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那第三呢,是要念僧,僧当然就是佛世尊如来的。那么这些的僧,他们依着佛所教的法道去修学,得到了无漏,具足了戒、定、慧,能够为世间的众生作为良福田,那当然也是我们修学佛法中所应当要恭敬的。那第四呢,就是念施,念布施有大的功德,除了能够消除我们悭贪的这个心之外呢,依着布施也能够摄受众生。第五是要念戒,念戒----念着佛所施设的这些禁戒,然后来除断我们种种的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呪随持呪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楞严经》卷八)这是说,如果平日福慧具足,而且发起了往生净愿的众生,那就可以自得心开,见十方佛,随愿往生一切净土。这是仰仗释迦世尊愿力慈悲加持的往生,而能够达到在心所愿而生;特别是要发心,要护持如来正法的人,可以亲住如来座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僧伽罗剎所集经》卷二:【是时,世尊有如是广长舌,未曾有虚,善色不可坏,如阿舒伽树华(无忧),犹莲华叶极软细滑,亦无麤言犷语,除去淫怒痴患,生安详处,欢喜爱乐,禁戒成就,有所宣说无不得度者,以法智济拔贫穷,于想味淫怒痴得解脱,皆是本行所造,如来舌相皆悉覆面,甚奇甚特。于是便说此偈:「百福所造行,如来舌第一,齿唇悉平正,常吐甘露法,若得若干味,妙色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也就是说,佛陀祂的广大愿力--这个就是弥陀四十八愿里面的第二十九愿--这个愿事实上祂所说就是:如果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很简单的,只要你欢喜、信心欢喜想要去,然后你心中愿意去,你也愿意念佛,乃至十念也可以往生,可是唯除五逆跟毁谤!就是说,这个人实在造的恶业太严重了,那就不能往生,那是五逆!可是如果说有人毁谤了大乘法,那他也不能去!那什么叫做毁谤呢?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为什么佛陀要说不了佛智、不思议智等等这些智慧,就会生到那里去呢?事实上祂所说的意思就是说,有人不相信要从智慧上面来信受,所以他有时候就用表相来相信某某师父没说有如来藏就没有,可是对于佛陀说确实有如来藏,他不相信。也就是他不相信佛陀确实有这个密藏--有这个不生不灭法的密藏--可以传授给众生,他不相信。也就是,同时他也不相信菩萨确实是有这个智慧,他也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为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说:若我证得无上觉时,余佛剎中诸有情类,闻我名号,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菩提。唯除造无间恶业、诽谤及诸圣人。在这里又加上一个诽谤圣人。十念可以往生极乐,但是造五逆重罪、诽谤及诽谤圣人的念佛人不能往生极乐。证悟的人从来不以圣人自居,但是他从宗出教,他所说的法乃是,所以不应当诽谤。诽谤证悟者以及他所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诽谤大乘菩萨藏——诽谤如来藏八识心王等唯识学经典论典为不究竟,就不能往生。中品上生之人,是受持五戒、受持八关斋戒,而不犯五逆恶业、不造恶业、持戒清净回向往生,他坐莲花台往生极乐世界,花开闻法时是听到声闻法,立刻得到阿罗汉的境界,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中品中生,是一日一夜持八关斋戒,或持沙弥戒具足戒尚不犯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生西,坐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可是这里不容易,你必须要去寻觅善知识,因为你要从无相进入,必须要证悟法身,证悟我们的真心如来藏,才有办法从清净进入真实。所以你这时候要去找善知识,这个善知识相信大家都知道,现在正觉同修会,正觉讲堂就是有善知识,能够教导你,能够有一些正知见教导你,让你从清净进入真实,也就是让你去证悟法身,证悟如来藏。要寻觅善知识,请善知识教导我们什么呢?教导参禅的正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菩萨们也是这样,知道一切种种的功德,无量无边的智慧,都是从佛陀身边得来的,因为知道如来恩德极重的缘故,而常常念佛感恩。(原标题:念佛三昧,能除种种一切烦恼)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世尊!当云何修?善男子!当观如来有七胜事:一者身胜,二者如法住胜,三者智胜,四者具足胜,五者行处胜,六者不可思议胜,七者解脱胜。云何身胜?如来身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所严饰,一一节力敌万八十伊罗缽那香象之力,众生乐见无有厌足,是名身胜。