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连听闻都没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中的道理,这中的实义,又如何去修,又如何去证呢?这样说要了解这生命中的实相,岂不是缘木求鱼!如同有人以为这生命中的实相,是在不断地打坐中,就可以得到,不断地到一念不生,这样就可以得到,如是的虚妄!以没有一个念头生起,又如何去观察一个真正的实相,实相要能被观察,如是的「不相在」,至少也要有可以想要观察的,这样这个被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事实上,解脱道不必刻意去学,因为在佛法中已经函盖了二乘圣人所证的解脱道,并且这个二乘圣人所证的解脱道是可以实证的──在大乘佛法中。而且二乘解脱的罗汉道、缘觉道,归结到最后还是要由大乘的菩萨来住持,否则就会中断!这也是一个事实。所以,现在南洋有阿罗汉没有?答案是:没有!因为七、八百年前的人证阿罗汉以后就入涅槃去了,不再来人间了,导致住在人间的解脱道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乘人是指声闻人与缘觉人,他们以修学小乘、中乘佛法为主;菩萨以修学大乘佛法为主,菩萨所证知的境界与智慧,两方面都高过于二乘修行人;佛则是究竟者,完全了知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具有无上的智慧与能力,能够降伏烦恼魔、蕴魔、死魔与自在天魔,并且永无止尽地兴起大慈悲力救护无量无数的受苦众生。因此,《赞佛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什么叫大乘呢?大乘佛法一定是包含小乘,这样才算是一个的修行,所以我们在大乘的修法又叫作六度。六度就是把戒、定、慧再细分,变成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因为菩萨是想要在人间成就佛道,所以他更需要广大的福德,所以在戒之前他要先布施。......六度是一个很完整的修法,整个大乘佛法,这个六度是一一次第来修习的。但是也可以说,这个六度里面都有互摄,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导师破斥诸外道,自然包括南师,南师如何不知;因此最近几年还是法语出书,不过重说旧帐:更是申明禅定打坐是开悟之要件,如是以禅悟以为是禅定;乃至说自己曾修学无想定,修到了如何写字都不会了,如是荒唐错认;乃至说可惜中国流行大乘佛法,如是毁谤圣教而不自知;乃至说话头是如何如何,不知如何用功参话头;这里还是说一下,至少也应当学一下惟觉老和尚,总是可以把虚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毕竟唯识的正理,实在是非常地艰深,如果不是圣玄奘菩萨的无量辩才,以及般若智慧,这实在是很难让中土的众生受益,所以一般大众还是无法直接领略这唯识的妙义,还是必须开悟后,才能知道少分,乃至多分,这时候,才会知道,喔,原来许多的体性,如来藏都有,并非是二转法轮所说的那些而已,所以究竟的大乘佛法还是要回到唯识诸义,这样才能够把这个真心的义理解释个清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大乘佛法的修证,是止观同时、止观具足的,二乘菩提的修行同样也是止观具足的。所以一定有止也有观,止的部分讲的是定:心一境性、缘于一境、心得决定而不变动;观的部分讲的是慧:了别慧、了知慧。所以佛说:由于这个缘故,我在十二部经中说定和慧是不相同的,因此止——定——是第五度,毘婆舍那的观是智慧,所以属于第六度,因此一定有六波罗蜜,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成就初果人,这才叫做「明白」;然而初果不等同于四果阿罗汉,如何说是了脱生死,如何说是成佛?阿罗汉根本没有意愿要成为菩萨,哪里可以成佛?不明白说法的人,就是将别人说过的,继续东拼西凑,以为这样是在说法,这样的人是不清净说法,如何说如是之人懂得佛法?「入灭」的「阿罗汉」(其实只剩下如来藏)即使将来因为如来藏的自心流注意根种子,而继续出现于三界中,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事实上,解脱道不必刻意去学,因为在佛法中已经函盖了二乘圣人所证的解脱道,并且这个二乘圣人所证的解脱道是可以实证的──在大乘佛法中。而且二乘解脱的罗汉道、缘觉道,归结到最后还是要由大乘的菩萨来住持,否则就会中断!这也是一个事实。所以,现在南洋有阿罗汉没有?答案是:没有!因为七、八百年前的人证阿罗汉以后就入涅槃去了,不再来人间了,导致住在人间的解脱道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次法概略来说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福德之基础,这些福德基础可以让我们这一生乃至未来世都能有好的福报;如果想进一步解脱生死也是要靠这些福德,甚至进而想要追求大乘佛法的明心见性,也是需要这些次法福德之修集作为基础。事实上,正确地修学佛法是可以让人越来越快乐,越来越解脱,福报越来越好,智慧越来越高的。而佛法的内涵就是宇宙实相的一切智慧,但要实证佛法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虽然末学自认为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但是自知本身修行还是很粗浅的,如果末学写的观点,看官您不认同,就请您大量,多多包涵,一笑置之。