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邪师。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但是他们除了受持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邪师。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在,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但是他们除了 三摩地

2018-07-21

有些佛门外道、研究佛法的学者以及附佛法外道,他们不了解如来藏心确实是宇宙以及生命运转轨则背后的根本实相,所以就随意的以宗派之别来否定如来藏的存在。他们振振有词地说:不一定要有如来藏心一样也可以有因果的存在啊!但是当我们问到说:那么各个有情所造的业种是收藏在哪里呢,而能够酬偿因果,即使经过百千劫也不会失坏或者错乱呢?他们有的说因果就存在四大微尘当中, 三摩地

2018-07-21

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是故菩萨十重八万威仪戒,十重有犯无悔,得使重受戒;八万威仪戒尽名轻,有犯得使悔过对首悔灭。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是故心亦尽,戒亦尽;心无尽故,戒亦无尽!六道众生受得戒,但解语,得戒不失。佛子,三世劫中一切佛常作是说,我今在此树下为十四亿人说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邪师。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在,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但是他们除了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所学的法义是诸佛的第一义根本心如来藏,所培植的福德也是修学佛法时所应具备的菩萨性,而不是声闻性、外道性,这就是有了诸佛的血脉。此时就好像佛子胎身已经成就,佛菩提道的五力具足,而广修六度万行,即将可以出生了。在还没有开悟出生之前,就暂时安住于佛法母胎之中,这就叫作方便具足住。菩萨经过前面信、进、念、定、慧等五力的进修,心性渐渐转变,已经快要破参了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对于这个成佛法道的内容你越发了解,如实思惟,在这个次第上知道说它的这个决定性在哪里,那么你就知道说,一切有情最后必定会走上这一条成佛之道;不管他今天是不是被邪见所误导,不管他是不是今天走入外道法中,不管他今天是不是不信受,最终一定会走上如来藏的这个中,一定会走到佛菩提道中,这一点你会心得决定。最后,因为对如来藏这个熏习以后,心得决定以后,乃至自 三摩地

2018-07-21

再来是善财大士参访的十住位菩萨:第十一参比丘善现、第十二参童子释天主、第十三参优婆夷自在、第十四参长者甘露顶、第十五参长者法宝周罗、第十六参长者普眼妙香、第十七参国王满足、第十八参国王大光、第十九参优婆夷不动、第二十参外道随顺一切众生。在十行位中,第二十一参长者青莲华香、第二十二参海师自在、第二十三参长者无上胜、第二十四参比丘尼狮子奋迅、第二十五参 三摩地

2018-07-21

最近听闻大陆许多道场,不仅信受平实导师书中所说法义,并且广泛研读、修学、弘扬,实是可喜可贺之美事!这显示了大陆地区虽广为藏密外道法所笼罩,仍有极多深具善根之佛子,能依法拣择其中淆讹,断定何为正见、何为邪见,同时隐约中也透露出导师千百年来在中土所摄受度化之有缘佛子,应此时节因缘,经佛菩萨巧妙安排,负有庄严之使命,要将真实了义正法再度普润失传已久之大陆 三摩地

2018-07-21

我见断的缘故,疑见随后就断;疑见断了的缘故,就灭除掉心中六十二种外道邪见随眠。从此不怀疑世间有佛,不怀疑世间有佛法,不怀疑世间有出家、在家的四向五果十地菩萨。也不怀疑一切众生能修佛法,也不怀疑一切众生能成就佛道,永离断常二见,因此戒禁取见随后跟着也断了。从此这位菩萨初果,依道共戒而住,他从此不会受到世尊以及世间所施设的各种有相的戒所束缚。他的见地,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所学的法义是诸佛的第一义根本心如来藏,所培植的福德也是修学佛法时所应具备的菩萨性,而不是声闻性、外道性,这就是有了诸佛的血脉。此时就好像佛子胎身已经成就,佛菩提道的五力具足,而广修六度万行,即将可以出生了。在还没有开悟出生之前,就暂时安住于佛法母胎之中,这就叫作方便具足住。菩萨经过前面信、进、念、定、慧等五力的进修,心性渐渐转变,已经快要破参了 三摩地

