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专求;既求得已,堪忍专着。复有三种:欲爱、色爱、无色爱。复有三种: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就是爱着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我及我所。或贪爱五欲境界而一心一意专志追求,求得之后更是专注沉醉其中,无力分辨己身已经被五欲境界深深地系缚住,难以出离。或者是对欲界、色界、无色界境界的贪爱执着,于是长远劫在三界六道的善道、 三摩地

2018-07-22

不可堪忍。此爱心苦。于火烧苦。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彼人如是心苦逼已。复受身苦。所谓彼处。阎魔罗人之所执持。头面在下热炎铁钵。盛热铜汁。灌其粪门。入其身内。烧其熟藏。烧熟藏已。次烧大肠。烧大肠已。次烧小肠。烧小肠已。次烧其胃。既烧胃已。如是次第。次烧其咽。既烧咽已。次烧其喉。既烧喉已。次烧舌根。烧舌根已。次烧其舌。既烧舌已。次烧其龂。既烧龂已。次烧其头 三摩地

2018-07-22

种福田时特别要注意到的三件事一、什么是福田?福田的种类?〖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生怜愍故给施贫穷;舍烦恼故施于福田,成功德故施于贫穷;增长一切乐因缘故施于福田,欲舍一切苦因缘故施于贫穷。〗讲记:菩萨如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开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生怜愍故给施贫穷;舍烦恼故施于福田,成功德故施于贫穷;增长一切乐因缘故施于福田,欲舍一切苦因缘故施于贫穷。当菩萨摩诃萨具足了福德与智慧的庄严之后,所 三摩地

2018-07-22

不可堪忍。此爱心苦。于火烧苦。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彼人如是心苦逼已。复受身苦。所谓彼处。阎魔罗人之所执持。头面在下热炎铁钵。盛热铜汁。灌其粪门。入其身内。烧其熟藏。烧熟藏已。次烧大肠。烧大肠已。次烧小肠。烧小肠已。次烧其胃。既烧胃已。如是次第。次烧其咽。既烧咽已。次烧其喉。既烧喉已。次烧舌根。烧舌根已。次烧其舌。既烧舌已。次烧其龂。既烧龂已。次烧其头 三摩地

2018-07-22

何等为八?谓有一安住禁戒;具足多闻;能有所证;性多哀愍;心无厌倦;善能堪忍;无有怖畏;语具圆满”。1、安住禁戒,即安住具戒,善能守护别解脱律仪。于所受学的所有学处,不亏身业,不亏语业,无缺无穿,是名安住禁戒。2、具足多闻,即于如来教法,多所听闻通达,于诸求法者,有多法宣说开示,并且讲说时,于文义善巧,于众多妙法,能善受持,言善能利,意善寻思,见 三摩地

2018-07-22

吾人在此五浊堪忍世界,虽无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但因能依念佛圆通法门善巧修持,到此地步时,闻一切喧嚣之音声,自然起念佛之心,心中无非忆佛之念。行者修行至此地步,法喜之觉受达于顶点。若极精进之人,于六周内修习到此地步,则法喜极强烈,乃至踊跃不已。逢人普劝修习此一法门:慈悲心起,普愿人人皆能由此法门得入唯心净土或往生诸佛净土。自知必能于临命终时往 三摩地

2018-07-22

复有三事:一者虽具烦恼而能堪忍,二者知烦恼过、乐而不厌,三者自具烦恼、能坏他结。复有三事:一者见他得利欢喜如己,二者自得安乐不乐独受,三者于下乘中不生足想。复有三事:一者闻诸菩萨苦行不怖,二者见有求者终不言无,三者终不生念:我胜一切。善男子!菩萨若能观因观果,能观因果、能观果因;如是菩萨能断因果,能得因果。菩萨若能断、得因果,是名法果--诸法之王,法 三摩地

2018-07-21

能忍恶口诽谤骂辱,苦加身心,亦当堪忍。设其有苦,能为救解;除其弊恶疑网之心。善知利根、中根、钝根——教钝根人,令生信心;中根之人,能令纯淑;利根之人,令得解脱。若能如是勤教诏者,名‘义菩萨’,是名善人、分陀利花、人中香象、调御丈夫,名大船师。善男子!宁受恶戒——一日中断无量命根——终不养畜弊恶、不能调伏;何以 三摩地

2018-07-21

善教授故,生怜爱故,能堪忍故,难作作故,受大苦故。是故父母名报恩田;若复有人杀父母已,虽复修善,是善无报。是故我说:‘人所荫处乃至少时,慎勿毁折枝条华叶。’善男子!我涅槃后,有诸当作是说:‘若以异想异名杀父母,不得逆罪。’即昙无德。或复说言:‘虽于异想杀于父母,故得逆罪。’即弥沙塞。或复有说:‘异想异名杀于父母, 三摩地

2018-07-21

佛藏经卷第二净戒品第五佛告舍利弗:破戒比丘有十忧恼箭,难可堪忍。比丘成就十忧恼箭,则于佛法不可滋味,憎说法者不乐亲近。何等为十?舍利弗,破戒比丘见僧和合不生喜心。何以故?‘和合布萨必驱我出!’是恶比丘自知有过,常怀忧恼,于持戒者嗔恨不喜。舍利弗,是名破戒比丘初忧恼箭,必堕恶道。复次,舍利弗,破戒比丘,众所憎恶,不欲亲近;如恶牛利角,人所舍 三摩地