云何如法住胜?如来既自得利益已,复能怜悯救济利益无量众生,是名如法住胜。云何智胜?如来所有四无碍智,非诸声闻缘觉所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据《大宝积经》这一段话说:在那个时候,有一位出家人,他很会画像,所以在白迭(白迭就是用很细的羊毛所织成的一张大的布料,它漂白成为白色,叫做白迭)上面很精细的工笔描画如来的画像,画好之后并且用很多种的彩色颜料去加以庄严。他是依照经里面讲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之中,能够画得出来的部份画出来。画好之后,拿到大精进菩萨那里去。大精进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西方三圣接引阿弥陀佛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 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陀不断地强调:要去人我执、法我执,最主要的是要在于能够转依第八识如来藏清净无染的体性,而能够不断地护念众生、利乐众生的当中,让第八识如来藏无量妙用的功德呈现出来,能够成就无量的广大行。这也就是为什么真正明心的菩萨,他不会起慢的原因;因为清楚地知道,虽然明心证得第八识真如体性,但也知道自己与佛地之间,其实还有很长的距离;而拉长这段距离的,就是自身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换句话说,假如来世都生而为有钱人,但是富裕的状况却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这就得要来看一看这一段,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记载着说: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当然到了这个阶段,就可以缘于自心如来而为大众说法,所以劝进行者。因为我们可以在善知识的摄受下,这样子一路走来,说一句不怕见笑的话,只恐怕我们的过去世,也一样是所知有限;然而佛法可贵之处,就在于说能够依教奉行之后,人人都有亲证佛法的因缘;所以真正能够读诵自己的金刚心的菩萨,若求生西方的话,就有资格可以上品上生了。然而这种情况之下,所需要的福德资粮又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但是,有的人可能他会有疑问,会说:既然有瑞相的示现,如果这些瑞相是真的,而不是鬼神的干扰变化,那诸佛菩萨在我念佛中或者修定中,祂们示现瑞相的目的是为什么?祂为什么要示现瑞相呢?而且他也说:因为《金刚经》佛陀不是有开示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但是,佛菩萨为何还要示现瑞相给我呢?而让众生看到呢?其实我们从这个疑问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当然就会无法以他证悟的功德来做上回向,他不会回向发愿成佛,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是佛了;又因为所悟不真的缘故,他也不能够体解世尊的大慈大悲;也不能体解释迦如来以人天导师之尊而屈降于五浊恶世利益众生的悲愿;他也不能体解释迦如来隐蔽祂所有无量无边的威德势力,示现和凡夫一样的五蕴身而在人间度众。因为这个人他所悟不真,所以他转依无效,因此他不能体解诸佛世尊的大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虽然他不用证悟实相而转依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而也受持、持守证悟大乘方等经典这些功德,他不需要这个部分,也就是说,他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那这样的菩萨,可是他需要其他的条件,虽然他不必受持方等经典,不必证悟实相而转依,可是他却要有其他的条件。他第一个条件是,他必须要善解义趣!所以上品中生他的往生、求生,要有五个资格、五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什么呢?就是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依于如来藏来看,世间一切万法、五阴十八界都是生灭无常、缘起性空的,要是一切这些法灭尽以后,就没有这些世俗谛,唯独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之后,只有剩如来住的境界。所以因为根器的不同,这些菩萨----因为中品上生的菩萨,他喜欢听闻声闻法----所以阿弥陀佛和比丘众来接引他。这时候经典要怎么说呢?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花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 | 三摩地 2018-07-20 |