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十信位的修学,主要是要能够具足对大乘佛法以及佛教三宝的信心。那么十信位要具备什么样的基础才能够开始修学呢?在《占察善恶业报经》当中,地藏王菩萨有一段开示说得非常清楚。是这样说的:【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所言一实境界者,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莫要轻视自己,以为力小微轻,莫要以法运兴衰揣测自己今生将来可得的果位,要相信如是接触大乘佛法,能够安住熏习大乘了义,跟随大善知识的书籍,听其循循善诱,心中虔诚恭敬,义理如是胜解,都很容易在此生悟道,不可思议!证取菩提是很容易得到的,这明白实相心绝对一点也不困难,开悟就是如此容易!《优婆塞戒经》上佛陀亲自说:实义菩萨者,能听深义,乐近善友。乐供养师、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罗汉断尽烦恼,怎么不开悟呢?为何还要佛陀拈花,好不容易大迦叶才破颜微笑呢?其它的阿罗汉都在想什么呢?为何阿难要等到大迦叶教他,去把外面竿子倒过来,这样才悟道呢?以前去劝一位师兄修学这个殊胜大乘佛法的时候,虽然因缘不错,是遇着了,但还是满腹邪见,以为开悟就是会有神通,会了生死,这哪里是如此呢!开悟以后,还是要仰仗佛陀!三贤位菩萨有何可以骄人,没有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毕竟唯识的正理,实在是非常地艰深,如果不是圣玄奘菩萨的无量辩才,以及般若智慧,这实在是很难让中土的众生受益,所以一般大众还是无法直接领略这唯识的妙义,还是必须开悟后,才能知道少分,乃至多分,这时候,才会知道,喔,原来许多的体性,如来藏都有,并非是二转法轮所说的那些而已,所以究竟的大乘佛法还是要回到唯识诸义,这样才能够把这个真心的义理解释个清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参禅之前应广植福德资粮开悟是大乘佛法的见道,学人需要以广大的福德资粮为基础,才有开悟之可能。故福德不足者,当努力修集。(三)寻求善知识《法华经》卷七载,佛言: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法身佛)。在禅宗里面,善知识有一定标准:一者善知识本身应是已经开悟者,如此才有能力指导学人;二者能正确教授参禅的知见,如果是以定为禅,以无念为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佛法就这样得。“你刚刚讲的是有所得,那么无所得能不能也这样讲?”也可以啊:“所谓无所得者,即非无所得,是名无所得。”因为实际理地从来都无所得。佛法就在无所得中恁么得,这才是真正的无所得法,不是像二乘解脱道一般灭掉攀缘、灭掉所得以后才无所得。正因为菩萨是这样的无所得,所以菩萨不必攀缘三界境界。假使有一天佛说:“你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种于信位修学大乘佛法者,信因果、不谤大乘,发了菩提心,发愿求生极乐国。于命终舍报往生极乐国,上品下生,一日一夜莲花开后,于七日中见佛心不明了,因为往生前尚未有因缘亲证自心弥陀,因此虽然见佛,心却不明了;而经三七日之听闻修学后才亲见自心弥陀,承阿弥陀佛之摄受与加持乃能了了见佛,能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他细心谛听,越听越觉大乘佛法实在太胜妙了,其义理完全没有脱离佛陀精神。大乘的不少般若妙义是自己在过去所没有听过的,当下已感到自己确实对大乘存有偏见了。世亲初学大乘法味,正合心意。于是天天出席讲堂,听兄讲解大乘。遇有不明的地方,晚上再请兄长开示。世亲是绝顶聪明之人,深得法味后,越听越领悟,不等哥哥讲完,已经回小向大,成为大乘佛法的忠实信徒了。有一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要经过很多世很多劫,而且是正确的熏习了大乘佛法,才能真正的具足菩萨性,那时说到明心开悟时,就不会再排斥了。菩萨性是何时才算具足呢?其实明心时还不算具足,见性了也还不算具足,还得要十行位满心以后才算是具足菩萨性。所以十行位满心之前都还有可能上心作中、中心作下啊!从这里就知道佛菩提道不是那么容易修的法,因此假使有人明心之后退转到声闻法中只求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观之鸠摩罗什菩萨以当世之证量而译出《维摩诘所说经》等诸般若系经典,实为大乘佛法如来藏法之传人也。其后约两百年,正当是后继者玄奘菩萨(公元602年~664年)的少年时期,跟随他二哥至洛阳净土寺学习佛教经典。玄奘十一岁时即开始诵读鸠摩罗什菩萨所译传之《维摩诘所说经》与《妙法莲华经》,经由诵读大乘之启蒙,及学习《毗昙经》、《摄大乘论》等经论,乃深入思惟,而兴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龙树菩萨为后人的开示自此,龙树广弘大乘佛法,破斥诸外道见,其所造《毗婆沙论》,论中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偈颂,略说如下:【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弥陀,应时为现身,是故我归命。