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声闻缘觉所不得闻。善男子。诸佛何故。不为彼说令彼得闻。善男子。声闻缘觉乃至不解一字之义。犹如生盲饮毒狂人。如蚕处茧。如被毒箭。如病痰饮。是故诸佛不为说之。善男子。一切众生。常为诸结烦恼所病。诸佛如来能施法药。以妙咒术拔其毒箭除其肤翳。众生真实不知如来常住不变。如来为然智慧法灯。悉令得见常乐我净。譬如日出。悉令众生普见大地高下等相。如来亦尔。一切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声闻缘觉如羸老牛。是故汝当广宣分别如来功德。以实相油润益慧灯。开发慧眼除无明闇。若言如来真实出生输头檀舍。出家学道修集苦行坏魔兵众。坐于道场成菩提道。当知是人即是谤佛。宁当断首拔出其舌。不应出此虚妄之言何以故。非是善解诸佛如来秘密语故。若经中言沙门瞿昙。当知是语即是密语。善男子为众生故示现神足。当知即是佛之真子。善男子。汝则已为得大果报。授与声闻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故名甚深。能断一切生死渴乏。故名净水。边不可得。故名大海。诸佛世尊同平等故。故名三昧。若有菩萨具是三昧。则得常乐我净之身。得多闻海多闻宝藏。于菩提心无有动转。不退佛慧常住之身。无有变易心无疑碍。不离法雨常遇三宝值善知识。成就一切真正福德。善男子。汝当受持如是三昧。持已则得具足成就无量功德。复次善男子。复有甚深净水大海所入三昧。无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非是声闻缘觉所知。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住是三昧诸菩萨等深不可测。譬如大海众流所归不可量数。善男子。如是大海犹可量数。而诸菩萨不可量数。何以故。安住如是深三昧故复次善男子。若有菩萨住是三昧。能以足指一毛。举此恒河沙等三千大千诸大世界。高至上方无量世界。令诸众生无有怖畏往反之想。而今他方一切悉见为化度故。乃至十方亦复如是。世尊。如是三昧乃为无量无边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则得断除世见命见声闻缘觉见。无有贪爱无取无求常不变易。成就安住得无所畏。无有憍慢垢不能污。是故我说常乐我净。善男子。我说声闻辟支佛乘。一切世人之所不解。虽世人不解终不得。言慧者亦尔。世间之人虽见如来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亦不得言有智慧者。同于彼见。薄福钝根行邪道者作如是言。如来无常永灭涅槃。若言如来永灭度者。当知是人不离三恶。善男子。譬如深汪其水浑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诸声闻说言。先受难陀难陀波罗二牧牛女所奉乳糜。然后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实不食。我今为于此会大众。是故受汝最后所奉。实亦不食尔时大众闻佛世尊普为大会受于纯陀最后供养。欢喜踊跃同声赞言。善哉善哉。希有纯陀。汝今立字名不虚称言。纯陀者名解妙义。汝今建立如是大义。是故依实从义立名。故名纯陀。汝今现世得大名利德愿满足。甚奇纯陀。生在人中复得难得无上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为声闻有肉眼者说言降魔。不为修学大乘人说。声闻之人虽有天眼故名肉眼。学大乘者虽有肉眼乃名佛眼。何以故。是大乘经名为佛乘。而此佛乘最上最胜。善男子。譬如有人勇健威猛有怯弱者常来依附。其勇健人常教怯者。汝当如是持弓执箭修学矟道长钩罥索。又复告言。夫斗战者虽如履刃不应生于怖畏之想。当视人天生轻弱想。应自生心作勇健想。或时有人素无胆勇诈作健相。执持弓刀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不教弟子声闻人等。尸波罗蜜诸禅解脱三摩跋提修诸正勤。何缘不说如是甚深大乘经典。如来何故不以无量方便教大迦叶人中象王诸大人等。令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故不治诸恶比丘受畜一切不净物者。世尊。实无有病。云何默然右胁而卧。诸菩萨等凡所给施病者医药所得善根。悉施众生而共回向一切种智。为除众生诸烦恼障业障报障。烦恼障者。贪欲嗔恚愚痴。忿怒缠盖焦恼嫉妒悭吝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部经可以让学人成就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声闻菩提,乃是声闻人所觉悟的法道。也是声闻人听闻世尊的开示,用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来观察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法虚妄,因此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了五上分结;也就是断了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痴,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声闻透过佛语开示,以及缘觉自己观察,有一个无余涅槃本际存在,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所以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独处于无余涅槃本际极寂静的境界中,永不再于三界现身意。所以,佛在初转法轮时不为二乘人明说空性心之所在,以及祂所有的种种体性,譬如佛在初转法轮隐说无余涅槃本际、我、如、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等空性心的存在。