶事而能堪忍了。 (原标题:菩萨的三三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栴檀涂右臂利刀斩左手等心不倾动能生最上忍是则名世间堪忍上调伏尔时央掘魔罗。复说偈言。若说如来藏显示诸世间无知恶邪见舍我须无我言是佛闻彼说不怖离慢舍身命广说如来藏是名为世间堪忍上调伏呜呼沙门陀修习蚊蚋行不能知出生最上忍方便蚊蚋亦堪耐饥渴寒热苦陋哉蚊蚋忍无知宜默然尔时尊者满愿子来诣佛所。顶礼佛足却住一面。见央掘魔罗心大欢喜。以偈叹言。善哉修胜业我今发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唯为下劣形残贫乞堪忍演说。是第三担。重于一切众生大聚。穷守边地多恼之处。衣食汤药众具粗弊。一切苦触无一可乐。男悉邪谤女人少信。域郭丘聚丰乐之处不得止住。是第四担。重于一切草木积聚。若能荷此四重担者。是名能荷大担菩萨摩诃萨。若菩萨摩诃萨。于欲灭余八十年。弃舍身命。演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为甚难。若能维持彼诸众生。是亦甚难。彼诸众生闻说如来常恒不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意思就在说,娑婆的世界取这样的名,能够叫作堪忍,是因为这个世界有在行佛菩萨道的、行佛菩提道的,发起庄严菩提心的这样的行者、这样的菩萨出现;这样的善男子和善女人已经供养无量的诸佛,然后成就中间需要在这个世间能够具备的忍辱的功德,所以他不会恶意对众生来相向,而能够护持有情,也能够自己善加调伏自己的贪瞋痴。即使是的有情拿了许多危害他的事情来逼害他、来逼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于所缘猛利作意而发起故,谓诸菩萨由是作意悲所执持,为息有情众苦因缘,尚能弃舍百千身命,况一身命及以资财,于一切种治罚大苦,为诸有情悉能堪忍。四、极清净故,谓诸菩萨已到究竟菩萨清净,若诸如来已到佛地如来清净。】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要去观众生之苦。经由不断地利益众生之行与观察,就会对于众生的种种苦有甚深微细的了知;接下来,因为长时间去作,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专求;既求得已,堪忍专着。复有三种:欲爱、色爱、无色爱。复有三种: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就是爱着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我及我所。或贪爱五欲境界而一心一意专志追求,求得之后更是专注沉醉其中,无力分辨己身已经被五欲境界深深地系缚住,难以出离。或者是对欲界、色界、无色界境界的贪爱执着,于是长远劫在三界六道的善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的回答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娑婆世界,是一个难以堪忍的世界,众生的根器差别非常的大,有的人他是属于贪比较炽盛,有的人则是瞋恚比较炽盛,有人是无明深重,他特别没有办法如理来思惟,与人家讨论的时候,他往往都流于情绪,而且许多的众生他是刚从三恶道而来,你也没有办法对他们作种种的奢求、苛求以及要求。所以遇到这样事情的时候,如果和人家起一些争执,就应当先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闻讥毁,心能堪忍;若闻赞叹,反生惭愧。(《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今译]如果听到别人讥讽毁谤自己,心中要能忍受侮辱;如果听到别人赞扬自己,反而要生惭愧之心。▲观诸众生,是佛化身,观于自身,为实愚夫;观诸有情,作尊贵想,观于自身,为僮仆想,又观众生,作父母想,观自己身,如男女想。出家菩萨常作是观,或被打骂,终不加报,善巧方便,调伏其心。(《大乘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