彼佛本愿力,十方诸菩萨,来供养听法,是故我稽首。彼土诸菩萨,具足诸相好,以自庄严身,我今归命礼。彼诸大菩萨,日日于三时,供养十方佛,是故稽首礼。若人种善根,疑则华不开;信心清净者,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历代中国僧人憨山大师、慈舟大师、蕅益大师等等,及日本人汤次了荣,对此论均有著作阐述,此论萌发了中国及日本大乘佛法的种子,后世藉此因缘启蒙,而皈依三宝者甚多。公元2004年初夏,导师鉴于台湾广大佛弟子众,数十年来恭敬供养三宝,广积福德,慈济众生,兴善止恶,已具承受世尊正法之因缘果报,为广利有福佛子明白如何消除烦恼障及所知障,发起世间、出世间智,乃将《起信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乘人是指声闻人与缘觉人,他们以修学小乘、中乘佛法为主;菩萨以修学大乘佛法为主,菩萨所证知的境界与智慧,两方面都高过于二乘修行人;佛则是究竟圆满者,完全了知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具有无上的智慧与能力,能够降伏烦恼魔、蕴魔、死魔与自在天魔,并且永无止尽地兴起大慈悲力救护无量无数的受苦众生。二乘人,努力的修行小乘佛法,如果他们始终没有机会,或是有机会而不 | admin 2018-07-21 |
![]() |
当你进入大乘的见道位以后,你会更辛苦,但是也会更快乐;因为,进入了大乘佛法的殿堂──进入了佛家,你将会发觉:“唉呀!好多的珍宝都是要送给我的。”确实都是要给你的,你要一直不断地把它们搬回你家中;哪个家呢?你心中这个家。佛都不吝惜,都准备好了,要让你尽量搬回家;可是搬得愈多就愈辛苦,但是搬得愈多也就愈快乐啊!就好像世俗人经商贸易,生意愈好就 | admin 2018-07-21 |
![]() |
弥勒菩萨当来成佛时也一样是靠唯识学──一切种智,而诸地菩萨的无生法忍即是道种智──还没有修到究竟佛地时的一切种子智慧,而唯识学是大乘佛法中的增上慧学,绝对不是没有明心的人所能真修实学的。没有明心之前修习唯识学,只能够在意识上研究揣摩,只能够成就思想的层次,而不是义学的实证。而明心的菩萨所证得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就是由于亲证第八识阿赖耶识而现观的;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论坛上有曹兄质疑佛陀,以凡夫知见来窥测如来,此举动如同没有学佛的愚人,将来只是多障碍自己的道业,异想天开的越多,只是让自己将来更加的辛苦,不论是继续轮回,或者是求取佛道,都是障碍!因此奉劝网络上一切大众,若是不知此理,随说着去,切莫于此留下证据!以提婆达多而言,大乘佛法很清楚地说明其为菩萨摩诃萨,但是经教阅读不多的人,就以为一切都是他的智慧可以「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大乘佛法中,童子或童女并不是指年幼的孩童,而是出家常住僧团而无家累的菩萨,身相虽然与在家人相同,但却是受持菩萨戒的童贞行,完全是以大乘佛法为归的出家人。所以,在大乘法中的童子或童女,有二十岁的人,也有三十来岁的人,也可以有五十、七十几岁的人,全都称为童子或童女。我们正觉也有设计了童子、童女的僧服(菩萨服),上面有绣著几个字──正觉寺常住,但与僧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已是大乘佛法的第一次兴起!世尊在引领声闻及缘觉行者迈向大乘菩提道时,有的心量不够广大,只想求取三界生死的解脱,这些不回小向大的定性阿罗汉,世尊呵责为小乘人,也叫作焦芽败种,说他们成佛的芽跟苗都已经焦败了!我们再想想:如果佛陀教大家解脱于三界生死,是最终目标的话,那就不需要再讲缘觉乘了,因为声闻乘就可以令众生解脱生死啊!但声闻乘所修学的智慧太狭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你进入大乘的见道位以后,你会更辛苦,但是也会更快乐;因为,进入了大乘佛法的殿堂──进入了佛家,你将会发觉:唉呀!好多的珍宝都是要送给我的。确实都是要给你的,你要一直不断地把它们搬回你家中;哪个家呢?你心中这个家。佛都不吝惜,都准备好了,要让你尽量搬回家;可是搬得愈多就愈辛苦,但是搬得愈多也就愈快乐啊!就好像世俗人经商贸易,生意愈好就愈累,简直累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佛法真义之中,无有无余涅槃,乃至有余涅槃可说,以解脱者之境界,非是断灭之境界,而是真解脱境界,如来于《大般涅槃经》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全文于经典中出现七十五次,直说:「解脱即是如来。」所以唯有如来是真正解脱者,其余之解脱者说法,不过是如来为了安慰勉励有情,而权说,非是大乘真正究竟法义!因此二乘之小乘法之所说的诸涅槃,不过是哄小儿啼,如同经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