2018-07-21

阿难,如是未来世痴人,因以我法得受供养,而不信解如来功德,又不能信如是等经,不能堪忍如实说过,自知疮疣而逆我语。如是痴人依佛自活,而逆是法。阿难,尔时阎浮提内,如是痴人充满其中。阿难,且置!何用求此愚痴恶人,徒生徒老所行恶事。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经名为《佛藏》,亦名《发起精进》,亦名《降伏破戒》,亦名《选择诸法 三摩地

2018-07-21

于他轻恼心不堪忍故。着自身乐故。专念世间。散乱行故。于世间中见闻觉知。名字分别为胜功德故。观世自在。是名诸波罗蜜相违事。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何者是诸波罗蜜果报。佛言。观世自在。诸波罗蜜果报有六种应知。何等为六。所谓得富财故。趣善道故。无怨敌故。不坏多喜乐故。常为众生主故。不害自身故。大威德力故。观世自在。是名诸波罗蜜六种果报。观世自在菩萨 三摩地

2018-07-21

三者于他轻蔑不堪忍中。深见功德及与胜利。四者于不勤修着欲乐中。深见功德及与胜利。五者于处愦阑世杂乱行。深见功德及与胜利。六者于见闻觉知言说戏论。深见功德及与胜利。世尊。如是一切波罗蜜多。何果异熟善男子。当知此亦略有六种。一者得大财富。二者往生善趣。三者无怨无坏多诸喜乐。四者为众生主。五者身无恼害。六者有大宗叶。世尊。何等名为波罗蜜多间杂染法。善男子 三摩地

2018-07-21

不能堪忍听彼恶人犯戒灭法谤法污法。如是诸恶非法音声。世尊。我宁属他为其仆使。不能堪忍听彼恶人犯戒背法远法坏法。如是诸恶非法音声。世尊。我宁顶戴大地山海经百千劫。不能堪忍听彼恶人犯戒灭法自高毁他。如是诸恶非法音声。世尊。我宁恒受聋盲喑哑。不能堪忍听彼恶人毁犯净戒。为利出家受他信施。如是诸恶非法音声。世尊。我宁舍身疾般涅槃。不能堪忍听彼恶人犯毁净戒[彖/ 三摩地

2018-07-21

得四念处已则得住于堪忍地中。菩萨摩诃萨住是地已。则能堪忍贪欲恚痴。亦能堪忍寒热饥渴蚊虻蚤虱。暴风恶触种种疾疫。恶口骂詈挝打楚挞。身心苦恼一切能忍。是故名为住堪忍地。迦叶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未得住不动地净持戒时。颇有因缘得破戒不。善男子。有菩萨未得住不动地。有因缘故可得破戒。迦叶敬诺。何者是耶。佛言。迦叶。若有菩萨知以破戒因缘。则能令人受持爱 三摩地

2018-07-21

也就是说,对于他人的损害恼乱,都能够堪忍,而不生起嗔心,反而生起慈悯心要去饶益他。例如不信受如来藏正法的人,他们对我们的导师不理智的谩骂以及毁谤,我们的导师都能够不起嗔心,反而想要饶益他,广作种种法义的申论写作成书,让不理智生起谩骂毁谤的人,能够藉由书籍的阅读,生起拣择的机会,远离不理智的谩骂,以及毁谤的过失,同时能够接触正法。对于忘恩负义者不舍弃 admin

2018-07-21

悟后觉知心应该依此真心而长时间的现前运作、详细观察,不可堕落在昏沉而不明白法界真理微细之处而不能生起智慧,像这样住入平等安闲寂静的境界中,哪里还会造诸恶作业缘来长养七识染污性而干扰遮覆此自心如来本来自性清净之圆妙光明呢!只恐怕悟后不肯如此修行,所以面临境界考验时就全然忘掉了所应转依的自心如来之真如法性,依然像过去一样的随于境界、随于习气而使意识觉知 三摩地

2018-07-21

他对于一切的世间苦都能够堪忍、耐受,不会生起忧悔之心。他在精进波罗蜜多的性相上,可以看到这位菩萨本性就是精勤不懈;他向来早起晚睡,不会贪爱睡眠,凡是所作之事总是尽心尽力;对于没弄清楚的事,他总是不断的思惟整理,一直到弄清楚为止。而这位菩萨所作的事,如果还没有完成,一定不会半途而废的;他对于第一义谛的追求也非常的坚定,绝对不会轻言放弃;而他对于菩萨所 三摩地

2018-07-21

』提婆达多即言:『善来!阿难,如来犹能怜念于我耶?』阿难言:『如来遣我问讯,苦痛可堪忍不?』提婆达多言:『我处阿鼻地狱,犹如比丘入三禅乐。』佛言:『菩萨摩诃萨,修大方便引接众生,其受生死无量大苦,不以为患!若有人言:提婆达多实是恶人入阿鼻狱者。无有是处!』如来尔时,即为大众显发,提婆达多微密妙行大方便!时无量百千菩萨得无生法忍。无量百千人发阿耨多罗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96条/5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