2018-07-21

(以上诸心皆常见外道之常,其实非常。)(16).没有如来藏真如,一切皆空,一切法缘起缘灭,无佛无法无僧,亦无解脱。(此乃断见,依常见之心而有。)二、辨正:三、唯如来藏(阿赖耶、庵摩罗识)异熟性故,其体永不坏灭而内容有变易、有作用,故成佛时能变为真如,故非常非断。如来藏于五位中及无余依涅槃中皆自在,故非无常。不生灭之主体识中、有诸异熟及等流种子流注变易, 三摩地

2018-07-21

但他是落到顽空里面去了,也错了;如果真心是虚空,一无所有,那就变成断灭,跟断见外道一样。6、入定的能看的心不是真心有人就主张说:入定的时候那一个能看的心就是真心。可是那个心也不是,因为那个心还是不离觉观境界。7、无所不在的能量不是真心有的人说:虚空中的一种无所不在的能量或者殊胜的体性,那是真心。但是那也不对,那是胜论外道的说法,是凭空想象而建立的,世 三摩地

2018-07-21

举证如下:一,先引《楞伽经》三译本如下:《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如来藏的存在和体性)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有业力、无明及父母的因缘,以及三界器世间的因缘,祂就可以出生了我们这个五阴出来);外道不觉(外道不觉如来藏,不觉如来藏者即是外道),计著作者(误计见闻觉知心 三摩地

2018-07-21

那么否定了阿赖耶识的人,我们来看《楞伽经》里面怎么说,《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一这样子说:“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也就是说:把藏识认为是可以灭的,他就跟外道的断见论点是相同的。那么什么是“藏识”呢?因为阿赖耶识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的这样的一个意涵,有这样的一个“性”存在那里,所以我们就说祂是藏识—&md 三摩地

2018-07-21

外道也有很多人可以不贪,所以他们也有少数人能离开欲界地而证得初禅,所以称为离生喜乐地,死后不再生于欲界中,可是他仍然会再轮转下来人间继续受苦;所以显然不是断贪,只是藉禅定来伏贪。所以想要远离无量世的大苦恼,就得要断我见,才能渐渐离开无量世的大苦恼。只要一断我见,犹如《阿含经》讲的,最迟钝的初果人,最多也只不过是七次的人天往返受生,最后生也可以远离三 三摩地

2018-07-21

辨正2、一切误计意识心为常者,皆是佛门中之常见外道,皆是凡夫之属。意识心境界,依层次高低,可略分为十:一、处于欲界中,常与五欲相触之离念灵知;二、未到初禅地之未到地定中,暗无觉知而不与欲界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常处于不明白一切境界之暗昧状态中之离念灵知;三、住于初禅等至定境中,不与香尘、味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四、住于二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 三摩地

2018-07-21

四禅八定是共于三乘行者与外道的世间证境,令佛法的修行者可以了知三界法的内容。解脱道修证者,可以藉此修断三界法而成就一切智,入无余涅盘;佛菩提的修证者,可以藉此而了知一切相的内容,协助成就无生法忍的现观,所以大乘菩提的修证者也必须修学。大乘菩提修证四禅八定的目的,只是藉禅定的实证来利益众生,那是戒慧直往菩萨悟后的事,也只是作为利乐众生及修证无生法忍现 三摩地

2018-07-21

而开悟的人,实际是以这个能思量的心,起意作念,去找这个不会思量的真心,而很清楚这两者不同,而且这两者都是无形无相,无色无质,再找到了之后,确认这个真心,没有起念,大众菩萨可能互相询问,这一二三是不是有问题啊?没有念头的,他也找得到?真是奇怪?当然奇怪,否则开悟的人就应该到处都是了!因此想要将自己的参究心,变成了一个无念的状态,以为这就是,至少需云老 三摩地

2018-07-21

因此透过机锋的暗示,要能免则免,因为许多误认机锋的人,堕于机锋上而不知,可是由于机锋就是禅门的重大手段,又不能够缺少,因此以着意解情思来误认的人就是野狐,就是他一摆弄出来,就是说错!再作,再错!总之,打的还是继续打,何须顾忌!打到野狐去找牙,有何不好!只是今日已经没有信受如是禅法之人可以前来挨棒,这棒下无有勇夫!一叹!应知这个机锋是要众生去怀抱一个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