末学也无心跟您辩论。阿弥陀佛!夫妻真的是冤家,爱不成就很容易成恨,这让末学想到一出戏也同时一首歌:卡门。这部歌剧真的就是把这个男女之间的爱跟恨很明白的表现出来。提到卡门这所歌,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歌剧歌曲。......末学就简单的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末学是个大乘佛法的修行人,写了这句【大乘的修行人】末学心里面还是不是很踏实,飘忽忽的,因为末学的修行还是很差的,其实也是很初步的在学佛而已,既然在学佛,也就是大乘的修行人,也就很勇敢的承担自己是学大乘的佛法。末学就分享一下离婚的过程跟看法。说句了:『我离婚了』,这句话是不是有为法?是呀。有为法是不是生灭的?是呀。那生灭的有为法有什么好丢脸呢?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修学佛法的二乘解脱之道虽然能够永久的解决安全问题,但这或许不是你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你或许认为,人生虽然苦,可是也有妙不可言、让人回味无穷的乐啊,人生虽然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危机四伏,可是既然生在这个世上,就应该积极的应对,让生活尽可能的幸福一些,这样才对啊!我们支持您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也理解您想要获得幸福与快乐的理想,事实上,唯一佛乘的大乘佛法也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在大乘佛法里面,事实上所谓的大乘僧团它是有四种大众;也就是说有比丘、比丘尼,也有优婆塞、优婆夷。这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他们是彼此平等的并没有什么差别,在果证上没有丝毫的差别;可是在声闻法里面有所差别,因为声闻法它是以出家求入解脱、急求解脱为主的,那急求解脱最好的方式当然就是出家;所以在声闻法里面出家的这个比丘、比丘尼他的地位一定是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90彼等众人则以瞋心诽谤,甚至以藏密诛法作法而欲诛杀之,就成为猛利瞋毒;如果深信教外道邪法,或深信熟读处处具足断常二见的《广论》就可以成佛,就是猛利痴毒;因为《广论》中所说法义,都与声闻解脱道无关,更与大乘佛法成佛之道无关,由此猛利贪、瞋、痴三毒所发起之业,正好就是宗喀巴《广论》中所说的「成极尤重」的重恶业,《广论》的弘扬者及学法者,都应该依据《广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种说法也错的,因为大乘佛法里面有说,要能够敬仰、真正地归依大乘贤圣僧。所谓大乘贤圣僧,也特别要指说能够证悟的,能够了解真心在哪里的,这样的话才叫作修行。以前禅宗祖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这意思是说,如果你没有找到这个真正的这个自心,就是这个如来藏,不管你说玄说妙,甚至能够非常精进,它没有一个真正究竟的利益可说,因为佛道是由你的真心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使得大乘佛法能够在中国屹立不摇,的命脉能够绵延长远,玄奘菩萨实在是功不可没!所以,从无始以来的所有恶业,能够在这一世,藉着小小的病苦就完全消除了。这也可以见得,玄奘菩萨当生破邪显正、护持正法的功德有多大了。另外,造恶业的有情在即将堕入地狱等恶道的时候,如果这些有情听闻诸佛名号或者是称名起观,就会感得诸佛来出手相救,使其不用往生恶道长劫受苦,而被救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90彼等众人则以瞋心诽谤,甚至以藏密诛法作法而欲诛杀之,就成为猛利瞋毒;如果深信教外道邪法,或深信熟读处处具足断常二见的《广论》就可以成佛,就是猛利痴毒;因为《广论》中所说法义,都与声闻解脱道无关,更与大乘佛法成佛之道无关,由此猛利贪、瞋、痴三毒所发起之业,正好就是宗喀巴《广论》中所说的「成极尤重」的重恶业,《广论》的弘扬者及学法者,都应该依据《广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佛法是发明的吗?以前有无量诸佛,现在有无量诸佛,以后有无量诸佛,佛永远没有灭度,佛只会越来越多,这样菩萨来成就佛果,哪里是创造的?可是世间人就是这样愚痴,他就是没有办法来信受这个法,所以在恶果方面,第一恶果就是属于谤大乘佛法。那我们现在继续说,那一般的人说:你说的善恶标准,我可能也不是很想接受啦!为什么?因为我人不坏啊!那我们现在再继续问他一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各位菩萨,我们都知道,大乘菩萨的入道之门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后,才能进入大乘佛法的修道之门,也才能开始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然而在求明心见性之前,除了必须建立正确的佛法与禅法修证知见以外,还要锻炼参禅所应该具备的功夫,以及具有简择真正善知识的能力,并且还要培植福德筹集见道资粮。也许有人会问说:要求大乘见道明心见性,为什么一定要培植福德资粮呢?各位菩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