可是菩萨最终要成佛,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这样的缘故,声闻透过佛语开示,以及缘觉观察蕴处界之外真实有一个本际存在——也就是佛所说的真心,所以二乘人知道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因而断除三缚结成为初果乃至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入无余涅槃,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而菩萨则透过参禅的方式,于一念相应慧亲证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接下来,分别探讨声闻四圣谛、缘觉十二、十因缘等法与真心的关系。声闻因为听闻佛语开示,从四圣谛开始观察,世间的种种法都是生灭不已的法,它没有真实的体性,所以是苦,它包括了三苦、八苦在内;由于声闻人观察蕴处界种种法虚妄而了知苦的真实道理,名为苦圣谛。接着再观察,这些苦聚集的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了这个色身,这个色身具足五阴十八界,因而造作种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首先,二乘人的声闻阿罗汉所证的人无我,就是现前如实地观察我的五蕴是无常空,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都是无常空,是会灭尽的;只是他们因为信佛语,相信五蕴十八界灭尽后还有涅槃本际,相信涅槃不是断灭境界。而缘觉乘的辟支佛是从十二因缘当中,去如实地观察我的五蕴、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都是藉入胎识如来藏为因,以及父母、无明、四大、业种作为缘,所以才有三世蕴处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接下来再继续比对,比对灭尽定跟无想定,就是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为什么?因为非想非非想天的这个无想定呢,其实也跟死亡接近,可是它跟灭尽定来比,它就没那么接近了,因为它还有觉知心存在,还有六识心的存在,可是灭尽定呢?它是六识灭了,所以想知灭了,而且连意根的五遍行中的受想心所都灭了,这个的差别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子去作对比?其实就在说明,进入灭尽定的声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部经可以让学人成就三乘菩提,那就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声闻菩提,乃是声闻人所觉悟的法道。也是声闻人听闻世尊的开示,用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来观察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法虚妄,因此断了三缚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了五上分结;也就是断了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痴,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时愿意灭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心经》所论述的解脱道并非是以二乘菩提由现观十八界和五蕴的虚妄而断我见我执,取证声闻缘觉的解脱果,证得无余涅磐出离三界的轮回。乃是以证得自心如来藏后,现观十八界、五蕴之虚妄不实,依大乘无我之观行,证知一切法界体性实相的智慧,获得分证解脱或满证解脱的功德受用,最终成就究竟佛菩提果。《心经》以菩萨所证得第八识的总相智之根本无分别智,来说般若别相智&mdash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七日后以应化身人间,觅憍陈如五人,于鹿野苑说声闻法,建立僧团,此第二时第一教也。后说大乘般若空,以如来藏空性中道义而说蕴处界等一切法空、遣声闻教之执著我空法有,此第三时第二教也。由此能兴论主诤,故说唯识经典:如来藏经、楞伽经、无上依经、同性经、不增不减经、显识经、大般涅槃经……等如来藏系经典。则声闻缘觉法与大乘般若空性之争执化为乌有,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三贤位中的第七住不退位即有所证,直到妙觉位都是同证此一涅槃;入地时已证二乘的有余、无余涅槃而不取涅槃,回心大乘依十无尽愿发起受生愿,故不取证声闻法中的二种涅槃,故说始从第七住位直到妙觉位,都只证第一种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证得大乘第一种涅槃之前,必须有大乘见道前的加行,因为大乘涅槃与二乘涅槃的实证,虽在断除我见、我执、我所执的内涵大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且如释迦老子在摩竭提国三七日中掩室不作声,岂不是佛默然?毗耶离城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末后维摩诘无语,文殊赞善,岂不是菩萨默然?须菩提在岩中宴坐无言无说,岂不是声闻默然?天帝释见须菩提在岩中宴坐,乃雨华供养,亦无言说,岂不是凡夫默然?达磨游梁历魏,少林冷坐九年,岂不是祖师默然?鲁祖见僧便面壁,岂不是宗师默然?和尚因甚么却力排默照以为邪非?妙喜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行者如果能够现前观察十八界法的虚妄,一一如实现观而没有遗漏,就能够了知有念灵知心与离念灵知心都是虚妄,都是必须藉缘才能生起之法;也能够了知处处作主之心就是意根末那识,意根同时也是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源;能够这样一一现观而了知十八界法都是虚妄,没有一法有其自体性,没有一法是可以常住不坏的人,就能证得声闻初果,这就是无为法。在取证声闻初果以后,继续努力的消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